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侧接触论文_严月月,钟艳丽,郭楠馨

导读:本文包含了单侧接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单侧,弹性,后牙,下颌,变分法,材料,谐波。

单侧接触论文文献综述

严月月,钟艳丽,郭楠馨[1](2018)在《求解双层弹性膜单侧接触问题的Uzawa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双层弹性膜问题在力学方面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而很难用解析方法直接得到它的解;在变分法和不动点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求解问题的Uzawa算法,给出了算法的具体过程;利用双线性形式的一些基本性质和算法特点可证明算法的收敛性;利用算法,在算例中对双层弹性膜问题的数值结果和精确解进行比较,问题数值解及其自由边界与解析解能较好地吻合;理论分析和数值结果都表明了所给算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路桂华,赵曼,岳强[2](2017)在《垂直入射弹性波在压电体单侧接触界面上的传播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弹性波与压电材料接触界面的相互作用问题是工程应用中常见而复杂的问题,入射波足够强会引起界面出现滑移和分离,但滑移和分离的边界未知,边界条件具有非线性特性。通过Fourier分析,将混合边值问题的求解转化为非线性代数方程,利用软件通过迭代修正的方法进行了求解;给出3种状态边界的求解,分析入射波强度、外加应力及电场对界面状态的影响,并对高频谐波的特性进行分析,通过实例对理论推导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入射波强度、外加荷载和电场的大小及摩擦因数均会影响到界面,通过改变这些条件可以控制界面状态,另外检测高频谐波的信号也可以反映界面状态。(本文来源于《爆炸与冲击》期刊2017年03期)

路桂华,赵曼,岳强[3](2017)在《垂直入射弹性波在一般各向异性压电材料单侧接触界面上的传播》一文中研究指出弹性波垂直于压电材料摩擦接触界面入射会引起界面局部滑移或分离,导致问题具有边界非线性。应用傅里叶分析技术将问题的求解转化为一组代数方程,通过迭代-修正的方法确定粘着、滑移、分离区的分布位置,给出了各种状态产生的条件及规律。由于边界非线性导致波形畸变并诱发高频谐波,对某些各向异性压电材料,在某些条件下单一入射波遇到界面产生再极化,导致耦合P波及SV波产生,文中给出了高频谐波解及波形极化的产生条件。外加荷载和外加电场通过机电耦合效应对界面产生影响,通过实例分析,给出了外加作用力和电场对一般各向异性材料的影响规律,并分析了因为材料常数不同而引起的影响规律的不同。(本文来源于《应用力学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路桂华,赵曼,岳强[4](2017)在《通过Stroh方法和B-L积分建立压电体单侧接触周期界面波通解形式及应用举例》一文中研究指出Stroh方法将各项异性材料的本构、几何及平衡方程转化为求解特征值问题,给出了由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表示的关于位移和应力的一般解,并且通过引入辅助向量直接建立了应力和位移之间的关系。B-L积分又解决了Stroh方法对于某些"退化"材料不适用的问题。单侧接触界面只能承受压力,不能承受拉力,当弹性波作用到界面上时,如果强度足够界面会发生局部分离或滑移,边界条件具有很强的非线性,导致问题的解决非常困难。将Stroh方法应用到压电材料弹性动力学稳态问题中,结合傅立叶分析,给出了压电材料弹性动力学的Stroh基本解,表达式简洁优美,对解决因边界非线性问题带来的困难提供了方便,举例进行了证明。(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7年03期)

张东波,潘永东,李立兵,赵金峰[5](2016)在《板背部缺陷的单侧非接触式超声无损检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板状结构在石化、航空航天和电力等工业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急需发展相应的无损检测技术,对其结构完整性进行定期评估,以保证结构的安全运行。基于空气耦合换能器的Lamb波技术,可以非接触快速地对板状结构进行扫描,在结构安全检测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采用基于势函数法的空气耦合板状结构声传播模型,通过理论求解得到其Lamb波临界角随频厚积的变化规律。实验中采取空气耦合换能器激发和接收Lamb波,采用傅里叶变换和信号滤波技术识别S0和A0模式,并通过与理论结果比较进行确认。最后,分别采用S0和A0模式对板背部半通孔缺陷进行定位,结果显示该单侧非接触式超声无损检测方法可用于板状结构背部缺陷的检测。(本文来源于《实验力学》期刊2016年04期)

