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流风机论文_李艺铭,王军,尹国庆,王威,徐绍斌

导读:本文包含了斜流风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流风,数值,环流,动平衡,叶轮,工况,频谱。

斜流风机论文文献综述

李艺铭,王军,尹国庆,王威,徐绍斌[1](2019)在《不同后导风锥对斜流风机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的研究对象为一款工业用后置导叶式斜流风机,基于改善斜流风机尾部流动状况,设计了叁种不同结构的导风锥。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原风机和叁款加装不同导风锥后的风机的整机模型进行了稳态叁维流场计算,对比分析了四种风机模型的气动性能和内流状况,计算证明在设计的叁组导风锥中,平顶型导风锥效果最优,并对平顶型导风锥进行了试验验证。模拟和试验的结果表明:合理的导风锥结构能有效地改善斜流风机尾部流场的涡结构,减少尾部回流,降低流动损失,风机的全压和全压效率都有明显提高。(本文来源于《风机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栾勇[2](2019)在《斜流风机后置导叶设计及其内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轴向延长设计斜流风机出口动能较大,一般在叶轮后方设置导叶以将旋绕动能转化为静压能。后置导叶对斜流风机性能有重要影响,导叶不匹配会恶化流场、增大流动损失,但目前后置导叶对斜流风机性能影响及内流分析的研究尚不多见。论文采用数值模拟、内流分析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围绕导叶对斜流风机气动特性、内流机理、压力脉动等内容的影响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某斜流风机气动性能进行评估,并与实验测试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风机各工况下的全压及全压效率的模拟误差在6%以内,验证了本文所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的可靠性。(2)在设计工况下存在性能最优的导叶数,计算结果表明大流量工况下减少导叶数及小流量工况下增加导叶数有利于风机性能的提升,但小流量工况下导叶数目对性能影响较弱;对静压转换能力的影响同上述一致。压力脉动分析结果表明叶片高度越大,压力脉动越强;导叶数目增多会使压力脉动幅值增加,而导叶与动叶互质则可以减小压力脉动。综合分析,斜流风机导叶数取动叶数±1片较为合适。(3)动静叶之间的最优轴向距离为80mm,此时叶片压力面压力分布较小,尾缘回流也随之减小,导叶压力面静压值升高,吸力面流动分离减弱;轴向距离进一步增大将使沿程损失增加、风机性能下降;而当轴向距离小于40mm,动静叶互相干涉恶化彼此流动条件,风机性能明显下降。轴向距离对小流量工况风机性能影响较小。(4)调节导叶半径可以改变其压力面压力分布以及吸力面流动分离强度;在设计工况及大流量工况下,半径为300mm的导叶能最大限度将周向动能转化为静压;若导叶半径进一步加长,将会增大导叶段沿程损失,造成全压效率下降。此外,半径长度增大可以提升风机小流量工况下的静压效率。(5)加装进口防护网给风机带来额外流动阻力,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风机全压效率;相同通流面积下,对平面网施加凸起结构可以减小进口流动阻力。(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史钢强[3](2018)在《斜流风机通风、环流一体化系统自然通风与压入式通风保水低能耗降温通风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常用的4kW和5.5kW双向混流风机所需通风笼口的直径至少在600mm以上,而实际中许多通风笼口都达不到这个直径,增加了改造的难度。采用更加小巧的2.2kW斜流风机,不仅易于改造,更能适应目前绝大多数通风笼口,而且有更高的效率,节能效果比以往更加显着。对2.2kW斜流风机的压入式环流和压入式通风进行全面的测试,环流通风总风量为23972m~3/h(环流通风单位通风量为3.1m~3/h·t),通风总风量为41075m~3/h(通风单位通风量为5.3m~3/h·t),两者之比为58.36%,为目前各种通风、环流一体化系统中环流通风比最高的。该试验为该系统的通风降温功能试验,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低风量通风,探索更低的单位能耗,也进一步降低通风过程中的水分损失。试验证明,单位能耗0.0252kW·h/(℃·t),比标准能耗0.04kW·h/(℃·t)节能37.0%,水分减量仅为0.3%。试验证明该系统有更强的低温气体选择性(斜流风机的加热性)和作为自然通风的最后的安全门和保护器。(本文来源于《粮油仓储科技通讯》期刊2018年04期)

