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流式传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流式,网络,对等,流媒体,要素,地理信息,实时。
流式传输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刘艺诗[1](2018)在《叁维模型流式传输的联合编码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技术的兴起以及多样化智能终端的不断发展,叁维模型已经成为了一种网络传输中常见的媒体形式。为了使用户获得更逼真的应用体验,各种虚拟场景的精度和数据量急剧升高,而这类应用往往由于具有互动需求,对实时性的要求颇高。叁维模型流式传输技术的出现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海量数据量和有限带宽资源的矛盾,并使依据网络状况和用户终端处理能力自适应选择模型精度成为可能。然而当前网络尤其是无线网络,因链路受干扰、网络拥塞等原因造成不可避免的丢包C问题,成为了用/户端对模型快速精确的重构的障碍。目前VR视频点播和叁维虚拟体验类业务在网络传输层多采用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进行交付,但其拥塞控制及重传等机制等使得其并不是实时应用中的最优传输方案。本文对叁维模型流式传输技术及应用于流媒体的信源信道编码理论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个在有损网络中实时、可靠地传输叁维模型的方案。首先基于PM(Progressive Meshes,PM)算法将-:叁维模型渐进式编码为成基础网格和若干优化层以实现流式传输,并提出在接收端的几何补偿算法以增强解码鲁棒性。其次,经分析现有非对等差错保护方案应用于叁维模型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具有特殊度分布图谱的 UEP-LT 码(Unequal Error Protection-Luby Transform Code)为叁维数据流同优化层中的拓扑信息和几何信息提供非对等差错保护。最后结合模型的率失真函数,建立接收端重构内容的预期失真数学模型,综合考虑用户需求及网络状况来指导各优化层的码率分配,使得模型经有损网络传输后在接收端重构的质量达到理论上最优。该方案通过信源信道联合编码技术实现了对:(1)模型同优化层中几何与拓扑数据;(2)模型不同优化层间,两个维度的非对等差错保护,并与均等保护(Equal Error Protection,EEP)方案及无差错保护(No Eiroir Protection,NEP)方案进行了性能对比。最后对所提出的创新传输方案与传统All-TCP传输方案在不同网络环境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带宽资源有限的有损网络下,相同时间内本文提出的方案可为用户提供更高质量的观看体验。(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8-03-11)
冷露芳,阮开欣[2](2017)在《解码正版光盘后流式传输电影构成侵权》一文中研究指出编者按为增加版权收益,一些影视版权方会扩大分销渠道,采用新的授权方式发布其作品,但也由此带来了复杂多样的版权纠纷。近期,美国联邦第九巡回上诉法院就判决了一起解码正版光盘后流式传输出售电影侵权案。本文对这一案件进行梳理,详解其中的法律问题,希望能(本文来源于《中国知识产权报》期刊2017-11-03)
[3](2015)在《Kepware推出新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实现工业数据向云的流式传输》一文中研究指出KEPServer EX的物联网网关为企业业务系统提供从工业设备获取实时数据的途径缅因州波特兰2015年10月20日电/美通社/--主要致力于自动化通信的软件开发公司Kepware®Technologies今天宣布推出用于KEPServer EX®5.19版的物联网网关。该物联网网关旨在支持工业物联网的部署,能够将实时的机器和传感器数据以流的方式向云软件平台传输,用于实时分析。Kepware首席执行官Tony Paine表示:"这项新技术将帮助机构从以前未被使用的机器数据中提取业务见解,甚至创造新的基于服务的(本文来源于《电脑与电信》期刊2015年10期)
苗茹,宋佳[4](2015)在《基于RTP的矢量数据流式传输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Web GIS中大规模矢量数据的网络传输问题,提出采用流式传输方式分批次向客户端传输所需数据,从而达到矢量数据在线实时应用的目的。通过研究流式传输机制,建立了适应于矢量数据流式传输的服务框架;按照流式传输的要求,对矢量数据进行分块组织,保证每个批次的要素作为独立的单元传输并在客户端处理;在传输过程中,实时传输协议实现了矢量数据流式传输机制,并参照流媒体文件"边传边播"的模式,设计了矢量数据的封包和解包算法。该方法实现了矢量数据的发送和接收,达到了多次往复传输的目标,且能通过差错控制和压缩加密等手段提高数据传输效率、保证数据传输质量和安全。实验证明,矢量数据的流式传输能降低约一半的数据传输量,有效地提高了传输效率,降低了系统响应时间。(本文来源于《地球信息科学学报》期刊2015年09期)
