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马克思主义理论构建了宏大的理论体系。结构功能主义产生于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当中,是一门主要用来分析社会结构的重要理论。结构功能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不同点,在具体方法论、理论的追求和内容上有相同点。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结构功能主义 社会体系
一、结构功能主义的起源
结构功能主义最早发源于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美国,这一理论作为当时美国主要社会理论学说。在西方现代社会学理论当中具有很高的地位,结构功能主义是用来分析现实社会结构的重要理论依据。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由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提出,他试图把当时各种学派的社会思想有机融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一个完整且独立的理论体系。所以,帕森斯从创立结构功能主义开始就十分重视其结构性和整体的宏观性。通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和积累,某些流派中有人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是结构功能主义的一个分支的学术观点。在当前西方社会思潮涌入我国的历史新形势之下,我们应该如何正确面对后结构功能主义对马克思主义本质的曲解,这就需要坚定信念,时刻牢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同时从根本上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结构功能主义之间的差别,以及相同点。以此分辨什么才是马克思主义结构理论,什么才是结构功能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结构功能主义的异同点
第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属于宏观体系学说,结构功能主义同样是宏观体系学说。他们都是通过宏观角度看待人类社会,但是这两种理论在看待社会的时候都有各自不同的理论观点。结构功能主义主要是通过社会行动理论和模式变量理论,以及结构功能等理论对社会进行分析和解释。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的研究则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不同的理论体系,通过几个不同的理论体系对生活的现实社会进行不同角度、多个层面的描述和分析。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曾经提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一论断表现出马克思主义拥有的重要意义在于其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存在的最终目的是让世人过上幸福富足的美好生活,在现实社会及理论体系中,马克思主义都已经做到了。结构功能主义者不断努力解释西方社会,同时又试图改变现有西方社会的环境,结构功能主义的功能分析方式就是为行动系统提供功能上的分析支撑,设立科学合理的社会道德规范,最终使社会秩序进行结构化排序,以此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的、动态平衡的社会体系。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的改变,是一种从根本上进行本质的变化,对资本主义社会来说这是一种持有批判性质的历史态度,通过社会性质变革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从社会性质这一根本原因上改变这个社会,让社会积极健康地向好的方向发展,使社会更加和谐公平,摒弃复杂的社会不良风气。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必然会成为一个全新的理论学说,只有不断完善理论体系中的知识结构,才能处理社会各方面带来的问题。结构功能主义对社会的改变仅停留在功能层面上,结构功能主义的最终目的是希望通过理论学说整合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而非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理论目标。结构功能主义主要强调集体的秩序性和规范性,希望通过这一理论消灭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利益冲突和矛盾,并通过这一理论为西方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历史机遇。结构功能主义的目的并不是改变整个世界,而是通过稳定社会各个阶层以此整合巩固原来世界体系维持不变。所以结构功能主义对社会的改变并不是全面和彻底的,他所谓的宏观性和整体性只不过是单一形式上的一种偏执。他所谓的包括所有社会理论,甚至有些结构功能主义者提出的马克思主义是其一个分支的说法是毫无理论依据的,是不可信的。
第二,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结构的理论学说,是马克思社会理论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中,由生产力、生存关系和上层建筑三个部分组成。马克思说:“社会生产关系,是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而变化和改变的。”生产关系直接由生产力的发展程度决定,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所在,从而验证生产力是整个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终推动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互相作用,矛盾始终存在于社会发展整个过程中。
为了分析改善“一带一路”东道国基础设施的中国OFDI带给母国即中国经济增长多大程度的影响,以及东道国各项制度在这一问题上是否均存在“门槛效应”,本文建立式(4)。
在马克思结构式思想中,主要强调的是根源和物质生活之间的关系,即人们在生活和社会生产关系中出现的不能以人的意志改变的生产关系形成的这些生产力的总和组成了这个社会的经济结构。一是把结构看成劳动关系的总和,经济结构是生产关系之间的总和,社会整体结构则是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关系之间的总和。二是把社会结构看作矛盾关系的综合体,社会结构则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构成的矛盾关系体。三是社会内部矛盾关系的运动形成社会结构变化的助推剂。在社会结构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经济基础,生产力则是在经济结构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不难看出马克思主义观念中,结构不仅可以指客观实体之间的关系,还可以指人为实体之间的逻辑关系。
同样分析社会行动理论的时候,我们可以把重点侧重于行动系统,而不是每一个行动单元。结构功能主义对社会行动理论的分析方式就是如此。行动系统主要指行动者与环境之间发生的某种稳定的相互关系。行动系统由行为、人格、社会和文化体系四个部分组成。每个系统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每个系统在各自环境中发挥各自功能。同时相互协调,以此维持整个系统的稳定运作。社会系是整个行动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总体趋势是趋于更加均衡。社会系统与其他子系统之间以多样化输入输出的关系,通过交换方式进行社会秩序的结构化,进而构成社会系统的动态平衡状态。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的观点是固化现有的社会结构,调整社会内部关系,保证社会安定,马克思主义在关于社会结构的理论中更加趋向于发展,看重的是社会发展的动态过程。把社会放在人类发展历史大潮中分析其中结构本质。在这一观点中结构功能主义学说显然过于狭隘,他的范围只局限在单一的时空对社会发展进行研究。再者,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结构功能主义有着相似的方法论原则,同样都认为不能孤立地看待和分析社会关系,而是需要考虑相互之间的关联性,因为统一体是形成系统的基础条件。我们在分析这些系统的产生及演变过程之前,先要研究其内部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已经很明确地阐述了这一理论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联系是普遍现实存在的,事物之间内部都有其组成要素,这些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在发展过程当中,这些要素不断相互作用,可谓缺一不可。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可能独立存在,它与所在的环境之间肯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联系。世界是一个由各类事物构成的统一整体。相反,各类事物则是这个统一体的组成部分。所以说,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系统性特征。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构成整体。这一观点是解决和处理问题时的出发点和必要前提。在这个基础上分析和处理问题和矛盾,才能实现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的最佳功能。
终身成长词典的词条《154:心流》中提到,心流,是一种将个人的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会感到内心的纯净,对手头任务充满自信。同时很难感觉到时间的流逝,等到结束时发现几个小时已经过去了。当一个人处在心流的状态下,大脑活动的方式,会体现出高效率和准确性,耗费的能量也较少。然而,激发心流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要做到专注。如果注意力被负面情绪分走了一大半,就不可能产生这种体验。当然,这里说的情绪主要指的是负面情绪。可见,戒掉负面情绪,你就成功了一半。
三、结语
马克思主义与结构功能主义在方法论原则上存在共通点,而两者之间最大的不同体现在方法论上,因为结构功能主义在方法论上过于单一,最大关注点只在于此,忽视哲学当中的辩证法,没有注意到社会生活中还存在很多其他方面。
马克思主义关于系统的理论只不过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而非全部内容。结构功能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追求和内容,以及方法论都有着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在本质上存在很大的差别。但某些观点存在相同的地方,将两者进行比较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真谛,进而为建设和谐社会主义国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韩喜平,张皓翔.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展示——纪念马克思200周年诞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06).
[2]王一木.论“双效统一”的本质、问题及其对策——以出版行业为[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6).
标签:社会论文; 结构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功能论文; 主义论文; 列宁主义论文; 毛泽东思想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文教资料》2019年第18期论文; 吉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