侯志泉,杨明智,梁习锋,温殿忠[4](2018)在《机车斜流风机的流场数值分析与设计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轴流风机工程方法和S2设计方法设计了叁种不同叶片角的机车用斜流风机,利用叁维雷诺平均N-S方程和SST湍流模型,数值模拟了斜流风机的内部流场和气动性能,并通过试验验证了风机的性能。结果表明:叶片前缘、中部和尾缘的角度对斜流风机的内流场和气动性能影响较大。叶片进、出口角增加8°~10°,同时降低中部角度与尾缘角度的差距,压力-效率曲线呈抛物线分布。在设计点附近,风机效率提高约5%。叶片前缘吸力面的静压分布更加平缓,背力面5%叶高处静压分布明显改善,没有出现分离区域,叶片载荷分布更加均匀。斜流风机仿真与试验对比,全压相差不过3%,效率相差不到4%,结果基本一致。(本文来源于《空气动力学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张硕,冷文军,赵俊涛,姜勇,施红旗[5](2015)在《基于频谱分析的斜流风机振动控制改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斜流风机是介于轴流和离心之间的一种风机形式,具有风量和压头适中、结构紧凑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建筑、船舶和工业通风空调领域。本文针对某典型斜流风机,通过分析其振动产生原因,结合振动特征频率实测,提出电机优选、叶轮转子整体动平衡等改进措施,并通过搭建实验台架对改进效果进行实测评价。研究表明,上述改进措施可有效降低风机振动水平,提高风机的可靠性。该研究方法对其他规格风机及类似旋转机械的振动控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舰船科学技术》期刊2015年05期)

贾玲,陶中兰,吴海英,李嵩,邢世禄[6](2013)在《管式斜流风机后导叶的数值设计和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管式斜流风机是放置在管道中的无蜗壳斜流风机,它的出口动能很大,无法利用,若安装后导叶能明显改善性能。传统方法不能设计这种导叶,由于无法确定风机出口流动方向。本文利用预估整机性能数值模拟提出一种数值方法来设计后导叶,并对导叶型线、安装位置、叶片数、安装角等参数依次进行优化,结果提高风机全压及其效率的相对值近20%。(本文来源于《风机技术》期刊2013年01期)

王金奎,丁团结,张文,杨全德,肖保武[7](2012)在《斜流风机降温通风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机械通风降低当年新入库粮食温度是保证粮食安全储藏的主要措施,选择合适风量与风压的通风机是确保粮食达到安全储存、节能降耗、绿色环保目的的关键,我库选取斜流风机降低新入库粮粮温,试验证明斜流风机兼具离心风机与轴流风机的优点,取得了较好的降温效果。(本文来源于《粮油仓储科技通讯》期刊2012年01期)

李明,高红霞,余建祖,常莉[8](2009)在《一种直升机用斜流风机的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斜流风机的良好设计对提高直升机滑油冷却系统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直升机用斜流风机小尺寸、高转速、高压头的特点,根据准叁元流动理论及相关设计思想,提出了这种风机进行结构优化和增压设计的准则,进而采用叶片径向平衡方程和约束条件求解子午面速度,最后基于气动力基本方程和自由涡理论进行回转面气动数据计算和风机造型.设计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直升机冷却风机运行工况下,斜流风机相对于轴流、离心风机,具有效率高、静压高和耗功少的优点.(本文来源于《航空动力学报》期刊2009年11期)

高鹏,楚武利,吴艳辉,李强[9](2007)在《梯形间隙结构对斜流风机性能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5种梯状间隙机匣处理结构,在斜流风机上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和试验研究,比较分析了不同机壳结构对该斜流风机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风机技术》期刊2007年06期)

董万峰[10](2007)在《斜流风机的内部流动分析与叶轮改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斜流式叶轮一般都有蜗壳与之匹配。叶轮及其与蜗壳匹配效率的高低对整个风机系统的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CFD技术的发展,已极大的推动了人们对流动机理的认识,而对机理的认识又反过来促进了叶轮机械设计技术的进步。本文即运用现有较成熟的CFD商业软件对耦合蜗壳的斜流风机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并对内流机制进行数值分析与研究,旨在探索提高风机性能的有效途径。文章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带蜗壳的斜流风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叶片载荷分布、不同通道中的二次流动和各个涡系的发展。深入分析了蜗壳内部的流动状况以及叶轮对蜗壳结构的影响,获得了蜗壳详细的内部流场信息,形象地再现了蜗壳内部的流动情形。计算结果表明,叶轮通道内部二次流异常复杂。叶轮出口的不均匀性引起的分离区域增多和通道之间的掺混是导致叶轮效率低的一个主要原因。为了进一步改善风机性能,必须减小叶轮出口的分离流动区域、降低通道之间相互的掺混。 第二部分是将叶片的弯曲设计应用于本文所用的斜流叶轮中。对弯曲改型后的叶轮进行整机数值模拟,并把结果与原型叶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反弯叶轮的优势是对叶顶的泄露和通道之间的掺混有抑制作用,能一定程度的改善流动状况。但由于改型的目标原理单一,弯曲改型后风机的性能也只是在特定的工况下得到了提高,并没有实现全工况下的提高。如果想要全工况范围内提高风机性能,必须在考虑下游蜗壳干涉影响的情况下对叶轮的弯曲程度进行多目标形式的优化。 本文的研究,为今后进行转子的优化设计指明了方向,也为蜗壳的实验研究打下了基础。(本文来源于《西北工业大学》期刊2007-03-01)