安薇薇[6](2014)在《牙弓不对称伴单侧后牙反牙合患者牙合接触特征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牙弓不对称伴单侧后牙反牙合患者的咬合接触特征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随机选择牙弓不对称伴单侧后牙反牙合患者14例,年龄14‐21岁,男4例,女10例。使用T‐scanⅢ咬合分析系统记录并分析患者的静态和动态咬合接触特征。结果:(1)14例患者牙尖交错位左侧咬合接触面积和右侧咬合接触面积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合力与右侧合力的差异也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建立侧方牙合过程中,反牙合侧存在明显合干扰,下颌向非反牙合侧运动时的牙合分离时间显着大于向反牙合侧运动的牙合分离时间(P<0.05)。结论:(1)牙弓形态不对称对于咬合力和咬合接触在牙列两侧的分布不具有显着的影响。后者可能主要受双侧咀嚼肌收缩力差异的影响,需结合咀嚼肌肌电分析开展进一步研究。(2)牙弓形态不对称伴单侧后牙反牙合对下颌的功能运动存在不利影响,应尽早纠正单侧后牙反牙合。(本文来源于《第十叁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2014年会)论文集》期刊2014-10-15)

朱兴志[7](2014)在《单侧磨牙正锁(牙合)者的咬合接触及下颌边缘运动轨迹特征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课题选取单侧磨牙正锁(?)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咬合分析系统及下颌运动轨迹描记系统,探讨单侧磨牙正锁(?)者的下颌边缘运动轨迹特征及双侧咬合接触特点,并比较它们与生理(?)之间的差异性。通过两种研究方法,来探讨单侧磨牙正锁(?)对受试者下颌边缘运动轨迹以及咬合接触特征的影响,以期找到单侧磨牙正锁(?)对颞下颌关节乃至口颌系统危害的依据,并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设计和疗效评估。方法选择单侧磨牙正锁(?)者18例作为实验组,并选择10例(?)关系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应用T-scan Ⅲ咬合接触分析仪记录实验组中单侧磨牙正锁(?)者的(?)力中心距离,从下颌姿势位到牙尖交错位时的闭合时间以及在牙尖交错位模式时的(?)力分布平衡度,并与对照组10例个别正常(?)者的记录结果进行比较;并且通过ARCUSdigma Ⅱ下颌运动轨迹描计仪对实验组的下颌切点运动轨迹,下颌切点运动范围以及双侧髁突的运动对称性进行测量,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统一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分别对上述两种实验的单侧磨牙正锁(?)组和个别正常(?)组所测得的定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实验组的(?)力中心点位置变化比对照组偏大,在牙尖交错位时,(?)力中心点位于白色椭圆区域之外;实验组的(?)力中心距离、闭合时间以及(?)力分布平衡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的下颌边缘运动轨迹较对照组出现曲折、台阶以及摆动幅度较大;实验组下颌前伸边缘运动范围小于对照组(P<0.05),下颌向锁(?)侧作边缘运动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髁突运动最大差数(MRC)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在开口边缘运动(前后向)和前伸边缘运动(前后向及垂直向)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单侧磨牙正锁(?)者的(?)接触特征与个别正常(?)者比较,有明显的差异性。在牙尖交错位时,其双侧(?)力多集中于非锁(?)侧的磨牙区,从而,使咬合的稳定性不如个别正常殆者。因此,单侧磨牙正锁(?)对口腔正常的咀嚼肌功能以及咀嚼效率具有一定的潜在性影响。(2)单侧磨牙正锁(?)的下颌切点边缘运动的轨迹特征、边缘运动的范围以及双侧髁突运动的对称性,与个别正常(?)者相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因此,单侧磨牙正锁(?)(?)型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下颌的正常运动功能,从而对口腔的诸多功能产生影响。(3)通过本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单侧磨牙正锁(?)能促使双侧髁突的不对称,是影响髁突正常运动的一种潜在致病因素,对颞下颌关节的稳定性具有一定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期刊2014-03-01)

章成凤[8](2013)在《单侧后牙反牙合患者的咬合接触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22例单侧后牙反牙合患者(unilateral posterior crossbite,UPCB)与22例正常对照者的咬合接触特征数据的研究发现UPCB患者的咬合接触特征,并且探讨其与生理牙合之间的差异,以期找至UPCB这一错牙合畸形对口颌系统损害的依据。方法分别选取22例UPCB患者作为实验组,随机抽取22例生理牙合者作为对照组,应用T-ScanⅢ咬合分析系统记录实验组22例UPCB患者在牙尖交错位时牙合力中心点距中线的距离,从下颌姿势位至牙尖交错位的闭合时间、前伸及侧方牙合的牙合分离时间,以及早接触,牙合干扰出现率,并与对照组22例生理牙合者的记录结果做对照。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结果进行分析。牙合力中心点距中线的距离、闭合时间、前伸牙合分离时间、侧方牙合分离时间采用方差分析;早接触、牙合干扰出现率采用χ2检验。结果(1)实验组牙合力中心点距中线的距离,闭合时间,前伸及侧方牙合分离时间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的早接触牙合干扰出现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PCB患者的牙合接触特征与生理牙合者相比有明显差异,咬合的稳定性不如生理牙合,提示牙合力中心、闭合时间与牙合分离时间可以作为UPCB这一错牙合畸形矫治的理论基础和治疗效果的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期刊2013-04-01)