冼真会[5](2014)在《视频实时流式传输QoS的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有效融合,网络多媒体应用的种类和数量与日俱增,大量的视频数据在网络中传输的质量也日益备受关注。目前的IP网络波动严重、资源有限、带宽不稳定且不能提供服务质量(QoS)保障,最终会造成视频实时流式传输的延迟超长、抖动严重、丢包过多等严重问题。因此,如何向视频实时网络传输提供QoS保障的研究显得至关重要。本论文在研究流媒体传输理论知识和现有的QoS技术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网络评估算法,并设计实现了一种基于终端的自适应QoS保障策略。在网络状态评估算法中,把视频数据丢包率作为主要评估因子,把网络划分为欠载、常载和拥塞叁种主要状态。在网络常载时,加入延迟抖动因子作为判定当前网络是否趋向拥塞的依据,达到拥塞预控的目的。在自适应QoS保障策略中包含了两种算法,分别为码率自适应调整算法和视频帧速率整形算法。其中,码率自适应调整算法限制了编码器最小的输出码率,意在保证视频画面连续性的同时,牺牲画面的质量也不太大。当该算法达到最小码率输出而网络依然拥塞时,QoS保障系统启用视频帧速率整形算法,通过弃帧滤波器对编码器输出的流量进行整形,进一步降低输送到网络的数据量,有效地把丢包率、延迟和抖动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实现视频传输的QoS保障。在IP公网的环境中,对本论文设计实现的视频实时流式传输QoS保障系统进行大量测试和数据收集。分析实验数据验证了本系统具有实用性、灵活性、平稳性和友好性,能够快速地降低视频数据传输的丢包率和延迟抖动,提高网络链路的利用率,为视频实时传输提供了有效的QoS保障。(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4-06-10)
苗茹[6](2014)在《面向WEB可视化的矢量数据流式渐进传输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互联网的日益成熟和普及,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GIS)已成为地理信息发布、共享和应用的必然趋势。WebGIS以Web服务的方式实现服务器与客户端之间的数据交换。常见的Web服务主要提供栅格与矢量两种格式的数据传输方式。基于瓦片地图技术的栅格传输模式目前应用广泛,但客户端获取的仅是已经加工好的地图图片,无法对原始数据进行进一步的编辑和分析。提供矢量数据的Web服务主要用于数据查询和编辑,仅适用于数据量较小的网络数据交换。当客户端需要处理较大规模矢量数据时,现有的WebGIS技术难以满足这一需求。本文针对WebGIS中大规模矢量数据的传输问题,探讨矢量数据组织模式、网络传输机制及相关的技术实现方法。在网络环境中,为满足大规模矢量数据传输的效率和质量要求,本文采用流式渐进传输的服务方式,分批次向客户端传输所需数据,从而达到矢量数据在线实时应用的目的。本文研究思路是:①在分析流式渐进传输机制的基础上,设计适应于WebGIS的矢量数据传输服务框架。②建立矢量要素的重要性评价模型,确定渐进传输的先后顺序。③按照流式传输的要求组织数据,保证每个批次的要素作为独立的单元传输并在客户端处理。④在传输过程中,通过实时传输协议实现矢量数据的往复传输和质量控制。⑤最后建立原型系统,验证流式渐进传输服务的可行性和可用性。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设计了矢量数据流式渐进传输的服务框架,包括服务器端地理空间要素选取和流式组织,网络传输层的流式传输和质量保障,客户端缓存及处理应用等。服务框架涵盖了空间信息量度量模型、矢量数据选取策略、矢量数据编码规范、流媒体传输协议与服务、网络传输质量控制、矢量数据可视化等关键技术。(2)定义了基于信息熵的空间要素信息量度量模型。针对要素选取问题,引入信息熵对矢量地图中的地物要素信息量进行了综合、定量的分析。构建了几何大小因子、空间分布因子、专题属性因子信息量度量模型,作为空间要素重要性判别的依据。基于信息量度量模型实现了点、线、面要素的选取算法。该算法能综合考虑空间对象的几何大小和空间分布对地图信息量的影响,优先选取对地图全貌贡献大的空间要素进行传输,从而保证信息量大的数据先到达客户端。(3)提出了适用于流式渐进传输的矢量数据存储机制。矢量数据流式传输中,需要按照传输的优先级组织要素,形成流式传输的独立单元结构。本文设计了一种支持信息量选取的分块矢量数据结构,满足每个分块作为独立的单元传输并在客户端处理。该结构遵循OpenGIS标准编码规范,并支持点、线、面等基本几何要素综合存储。在此基础上,开发了矢量数据文件转换器,将不能适用于流式传输的普通矢量数据文件,转换为具有独立分块信息的、适应于流式传输的矢量流式文件。