斜流风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轴向延长设计斜流风机出口动能较大,一般在叶轮后方设置导叶以将旋绕动能转化为静压能。后置导叶对斜流风机性能有重要影响,导叶不匹配会恶化流场、增大流动损失,但目前后置导叶对斜流风机性能影响及内流分析的研究尚不多见。论文采用数值模拟、内流分析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围绕导叶对斜流风机气动特性、内流机理、压力脉动等内容的影响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某斜流风机气动性能进行评估,并与实验测试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风机各工况下的全压及全压效率的模拟误差在6%以内,验证了本文所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的可靠性。(2)在设计工况下存在性能最优的导叶数,计算结果表明大流量工况下减少导叶数及小流量工况下增加导叶数有利于风机性能的提升,但小流量工况下导叶数目对性能影响较弱;对静压转换能力的影响同上述一致。压力脉动分析结果表明叶片高度越大,压力脉动越强;导叶数目增多会使压力脉动幅值增加,而导叶与动叶互质则可以减小压力脉动。综合分析,斜流风机导叶数取动叶数±1片较为合适。(3)动静叶之间的最优轴向距离为80mm,此时叶片压力面压力分布较小,尾缘回流也随之减小,导叶压力面静压值升高,吸力面流动分离减弱;轴向距离进一步增大将使沿程损失增加、风机性能下降;而当轴向距离小于40mm,动静叶互相干涉恶化彼此流动条件,风机性能明显下降。轴向距离对小流量工况风机性能影响较小。(4)调节导叶半径可以改变其压力面压力分布以及吸力面流动分离强度;在设计工况及大流量工况下,半径为300mm的导叶能最大限度将周向动能转化为静压;若导叶半径进一步加长,将会增大导叶段沿程损失,造成全压效率下降。此外,半径长度增大可以提升风机小流量工况下的静压效率。(5)加装进口防护网给风机带来额外流动阻力,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风机全压效率;相同通流面积下,对平面网施加凸起结构可以减小进口流动阻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斜流风机论文参考文献

[1].李艺铭,王军,尹国庆,王威,徐绍斌.不同后导风锥对斜流风机性能的影响[J].风机技术.2019

[2].栾勇.斜流风机后置导叶设计及其内流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9

[3].史钢强.斜流风机通风、环流一体化系统自然通风与压入式通风保水低能耗降温通风试验[J].粮油仓储科技通讯.2018

[4].侯志泉,杨明智,梁习锋,温殿忠.机车斜流风机的流场数值分析与设计优化[J].空气动力学学报.2018

[5].张硕,冷文军,赵俊涛,姜勇,施红旗.基于频谱分析的斜流风机振动控制改进研究[J].舰船科学技术.2015

[6].贾玲,陶中兰,吴海英,李嵩,邢世禄.管式斜流风机后导叶的数值设计和优化[J].风机技术.2013

[7].王金奎,丁团结,张文,杨全德,肖保武.斜流风机降温通风试验[J].粮油仓储科技通讯.2012

[8].李明,高红霞,余建祖,常莉.一种直升机用斜流风机的设计方法[J].航空动力学报.2009

[9].高鹏,楚武利,吴艳辉,李强.梯形间隙结构对斜流风机性能影响的研究[J].风机技术.2007

[10].董万峰.斜流风机的内部流动分析与叶轮改型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

论文知识图

斜流风机的叁维图斜流风机速度叁角形斜流风机总性能曲线图一1斜流风机整机UG实物图图3一2全...斜流风机的流道通流面积变化曲...斜流风机结构示意图

标签:;  ;  ;  ;  ;  ;  ;  

斜流风机论文_李艺铭,王军,尹国庆,王威,徐绍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