导读:本文包含了佛教文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佛教,文化,佛教界,佛教文化,大乘,土家族,白檀。
佛教文化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本报记者,蓝希峰[1](2020)在《第二届“一带一路”与亚洲佛教文化论坛在京召开》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12月28日,第二届“一带一路”与亚洲佛教文化论坛在北京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宗教学会主办,旨在通过阐释亚洲佛教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推动文明互鉴。来自蒙古国科学院、斯里兰卡比丘大学、尼泊尔莲花研究中心、日本同(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报》期刊2020-01-07)
光泉[2](2019)在《佛教文化对诗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佛教文化和诗词文化交融发展中,曾经发生过两次事件,即禅学领域的“文字禅批判”与诗歌领域的“江西诗派批判”。这两大批判始于两宋之际,在南宋中期达到高峰,并且批判的中心思想一致:“文字禅”的症结在于“以文字为禅,以才学为禅,迷于知见,执病为药”;“(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报》期刊2019-12-24)
申玉革,李正栓[3](2019)在《由开元寺看邢台佛教旅游文化外宣翻译提升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邢台在中国早期佛教文化传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佛教文化资源丰富。佛教文化资源的外宣翻译是国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佛教旅游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邢台的佛教旅游文化外宣基础薄弱,亟待改善。应在广泛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形成规范系统的文字资料,打造文化金卡片,为邢台旅游文化外宣服务;建立政府、文化、高校、民间等多部门联动机制,进行优质高效的邢台旅游文化外宣;开拓多元传播主体,拓宽旅游文化的外宣渠道;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扩大邢台佛教旅游文化的影响力,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提升河北形象,服务旅游。(本文来源于《邢台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郭峰[4](2019)在《千年摩崖佛刻与地方佛教传统:以来凤仙佛寺的土家族佛教文化为基点》一文中研究指出仙佛寺摩崖佛刻的开凿年代至少在五代十国前蜀后主王衍咸康元年(925)之前。随着摩崖佛刻数量的不断增加,在其址上修建了以摩崖佛刻为主的寺庙仙佛寺,今天仙佛寺所在的来凤县已成为土家族聚居区的佛教重镇。通过对仙佛寺佛教文化脉络的梳理发现,在土家族聚居区,佛教在发展的同时逐步地方化和民间化,深深地融入土家族文化中,成为土家族众多文化元素之一,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土家族佛教文化。(本文来源于《长江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郑潇[5](2019)在《佛教文化景观及其陈设要素设计在周园中的体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佛教在我国宗教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对我国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因此,我国的佛教文化景观也是丰富而明显。如何将佛教文化景观在我国佛教景观中更好地融合和体现成为研究的目的。以南京周园为例,论述了佛教元素与中国园林景观的关系,继而讨论了佛教文化景观及其陈设要素设计在中国园林的体现。(本文来源于《现代园艺》期刊2019年23期)
陈其忠[6](2019)在《圣泉岩里的佛教文化印记》一文中研究指出圣泉岩为大田县临济宗古寺,寺庙建筑有鲜明的明代建筑特征,墙壁题诗和壁画具有浓郁的佛教文化色彩以及禅宗意境,有极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为我们研究明清时期闽中腹地的宗教文化提供了实物材料。(本文来源于《文物鉴定与鉴赏》期刊2019年23期)
刘思捷[7](2019)在《审美文化视域下《营造法式》中的佛教艺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北宋官式建筑法典《营造法式》中记载并描绘了15种佛教艺术题材和1种受佛教影响的艺术手法。这些装饰艺术在《法式》中的出现,说明它们是属于北宋国家层面认可的宗教文化形式与内容。从审美文化视角来看,《法式》佛教艺术以建筑装饰纹样的形式呈现在该法典中,其内容上承载了世俗化的美好寓意,形式上具有典型性和程式化特征。折射出佛教在中国化进程中,佛教审美文化在建筑艺术中的呈现。此外,此研究对探讨当代中国佛教艺术发展与佛教文化建设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本文来源于《五台山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辛永刚[8](2019)在《浙江佛教界:“走出去”“请进来” 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佛教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世界各国文化爱好者的关注。浙江省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关心并支持佛教文化传播和交流,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人民之间的情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我省佛教界对外交流成果丰硕。我们接待日本、韩国佛教代表团(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报》期刊2019-12-03)
杜娟,刘大平,李佳[9](2019)在《混杂与共存:蒙古地域藏传佛教建筑文化多样性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蒙古地域的藏传佛教是我国藏传佛教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藏传佛教寺庙建筑作为藏传佛教文化载体,逐步演化为蒙古地域最重要的建筑文化景观之一。学界通常将蒙古地域藏传佛教寺庙建筑的总体布局和单体形态归类为汉式、藏式和汉藏结合式,但事实上其中的每类形态表征都极为多样。文章基于文化地理学的研究视角,通过大量文献研究与田野调查,旨在阐释蒙古地域藏传佛教建筑文化多样性的形态表征及产生缘由。(本文来源于《新建筑》期刊2019年06期)
嘉木扬·凯朝[10](2019)在《北京雍和宫:保护和传承蒙藏佛教文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雍和宫是北京市内最大的蒙藏佛教寺院。1744年雍和宫扩建时,清朝乾隆皇帝说:“兴黄教,即所以安众蒙古,所系非小,故不可不保护之。”从诞生之初,雍和宫就担负着维护蒙古地区稳定和民族团结的重要职责。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雍和宫一方面作为文(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报》期刊2019-11-26)
佛教文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佛教文化和诗词文化交融发展中,曾经发生过两次事件,即禅学领域的“文字禅批判”与诗歌领域的“江西诗派批判”。这两大批判始于两宋之际,在南宋中期达到高峰,并且批判的中心思想一致:“文字禅”的症结在于“以文字为禅,以才学为禅,迷于知见,执病为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佛教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1].本报记者,蓝希峰.第二届“一带一路”与亚洲佛教文化论坛在京召开[N].中国民族报.2020
[2].光泉.佛教文化对诗坛的影响[N].中国民族报.2019
[3].申玉革,李正栓.由开元寺看邢台佛教旅游文化外宣翻译提升路径[J].邢台学院学报.2019
[4].郭峰.千年摩崖佛刻与地方佛教传统:以来凤仙佛寺的土家族佛教文化为基点[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9
[5].郑潇.佛教文化景观及其陈设要素设计在周园中的体现[J].现代园艺.2019
[6].陈其忠.圣泉岩里的佛教文化印记[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
[7].刘思捷.审美文化视域下《营造法式》中的佛教艺术研究[J].五台山研究.2019
[8].辛永刚.浙江佛教界:“走出去”“请进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N].中国民族报.2019
[9].杜娟,刘大平,李佳.混杂与共存:蒙古地域藏传佛教建筑文化多样性解析[J].新建筑.2019
[10].嘉木扬·凯朝.北京雍和宫:保护和传承蒙藏佛教文化[N].中国民族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