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46例(论文文献综述)
蔡蕊,刘小英,蒋冬萍[1](2021)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胆汁淤积症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妊娠胆汁淤积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纯西医手段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柴胡利黄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P <0.05)。两组治疗后各项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治疗组降低更加明显(P <0.05);两组治疗后总胆汁酸(TBA)、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直接胆红素(DBiL)及甘油酸(CG)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P <0.05);两组比较,治疗组改善更加明显(P <0.05)。两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P <0.05);治疗组改善更加明显(P <0.05)。治疗组在黄疸消退比例与黄疸消退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早产率与新生儿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羊水污染与产后出血比较,治疗组发生率更低(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胆汁淤积症疗效更优,且能改善肝功能,妊娠结局更好。
王路长,赵婕,赵娅丽,夏芹芹,周培媚[2](2021)在《不同孕周发病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血清TBA、ALT、AST特点及围产儿结局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不同孕周发病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血清生化指标血清总胆汁酸(TBA)、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以及总胆红素(TBIL)的表达水平差异和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将2018年3月至2019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3例ICP患者纳入研究,根据不同孕周发病时间分为两组,将孕周<28周起病的46例患者作为早发型ICP组,将孕周≥28周起病的37例患者作为晚发型ICP组。所有患者接受生化检验观察各项血清生化指标水平变化情况;调查两组患者妊娠结局。结果两组患者ALT、AST以及TBI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型ICP组患者TBA明显高于晚发型ICP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早发型ICP组的早产率、羊水粪染率、剖宫产率明显高于晚发型ICP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晚发型ICP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和分娩孕周均明显高于早发性IC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早发型ICP组患者其血清生化指标明显更高,同时出现不良妊娠结局的几率更大,值得临床重点关注。
聂红[3](2021)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基于中医体质研究理论,研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类型特点,探索其不同体质类型与发病一般情况及血型、肝酶、血清总胆汁酸水平的相关性,为该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方法:运用王琦教授9分法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对ICP患者进行体质调查,本次调查研究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泸州市中医院妇产科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共120例。收集被研究者的姓名、年龄、孕周、生育史、发病节气、症状、血型、肝酶、血清总胆汁酸等数据,对纳入对象进行中医体质类型调查,将所有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应用SPSS25.0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规律;探讨中医不同体质类型与年龄、孕周、发病节气、症状、血型、肝酶、血清总胆汁酸等的相关性。结果:1.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中医体质类型前五位为湿热质(25.83%)、痰湿质(14.17%)、气郁质(13.33%)、气虚质(11.67%)、阳虚质(10.83%)。2.中医体质类型与年龄有关,各体质平均年龄:平和质(25.70±2.75岁),气虚质(28.57±5.60岁),气郁质(27.44±3.61岁),湿热质(28.00±4.07岁),痰湿质(27.41±4.18岁),血瘀质(32.50±4.24岁),阳虚质(31.38±3.79岁),阴虚质(28.88±3.44岁),其中血瘀质、阳虚质在年龄上与平和质有统计学差异(P<0.05)。3.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发病人数居于前五位的节气是立秋、立春、夏至、霜降、大寒。4.发病季节与中医体质类型无相关性(P>0.05)。5.偏颇体质之间病情严重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6.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不同血型与中医体质转化分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7.不同体质类型在妊娠瘙痒严重程度上有差异,湿热质、血瘀质、阴虚质较平和质症状表现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在不同体质间没有差异;而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在不同体质间有差异,湿热质组、血瘀质组、阴虚质组、气虚组与平和质组相比较血清总胆汁酸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湿热质、痰湿质、气郁质、气虚质、阳虚质是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中前五位的中医体质类型,提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的以偏颇体质主。2.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不同体质类型在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妊娠瘙痒症状严重程度上有明显差异。
