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镇化迅速的发展使得城市边缘形成的新型社区成为流动人口的栖息地,文化的冲突和利益的重新分配导致流动人口与城市原有居民社会冲突不断,社会治理存在难题。为使得城镇化科学生态发展,流动人口权利得到保障,减少社会冲突,我国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战略,要求以人为本,公平共享。阻碍外来人口市民化的原因主要是其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缺失,社区教育在弥补其职业技能水平、其子女受教育权利、与城镇原有居民的社会关系网络构建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有助于减少社会冲突,促进社会治理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社区教育;社会治理;功能
城镇化建设对于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推进城市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城镇化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城乡发展不平衡、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土地资源浪费以及户籍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不匹配等诸多问题。为促进城镇化建设科学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新型城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2.35%,比上年末提高1.15个百分点。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为2.91亿人,其中流动人口有2.44亿人。[2]流动人口是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形成的庞大群体,其中以农民工为主要构成部分,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力军,由于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到新城市后面临缺乏社会保障的风险,导致难以融入城市生活,为城市社会治理带来困扰和压力。因此,如何处理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外来人口的涌入带来的新社会问题已成为社会治理的重点。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明,中国新型城镇化要以人为核心,坚持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道路,遵循发展规律,积极稳妥推进,着力提升质量,解决好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3]新型城镇化的推进着重解决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外来人口落户难、子女上学难、缺乏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等社会问题,使农业转移人口和城镇居民共建共享城市现代化发展。由此可见,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是人的城镇化,以人为本,引导转移人口合理流动,把有序推进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实现转移人口与城镇居民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全体居民共建共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有益成果。因此,如何解决外来转移人口的社会融入问题成为新型城市化建设进程中社会治理的迫切议题。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范围逐渐扩大,在城市边缘形成一些新的社区,为促进新社区与原有社区的融合,需要探索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机制和方式。城镇化带来的大量转移人口迁入不可避免地需要公共资源重新分配,然而对有限资源的需求可能导致外来人口与当地居民发生利益冲突,而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社会治理采取多元治理模式以满足转移人口与当地居民的多元利益需求,统筹协调资源分配,避免产生社会冲突。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转移人口原有的生活环境以及文化与现居住的生活环境和文化有着较大的差异,两种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的交流与碰撞蕴含着一定的社会矛盾与冲突。因此,促进文化的融合,提高居民对社会生活的关注度与参与度,帮助其加强对彼此文化差异的理解与认同,使外来人口与当地居民和谐共处,是促进社会融合的重要举措,对社会治理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新型城镇化与社区教育和社会治理的关系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周边逐渐形成许多由外来人口组建成的新社区,社区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管理中的地位日益凸显,社区教育为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化解外来人口与原有居民的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丁红玲指出社区教育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八个方面:社区教育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打造城镇文化的天然土壤;是实现人的城镇化的重要田园;是培养现代新型农民的主阵地;是促进人口迁移流动和人力资本积累的推进器;是消解各种社会问题的融合器;是实现城镇价值最大化的辐射源;是促进城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4]
第二个阶段就是计算机辅助审计的需求已不适用于工具和成熟的应用软件,这一个阶段就属于向更深层技术探索的一个过程,由于一些常用的审计处理软件并不能满足审计工作的需要,但是用于分析的数据过于庞大,所以审计部门就引用了大量的数据处理技术,并且在数据据采集的过程中不断升级,最后审计部门可以收集来自多个部门的信息和数据。
社会治理一词是由社会管理演化而来,为回应中国民众对政治生活的参与,20世纪末我国政府将治理理念引入,社会管理的主体从单一的政府延展到社会组织和社会民众,构建新型的多元主体合作共治的社会治理结构。关于社会治理理念主要研究的方向集中在对政府职能和治理理念的探讨,学术界认为应该打造一个“善治政府”“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其核心都是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在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下,政府的职能由管理向服务转型,李军鹏(2015)在谈及国际治理体系现代化与现代政府建设中提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而实现国家治理功能现代化要求推进政府职能的现代化,他认为可以通过简政放权,把权力下放给基层和人民,赋予社会组织、市场主体等更多的权利来实现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5]2016年,教育部提出推动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不断丰富社区建设。[6]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社区教育是实现社区治理功能的重要手段。董平(2016)对社区教育的社会治理功能进行了研究,认为社区教育的社会治理功能包括激发人的活力和参与性,协调人际关系,引领塑造正确价值观,合理疏导民众,舆情收集和分析等功能。[7]李宜芯等认为社区教育以促进社区治理的方式来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通过社区教育实现社区居民的自我认知以及对他人的客观评价,从而构建良好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社区教育有助于社区居民了解社区制度、文化、道德、法规等社会契约,进而自觉遵守和维护社会契约,实现居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模式。[8]在我国建成完善的社区教育治理体系是未来的发展目标。
