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江河口论文-胡启凯,罗敏,黄佳芳,吴杰,朱爱菊

闽江河口论文-胡启凯,罗敏,黄佳芳,吴杰,朱爱菊

导读:本文包含了闽江河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盐度,有机碳,土壤胞外酶活性,河口潮汐沼泽湿地

闽江河口论文文献综述

胡启凯,罗敏,黄佳芳,吴杰,朱爱菊[1](2019)在《闽江河口潮汐沼泽湿地天然低盐度梯度土壤胞外酶活性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揭示河口潮汐沼泽湿地天然低盐度梯度下土壤胞外酶活性的时空变化差异,对闽江河口淡水潮汐沼泽湿地和半咸水潮汐沼泽湿地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植被下不同季节的土壤胞外酶活性、土壤容重和含水率、植物生物量、以及有机碳特征值(SOC、POXC、DOC和C∶N比)进行测定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闽江河口天然盐度梯度上,当土壤盐度从0‰增加至4.2‰,土壤β-葡萄糖苷酶(BG)、纤维素水解酶(CBH)、酚氧化酶(PHO)和过氧化物酶(PEO)活性均显着增加,增幅分别为201%、305%、493%和252%.沿着闽江河口天然盐度梯度,土壤容重和含水率以及孔隙水DOC浓度没有显着变化,但土壤易氧化有机碳(POXC)含量、有机碳(SOC)含量和土壤C∶N比逐渐减少.半咸水潮汐沼泽湿地站点短叶茳芏的地上生物量低于淡水潮汐沼泽湿地站点,但地下生物量则显着高于淡水潮汐沼泽湿地站点.4种土壤胞外酶活性均与土壤C∶N比呈现显着的负相关,酚氧化酶(PHO)和过氧化物酶(PEO)与土壤SOC含量呈负相关.土壤β-葡萄糖苷酶(BG)活性最高值出现在春季,而纤维素水解酶(CBH)活性最高值出现在夏季.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盐度是影响闽江河口潮汐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土壤胞外酶活性和碳库演变的重要环境因子.从河口淡水潮汐沼泽湿地至低盐的半咸水潮汐沼泽湿地,沼泽植物地下生物量增加,与碳分解相关的土壤胞外酶活性增加,并抑制土壤的有机碳积累.(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王纯,陈晓旋,陈优阳,牟晓杰,万斯昂[2](2019)在《水盐梯度对闽江河口湿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揭示水盐梯度对河口湿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对闽江河口不同淹水环境和盐度下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湿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①闽江河口半咸水湿地和淡水湿地0~30 cm土壤粉+黏团聚体、微团聚体和大团聚体的含量分别为63.12%~77.49%、6.82%~31.64%、4.38%~22.63%.除20~30 cm土层外,高潮滩0~20 cm土壤粉+黏团聚体和大团聚体含量均随盐度的增加而增加,增幅分别为8.74%~9.85%和105.54%~144.40%;0~20 cm土壤微团聚体含量均随盐度的增加而降低,高潮滩降幅为59.56%~65.20%,低潮滩降幅为55.65%~60.92%.②高潮滩土壤团聚体稳定性随盐度的增加而增加,盐度对微团聚体、大团聚体含量(DR_(0.25))和平均重量直径(MWD)的作用力在不同土层均影响显着,盐度和淹水的交互作用对各级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均不显着.③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与土壤TC含量呈倒"U"型关系.综上,淹水环境变化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较小,盐度和有机碳含量是影响闽江河口湿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的重要限制性参数.(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黄戎杰,孙漫,见习,汪培清[3](2019)在《芦苇摇荡绿水悠 留鸟候鸟满洲头》一文中研究指出走进保护区的核心区,大大小小的“绿洲”分布在水中。这些“绿洲”或冒出成片的小树林,或长满茵茵水草,成群的鸟儿围着“绿洲”觅食、戏水,野鸭子、鸻鹬类等水鸟“躲藏”其中,不时振翅飞起。在颇具人气的湿地公园区,新建设的巡护步道、观鸟屋、观光道、景观走廊(本文来源于《福州日报》期刊2019-08-26)