王淑平[4](2020)在《茵陈蒿汤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湿热内蕴型的临床研究及其对Th17/Treg平衡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通过对比分析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与健康孕妇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探索中医体质分型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发病的关系,为临床预防、诊断、治疗以及护理提供新的中医理论依据参考。(2)从临床疗效、症状表现、血清生化指标以及围产结局等方面研究茵陈蒿汤对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影响,进而探讨茵陈蒿汤的作用药理机制及其临床应用价值。(3)通过比较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与正常孕妇体内相关免疫指标的表达水平,探讨Th17/Treg平衡对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发病机制的作用。(4)通过比较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免疫指标的变化,研究茵陈蒿汤对于Th17/Treg平衡的影响,进而从免疫学角度探讨茵陈蒿汤对于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1.中医体质分型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关系1.1研究对象选取2017年4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产科门诊以及住院部就诊患有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且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患者130例作为研究组,同期选取130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1)孕周≥28周,单胎且胎儿发育正常;(2)符合ICP诊断标准;(3)可依照末次月经及B超显示结果确定孕周;(4)无其他妊娠期并发症;(5)纳入孕妇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自愿参与同意书。1.2研究方法对130例正常孕妇及130例ICP孕妇均采用统一的《中医体质分类判定及资料调查表》进行详细询问调查。研究对象回答《中医体质分类判定表》中的9个亚量表共60个条目的问题,每个问题均按5级评分,原始分值为1-5分,根据条目问题的不同有逆向评分(即5-1分);回答全部问题后,计算原始分值与转化分值,进而判定体质类型。1.3观察指标(1)收集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并统计分析;(2)对比分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中医体质分型结果;(3)采用logistic回归对中医体质分型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进行相关性分析。2.茵陈蒿汤对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的临床研究及对Th17/Treg平衡的影响2.1研究对象上述130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患者中符合湿热内蕴型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选取同期正常孕妇30例作为常规组。纳入标准:(1)孕周≥28周,单胎且胎儿发育正常;(2)符合上述ICP诊断标准;(3)可依照末次月经及B超显示结果确定孕周;(4)无其他妊娠期并发症;(5)纳入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自愿参与同意书;(6)符合上述ICP湿热内蕴型辨证标准;(7)纳入本研究前未进行ICP相关治疗且近期未使用性激素相关药物;(8)积极配合医生诊断治疗且对研究干预过程(服药、复查等)依从性高。2.2研究方法收集三组纳入对象基本资料,包括居住环境、工作性质、民族、文化程度、ICP史等,研究对象采用口服熊去氧胆酸(进口药物注册证号:H20150365),每日15mg/kg·d,连续14天一个疗程。观察组研究对象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茵陈蒿汤,茵陈蒿汤(茵陈18g,大黄6g,栀子9g),每日1剂,水煎至150ml,分早晚温服,连续14d。常规组正常孕妇不做药物干预治疗,仅定期按常规进行常规孕检。2.3观察指标(1)对比分析三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包括年龄、孕周、产次、ICP史、焦虑抑郁、居住环境、工作性质、文化程度等。(2)对比分析三组研究对象治疗前后血清生化指标:总胆汁酸(TBA)、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3)对比分析三组研究对象治疗前后免疫指标含量(IL-17、TGF-β、IL-35)(4)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皮肤瘙痒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5)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6)比较三组研究对象围产结果情况(7)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良围产结局的危险因素。结果:1.中医体质分型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关系(1)研究组130例ICP患者与对照组130例正常孕妇在年龄、孕周、产次、民族分布、职业性质、居住环境、文化程度等个人基础资料方面不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2)在130例对照组健康孕妇中,平和质状态为68例,占比52.3%,研究组130例ICP患者中平和质状态为10例,占比7.7%,二组比较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主要分布于湿热质、痰湿质、血瘀质三种中医体质类型,分别为66例(50.8%)、24例(18.5%)、12例(9.2%),并且该三种体质分布例数与对照组比较均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3)痰湿质、湿热质状态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呈现正相关性(OR>1,P<0.05),且平和质可能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潜在保护因素(OR<1,P<0.05)2.