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化学染色论文_许特,王筠,邓芳,李延鹏,屈军乐

导读:本文包含了组织化学染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组织,化学,免疫,病理,分子,膀胱癌,淋巴结。

组织化学染色论文文献综述

许特,王筠,邓芳,李延鹏,屈军乐[1](2019)在《组织芯片多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多重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技术在组织芯片(tissue microarray,TMA)上的染色效果,通过对同一样本进行多种抗体染色或同种抗体多次染色的方法,探索并优化IHC技术中的多个步骤,具体包括:"滤纸夹层-蒸蛋器"抗原修复新装置的研发、抗原修复液的筛选、透明剂的优选.研究结果显示:自创的"滤纸夹层-蒸蛋器"抗原修复辅助工具,能减少高温高压修复时水分子对组织的冲击,作用温和、操作安全,有较好的组织切片完整性和较少的组织脱片率,且可减少抗原修复液使用量;柠康酐抗原修复液对多重染色具有更强的阳性效应和通用性;无毒TO (terpentine oil)透明剂可取代有毒二甲苯,具有同样的脱蜡透明效果. TMA中多重IHC技术的改良,提供了更加高效、廉价、安全的方法,可提升与扩展TMA在病理学中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期刊2019年05期)

成妍,乔宁,梁燕平,田如霞,焦彦生[2](2019)在《辣椒小孢子胚胎发生早期的组织化学染色》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辣椒小孢子胚胎发生机理,以甜椒品种晋椒203为试验材料进行小孢子培养,制作培养0,3,7,15d的花药石蜡切片,利用番红-固绿、碘-碘化钾和考马斯亮蓝3种染色液分别对小孢子的细胞质、淀粉粒和蛋白质染色。结果表明:高温诱导3d后,小孢子体积明显膨大,细胞核移向中央。少数小孢子分裂产生大小、结构特征相等的两个细胞,进而增殖形成多细胞结构。起初具有胚性的小孢子内积累了大量淀粉,随着分裂的进行,有些多细胞结构内会沉积较多的淀粉,也有些多细胞结构没有淀粉积累,不被碘-碘化钾染色。具有胚胎发生能力的小孢子中蛋白质含量减少。这些变化必然影响辣椒小孢子胚状体的产生。(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8期)

李丹,姚鲲,刘芳,孔凡磊,戴英波[3](2019)在《螺旋C T扫描联合HMGN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预测膀胱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风险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螺旋CT扫描联合癌组织HMGN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预测膀胱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风险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的研究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行根治性膀胱全切、盆腔淋巴结清扫的患者47例,采集CT扫描结果、术后盆腔淋巴结病理结果,并对石蜡包埋的癌组织进行HMG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统计CT扫描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术前CT扫描淋巴结阳性的8例患者中,有6例病理证实存在淋巴结转移;CT扫描淋巴结阴性的39例患者中,有7例病理证实存在淋巴结转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的15例患者中,有12例病理证实存在淋巴结转移;染色阴性的32例患者中,有1例存在淋巴结转移。CT扫描淋巴结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为阳性的6例患者,有5例术后病理证实存在淋巴结转移。CT扫描淋巴结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为阴性的30例患者,术后病理无一例提示淋巴结转移。螺旋CT扫描联合癌组织HMGN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预测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假阴性率明显低于单用螺旋CT扫描。结论螺旋CT扫描联合癌组织HMGN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可准确预测盆腔淋巴结转移。建议患者术前使用螺旋CT扫描联合HMGN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以指导术中盆腔淋巴结清扫范围。(本文来源于《中国CT和MRI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李霞,谢玉环,丁尚伟,张世豪,赖瑾瑜[4](2019)在《超声弹性成像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甲状腺细针穿刺2~3级病变结节的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US-FNAC)结果为2~3级结节手术切除前进行分析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甲状腺结节手术切除患者术前US-FNAC诊断结果,根据US-FNAC结果,对2~3级病变的结节应用超声弹性成像和免疫组织化学进行分析,并与术后组织病理结果进行对比,比较US-FNAC独立诊断与US-FNAC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和免疫组织化学对甲状腺2~3级结节良恶性判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结果 66例患者(70个结节)为2级病变,64例患者(64个结节)为3级病变。对2~3级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判断,独立诊断与联合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准确性分别为84.75%vs 91.53%(χ~2=1.297,P=0.255)、81.33%vs 92.00%(χ~2=3.692,P=0.055)、78.13%vs 90.00%(χ~2=3.228,P=0.072)、87.14%vs 93.24%(χ~2=1.525,P=0.217)、82.84%vs91.79%(χ~2=4.851,P=0.028),两者的诊断准确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诊断与组织病理的一致性(Kappa=0.863,P<0.01)高于US-FNAC独立诊断(Kappa=0.711,P<0.01)。结论术前应用超声弹性成像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能提高2~3级甲状腺结节病变的诊断准确性。(本文来源于《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期刊2019年01期)

