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口腔微生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微生物腐蚀,316L不锈钢,口腔,产酸菌
口腔微生物论文文献综述
杨艺,徐大可[1](2019)在《变形链球菌对口腔金属材料316L不锈钢的微生物腐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一定得生物相容性,被广泛用作口腔修复、正畸、充填和种植体等。口腔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电解质环境,口腔内唾液是稀的电解质溶液(含水、少量无机物和有机物),同时口腔环境温暖、潮湿、食物残渣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供给且局部为厌氧环境,因此口腔内的环境不仅适合微生物的繁殖生长,而且也有利于金属腐蚀的发生。金属的腐蚀会降低材料的力学性能,缩短材料的使用寿命,腐蚀后产生的金属离子可能还会对口腔产生炎症刺激。因此,口腔医用材料的微生物腐蚀正成为研究的热点。本课题聚焦于口腔变形链球菌在模拟唾液溶液中对医用金属材料316L不锈钢的腐蚀研究。本课题采用微生物成膜检测、电化学检测、腐蚀产物分析、样品腐蚀形貌检测、腐蚀后金属离子溶出检测等方法,系统深入探索腐蚀行为及相关腐蚀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变形链球菌在14天的研究周期内对医用金属材料316L不锈钢产生点腐蚀,与无菌对照组相比腐蚀加剧。通过观察生物被膜发现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金属表面生物被膜的生物量显着增加且生物被膜仍旧保持较好的活性和分泌蛋白多糖的活力;通过对腐蚀后金属表面的腐蚀产物检测分析,发现有菌组和无菌组的腐蚀产物相同;通过去除生物被膜和腐蚀产物后观察样品表面的点腐蚀坑,发现有菌组的不锈钢表面平均点腐蚀深度为4.13±0.17μm,腐蚀坑密度163±28 N cm-2,无菌组的不锈钢表面平均点腐蚀深度为1.23±0.13μm,其密度为25±18 N cm-2;浸泡14天后,变形链球菌在模拟唾液的腐蚀体系中使溶液p H值下降至3.98±0.01,而无菌组保持在5.30±0.10;通过对金属在腐蚀体系内溶解的金属离子浓度测量,发现有菌组金属腐蚀溶解出的镍、铬、锰、铁的离子浓度也较无菌组在7天和14天周期内均有显着升高;电化学实验监测结果表明,有菌条件下金属腐蚀倾向加剧,腐蚀速率增大,耐蚀性明显降低。目前,关于口腔金属材料的微生物腐蚀报导较少,主要原因在于腐蚀的发生是一个长期的效应,造成的不良后果也具有滞后性且不易立刻发觉,另外这也是跨学科的领域,所以医用口腔金属材料腐蚀这一现象较容易被忽视。因此人们对于口腔环境下腐蚀性微生物对医用金属材料微生物腐蚀的特点、腐蚀机制和腐蚀产生的毒性离子对口腔细胞及人体的影响等也都知之甚少。本研究结果为口腔微生物腐蚀的相关机制和口腔金属材料的应用提供科学研究资料和理论支撑,对丰富微生物腐蚀金属的机理以及更好的设计口腔医用抗菌金属材料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腐蚀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10-24)
谭晓娟,胡欣[2](2019)在《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微生物污染及防治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牙科综合治疗台水路系统(dental unit waterline,DUWL)经常有严重的微生物污染。受污染的管道水可能直接进入患者口腔,或形成气溶胶雾在诊室空气中扩散,可能危及患者和牙科医务人员的健康。本文对DUWL的污染现状、污染原因及常用的污染控制方法进行了综述。(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26期)
Stashenko,P,Yost,S,Choi,Y,赵泽亮[3](2019)在《小鼠口腔微生物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促进肿瘤发生》一文中研究指出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是最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微生物失调被越来越多地与不同类型癌症的发展联系起来。应用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和宏转录组学分析,作者描述了口腔微生物在4-nitroquinoline-1-oxide (4-NQO)诱导的小鼠OSCC模型中的纵向变化和功能。使用2种不同微生物的接种物:一种来自(本文来源于《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刘南,朱兵[4](2019)在《过氧化氢和银离子协同杀灭微生物效果及在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消毒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过氧化氢银离子复方消毒剂是过氧化氢和银离子制成的稳定的复合溶液。其中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P)又名双氧水、二氧化氢,是一种强氧化剂,呈弱酸性。其杀菌力强,通过改变微生物的通透性屏障,破坏微生物的蛋白质酶,导致微生物死亡,可杀灭包括细菌繁殖体、芽孢、真菌和病毒在内的所有微生物~([1])。过氧化氢分解后的残留物只有(本文来源于《中国消毒学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卢庆文,许青霞,田育佼[5](2019)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检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口腔微生物菌群改变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在检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口腔微生物菌群改变中的应用。