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生态系统论文_张红振,邓璟菲,李书鹏,张天柱

导读:本文包含了土壤生态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生态,环境,光谱,蚯蚓。

土壤生态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张红振,邓璟菲,李书鹏,张天柱[1](2019)在《系统构建我国土壤生态环境规划与政策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的土壤环境保护正处在行政手段为主、配套经济政策零散不健全的初期阶段。当前重点发展的场地风险管控手段和常规监管政策难以从整体支撑区域土壤生态环境战略安全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构建土壤环境管理的经济政策及评估模型工具,探索投融资机制和规范化模式,建立系统完整(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报》期刊2019-11-07)

刘宁武,许林广,周胜,何天博,李劲松[2](2019)在《量子级联激光光谱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呼吸是地气间碳氮流通的主要途径。实时原位测量不同土壤生态环境下的气体排放,是研究大气温室气体形成、转移和消耗等动态过程的有力手段,可以为揭示碳氮生态系统循环与环境演化的主要过程及其驱动机制提供关键的科学依据。以室温连续量子级联激光器(RT-CW-QCL)作为激光光源,结合长程光学吸收池和直接吸收光谱探测技术,建立了一套高灵敏度、高精度的激光光谱系统,并以不同生态环境下的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土壤和空气中CO、N_2O气体交换过程的实时监测分析研究。实验结果表明:4种不同生态环境(芦苇丛、池塘、有机培土和草地)的土壤表现出不同的CO和N_2O释放、吸收过程。(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何俐蓉[3](2019)在《浅论土壤生态系统对石油污染的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石油是含有数千种化合质的复杂混合物,包括饱和烷烃,芳香烃,沥青质和非烃化合物等成分组成,其在土壤中大量富集,会对土壤功能产生持续的负面影响,并对整个土壤生态系统的微生物造成不同程度危害。长期石油污染胁迫使得土壤孔隙度、透水性和含水率降低,渗透阻力、疏水性和容重增加,对水势的影响不显着,同时,导致土壤有机质、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和铵态氮显着增加,总氮、全磷、全钾、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阳离子含量及土壤氧化还原电位降低。大多数研究表明,一定时间内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总量和异养微生物数量呈现增加,特别是将石油烃作为碳源的降解菌,而后,该刺激效应随时间递减至消失,此外,石油污染对其他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与活性表现为抑制作用。先前研究都集中在其对土壤理化性质及生物学特性、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等,而欠缺石油污染导致的生态效应的机理等方面的研究。将来应在分子到个体、种群到生态系统多个水平上,通过野外调查,结合室内模拟或野外控制实验,并构建相关模型,从多个层次阐明石油污染对土壤产生的生态效应,揭示这种生态效应的作用机理,准确评估土壤质量、污染物毒性及石油污染生态风险,探究石油污染的急性效应与长期影响。(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9年20期)

吕箫,冯远娇,王晓宜,王建武[4](2019)在《Bt作物秸秆还田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Bt作物种植面积的逐年增加,人们对Bt作物释放后潜在的安全性也越来越关注。Bt作物释放的Bt蛋白可以主要通过秸秆还田方式进入土壤进而可能会对土壤生态系统造成影响。本文综述了Bt作物秸秆还田释放的Bt蛋白在土壤中的降解及对土壤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①Bt作物秸秆还田释放的Bt蛋白在土壤中的降解;②Bt作物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③Bt作物秸秆还田对土壤动物的影响;④Bt作物秸秆还田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⑤Bt作物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从而为Bt作物秸秆还田对土壤环境的生态风险评价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生态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杨文高,字洪标,陈科宇,阿的鲁骥,胡雷[5](2019)在《青海森林生态系统中灌木层和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灌木层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将有助于揭示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周转和养分循环等生态功能。该研究选取青海省7种主要优势林分——白桦(Betulaplatyphylla)林、毛白杨(Populustomentosa)林、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林、青扦(Picea wilsonii)林、山杨(Populus davidiana)林、圆柏(Sabina chinensis)林、云杉(Picea asperata)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取样和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林分林下灌木层不同器官(叶、枝干、根)及其表层(0–10cm)土壤的碳(C)、氮(N)、磷(P)含量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7种林分间灌木(叶、枝干、根)P含量、C:P均没有明显差异性;山杨林、圆柏林、云杉林的林下灌木(叶、枝干、根)N含量、N:P高于白桦林、毛白杨林、红桦林和青扦林,C:N则相反。圆柏林的林下灌木生长受P限制,其余6种林分的林下灌木生长受N限制。7种林分间土壤有机碳(SOC)和总氮(TN)含量呈现出明显差异性,而总磷(TP)含量则差异不明显。相关性分析表明,林下灌木(叶、枝干、根) N含量、C:N、N:P与土壤TN含量、C:N、N:P呈极显着相关性,而P含量、C:P与土壤TP含量呈显着相关性。冗余分析表明,林下灌木层植被C、N、P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受到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及各环境因子的共同影响,其中土壤C:N、海拔、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为主要影响因子。(本文来源于《植物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郭艳菊[6](2019)在《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小蚯蚓”可显“大身手”》一文中研究指出蚯蚓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主要生活在泥土中。蚯蚓及其粪便数亿年来一直是土壤的“原配”。但近几十年来,工业化产品如化肥、农药的使用,使土壤里的蚯蚓和蚯蚓粪便大幅减少,导致土壤酸化、板结等现象发生,影响了土壤健康。而养殖蚯蚓、施用蚯蚓粪便能有效促进农业废(本文来源于《叁亚日报》期刊2019-03-21)