茵陈蒿汤对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的临床研究及对Th17/Treg的影响(1)观察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纳入对象在年龄、孕周、产次、居住环境、工作性质、文化水平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及ICP史高于健康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ICP患者体内血清生化指标(TBA、DBIL、TBIL、AST、ALT)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健康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血清生化指标(TBA、DBIL、TBIL、AST、ALT)相比于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且与治疗前比较均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生化指标(TBA、DBIL、TBIL、AST、ALT)改善的程度要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组间数据对比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ICP患者体内血清IL-17水平含量显着高于常规组健康孕妇,且体内血清TGF-β、IL-35水平含量明显低于常规组健康孕妇,均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免疫指标细胞因子IL-17的表达均显着降低(P<0.05),免疫指标细胞因子TGF-β、IL-35均明显升高(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IL-17降低幅度与TGF-β、IL-35增加幅度要大于对照组,治疗后二组IL-17、TGF-β、IL-35含量对比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两组患者相比治疗前皮肤瘙痒评分均有所下降,且均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皮肤瘙痒评分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且二者皮肤瘙痒评分组间比较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有一定程度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显着低于对照组患者,且二者比较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痊愈、显效、有效例数分别为10例、12例、7例,无效例数为1例,对照组痊愈、显效、有效例数分别为5例、8例、10例,无效例数为7例。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达到96.7%,远远高于对照组的76.7%,二者比较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围产结局方面,早产、剖宫产、低体重儿、胎儿宫内窘迫、产后出血例数低于对照组,且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羊水污染、围产儿死亡例数二者不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CP患者与常规组健康孕妇在围产结局方面比较均不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ICP患者与常规组健康孕妇比较,早产、剖宫产、胎儿宫内窘迫、产后出血数显着高于常规组,且二者比较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7)ICP史、焦虑抑郁、TBA、ALT、AST、TBIL与围产不良结局存在相关性(OR>1,P<0.05)。结论:(1)中医体质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发生具有一定程度的关系,湿热质、痰湿质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发病存在正相关性,而平和质状态是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保护因素,说明湿热质、痰湿质体质状态的孕妇更易发生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临床上可尝试通过调和、药物等方式纠正患者偏颇体质进行防治ICP。(2)茵陈蒿汤有利于缓解ICP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含量,增强肝脏解毒功能,改善妊娠结局以及降低不良围产儿结局的发生,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3)茵陈蒿汤对于调节Th17/Treg平衡具有正面效果,可能通过调节Th17/Treg平衡,促进初始CD4+T细胞更多分化为Treg细胞,增加ICP患者体内细胞因子TGF-β以及IL-35的表达,并抑制Th17细胞的分化,降低IL-17的含量,减轻ICP患者免疫损伤,进而改善ICP患者病症及预后。
叶江红[5](2020)在《熊去氧胆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疗效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究熊去氧胆酸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疗效以及就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该院2017年1月—2019年9月间接收的97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设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及研究组(49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思美泰)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研究组则就对照组基础上加以熊去氧胆酸治疗。统计比对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生化指标变化及妊娠结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瘙痒程度评分(1.86±0.17)分优于对照组(2.87±0.66)分(t=42.083,P<0.05);研究组黄疸有效率97.96%高于对照组81.25%(χ2=4.546,P<0.05);研究组治疗后4项指标(9.17±1.09)μmol/L、(32.11±3.38)U/L、(325.19±13.92)U/L、(16.34±2.87)μmol/L优于对照组(13.64±2.81)μmol/L、(42.69±5.52)U/L、(370.57±25.43)U/L、(23.85±4.43)μmol/L(t=28.654、21.905、22.815、17.609, P <0.05);研究组妊娠异常发生率4.1%低于对照组18.8%(χ2=4.621,P <0.05)。结论熊去氧胆酸对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具有良好疗效,并且能减少胎儿异常情况的发生。