方法取一般口腔溃疡患者和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的唾液样本,分别使用涂片、革兰染色鉴定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检测,比较检测方法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口腔中革兰阴性球菌的数量要低于一般口腔溃疡患者(t=0.984 1,P=0.025 1),其他类型的细菌则没有明显改变。细菌计数发现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口腔链球菌、韦荣球菌、奈瑟菌明显低于一般口腔溃疡患者(t=0.997 4,P=0.004 0;t=0.976 7,P=0.036 6;t=0.998 4,P=0.002 6)。实时荧光定量PCR则进一步证实这个结果。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可应用于检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口腔中的菌群变化,为临床治疗和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微生态学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杨浩,杨桂强[6](2019)在《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口腔微生物菌群检验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口腔微生物菌群检验价值。方法根据病情分组的方式将我院收治的84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分为2组,观察溃疡(甲组)42例与观察溃疡愈合(乙组)42例,同期选择42名健康人设为对照组,分别对3组的口腔微生物群进行检验。结果 3组研究对象的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阳性杆菌、革兰阴性杆菌含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甲组的革兰阴性球菌(45.2±4.2)copies/mL与观察乙组(50.7±5.4)copies/mL和对照组(51.0±5.3) copies/mL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奈瑟菌含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甲组的韦荣菌(8.0±0.5)%、链球菌(7.0±0.7)%与观察乙组(9.2±0.7)%、(8.9±0.7)%和对照组(11.9±0.8)%、(11.0±0.9)%相比较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的韦荣菌(11.9±0.8)%、链球菌(11.0±0.9)%与观察乙组(9.2±0.7)%、(8.9±0.7)%相比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而言,口腔微生物菌群的变化情况与疾病的发生具有密切关系,临床需重视口腔微生物菌群的检验,以此为患者制定针对有效的治疗方案。(本文来源于《实用医技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田承莉[7](2019)在《口腔微生物群和人体健康》一文中研究指出1概述在人体的微生物群中包含了口腔微生物群,并且拥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直接影响着人类的身体健康水平。其中,口腔微生物群是由多种菌类组合而成的,分别有真菌、细菌、病毒以及古细菌等。并且,人类的口腔为微生物提供了极其安逸的生活环境,不仅有适宜的温度与湿度,还有丰富的营养源。因此,各种各样的微生物便在此地进行长久驻扎,从而影响了人体的口腔健康问题。同时人类口腔中的微生物之间还进行着不间断的相互作用,因此很可能直接引发人类出现口腔疾病或者是身体疾病。(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62期)
张浩楠,周学东,徐欣,王艳[8](2019)在《口腔微生物与炎症性肠病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发病率高但治疗效果欠佳的特发性肠道炎症性疾病。目前认为IBD是环境因素、肠道菌群、个体易感性之间复杂作用的结果。近年来鉴于IBD患者的一系列口腔表征以及口腔微生物在IBD患者体内的高检出率,不少学者认为口腔微生物可能在IBD的发生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就口腔微生物与IBD的关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本文来源于《华西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林梅,李雪芬,王吉天,程成,韩晓哲[9](2019)在《口腔微生物群落在慢性牙周炎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相关性机制中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慢性牙周炎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紧密相关,是其发病的危险因素,而口腔菌群可能是牙周炎影响COPD病理机制的关键通道。在本研究中,我们检测并分析唾液微生物菌的变化,评估它们与牙周炎和COPD的潜在联系。