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惰齿轮轴,属于机械配件领域。惰齿轮轴包括轴体,轴体的一端为机体连接端,轴体的另一端为压板连接端,其特征在于,压板连接端具有轴向出油孔,压板连接端端面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油槽,轴向出油孔与油槽相连通;其中,压板的一面开设有流通油液的润滑流道,油槽与润滑流道连通。本惰齿轮轴有利于减少齿轮烧灼,具有油液储存功能。
主设计要求
1.惰齿轮轴,包括轴体,所述轴体的一端为机体连接端,所述轴体的另一端为压板连接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连接端具有轴向出油孔,所述压板连接端端面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油槽,所述轴向出油孔与所述油槽相连通;其中,压板的一面开设有流通油液的润滑流道,所述油槽与所述润滑流道连通。
设计方案
1.惰齿轮轴,包括轴体,所述轴体的一端为机体连接端,所述轴体的另一端为压板连接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连接端具有轴向出油孔,所述压板连接端端面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油槽,所述轴向出油孔与所述油槽相连通;
其中,压板的一面开设有流通油液的润滑流道,所述油槽与所述润滑流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惰齿轮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槽与所述润滑流道相贴合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惰齿轮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出油孔贯穿所述压板连接端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惰齿轮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槽为两个且所述轴向出油孔位于两油槽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惰齿轮轴,其特征在于,两油槽以所述轴向出油孔呈180°对称设计。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惰齿轮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出油孔端部处开设有呈圆形的凹入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惰齿轮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出油孔贯穿所述油槽的内壁。
8.根据权利要求1或3或7所述的惰齿轮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连接端具有呈类圆柱状的凸台,所述凸台上具有外凸的进油口。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配件领域,涉及惰齿轮轴。
背景技术
惰齿轮又称惰轮,惰轮是指在两个不互相接触的传动齿轮中间起传递作用的齿轮,同时跟这两个齿轮啮合,用来改变被动齿轮的转动方向,使之与主动齿轮相同。它的作用只是改变转向并不能改变传动比,称之为惰轮。惰轮需安装在惰轮轴(惰齿轮轴) 上。
惰齿轮轴的大致结构包括用于套设惰轮的轴体,轴体的一端与机体实现固连,且该端具有外凸的进油口,轴体的另一端具有轴向出油孔,轴体的外壁上还具有径向出油孔,进油口、轴向出油孔和径向出油孔均连通,惰轮套设在轴体上,在轴体上具有轴向出油孔的一端上盖设惰轮压板并通过螺栓固定,惰轮在轴体上能够发生相对的转动,转动过程中依靠轴向出油孔和径向出油孔双向出油进行润滑,防止齿轮与轴体、盖板接触部位烧灼。如申请号为2017207890855,申请日为2017年06月30号,名称为一种惰轮轴的实用新型专利,记载了一种惰轮轴,包括轴主体,轴主体的前端面上设有定位柱,轴主体前端的外圆柱面上设有环形的凸沿,轴主体的端面上沿其轴向开设有贯通的安装孔(4),其特征在于,轴主体的前端面上开设有浅槽一,定位柱从浅槽一内延伸至浅槽一外,安装孔的前端位于浅槽一内。轴主体与定位柱同
轴设置,轴主体的后端面上沿其轴向开设有贯穿定位柱的轴向过油孔,轴主体的外圆柱面上径向开设有连通轴向过油孔的径向过油孔。现有技术和上述实用新型存在以下问题,即由于油程过长,依靠现有结构的惰轮轴无法满足压板处的润滑需求,发动机启动和压板处的润滑油流出不能同步,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容易出现在发动机启动后,压板处的润滑油不足的情况发生,很容易导致惰轮烧灼,为了改善上述技术问题,目前的惰轮轴有必要进行创新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惰齿轮轴,本惰齿轮轴有利于减少齿轮烧灼,具有油液储存功能,解决了目前惰齿轮轴容易出现齿轮烧灼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惰齿轮轴,包括轴体,所述轴体的一端为机体连接端,所述轴体的另一端为压板连接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连接端具有轴向出油孔,所述压板连接端端面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油槽,所述轴向出油孔与所述油槽相连通;