汤禹翔[6](2020)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效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2015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产科住院治疗的151例ICP患者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治病方案的差异分成观察组(n=51)与对照组(n=100)。对照组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UDCA)联合S-腺苷蛋氨酸(SAMe)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茵陈蒿汤加减煎剂。7天为一个治疗周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变化和症状改善情况,以及孕妇及围产儿结局情况,评价用药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94,P>0.05)、入院孕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08,P>0.05)、产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8,P>0.05),可以进行比较。治疗后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TB)低于对照组(t=-3.404,P<0.001)、丙氨酸转氨酶(ALT)低于对照组(t=-4.099,P<0.001)、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低于对照组(t=-5.672,P<0.001)、总胆汁酸(TBA)低于对照组(Z=-7.311,P<0.001)、甘胆酸(CG)低于对照组(Z=-3.533,P<0.001);治疗后观察组瘙痒评分值较对照组低(Z=-2.484,P<0.05)、控制瘙痒时间较对照组短(t=2.863,P<0.01)、瘙痒缓解率较对照组高(χ2=9.804,P<0.01);观察组分娩孕周较对照组大(t=3.739,P<0.001)、剖宫产率较对照组低(χ2=4.250,P<0.05)、羊水粪染率较对照组低(χ2=4.616,P<0.05)、产后出血率较对照组低(χ2=5.635,P<0.05);治疗后观察组脐动脉S/D比值较对照组低(t=-3.618,P<0.001)、胎儿窘迫率较对照组低(χ2=4.899,P<0.05)、新生儿Apgar评分值较对照组高(Z=-2.767,P<0.01)。两组都未发生严重药物副作用。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ICP较单纯西医疗法,能较好的降低血清胆汁酸和胆红素水平、保护肝脏功能,可有效缓解孕妇瘙痒临床症状,有利于延长孕周,改善母婴结局,且安全性好。
石小哲[7](2020)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母儿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研究背景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是妊娠期特有的并发症,其特点是妊娠中晚期出现皮肤瘙痒,血清总胆汁酸升高,可伴有其他肝脏功能异常。ICP发病率在0.1%~15.6%不等。有明显的地区及种族差异。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女性激素、免疫、遗传及环境等因素有关。对孕妇来说,是一种良性疾病,主要使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及通过影响脂溶性维生素K等凝血因子的合成与吸收从而引起产后出血。对围产儿的影响是其主要危害,是引起早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死胎、死产及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且胎儿死亡常是突然发生,常规的产前监测常无法预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容易发生胎儿急性缺氧及死胎,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研究目的探讨ICP对母儿的影响因素。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06月到2018年06月郑州大学第附属一医院198例常规产检、住院分娩的ICP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单胎妊娠154例,双胎妊娠44例,年龄20~42岁,平均年龄(29.5±4.8)岁,孕次(1.7±0.8)次,1例患者有ICP死胎史,ICP发病时间最短11周,最晚42周,发病时间平均为(34.3±6.4)周。其中183例初产妇,15例经产妇。另外选取我院同期正常妊娠妇女18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统计产科因素:ICP患者的年龄、孕次、产次、体重指数、分娩方式、胎儿性别、首次诊断孕周、有无皮肤瘙痒、皮肤瘙痒持续的时间、血胆汁酸浓度、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乙肝、胎儿性别、出生体重;围产儿不良结局:胎儿窘迫、羊水粪染、出生窒息、胎粪吸入综合症、胎死宫内、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新生儿死亡。并最终将产科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将有统计学意义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ICP患者的围产儿不良结局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轻度组和重度组ALT、AST、TBA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轻度组和对照组TBIL和DBIL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重度组患者TBIL和DBIL水平显着大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轻度组与对照组三组患者RI以及S/D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2.