沈晓健,朱东兵,环静,孙健[5](2018)在《联合应用P16、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半定量评分对CIN病变的分级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联合应用P16、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半定量评分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分级的预测价值以及P16的表达与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如皋市人民医院妇科门诊经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诊断异常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常规HE染色病理诊断将其分为宫颈慢性炎症组(112例)、CINⅠ组(42例)、CINⅡ组(20例)、CINⅢ组(18例)及宫颈癌组(8例)。采用HPV分型检测和宫颈阴道镜活检检测所有患者,联合应用P16、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半定量评分,并对宫颈病变进行病理诊断分级。结果随着宫颈CIN病变程度越高,P16和Ki-67的阳性表达程度越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比P16和Ki-67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半定量评分评定的病理诊断分级和常规HE染色的病理诊断分级,宫颈慢性炎症患者的诊断一致率为100.00%,CIN患者的诊断一致率为85.22%。所有患者中HPV的感染率为68.00%,且HPV感染率随着P16表达强度升高而增高,且P16不同表达情况的患者中HPV-16、HPV-58、HPV-52、HPV-18、HPV-68和高危混合型的感染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P16和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半定量评分对CIN病变的分级预测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且对P16表达的检测能准确提示宫颈CIN病变合并HPV感染的预后和转归情况。(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与临床》期刊2018年19期)

陈怡,杨桂芳[6](2018)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超声内镜在胃平滑肌瘤与间质瘤的鉴别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胃平滑肌瘤与间质瘤的临床特征,并评估其在超声内镜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收集我院消化内镜科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的106例胃粘膜下隆起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术前患者均行超声内镜检查,术后标本行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106例标本中,92例为间质瘤,14例为平滑肌瘤,超声内镜诊断正确率达98.8%。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间质瘤CD117、CD34、SMA阳性率为89%、76%、34%;平滑肌瘤中CD117、CD34、SMA阳性率为26.4%、38.7%、90%。结论: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合超声内镜可提高诊断的效率及准确率,是未来对平滑肌瘤与间质瘤诊断的较佳选择。(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期刊2018年12期)

宋艳,宋美仪,关伟明[7](2018)在《ATP酶组织化学染色孵育方法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经典的ATP酶组织化学染色法中几种孵育方法优缺点,以用于临床诊断中肌纤维分型研究和肌肉疾病病理诊断。方法新鲜的肌肉组织用异戊烷-液氮冷冻,冰冻切片厚度7μm,组织化学染色采用ATP酶滴染法和浸染法两种,采用的两种孵育条件分别为37℃恒温箱(120~180)min和4℃冰箱过夜。结果 4℃过夜滴染的染色效果比37℃滴染的效果好;37℃浸染比4℃过夜浸染效果好。浸染过夜虽然容易有沉淀,但是使用前过滤ATP酶孵育液,染色效果仍然好。结论各种方法和实验条件的改变导致染色结果的不同,临床工作者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减少人力和试剂成本前提下,选择使用不同的ATP酶组织化学染色技术,使其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期刊2018年03期)

朱国良,王伟力[8](2018)在《PDCA循环法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操作中的应用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PDCA循环法在降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操作中错误率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质量持续性改进(CQI)小组,收集2015年1—12月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1 558例样本的12 762个检测单项为改进前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分析原因,采取改进措施,通过计划、实施、检查、总结4个阶段进行实施。收集2016年1—12月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1 626例样本的13 932个检测单项为改进后组。对比分析采用新方法后带来的效果。结果计划实施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操作的错误率为3.50%,应用PDCA循环法管理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操作的错误率为0.21%,应用PDCA循环法管理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操作的错误率明显下降,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法应用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操作中,能够有效降低操作错误率,同时也提高了技术员的工作责任心、自律性及成就感,使整个过程标准化。(本文来源于《现代实用医学》期刊2018年02期)

