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新型研发机构是推动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之一,与传统科研单位相比,它具有组织目标市场化、组织治理企业化以及组织运行协同化等明显特征。以市场化、社会化为理念价值的多元主体间合作和竞争激发了体制机制运行的活力,但新型研发机构发展依然面临着难以实现"身份"认定与分类管理、旧有体制束缚与创新活力不足、扶持力度的不足与支持方式的错位、发展不均衡与资源过度集中化等问题。借鉴国外新型研发机构发展规律和经验,我国应从强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赋予新型研发机构独立运行的地位、完善新型研发机构激励政策体系、引导科研人员向新型研发机构流动以及重点支持与均衡发展等方面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
论文目录
1 新型研发机构的特征与内生优势 1.1 市场化的组织目标定位 1.2 企业化的组织治理制度 1.2.1 在决策机制方面 1.2.2 在激励机制方面 1.2.3 在科研管理方面 1.3 多元协同化的项目投入与运行模式2 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制约条件 2.1 法律规范缺位:难以实现“身份”认定与分类管理 2.2 体制束缚难以摆脱:研发积极性受挫与原有体制的加固 2.2.1 难以突破的体制束缚严重挫伤了新型研发机构的研发积极性,弱化了新型研发机构的带动效应 2.2.2 难以突破的体制束缚使得一些新型研发机构的设立在本质上成为一种对与原有体制的隐性加固 2.3 政策支持欠缺:扶持力度的不足与支持方式的错位 2.3.1 政策扶持力度不足 2.3.2 政策支持方式错位 2.4 发展非均衡:资源配置中心化显著3 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优化路径 3.1 赋予独立地位:建立相关法律规范基础 3.1.1 应逐步建立并巩固新型研发机构产生与发展的法律基础 3.1.2 通过法律规范的制定,理顺新型研发机构与政府之间的关系,赋予新型研发机构以独立运行的地位 3.2 实现体制松绑:强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 3.2.1 充分激发多主体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建立多元化的科技管理体制 3.2.2 在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的同时,实现政府对市场环境进行规制并对创新风险进行兜底 3.3 激发创新活力:建立完善激励政策体系 3.3.1 完善直接性科技奖励激励,加大研发和成果转化的政策奖励力度,改善政策支持方式 3.3.2 优化间接性激励政策,实行放权式激励政策,提升政策激励强度 3.4 促成均衡发展:降低资源配置中心化的显著性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贺璇
关键词: 新型研发机构,特征优势,类型,困境
来源: 科学管理研究 2019年06期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经济与管理科学
专业: 科学研究管理
单位: 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大学地方政府与社会治理研究所
基金: 湖北省软科学青年项目(2016ADC104)
分类号: G322.2
DOI: 10.19445/j.cnki.15-1103/g3.2019.06.007
页码: 41-47
总页数: 7
文件大小: 449K
下载量: 709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新型研发机构论文; 特征优势论文; 类型论文; 困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