重度组终止妊娠时间显着短于轻度组和对照组(P<0.05),轻度组、重度组早产儿比例显着大于对照组(P<0.05),轻度组和对照组阴道分娩比例差异不明显(P>0.05),重度组阴道分娩比例显着低于对照组和轻度组(P<0.05),三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差异不明显(P>0.05),三组患者产后出血以及胎儿生长受限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新生儿体重(2968.1±527.5g)与轻度组(3216.5±468.3 g)、对照组(3342.1±516.2g)无明显差异(P>0.05)。3.轻度组和重度组患者胎儿窘迫、羊水胎粪污染比例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轻度组和对照组Apgar评分小于7分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比例显着低于其他两组(P<0.05),重度组Apgar评分小于7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比例显着高于轻度组和对照组(P<0.05),三组患者新生儿死亡、胎儿宫内、胎粪吸入综合征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4.ICP围产儿发生不良结局共105例,将年龄、分娩方式、发病时间、TBA、ALT等指标纳入单因素回归分析模型,单因素分析显示,围产儿不良结局与皮肤瘙痒、合并乙肝等无关(P>0.05),发病时间、双胎妊娠、TBA、ALT、DBIL过高、合并高血压是围产儿不良结局危险因素(P<0.05)。5.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差异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TBA过高(OR=1.754)、发病时间(OR=2.968)以及双胎妊娠(OR=1.823)是围产儿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与围产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呈现正相关(P<0.05)。结论1.ICP产妇临床以皮肤瘙痒为主要表现,病情严重患者发生黄疸风险大大增加。2.ICP产妇多表现出ALT、AST、TBA水平升高,TBA水平越高,患者ALT、AST、TBIL和DBIL水平越高。3.ICP产妇TBA水平过高者,终止妊娠时间提前,早产儿比例显着提高,轻度组与对照组早产儿比例以及分娩方式差异不明显。4.ICP产妇胎儿窘迫、羊水胎粪污染、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吸入性肺炎风险显着增大。5.ICP围产儿不良结局与ICP发病时间、TBA水平过高以及双胎妊娠有关。
杨乐乐[8](2020)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与围生儿结局: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国内近15年19篇共5385例观察对象关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与围生儿结局发生的关系。方法:共4399例观察对象关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与胎儿窘迫发生的关系。根据胆汁酸和肝酶指标将2662例ICP患者列为病例组,以1737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分析2组的妊娠结局中胎儿窘迫的情况。共4541例观察对象关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与新生儿窒息发生的关系。根据胆汁酸和肝酶指标将2830例ICP患者列为病例组,以1711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分析2组的妊娠结局中新生儿发生窒息的情况。结果:Meta分析显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与胎儿窘迫研究中合并OR值3.97[3.24,4.88],合并OR值的95%CI(置信区间)下限大于1,说明患有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人群发生新生儿窒息的危险比对照组人群发生胎儿窘迫危险高,提示胎儿窘迫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有关。Meta分析显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与新生儿窒息研究中合并OR值2.99[2.28,3.93],合并OR值得95%CI(置信区间)下限大于1,说明患有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人群发生新生儿窒息的危险比对照组人群发生新生儿窒息危险高,提示新生儿窒息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有关。病例组的胎儿发生胎儿窘迫及新生儿发生窒息的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01),病例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ICP)与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发生有较强的关联性,故临床应加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患者肝功能指标的监测,以评估ICP产妇以及新生儿结局,及时实施胎儿监护,确保妊娠安全,并提前做好终止妊娠、新生儿窒息抢救等准备。