章成凤,王楠,侯爱兵[9](2012)在《单侧后牙反牙合患者的牙合接触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单侧后牙反牙合(UPCB)患者牙合接触特征并且探讨其与生理牙合之间的差异。方法应用T-ScanⅢ咬合分析系统记录22例单侧后牙反牙合患者(实验组)牙尖交错位,前伸及侧方牙合的咬合接触数据并与22例正常牙合者(对照组)的记录结果做对照。结果实验组牙合力中心点距中线的距离、闭合时间、前伸及侧方牙合分离时间均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早接触牙合干扰出现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侧后牙反牙合患者的牙合接触特征与正常牙合者相比有明显差异,提示牙合力中心、闭合时间与牙合分离时间可以作为单侧后牙反牙合矫治的理论基础和治疗效果的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12期)

周丽娟,侯爱兵[10](2011)在《单侧下颌第叁磨牙伸长患者接触特征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单侧下颌第叁磨牙伸长患者的接触特征以及拔除伸长牙后对患者咬合关系的改善程度。方法:应用T-ScanⅢ咬合分析仪记存22例单侧下颌第叁磨牙伸长患者牙尖交错位、前伸及侧方运动的咬合记录,并与正常组以及患者拔牙后的咬合记录的结果作对照。结果:单侧下颌第叁磨牙伸长组的力中心距中线距离与正常对照组以及拔牙组相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单侧下颌第叁磨牙伸长组的闭合时间、分离时间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拔牙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仅闭合时间、前伸分离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早接触、干扰出现率与单侧下颌第叁磨牙伸长存在关联性。结论:单侧下颌第叁磨牙伸长患者咬合稳定性和平衡性较差,拔除伸长的下颌第叁磨牙可使咬合稳定性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本文来源于《实用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11年06期)

单侧接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弹性波与压电材料接触界面的相互作用问题是工程应用中常见而复杂的问题,入射波足够强会引起界面出现滑移和分离,但滑移和分离的边界未知,边界条件具有非线性特性。通过Fourier分析,将混合边值问题的求解转化为非线性代数方程,利用软件通过迭代修正的方法进行了求解;给出3种状态边界的求解,分析入射波强度、外加应力及电场对界面状态的影响,并对高频谐波的特性进行分析,通过实例对理论推导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入射波强度、外加荷载和电场的大小及摩擦因数均会影响到界面,通过改变这些条件可以控制界面状态,另外检测高频谐波的信号也可以反映界面状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单侧接触论文参考文献

[1].严月月,钟艳丽,郭楠馨.求解双层弹性膜单侧接触问题的Uzawa算法[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2].路桂华,赵曼,岳强.垂直入射弹性波在压电体单侧接触界面上的传播特性[J].爆炸与冲击.2017

[3].路桂华,赵曼,岳强.垂直入射弹性波在一般各向异性压电材料单侧接触界面上的传播[J].应用力学学报.2017

[4].路桂华,赵曼,岳强.通过Stroh方法和B-L积分建立压电体单侧接触周期界面波通解形式及应用举例[J].功能材料.2017

[5].张东波,潘永东,李立兵,赵金峰.板背部缺陷的单侧非接触式超声无损检测方法[J].实验力学.2016

[6].安薇薇.牙弓不对称伴单侧后牙反牙合患者牙合接触特征初探[C].第十叁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2014年会)论文集.2014

[7].朱兴志.单侧磨牙正锁(牙合)者的咬合接触及下颌边缘运动轨迹特征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4

[8].章成凤.单侧后牙反牙合患者的咬合接触特征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3

[9].章成凤,王楠,侯爱兵.单侧后牙反牙合患者的牙合接触特征分析[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2

[10].周丽娟,侯爱兵.单侧下颌第叁磨牙伸长患者接触特征的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1

论文知识图

_2步态周期时相图脉冲SH波在单侧接触正交异性质覆...单侧接触条件示意图单侧接触网感应雷击示意图(单位...梁的单侧接触问题一a同一CMD患者MCP咬合接触图像(MCP#~

标签:;  ;  ;  ;  ;  ;  ;  

单侧接触论文_严月月,钟艳丽,郭楠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