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社区教育在社会治理中的功能
(一)社区教育提升流动人口的人力资本
由于以农民工为主的流动人口普遍存在着劳动技能不高、科技文化素质偏低等问题,导致传统的城镇化进程的迅速发展以牺牲生态环境、产生社会矛盾为代价,然而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要求科学生态可持续发展,首先要提升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外来人口的人力资本,通过提升外来人口的劳动技能和文化素质来实现对其迁入地区的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经济建设效率的提升。为适应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要求以及外来人口对于职业技能提升的需求,我国社区教育的对象和内容的范围逐渐扩大,从起初的青少年教育拓展为面向社区全体居民的服务,从德育教育发展为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的教育,包含职业技能培训、社区文化活动等多元化的课程内容,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教育已经成为了社区教育的重要内容。社区教育的教育功能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的职业技术培训有助于提升其人力资本,弥补自身能力不足,进而为城镇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实数编码中的离散重组算子类似于二进制编码中的单点交叉、多点交叉等交叉算子。离散重组算子是通过交换操作重组两个染色体的基因来生成新染色体的[11,13]。对于有n位基因的染色体,相邻基因位之间设一个交叉点。在n-1个交叉点中随机选取一个交叉点即为单点交叉;在n-1个交叉点中随机选取多个交叉点即为多点交叉。均匀交叉则是以0.5的概率交换两个染色体的基因。
(3)矿料级配设计。上面层采用AC—16型沥青混合料,设计时考虑含砂量对混合料性能造成下降,故将设计级配沿规范要求中值适当上移,具体见表3。
(二)社区教育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教育支持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实现改革成果的全体人民共享。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性逐渐凸显。由于城乡户籍制度的不完善,使得许多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随迁无法实现,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面临学校教育缺失的风险,这一问题也间接影响着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对城市的融入,无法享受与城镇原有居民平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导致外来务工人员与城镇原有居民产生社会矛盾,进而影响着城镇化的生态发展。社区教育整合政府、社会和学校资源,通过多种多样的社区教育形式和内容补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基础教育,也有助于为其未来的学校教育打下基础。通过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补偿来消除外来务工人员的不平等心理,有助于推动其快速融入迁入的城镇,消除社会矛盾,对社会治理产生积极影响。
(三)社区教育促进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
促进外来人口市民化的途径包括外在环境的影响以及其自身的能力提升,包含其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两个方面,社会资本是个体之间的互动和联系,通过彼此间的联系使得个体获得自我社会认同感和情感的支持,为其在社会立足获得社会生存空间提供支持。然而,流动人口从一个地域转移至另一地域导致其离开原有的社会关系网络,以地缘和血缘为基础的社会资本发生改变,促使其进行新的社会关系网络的构建。社区教育为流动人口与城市原有居民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机会,通过社区教育的学习与活动实现城市原有居民与流动人口的互动、交流与合作,为彼此了解提供时间与空间,不仅有助于提高流动人口的社会资本,也有助于减少两方的利益冲突,促进其社会融入,对社会治理产生积极作用。
三、结语
流动人口为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进程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然而流动人口在进入城镇后也为社会治理带来了困扰,由于其受教育程度较低,职业技能缺乏,自身素质不高,子女教育得不到保障,城市原有居民的排斥与疏远等原因使得矛盾与冲突显现,阻碍流入城镇的社会治理。社区教育为流动人口的人力资本提升、其子女基础教育弥补、社会资本获得等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减少社会矛盾与冲突,有助于社会治理水平的提升,进而更好地为城镇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丁红玲.社区教育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J].职教论坛,2013(33).
[2]李军鹏.国际治理体系现代化视域下的现代政府建设[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5(2).
[3]董平.社区教育的社会治理功能及其实现的工作模式研究[J].成人教育,2016,36(11):76-78.
[4]李宜芯,李盛聪,李瑞雪.社区教育促进社区治理:意义、问题及路径[J].职教论坛,2018(03):113-121.
[5]孙永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融入城市的心理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6]刘敏,孙友然,倪洪兰.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江苏苏南五城市流动人口的实证调查[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见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743/201409/t20140904_174804.html.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fbh/moe_2069/xwfbh_2016n/xwfb_160729/160729_sfcl/201607/t20160729_273300.html.
作者简介:吴敏(1973-),女,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管理。付悦,女,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项目资助:成都市社科规划课题(编号:2018R25)和成都广播电视大学课题(社会治理创新视域下的社区教育发展研究)的研究成果。
标签:社会论文; 城镇化论文; 社区论文; 流动人口论文; 居民论文; 社会科学总论论文; 社会学论文; 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论文; 《决策咨询》2019年第1期论文; 成都市社科规划课题(编号:2018R25) 成都广播电视大学课题(社会治理创新视域下的社区教育发展研究)的研究成果论文;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