齐瑶[9](2020)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母体凝血功能及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during pregnancy,ICP)对母体凝血功能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以期获得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临床证据,为临床避免发生相关并发症和最佳妊娠结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8.1.1-2019.1.1在甘肃省人民医院建档立卡及分娩的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筛选出216例孕妇作为实验组:1.将其按照血清总胆汁酸浓度(Serum total bile acid,TBA)的不同分为2组,轻度ICP组(10μmol/L≤TBA<40μmol/L)156例;重度ICP组(TBA≥40μmol/L)60例;随机选取216例正常孕妇设立为对照组。观察三组因程度不同对母体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具体研究: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凝血酶时间(Thromb in time,TT)以及血小板(Platelet,PLT)水平;并研究分析不同ICP严重程度的围产儿结局,胎儿宫内窘迫、早产、羊水粪染,低体重儿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2.分析比较对照组及实验组产后出血是否具有差异性。3.为进一步明确ICP对围产儿的影响,将实验组216例样本根据起病孕周不同给予分层,具体为:A组:28周≤孕周<34周,87例;B组:孕周≥34周,129例。观察分析胎儿宫内窘迫、早产、羊水粪染,低体重儿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结果:1.轻度ICP组、重度ICP组P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ICP组与重度ICP组APTT、FIB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ICP组与重度ICP组TT、PLT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ICP组APTT、FIB、TT明显高于轻度ICP组,PLT明显低于轻度IC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程度的ICP围产儿结局:重度ICP组在胎儿宫内窘迫、早产、羊水粪染、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方面发生率高于轻度ICP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ICP组较对照组在胎儿宫内窘迫、早产、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方面发生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孕妇羊水粪染率对照组低于轻度I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实验组中产后出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中产后出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不同孕周ICP患者围产儿结局比较:A组围产儿发生胎儿宫内窘迫、早产和低体重儿的几率较B组围产儿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围产儿在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ICP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孕产妇凝血机制,增加患者出现产后出血的风险,应在临床工作中着重关注重度ICP患者,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2.重度ICP组胎儿宫内窘迫、早产、羊水粪染、低体重儿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组与对照组。说明ICP发病程度越严重,围产儿预后越差;3.ICP起病时间越早,胎儿宫内窘迫、早产和低体重儿的发生率越高。说明ICP发病时间越长,围产儿预后越差。故孕产妇一经发现并诊断ICP,需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密切关注胎儿情况,适当延长胎龄,及时终止妊娠,以取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汪芬,杨春玲,金彩凤,朱欣欣,蒋晖,叶红娟[10](2019)在《茵陈加味汤联合基础西药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疗效全文替换》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茵陈加味汤联合基础西药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2月医院收治150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将所有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基础西药治疗,治疗组采用茵陈加味汤联合基础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分析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水平、分娩结局、产后并发症和新生儿结局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6.67%>72.0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LT、AST、TBIL、TBA、DBIL水平和瘙痒评分均比治疗前均降低,且治疗组ALT、AST、TBIL、TBA、DBIL水平和瘙痒评分降低幅度比对照组大(P<0.05)。治疗组瘙痒消失时间和黄疸消失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治疗组分娩结局、产后并发症和新生儿结局均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茵陈加味汤联合基础西药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可提高疗效,改善肝功能指标水平、分娩结局、产后并发症和新生儿结局。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46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46例(论文提纲范文)
(1)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胆汁淤积症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选择 |
1.2 临床资料 |
1.3 治疗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 疗效标准 |
1.6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2.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
2.3 两组治疗前后TBA、AST、ALT、DBiL及CG水平比较 |
2.4 两组治疗前后黄疸改善情况比较 |
2.5 两组治疗前后IL-4、IFN-γ水平比较 |
2.6 两组妊娠最终结果比较 |
3 讨论 |