童晓雨,孙志高,曾阿莹,陈冰冰,王华[4](2019)在《闽江河口互花米草海向入侵对湿地土壤无机硫赋存形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闽江河口鳝鱼滩互花米草海向入侵前的光滩(BF)、入侵过程中(入侵1年)的互花米草湿地(SA′)以及入侵后(入侵3年)的互花米草湿地(SA)为研究对象,基于时空互代法,研究了互花米草海向入侵对湿地土壤无机硫赋存形态(水溶性硫H_2O-S;吸附性硫Adsorbed-S;盐酸可溶性硫HCl-Soluble-S;盐酸挥发性硫HCl-Volatile-S)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花米草海向入侵不同程度改变了湿地土壤中各形态无机硫的赋存状况及空间分布特征.相对于BF,SA土壤中的H_2O-S、Adsorbed-S和HCl-Volatile-S含量分别增加52.6%、78.2%和21.0%,而HCl-Soluble-S含量降低3.4%.SA′土壤中H_2O-S、Adsorbed-S和HCl-Soluble-S含量相较BF分别增加43.9%、70.6%和29.6%,而HCl-Volatile-S含量降低11.6%.总无机硫(TIS)含量在SA和SA′土壤中较BF分别增加40.7%和37.8%,而储量分别增加26.8%和31.4%.互花米草海向入侵导致影响湿地土壤中不同形态无机硫赋存的关键因素均发生了明显改变.尤其是H_2O-S含量,影响其变化的关键因素由BF的土壤颗粒组成及容重逐步转变为SA′和SA的土壤有机质.研究发现,互花米草海向入侵明显提高了湿地土壤TIS含量,而TIS含量的增加主要取决于H_2O-S和Adsorbed-S含量的增加,说明互花米草海向入侵明显增加了湿地土壤中有效硫的供给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加速其海向入侵.(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陈优阳,陈淑云,曾从盛,王维奇[5](2019)在《螃蟹活动对闽江河口互花米草沼泽湿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于2015年1月(冬季)、4月(春季)、6月(夏季)和9月(秋季),以闽江河口互花米草沼泽湿地为研究区,采用静态箱与气相色谱结合的方法,研究螃蟹对湿地土壤CO_2、CH_4和N_2O排放通量及综合增温潜势的影响。研究表明:温室气体排放季节变化较为显着,CO_2、CH_4排放通量最大值均出现在夏季,N_2O排放通量最大值出现在秋季,CO_2、CH_4和N_2O排放通量最小值均出现在春季。与无螃蟹组相比,高潮滩和中潮滩螃蟹组CO2、CH4和N2O排放通量均值都增大,其中高潮滩螃蟹组CO_2、CH_4和N_2O排放通量依次增大了46.36%、66.67%和69.66%,中潮滩螃蟹组CO_2、CH_4和N_2O排放通量依次增大了53.57%、142.97%、73.08%。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CO_2排放通量与土壤温度显着正相关(n=96,p<0.05),CH_4和N_2O排放通量与土壤温度显着正相关(n=96,p<0.01);N_2O排放通量与土壤pH显着正相关(n=96,p<0.01),与土壤含水量显着正相关(n=96,p<0.05)。综上所述,螃蟹活动对闽江河口互花米草沼泽湿地土壤的干扰促进了温室气体的排放,为有效调节湿地碳、氮固持作用和湿地生态系统科学管理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地球环境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金宝石,杨平,赵宽,仝川,曾从盛[6](2019)在《闽江河口养殖塘水体溶存氧化亚氮浓度及扩散通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产养殖生态系统由于其高氮负荷而成为氧化亚氮(N_2O)的潜在释放源.本文以福建闽江河口养虾塘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分析了表层水体溶存N_2O浓度和饱和度,基于薄边界层模型计算了水-气界面N_2O扩散通量,在此基础上结合气象要素与水环境因子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养殖塘水体溶存N_2O浓度和饱和度的均值分别为17.96 nmol·L~(-1)和198.03%,时间变化上表现为养殖中期显着高于养殖末期和初期,且具有一定的日变化特征.相关分析表明,N_2O浓度及饱和度与温度、水体NH~+_4-N和叶绿素a浓度呈显着正相关(p<0.05),与气压、风速和水体pH值呈显着负相关(p<0.05).LM86、W92和RC01模型估算的养殖塘水-气界面N_2O扩散通量的均值分别为20.80、183.75和298.52 nmol·m~(-2)·h~(-1),3种扩散通量均呈现出随着养殖时间推移显着增加的特征,风速和水体溶存N_2O是影响河口养殖塘N_2O扩散通量的重要因子.N_2O扩散通量与扩散系数的取值密切相关,但不同模型方程计算得出的扩散系数存在显着差异,比较发现,RC01模型更适合河口区养殖塘水-气界面N_2O扩散通量估算.本研究结果可为完善水产养殖生态系统的N_2O排放清单编制和近海水环境保护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李晓,孙志高,何涛,高会,王华[7](2019)在《基于分解袋法的闽江河口芦苇和短叶茳芏枯落物的残留率和分解速率》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闽江河口鳝鱼滩的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群落、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群落和芦苇+短叶茳芏群落植物枯落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分解袋法,2016年2月19日~2017年2月28日期间,研究了不同群落中两种植物枯落物的残留率和分解速率。结果表明,芦苇群落和芦苇+短叶茳芏群落中的芦苇枯落物的残留率分别为35.87%和28.67%,短叶茳芏群落和芦苇+短叶茳芏群落中的短叶茳芏枯落物的残留率分别为7.00%和9.57%;短叶茳芏群落和芦苇+短叶茳芏群落中的短叶茳芏枯落物的分解速率分别为0.007 292 g/d和0.006 150g/d;芦苇+短叶茳芏群落和芦苇群落中的芦苇枯落物的分解速率分别为0.003 243 g/d和0.002 607 g/d。芦苇+短叶茳芏群落中的芦苇枯落物分解的更快;芦苇+短叶茳芏群落中的短叶茳芏枯落物分解的较慢。