其中,压板的一面开设有流通油液的润滑流道,所述油槽与所述润滑流道连通。
本惰齿轮轴的轴体的外壁开设有径向出油孔,惰齿轮套设在轴体上且惰齿轮能够发生周向旋转,机体连接端还包括呈圆环状的齿轮限位沿,惰齿轮的一端与齿轮限位沿抵靠,在齿轮限位沿一面上开设有呈圆环状的抵接槽。机体连接端与机体相连固定,压板连接端用于盖设且固定压板,压板全称惰齿轮压板,惰齿轮压板的作用有两个,一个作用是为惰齿轮的一端提供限位抵靠,另一个作用是能够通过压板上的润滑流道输送润滑油进入惰齿轮和轴体之间的间隙提供润滑,因此本惰齿轮具有两处润滑结构,在轴体内部开设有输送油道,输送油道沿轴体轴向开设,且在机体连接端形成外凸的进油口,在轴体的外壁形成有上述的径向出油孔,在轴体的压板连接端形成有上述的轴向出油孔,进油口、径向出油孔和轴向出油孔为导通状态。在轴体上还开设有一对贯穿机体连接端和压板连接端的固定安装孔一,在压板上也具有一对对应的固定安装孔二,本惰齿轮轴进行安装时首先将压板对应盖设在压板连接端上,将螺栓穿入固定安装孔一和固定安装孔二后在机体上进行锁紧即可。
油槽的作用是能够在压板连接端形成储油空间,机体上的润滑油通过进油口进入输送油道内部,从径向出油口流出润滑惰齿轮,从轴向出油口流出润滑惰齿轮,轴向出油孔与油槽相连通意为轴向出油孔直接或间接的与油槽连通,而油槽始终与压板上的润滑流道连通,因此润滑油始终会充满油槽,轴向润滑的润滑基理是当压板与轴体相连固定时,压板上的润滑流道径向伸出轴体外壁,惰齿轮的另一端抵靠在压板上,惰齿轮旋转时,润滑油从润滑流道两端流出对惰齿轮进行润滑,期间润滑油会充满油槽,当停机后,传统的无油槽结构的压板连接端没有储油功能,因此残留的润滑油很快就会从惰齿轮和压板之间间隙流失,而本实用新型中的油槽结构在一定时间的停机后依然能够持续的作用惰齿轮和压板间隙,因此在发动机启动时惰齿轮和压板之间润滑油依旧充足,齿轮运动不会造成连接处烧灼。
上述的惰齿轮轴中,所述油槽与所述润滑流道相贴合对应。
润滑流道呈长条形且两端均位于压板上由惰齿轮围成的区域内。
上述的惰齿轮轴中,所述轴向出油孔贯穿所述压板连接端端部。
在这种技术方案中,轴向出油孔与输送油道同轴,轴向出油孔直接朝向润滑流道,即轴向出油孔与润滑流道直接相通,润滑油从轴向出油孔流出进入润滑流道中,最终会填满油槽。
上述的惰齿轮轴中,所述油槽为两个且所述轴向出油孔位于两油槽之间。
两固定安装孔一和两油槽呈间隔错位设置。
上述的惰齿轮轴中,两油槽以所述轴向出油孔呈180°对称设计。
上述的惰齿轮轴中,所述轴向出油孔端部处开设有呈圆形的凹入槽。
凹入槽的作用是增大润滑油流量。
上述的惰齿轮轴中,所述轴向出油孔贯穿所述油槽的内壁。
在这种技术方案中,轴向出油孔未贯穿压板连接端端面,而是贯穿油槽的内壁,此时轴向出油孔与输送油道形成Y字形,因此润滑油流出时,先经过油槽再流入润滑流道内,最终油槽依旧会被充满。
上述的惰齿轮轴中,从所述压板连接端向机体连接端方向,所述油槽呈缩口趋势。
上述的惰齿轮轴中,所述机体连接端具有呈类圆柱状的凸台,所述凸台上具有外凸的进油口。
凸台卡在机体内,增强本惰轮轴和机体的连接稳定性。输送油道延伸且贯穿凸台,进油口位于凸台上,凸台位于进油口和齿轮限位沿之间。
现有技术相比,本惰齿轮轴具有以下优点:
1、本惰齿轮轴通过油槽结构设计,提供了油液储存功能,有利于减少齿轮烧灼,弥补了发动机启动到供油的空窗期。
2、本惰齿轮轴通过轴向和径向的双向供油,有效的满足了惰齿轮的润滑需求。
3、本惰齿轮轴通过将储油用的油槽开设在压板连接端端面上实现轴体轴向的润滑辅助功能,有效的改善了压板连接端因油程过长带来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中惰齿轮轴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中惰齿轮轴的结构剖视图。
图3是实施例一中惰齿轮轴另一角度的结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A区域的结构放大图。
图5是本惰齿轮轴机体连接端的俯视图。
图6是与本惰齿轮轴配合的压板的结构俯视图。
图7是实施例一的惰齿轮轴与压板配合时的结构剖视图。
图8是与本惰齿轮轴配合的压板的结构剖视图。
图9是实施例三中惰齿轮轴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三中惰齿轮轴的结构剖视图。
图11是实施例三的惰齿轮轴与压板配合时的结构剖视图。
图12是实施例二中惰齿轮轴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清单
图中,1、轴体;
1a、机体连接端;
1a1、齿轮限位沿;
1a2、凸台;
1b、压板连接端;
1b1、油槽;
1c、输送油道;
1c1、轴向出油孔;
1c1a、凹入槽;
1c2、径向出油孔;
1c3、进油口;
1d、固定安装孔一;
2、压板;
2a、润滑流道;