Ping,Tang,魏兵[9](2018)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乳腺癌分子分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因表达谱研究将浸润性乳腺癌划分为5个内源性亚型:luminal A型、luminal B型、正常乳腺样型、HER-2过表达型和基底细胞样型。各亚型的发病率、预后和治疗反应性各不相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以替代基因表达谱将乳腺癌划分为luminal型、HER-2亚型和叁阴性亚型,最常使用的标志物是ER、PR和HER-2。通过Ki67、CK5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可以区分luminal A型和luminal B型乳腺癌及区分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和不能分类的叁阴性乳腺癌。近期研究使用如雄激素受体、p53等标志物可以对乳腺癌进行分子亚型分层。尽管基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分子分型具有临床意义,其分型结果也类似于基因表达谱确定的乳腺癌分子分型,但该类分型也存在较大的局限性:(1)缺乏各亚型名称的标准化;(2)缺乏各亚型定义的统一标准;(3)缺乏各免疫标志物统一的阳性界值。通过对相关英文文献的评读,笔者提出了一组简单、易行的基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乳腺癌分子分型,包括ER阳性乳腺癌、HER-2阳性乳腺癌和叁阴性乳腺癌及其亚型。(本文来源于《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期刊2018年01期)

许海敏,张培培[10](2017)在《叁款自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仪在乳腺癌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比较叁款常用的全自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仪处理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标本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0例患者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各1块,切取层厚3μm的石蜡切片12张,分别使用叁款常用的全自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仪进行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及和Ki-67染色,分析、比较采用3种仪器处理标本后,标本的4个免疫组织化学指标的阳性率。结果:染色仪A处理的标本,ER阳性18例(10%~99%,+~+++),PR阳性14例(1%~99%,+~+++),HER-2阳性29例(+~+++),Ki-67阳性30例(5%~90%,+);染色仪B处理的标本,ER阳性18例(10%~99%,+~+++),PR阳性12例(1%~99%,+~+++),HER-2阳性28例(+~+++),Ki-67阳性30例(5%~90%,+);染色仪C处理的标本,ER阳性18例(10%~99%,+~+++)、PR阳性12例(5%~90%,+~+++),HER-2阳性28例(+~+++)、Ki-67阳性30例(5%~90%,+)。经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叁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仪处理标本后,各指标间具有一致性(P>0.05)。结论:叁款常用的全自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仪处理组织切片后,ER、PR、HER-2、Ki-67的病理诊断结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这3种仪器处理病理标本的结果具有一致性。(本文来源于《诊断学理论与实践》期刊2017年06期)

组织化学染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辣椒小孢子胚胎发生机理,以甜椒品种晋椒203为试验材料进行小孢子培养,制作培养0,3,7,15d的花药石蜡切片,利用番红-固绿、碘-碘化钾和考马斯亮蓝3种染色液分别对小孢子的细胞质、淀粉粒和蛋白质染色。结果表明:高温诱导3d后,小孢子体积明显膨大,细胞核移向中央。少数小孢子分裂产生大小、结构特征相等的两个细胞,进而增殖形成多细胞结构。起初具有胚性的小孢子内积累了大量淀粉,随着分裂的进行,有些多细胞结构内会沉积较多的淀粉,也有些多细胞结构没有淀粉积累,不被碘-碘化钾染色。具有胚胎发生能力的小孢子中蛋白质含量减少。这些变化必然影响辣椒小孢子胚状体的产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组织化学染色论文参考文献

[1].许特,王筠,邓芳,李延鹏,屈军乐.组织芯片多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的优化[J].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19

[2].成妍,乔宁,梁燕平,田如霞,焦彦生.辣椒小孢子胚胎发生早期的组织化学染色[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9

[3].李丹,姚鲲,刘芳,孔凡磊,戴英波.螺旋CT扫描联合HMGN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预测膀胱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风险的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9

[4].李霞,谢玉环,丁尚伟,张世豪,赖瑾瑜.超声弹性成像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甲状腺细针穿刺2~3级病变结节的再分析[J].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19

[5].沈晓健,朱东兵,环静,孙健.联合应用P16、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半定量评分对CIN病变的分级预测[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

[6].陈怡,杨桂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超声内镜在胃平滑肌瘤与间质瘤的鉴别意义[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8

[7].宋艳,宋美仪,关伟明.ATP酶组织化学染色孵育方法比较[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8

[8].朱国良,王伟力.PDCA循环法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操作中的应用评价[J].现代实用医学.2018

[9].Ping,Tang,魏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乳腺癌分子分型中的应用[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8

[10].许海敏,张培培.叁款自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仪在乳腺癌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比较[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7

论文知识图

检测成年大鼠视神经损...培养24h后,EPCs在Matrigel上的形态...培养第3d,EPCs在Matrigel上的形态(...细胞培养第3天EPCs细胞已经逐渐贴壁(...细胞培养第5天EPCs的形态(×200)培养6d后,免疫组化显示EPCs上VEGFR2...

标签:;  ;  ;  ;  ;  ;  ;  

组织化学染色论文_许特,王筠,邓芳,李延鹏,屈军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