(本文来源于《湿地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金宝石,闫鸿远,杨平,曾从盛[8](2019)在《闽江河口养虾塘沉积物氧化亚氮产生及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氧化亚氮(N_2O)是一种重要的痕量温室气体,对全球气温升高和酸雨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并对臭氧层造成严重损害。水产养殖是N_2O的潜在释放源,该研究以中国东南沿海的闽江河口湿地围垦养虾塘为研究对象,采用过程抑制法,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区分N_2O不同产生过程及其对沉积物N_2O总产生速率的贡献,在此基础上分析沉积物理化性质对N_2O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养虾塘沉积物N_2O总产生速率在养殖初期、中期和末期的均值分别为1.80、5.95和8.70 nmol/(kg·h),其中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硝化细菌反硝化作用和非生物作用的贡献率均值分别为-162.04%、327.52%、-239.45%和90.27%,从而得出结论:反硝化作用和非生物作用是产生沉积物N_2O的主要来源,硝化作用和硝化细菌反硝化作用则对沉积物N_2O的产生有所削弱;养虾塘沉积物N_2O总产生速率在高温低盐条件下最大,在低温高盐条件下出现最小值,总体呈现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随着盐度升高而降低的趋势;相关分析表明N_2O总产生速率与总碳(total carbon,TC)、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carbon,SOC)、NH4+-N含量和C∶N比均呈显着正相关关系,而在其不同产生过程中仅有非生物过程受到TC、SOC含量的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米慧珊,翟水晶,高会,何涛,孙志高[9](2018)在《闽江河口湿地典型植物群落空间扩展中铁含量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2015年7月,选取闽江河口鳝鱼滩的芦苇湿地、短叶茳芏湿地以及二者交错带湿地为对象,研究了两种植被空间扩展过程中土壤-植物系统铁(Fe)含量的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水平方向上不同湿地土壤Fe含量整体表现为交错带湿地>芦苇湿地>短叶茳芏湿地;垂直方向上土壤Fe含量上层(0~30cm)高于下层(30~60 cm),且交错带湿地变化趋势与芦苇湿地大体一致;这可能与土壤有机质的差异和生长植物类型有关;而且土壤含水量的影响也导致土壤Fe含量周期性淹水湿地(A样带)>长期性淹水湿地(B样带).不同植物地下根系Fe含量均高于地上部分,短叶茳芏Fe含量与根系Fe储量分配比整体高于芦苇,而芦苇地上部分Fe储量分配比高于短叶茳芏.芦苇与短叶茳芏在空间相互扩展过程中,芦苇Fe含量及累积能力在周期性淹水湿地中均提高,短叶茳芏则下降,而长期淹水环境下芦苇根系Fe累积能力下降,短叶茳芏则通过适应淹水环境提高Fe累积能力来抗衡芦苇的空间扩展.(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陈丽华,吕新,刘兰英,黄薇,李玥仁[10](2018)在《闽江河口湿地土壤硝化-反硝化细菌数量的时空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最大或然数(most probable number,MPN)法分析闽江河口湿地芦苇、互花米草和红树林根际土壤硝化-反硝化细菌数量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壤不同采样深度亚硝酸细菌数量表现为0~20cm土层>20~40cm土层,而反硝化细菌数量则表现为20~40cm土层>0~20cm土层;芦苇、互花米草和红树林根际土壤中的硝化-反硝化细菌数量均表现出春秋两季大于夏季的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闽江河口湿地硝化-反硝化细菌数量与总氮(TN)、硝态氮(NO_3~--N)和铵态氮(NH_4~+-N)含量之间无显着相关性,亚硝酸细菌与反硝化细菌之间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NO_3~--N和NH_4~+-N之间呈显着负相关(P<0.05)。(本文来源于《福建农业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闽江河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揭示水盐梯度对河口湿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对闽江河口不同淹水环境和盐度下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湿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①闽江河口半咸水湿地和淡水湿地0~30 cm土壤粉+黏团聚体、微团聚体和大团聚体的含量分别为63.12%~77.49%、6.82%~31.64%、4.38%~22.63%.除20~30 cm土层外,高潮滩0~20 cm土壤粉+黏团聚体和大团聚体含量均随盐度的增加而增加,增幅分别为8.74%~9.85%和105.54%~144.40%;0~20 cm土壤微团聚体含量均随盐度的增加而降低,高潮滩降幅为59.56%~65.20%,低潮滩降幅为55.65%~60.92%.②高潮滩土壤团聚体稳定性随盐度的增加而增加,盐度对微团聚体、大团聚体含量(DR_(0.25))和平均重量直径(MWD)的作用力在不同土层均影响显着,盐度和淹水的交互作用对各级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均不显着.③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与土壤TC含量呈倒"U"型关系.综上,淹水环境变化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较小,盐度和有机碳含量是影响闽江河口湿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的重要限制性参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闽江河口论文参考文献