方法:我们通过纳入排除标准收集COPD伴慢性牙周炎患者21人,单纯慢性牙周炎患者36人和健康人群14人,使用16SrDNA高通量测序对受试人群唾液及菌斑微生物进行检测,对其口腔微生物细菌群类的定植情况及数量的多样性改变进行检测分析,筛查阳性微生物.结果:COPD患者的唾液及菌斑微生物丰度和多样性明显增高。受试样本中占比最大的菌分别是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奈瑟菌属(Neisseria),罗氏菌属(Rothia),梭杆菌属(Fusobacterium)。健康对照组与牙周炎伴COPD组和单纯慢性牙周炎组的口腔唾液微生物群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显着差异(P<0.05)。在叁组受试人群中,与单纯慢性牙周炎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牙周炎伴COPD组中的韦荣氏菌、罗氏菌和放线菌显着升高,而单纯慢性牙周炎组中的检测到的这叁种菌也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梭杆菌则有相反的趋势,在牙周炎伴COPD组中检出率最低。结论:口腔微生物菌群的变化与COPD和慢性牙周炎具有相关性。慢性牙周炎影响COPD的病理机制可能与口腔唾液微生物菌群中的一些阳性微生物显着差异有关,这对COPD风险评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牙周病学专业委员会牙周病与植体周病新分类·新理论·新技术高峰论坛会议手册及论文汇编》期刊2019-07-20)
李玉超,潘亚萍[10](2019)在《牙龈鳞状细胞癌患者口腔微生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目前许多关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研究均采用多组学结合的方法。本研究对8位牙龈癌患者口腔样本进行扩增子测序,以发现牙周致病菌与口腔鳞癌之间更准确的关系。方法:选取8位在2017-2018年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病理诊断为牙龈鳞状细胞癌的患者。记录患者牙周临床参数。按照人类微生物组计划(HMP)的要求收集8个口腔位点的样本,包括:2个组织样本(癌中心、癌(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牙周病学专业委员会牙周病与植体周病新分类·新理论·新技术高峰论坛会议手册及论文汇编》期刊2019-07-20)
口腔微生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牙科综合治疗台水路系统(dental unit waterline,DUWL)经常有严重的微生物污染。受污染的管道水可能直接进入患者口腔,或形成气溶胶雾在诊室空气中扩散,可能危及患者和牙科医务人员的健康。本文对DUWL的污染现状、污染原因及常用的污染控制方法进行了综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口腔微生物论文参考文献
[1].杨艺,徐大可.变形链球菌对口腔金属材料316L不锈钢的微生物腐蚀研究[C].第十届全国腐蚀大会摘要集.2019
[2].谭晓娟,胡欣.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微生物污染及防治研究现状[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
[3].Stashenko,P,Yost,S,Choi,Y,赵泽亮.小鼠口腔微生物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促进肿瘤发生[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9
[4].刘南,朱兵.过氧化氢和银离子协同杀灭微生物效果及在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消毒中的应用[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9
[5].卢庆文,许青霞,田育佼.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检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口腔微生物菌群改变中的应用[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9
[6].杨浩,杨桂强.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口腔微生物菌群检验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2019
[7].田承莉.口腔微生物群和人体健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8].张浩楠,周学东,徐欣,王艳.口腔微生物与炎症性肠病的关系[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9
[9].林梅,李雪芬,王吉天,程成,韩晓哲.口腔微生物群落在慢性牙周炎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相关性机制中作用的研究[C].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牙周病学专业委员会牙周病与植体周病新分类·新理论·新技术高峰论坛会议手册及论文汇编.2019
[10].李玉超,潘亚萍.牙龈鳞状细胞癌患者口腔微生物的研究[C].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牙周病学专业委员会牙周病与植体周病新分类·新理论·新技术高峰论坛会议手册及论文汇编.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