2b、固定安装孔二。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8所示,本惰齿轮轴包括轴体1,轴体1的一端为机体连接端1a,轴体1的另一端为压板2连接端1b,压板2 连接端1b具有轴向出油孔1c1,压板2连接端1b端面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油槽1b1,轴向出油孔1c1与油槽1b1相连通;其中,压板2的一面开设有流通油液的润滑流道2a,油槽1b1与润滑流道2a连通。本惰齿轮轴的轴体1的外壁开设有径向出油孔1c2,惰齿轮套设在轴体1上且惰齿轮能够发生周向旋转,机体连接端 1a还包括呈圆环状的齿轮限位沿1a1,惰齿轮的一端与齿轮限位沿1a1抵靠,在齿轮限位沿1a1一面上开设有呈圆环状的抵接槽。机体连接端1a与机体相连固定,压板2连接端1b用于盖设且固定压板2,压板2全称惰齿轮压板2,惰齿轮压板2的作用有两个,一个作用是为惰齿轮的一端提供限位抵靠,另一个作用是能够通过压板2上的润滑流道2a输送润滑油进入惰齿轮和轴体1之间的间隙提供润滑,因此本惰齿轮具有两处润滑结构,在轴体1内部开设有输送油道1c,输送油道1c沿轴体1轴向开设,且在机体连接端1a形成外凸的进油口1c3,在轴体1的外壁形成有上述的径向出油孔1c2,在轴体1的压板2连接端1b形成有上述的轴向出油孔1c1,进油口1c3、径向出油孔1c2和轴向出油孔1c1为导通状态。在轴体1上还开设有一对贯穿机体连接端1a和压板2 连接端1b的固定安装孔一1d,在压板2上也具有一对对应的固定安装孔二2b,本惰齿轮轴进行安装时首先将压板2对应盖设在压板2连接端1b上,将螺栓穿入固定安装孔一1d和固定安装孔二2b后在机体上进行锁紧即可。油槽1b1的作用是能够在压板2 连接端1b形成储油空间,机体上的润滑油通过进油口1c3进入输送油道1c内部,从径向出油口流出润滑惰齿轮,从轴向出油口流出润滑惰齿轮,轴向出油孔1c1与油槽1b1相连通意为轴向出油孔1c1直接或间接的与油槽1b1连通,而油槽1b1始终与压板2 上的润滑流道2a连通,因此润滑油始终会充满油槽1b1,轴向润滑的润滑基理是当压板2与轴体1相连固定时,压板2上的润滑流道2a径向伸出轴体1外壁,惰齿轮的另一端抵靠在压板2上,惰齿轮旋转时,润滑油从润滑流道2a两端流出对惰齿轮进行润滑,期间润滑油会充满油槽1b1,当停机后,传统的无油槽1b1 结构的压板2连接端1b没有储油功能,因此残留的润滑油很快就会从惰齿轮和压板2之间间隙流失,而本实用新型中的油槽1b1 结构在一定时间的停机后依然能够持续的作用惰齿轮和压板2间隙,因此在发动机启动时惰齿轮和压板2之间润滑油依旧充足,齿轮运动不会造成连接处烧灼。
具体来说,油槽1b1与润滑流道2a相贴合对应。润滑流道 2a呈长条形且两端均位于压板2上由惰齿轮围成的区域内。轴向出油孔1c1贯穿压板2连接端1b端部。在这种技术方案中,轴向出油孔1c1与输送油道1c同轴,轴向出油孔1c1直接朝向润滑流道2a,即轴向出油孔1c1与润滑流道2a直接相通,润滑油从轴向出油孔1c1流出进入润滑流道2a中,最终会填满油槽1b1。油槽1b1为两个且轴向出油孔1c1位于两油槽1b1之间。两固定安装孔一1d和两油槽1b1呈间隔错位设置。两油槽1b1以轴向出油孔1c1呈180°对称设计。轴向出油孔1c1端部处开设有呈圆形的凹入槽1c1a。凹入槽1c1a的作用是增大润滑油流量。从压板2 连接端1b向机体连接端1a方向,油槽1b1呈缩口趋势。机体连接端1a具有呈类圆柱状的凸台1a2,凸台1a2上具有外凸的进油口1c3。凸台1a2卡在机体内,增强本惰轮轴和机体的连接稳定性。输送油道1c延伸且贯穿凸台1a2,进油口1c3位于凸台1a2 上,凸台1a2位于进油口1c3和齿轮限位沿1a1之间。
实施例二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油槽1 b1的数量为一个,该油槽1位于轴向出油孔1c1的一侧。
实施例三
如图9至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轴向出油孔1c1贯穿油槽1b1的内壁。在这种技术方案中,轴向出油孔1c1未贯穿压板2连接端1b端面,而是贯穿油槽1b1的内壁,此时轴向出油孔1c1与输送油道1c形成Y字形,因此润滑油流出时,先经过油槽1b1再流入润滑流道2a内,最终油槽1b1 依旧会被充满。
本申请文件中未提及的细节结构,具体部件尺寸以及原理均为现有公知的常识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经过简单选择能够得出的,不做赘述。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31181.2
申请日:2019-01-09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3(浙江)
授权编号:CN209510898U
授权时间:20191018
主分类号:F16C 3/02
专利分类号:F16C3/02;F16H57/04
范畴分类:27B;
申请人:台州动力机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台州动力机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17699 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市玉城街道机电产业功能区
发明人:董诚世
第一发明人:董诚世
当前权利人:台州动力机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