[1].胡启凯,罗敏,黄佳芳,吴杰,朱爱菊.闽江河口潮汐沼泽湿地天然低盐度梯度土壤胞外酶活性特征[J].环境科学学报.2019

[2].王纯,陈晓旋,陈优阳,牟晓杰,万斯昂.水盐梯度对闽江河口湿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19

[3].,黄戎杰,孙漫,见习,汪培清.芦苇摇荡绿水悠留鸟候鸟满洲头[N].福州日报.2019

[4].童晓雨,孙志高,曾阿莹,陈冰冰,王华.闽江河口互花米草海向入侵对湿地土壤无机硫赋存形态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9

[5].陈优阳,陈淑云,曾从盛,王维奇.螃蟹活动对闽江河口互花米草沼泽湿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的影响[J].地球环境学报.2019

[6].金宝石,杨平,赵宽,仝川,曾从盛.闽江河口养殖塘水体溶存氧化亚氮浓度及扩散通量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9

[7].李晓,孙志高,何涛,高会,王华.基于分解袋法的闽江河口芦苇和短叶茳芏枯落物的残留率和分解速率[J].湿地科学.2019

[8].金宝石,闫鸿远,杨平,曾从盛.闽江河口养虾塘沉积物氧化亚氮产生及影响因素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19

[9].米慧珊,翟水晶,高会,何涛,孙志高.闽江河口湿地典型植物群落空间扩展中铁含量变化特征[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10].陈丽华,吕新,刘兰英,黄薇,李玥仁.闽江河口湿地土壤硝化-反硝化细菌数量的时空分布特征[J].福建农业学报.2018

标签:;  ;  ;  ;  

闽江河口论文-胡启凯,罗敏,黄佳芳,吴杰,朱爱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