(2)不同孕周发病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血清TBA、ALT、AST特点及围产儿结局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ALT、AST以及TBIL水平比较: |
2.2 妊娠结局比较: |
2.3 新生儿窒息、羊水粪染率比较: |
2.4 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分娩孕周比较: |
3 讨论 |
(3)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对象 |
3 研究方法 |
研究结果 |
1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一般资料分布情况 |
2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体质分布情况 |
3 各体质类型一般情况分析 |
4 各体质类型与实验室指标相关性分析 |
讨论 |
1 ICP患者的一般资料 |
2 ICP患者中医体质及其相关性分析 |
3 本研究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附录1 中医体质判定表 |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诊治及与中医体质相关性的研究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4)茵陈蒿汤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湿热内蕴型的临床研究及其对Th17/Treg平衡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中医认识及治疗研究进展 |
1.1.1 中医学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认识 |
1.1.2 中医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研究进展 |
1.1.3 中医体质分型与妊娠期及产后相关病症 |
1.2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西医认识及诊治发展状况 |
1.2.1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定义解释 |
1.2.2 ICP临床症状表现 |
1.2.3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引发因素与病理机制 |
1.2.4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诊断依据 |
1.2.5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西医治疗简述 |
1.3 Th17/Treg在 ICP患者体内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1.3.1 Th17 细胞与Treg细胞 |
1.3.2 Th17/Treg平衡与ICP发生发展的关系 |
1.3.3 Th17/Treg平衡对ICP患者的临床意义 |
第二章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与中医体质分型的关系 |
2.1 研究内容及临床意义 |
2.2 临床资料 |
2.2.1 研究对象 |
2.2.2 ICP诊断标准 |
2.2.3 纳入标准 |
2.2.4 排除标准 |
2.2.5 中医体质判定 |
2.3 研究方法 |
2.3.1 调查方法 |
2.3.2 中医体质分型方法 |
2.3.3 统计方法 |
2.4 结果 |
2.4.1 两组纳入对象个人基础资料比较 |
2.4.2 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中医体质分型情况比较 |
2.4.3 中医体质分型与ICP相关性分析 |
2.5 讨论与小结 |
2.5.1 中医体质理论的发展 |
2.5.2 中医体质分型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
2.5.3 中医体质分型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相关性 |
第三章 茵陈蒿汤治疗ICP湿热内蕴型的临床研究及其对Th17/Treg平衡的影响 |
3.1 研究内容和目的 |
3.1.1 研究对象 |
3.1.2 ICP诊断标准 |
3.1.3 纳入标准 |
3.1.4 排除标准 |
3.1.5 终止标准 |
3.2 研究方法 |
3.2.1 干预措施 |
3.2.2 皮肤瘙痒症状评分标准 |
3.2.3 临床疗效判定 |
3.2.4 中医证候积分判定 |
3.2.5 观察内容 |
3.2.6 统计方法 |
3.3 结果 |
3.3.1 三组纳入对象一般资料比较 |
3.3.2 三组纳入对象治疗前后血清生化指标比较 |
3.3.3 三组纳入对象治疗前后免疫指标比较 |
3.3.4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皮肤瘙痒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3.3.5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
3.3.6 三组纳入对象围产结局情况比较 |
3.3.7 围产儿不良结局多因素Logistic分析 |
3.4 讨论 |
3.4.1 茵陈蒿汤治疗ICP的临床应用与作用机制探讨 |
3.4.2 茵陈蒿汤对ICP患者预后及围产结局的影响 |
3.4.3 茵陈蒿汤对ICP患者体内免疫细胞Th17/Treg平衡的影响 |
3.5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伦理审查批件 |
(5)熊去氧胆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疗效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临床表征情况 |
2.2 血清学指标变化情况 |
2.3 妊娠结果 |
3 讨论 |
(6)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s |
1 引言 |
1.1 概述 |
1.2 重视ICP的必要性 |
1.3 ICP治疗现状 |
1.4 研究目的 |
2 资料与方法 |
2.1 资料收集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3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4 讨论 |
4.1 西医治疗ICP效果 |
4.2 中西医结合治疗ICP |
4.3 茵陈蒿汤发挥疗效的机制 |
4.4 茵陈蒿汤加减结合UDCA、SAMe安全性 |
4.5 其他研究发现 |