(4)实现了基于实时传输协议的矢量数据流式渐进传输方法。参照流媒体文件“边传边播”的模式,设计了矢量数据包的封包和解包算法。该方法实现了矢量数据的发送和接收,达到了多次往复传输的目标,且能够通过差错控制和纠错恢复等手段保证数据传输质量。(5)开发了一套矢量数据流式渐进传输的原型系统。系统包括服务器端矢量数据流式组织、传输层的流式传输服务,客户端矢量数据渐进显示功能。采用1:100万中国基础地理数据库,从信息量传输率、数据传输量、响应时间以及客户端显示效果等方面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流式传输矢量要素,当传输的几何对象数量为总数的10%左右时,信息量传输率达到了总信息量的80%。在传输效率上,与WFS(Web要素服务)相比,基于流式分块的数据结构能够降低约50%的数据传输量,传输时间减少了40%以上。在响应时间上,WFS要求数据传输完毕后一次性显示,而流式传输接收到第一个矢量分组就可以显示,因此在数据量较大的情况下本系统的响应时间在5秒之内,而WFS响应时间很长甚至失去响应。本文验证了矢量数据流式渐进传输的可行性:流媒体传输协议能够提高传输效率、保证数据质量;基于选取因子模型的流式数据结构减少了数据传输量,同时保证用户获取充足的信息;流式渐进传输机制能够满足大规模矢量数据网络传输需求,丰富了空间数据Web服务方式,对于相关的WebGIS应用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4-03-01)
任慧玲,申闫春[7](2013)在《大规模叁维城市场景模型的流式传输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城市场景数据传输优化问题,为了解决大规模叁维城市场景模型数据量大,受网络带宽限制,传输速度无法满足用户实时观看及漫游的需求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视点相关的网络流式传输策略。首先在服务器端对数据进行渐进式压缩编码,在原有算法基础上,提出根据用户视点位置设定优先级,以提高场景显示效率,避免下载冗余数据;同时添加顶点近似曲率作为权值,以更好的保持模型的几何特征。然后对大规模城市场景实行预下载策略,根据用户漫游的历史运动轨迹生成预测坐标,预下载需要的数据,减少用户等待时间,提高访问的实时性。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流式传输策略可以有效的提高大规模叁维城市场景模型的实时渲染效率,实现城市场景的实时漫游效果。(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3年11期)
陈泽鳞[8](2013)在《实时流式传输的拥塞控制算法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传统尽力而为的网络业务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这促使实时多媒体传输业务的出现,并逐渐普及。基于网络的实时多媒体传输,具有高带宽、实时性和突发性等特点,若采用TCP来传输多媒体数据并进行拥塞控制,会使数据流抖动过大、缺少实时性,严重影响服务质量。因此,传统TCP传输并不适用于实时多媒体应用,其需要新的拥塞控制机制。本文从实时流式传输的特点出发,分析实时流式传输与互联网融合所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然后介绍了网络拥塞的原因,分析AIMD算法及TCP拥塞控制算法的原理,及其不适合实时流媒体的原因;关于流媒体的拥塞控制问题,本文着重分析TFRC算法。TFRC能保证实时流媒体传输速率的平滑性,并且对长时间范围内的网络拥塞做出反应,实现拥塞避免,保持TCP数据流的友好性;但在网络拥塞时,TFRC会占用过多占用网络资源,公平性较差。针对此不足,本文考虑借用其他网络参数,对TFRC进行改善。改进的算法引入了面向TFRC实时缓存长度这一参数,来监控、预测网络拥塞状况;在网络饱和时根据缓存长度适当修正发送速率,使TFRC能及时进行拥塞避免,在拥塞状况下更快做出反应,释放带宽资源,提高公平性。最后使用网络仿真平台NS2进行实验,对改进算法的公平性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TFRC经过改善之后,公平性明显得到提高,对TCP表现出更好的友好性。(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3-06-01)