薛斌,徐涵湄,阮宏华[7](2019)在《施用沼液对农林土壤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沼液排放量逐年增加,对农林土壤的影响也在增大,笔者就施用沼液对土壤的影响研究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总结归纳施用沼液对农林土壤理化与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其机制。认为:①适当沼液施用条件下农林土壤动物、微生物的数量,全氮、全钾、全磷、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都有所提高;②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结构及施用沼液的质量浓度、用量、使用时间都是影响农林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因素;③施用沼液可能增加土壤重金属含量,不同土层各种重金属含量增加程度不一;④不同的沼液处理方式、发酵时间,对农林土壤的重金属积累、土壤动物的影响各异,稀释后的沼液比原沼液灌溉土壤更易造成Cd、Cu的积累,新鲜沼液比陈放沼液对土壤动物的抑制作用更明显。因此,施用沼液是资源可持续循环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合理施用沼液不仅可以提高农林土壤生产力,也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同时,因土壤生物学特性、理化性质等不同,长期施用沼液对不同类型农林土壤的影响结果有所不同,尤其对土壤生态系统的生物学与生态学的过程与机制尚不清楚。在研究施用沼液对农林土壤的影响及其响应机制过程中,一方面要做2 a甚至更长时间的定位观测与分析;另一方面要考虑不同处理沼液的理化性质以及实验土壤的理化和生物学特性的差异,深入探究沼液内含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过程以及吸附作用,以达到长期维持土壤生产力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朱永官,朱冬,许通,马军[8](2019)在《(微)塑料污染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进展与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塑料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产品而被广泛应用,塑料污染也成了一个全球性的环境污染问题。近年来,土壤塑料污染的问题也开始受到关注。本文针对近几年来国内外关于塑料污染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综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微塑料对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2)微塑料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3)微塑料与土壤动物的相互作用。最后,本文对未来关于土壤微塑料研究的重点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骆天歌[9](2018)在《论土壤生态系统微生物多样性与稳定性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以来,微生物相关研究都是生物科学的前沿内容,是影响农业发展、环境保护、工业进步等的重要因素。其中,土壤生态系统微生物的研究更为重要,特别是在当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的情况下,研究其微生物多样性与稳定性之间的关系,能够从根本上改善生态保护现状,防止环境问题进一步恶化。本文简单介绍土壤生态系统微生物的多样性及稳定性,并就二者的关系展开探讨。(本文来源于《科技资讯》期刊2018年36期)

杨赛,朱琳,魏巍[10](2018)在《土壤生态系统硝化微生物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生物主导的硝化作用是生态系统中氮素循环的关键过程,其不仅与酸雨、温室气体、水体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的发生有关,还作用于土壤中氮素营养的转化,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土壤生态系统中进行硝化作用的微生物包括细菌、古细菌、真菌等。这些微生物根据自身能量代谢类型的不同,利用不同的生物酶进行着不同机制的硝化作用。本文综述了目前已报道的生态系统中进行自养(经典自养硝化和全程氨氧化)和异养硝化作用的微生物类群、硝化作用关键酶及其编码基因类型、其在生态系统中多样的分布特征,以及其前沿的分子生态学研究方法。同时对不同类型硝化微生物类群今后的研究热点提出了展望,以期为系统地研究土壤生态系统中硝化微生物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土壤与肥料》期刊2018年06期)

土壤生态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土壤呼吸是地气间碳氮流通的主要途径。实时原位测量不同土壤生态环境下的气体排放,是研究大气温室气体形成、转移和消耗等动态过程的有力手段,可以为揭示碳氮生态系统循环与环境演化的主要过程及其驱动机制提供关键的科学依据。以室温连续量子级联激光器(RT-CW-QCL)作为激光光源,结合长程光学吸收池和直接吸收光谱探测技术,建立了一套高灵敏度、高精度的激光光谱系统,并以不同生态环境下的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土壤和空气中CO、N_2O气体交换过程的实时监测分析研究。实验结果表明:4种不同生态环境(芦苇丛、池塘、有机培土和草地)的土壤表现出不同的CO和N_2O释放、吸收过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壤生态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张红振,邓璟菲,李书鹏,张天柱.系统构建我国土壤生态环境规划与政策体系[N].中国环境报.2019

[2].刘宁武,许林广,周胜,何天博,李劲松.量子级联激光光谱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应用[J].光学学报.2019

[3].何俐蓉.浅论土壤生态系统对石油污染的响应研究[J].科技视界.2019

[4].吕箫,冯远娇,王晓宜,王建武.Bt作物秸秆还田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进展[J].生态科学.2019

[5].杨文高,字洪标,陈科宇,阿的鲁骥,胡雷.青海森林生态系统中灌木层和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植物生态学报.2019

[6].郭艳菊.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小蚯蚓”可显“大身手”[N].叁亚日报.2019

[7].薛斌,徐涵湄,阮宏华.施用沼液对农林土壤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8].朱永官,朱冬,许通,马军.(微)塑料污染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进展与思考[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9

[9].骆天歌.论土壤生态系统微生物多样性与稳定性关系[J].科技资讯.2018

[10].杨赛,朱琳,魏巍.土壤生态系统硝化微生物研究进展[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8

论文知识图

基于磷脂肪酸PLFA数据的主成分分析(...矿区生态系统的退化、恢复与重建Fig....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社之间的关系},...土壤生态系统中矿物的微生物风化...一11各项土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单...中期不同退耕还林还草模式土壤生态

标签:;  ;  ;  ;  ;  ;  ;  

土壤生态系统论文_张红振,邓璟菲,李书鹏,张天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