4.6 创新性及局限性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中西医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7)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母儿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表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与围产儿结局关系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8)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与围生儿结局: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现状 |
2.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发病机理 |
3.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与围生儿结局 |
4.围生儿缺氧结局 |
5.关于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的运用 |
目的 |
资料与方法 |
1.资料来源 |
2.纳入标准 |
3.排除标准 |
4.文献筛选 |
5.文献资料提取 |
6.资料分析 |
结果 |
1.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与胎儿窘迫的研究 |
2.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与新生儿窒息的研究 |
3.讨论 |
4.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母体凝血功能及围产儿结局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1.1 概述 |
1.2 ICP的国内外研究现况 |
1.3 研究目的 |
第1章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资料 |
1.2 研究方法 |
1.3 统计学处理 |
1.4 实验技术路线图 |
第2章 结果 |
2.1 基本资料的比较 |
2.2 不同严重程度的ICP对母体凝血功能的比较 |
2.3 不同严重程度的ICP对围产儿结局的比较 |
2.4 不同孕周的ICP对围产儿结局的比较 |
第3章 讨论 |
3.1 不同程度的ICP对母体凝血功能的影响及意义 |
3.2 不同程度的ICP对围产儿结局的影响及意义 |
3.3 不同孕周的ICP对围产儿结局的影响 |
3.3.1 不同孕周的ICP发生胎儿宫内窘迫的几率及意义 |
3.3.2 不同孕周的ICP发生早产的几率及意义 |
3.3.3 不同孕周的ICP发生羊水粪染的几率及意义 |
3.3.4 不同孕周的ICP发生低体重儿的几率及意义 |
3.3.5 不同孕周的ICP发生新生儿窒息的几率及意义 |
3.4 研究ICP的社会效益 |
第4章 结论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茵陈加味汤联合基础西药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疗效全文替换(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
1.2.1 纳入标准[11] |
1.2.2 排除标准 |
1.3 治疗方法 |
1.3.1 对照组 |
1.3.2 治疗组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疗效比较 |
2.2 两组肝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
2.3 比较两组瘙痒评分和症状缓解时间 |
2.4 比较两组患者的分娩结局 |
2.5 比较两组产后并发症情况 |
2.6 比较两组新生儿结局 |
3 讨论 |
3.1 茵陈加味汤联合基础西药可有效提高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治疗效果 |
3.2 茵陈加味汤联合基础西药可有效提高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肝功能 |
3.3 茵陈加味汤联合基础西药可有效提高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分娩结局、产后并发症和新生儿结局 |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46例(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胆汁淤积症临床观察[J]. 蔡蕊,刘小英,蒋冬萍. 中国中医急症, 2021(06)
- [2]不同孕周发病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血清TBA、ALT、AST特点及围产儿结局分析[J]. 王路长,赵婕,赵娅丽,夏芹芹,周培媚. 四川医学, 2021(05)
- [3]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研究[D]. 聂红. 西南医科大学, 2021(01)
- [4]茵陈蒿汤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湿热内蕴型的临床研究及其对Th17/Treg平衡的影响[D]. 王淑平.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 [5]熊去氧胆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疗效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 叶江红. 世界复合医学, 2020(08)
- [6]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效果研究[D]. 汤禹翔. 杭州师范大学, 2020(02)
- [7]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母儿的影响因素分析[D]. 石小哲. 郑州大学, 2020(05)
- [8]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与围生儿结局: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D]. 杨乐乐. 蚌埠医学院, 2020(01)
- [9]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母体凝血功能及围产儿结局的影响[D]. 齐瑶. 西北民族大学, 2020(08)
- [10]茵陈加味汤联合基础西药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疗效全文替换[J]. 汪芬,杨春玲,金彩凤,朱欣欣,蒋晖,叶红娟.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9(12)
标签:对照组论文; 胆汁淤积症论文;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论文; 产后护理论文; 怀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