夏辉宇,孟令奎,娄书荣[9](2013)在《BitTorrent的影像流式传输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BitTorrent协议算法在遥感影像流式传输中的局限性入手,研究BitTorrent结构中影像流式传输的实现机制,并提出一种基于BitTorrent的影像流式传输模型。模型在利用追踪服务器进行资源定位的基础上,使用适合影像流传输的影像瓦片动态下载队列机制,并对瓦片块选择下载算法进行改进。通过模拟试验测试表明,模型在影像瓦片块选择算法参数K取0.8时性能最佳,在大量用户并发访问场景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此外,模型在控制网络平衡性方面也较同类方式有所改进。(本文来源于《测绘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王威[10](2013)在《流式传输在叁维地形模型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叁维地理信息系统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而地形是3DGIS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作为空间中地物的载体和定位其它地物的依据,它的特点是数据量很大;从信息角度来看,网络化在当前世界各领域内都呈现出一个重要趋势,人们从网络上获取或分享信息,对于各领域的信息,数据的网络需求越来越重,网络带宽的压力也随之提升;所以,海量叁维地形数据和当前有限的网络带宽之间必然存在着一定的矛盾,而此矛盾的解决也是国内外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为突破大数据量在有限带宽上传输的瓶颈,一种合理的数据传输方法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一章的内容是对此问题的提出,以及发展现状、国内外动态、研究内容的介绍。从第二章开始在一些关于数据预处理的基础知识上,分别对地形数据的存储、组织、传输、缓存和实验几部分作详细的研究分析。合理的数据传输方法是把视频流传输的思想、技术结合在地形数据方面,因为它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边下边播,可以节省大量时间以及存储空间;以及利用现代的硬件资源GPU快速提高图形的计算处理、渲染等工作效率。整体的处理方法先从对地形数据的分块开始,结合小波变换的多分辨率的思想建立地形数据的多级模型表达,采取小波系数编码压缩方法把数据转化成压缩码流形式,SPIHT具有较好的压缩效果,也同时为流式传输数据提供了便利;针对流传输,在客户端方面基于视点前提下,也提出了调度预取数据方法和传输规则;为了进一步降低数据的吞吐量和带宽的压力,多级缓存策略被应用其中,针对系统体系结构,在两端都设置缓存区,用户端还分成显卡缓存和内存两级,同时为了有效地利用内存缓存空间,使用环形寻址办法对内存中数据进行更新操作,而缓存办法应用在服务器方面也是为了降低查询次数,提升传输效率;最后就是针对此方法进行实验系统的设计与模拟,通过最后的结果来验证方法是否可行。由于条件限制,使用局域网在客户端与以高性能PC来作为服务器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实验,借助流媒体的观点,分析地形数据的特点,组织数据,减少冗余,提高压缩效果,基于视点传输规则,借助多级缓存保证了最后成功的实现数据的实时传送,在最后结论部分也分析了有很多的不足以及该方向还有许多的内容有待更深入的思考研究。(本文来源于《兰州交通大学》期刊2013-04-08)
流式传输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编者按为增加版权收益,一些影视版权方会扩大分销渠道,采用新的授权方式发布其作品,但也由此带来了复杂多样的版权纠纷。近期,美国联邦第九巡回上诉法院就判决了一起解码正版光盘后流式传输出售电影侵权案。本文对这一案件进行梳理,详解其中的法律问题,希望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流式传输论文参考文献
[1].刘艺诗.叁维模型流式传输的联合编码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8
[2].冷露芳,阮开欣.解码正版光盘后流式传输电影构成侵权[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7
[3]..Kepware推出新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实现工业数据向云的流式传输[J].电脑与电信.2015
[4].苗茹,宋佳.基于RTP的矢量数据流式传输研究[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5
[5].冼真会.视频实时流式传输QoS的研究与实现[D].华南理工大学.2014
[6].苗茹.面向WEB可视化的矢量数据流式渐进传输研究[D].河南大学.2014
[7].任慧玲,申闫春.大规模叁维城市场景模型的流式传输策略[J].计算机仿真.2013
[8].陈泽鳞.实时流式传输的拥塞控制算法研究与实现[D].华南理工大学.2013
[9].夏辉宇,孟令奎,娄书荣.BitTorrent的影像流式传输模型研究[J].测绘学报.2013
[10].王威.流式传输在叁维地形模型中的应用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