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流市白马镇睦雍小学胡庄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我国当前素质教育的核心。只有全面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才能使创新思维的培养有章可循;只有重新构建全新的阅读教学模式,才能使创新学习对学生终身受益。经过实践,我们将阅读模式概括为“少讲多读、少理解多感悟、少分析多体会”在阅读教学中要时刻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创新实践中得到锻炼。
〔关键词〕阅读能力语言表达思维情境信息技术
《义务教育大纲》指出,“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决定着语文教学目的能否完满实现,同时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系列语文训练活动。阅读教学在小学教学中尤为重要,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首先应该明确,认识的主体是学生,客体是阅读的教材。学生从课文中接受作者的认识、经验,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从而获得新的认识。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想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与体验,进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所以,我们应该把握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这一关,采取科学合理的教法,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理解水平。
1巧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指导
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由于小学生的阅读经历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将抽象的学习方法硬性塞给学生,要他们去背;更不能以让学生学会读书为借口而放任自流,让其“暗中摸索”。我认为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抓住训练时机,巧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指导,让学生主动而又生动活泼地学习,积极发挥其主体作用,使“教材”变成学生的“学材”在师生共同实践探索中使学生领悟学习方法。例如,学习《乡下人家》一课,在理解“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一句时,渗透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快很快,这句话形象地呈现了“雨后春笋”的美妙画面,尤其是一个“探”字,拟人化的手法让人感到嫩笋迅速的长势,如同一个个淘气顽皮的娃娃和人捉迷藏一样从土里探出头来,充分展示了春季勃勃的生机。从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思维理解这句话时,要多让学生读并谈谈自己的体会,从而使自己感受到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所以,指导学生读书要翻前看后,读后想前,上下联系,整体感知,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逐步掌握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
2清除文字障碍,为掌握课文内容做准备
阅读课文前,教师要提醒学生,阅读时会有文字障碍,要边读边想,把不会读的字、词画出来。读课文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清除文中的文字障碍,利用工具书、师生交流、同学交流等方法解决阅读过程中所遇到的疑难字词。读懂了文章内容,才能透过表面现象看到其本质,才能进一步领会文章的写作意图,提炼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3理解课文,着眼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素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他告诉我们:指导学生理解课文是目的,更是培养独立阅读能力的手段。语文阅读课,应该努力让学生自主读书,但自主不等于放任,阅读与训练是相辅相承的,学生的字词语言思维等阅读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长期的训练。不同的年龄段,学生的阅读水平是有差异的,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也是有层次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规定。中高年级也可以按照“读通———读懂———品读”这样几个层次引导学生阅读课文。
学生一旦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首先,学生能力的飞跃,即由“学会”变成“会学”;其次,学习习惯或学习态度的飞跃,即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即能达到自主读书,不等老师讲,自主习作,不等老师改的理想境界。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就会被很大地激发,学习自觉性就会极大地增强,其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并可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4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信息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如今社会要求学生有很强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这也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上了日程,提出了要引导学生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网络等查阅资料,并在教学设备中对学校的硬件建设作了具体的要求。中的运用,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总而言之,阅读是学生以及所有人提升自身素质,提高能力的最佳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应当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既要重视课内语文教学又要抓好课外阅读。教师在日常学习中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以及行之有效的阅读技能和技巧,我相信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会在短时间内得到提高。
5必须以学生的阅读、思考为基础
读书是阅读教学的“本”,思考是阅读教学的“魂”。阅读教学自始至终都不能离开学生的读书和思考,做到读书入境入情,有助于理解要学的内容。阅读能使人积累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进行相关知识、情感、态度的交流,让人身心愉悦。以上的几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几种方式的探索,都基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之上,注重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注重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并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阅读教学任重道远,启迪人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发展、提高。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要时刻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创新实践中得到锻炼。“少讲多读、少理解多感悟、少分析多体会”已逐步在教师心中达成共识。“你认为课文中哪一段最精彩,为什么?”“你能把你最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读出来吗?”“你能为课文画一幅图吗?”类似于这种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更有利于学生接受。有人说:“每一个孩子都是可爱的。”只要我们用欣赏、信任的角度去看待学生、相信学生,用“以学生为本”的态度面对学生,创新教育的成功之日将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李开胜.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小学教学参考.2010
2厉敏.创新阅读:多元思维的参与与提升.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5.4
3蒋平等.创造性阅读要立足于文本.语文建设.2005.7
4何拥.挖掘阅读教学的思维点.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11
5陶永彬.关于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指导.考试周刊,2009,31
6赵辉.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对话.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09,12
7孙瑞兰.谈有效阅读教学.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08
8袁廷盛.阅读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新课程(小学).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