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单细胞微藻类因其具有较高的光合效率、较快的生长速度和较高的生产率等优势,正逐渐成为新一代生物燃料。然而,微藻的收集问题一直是困扰藻类制生物燃料应用发展中的瓶颈。有研究表明,细菌可以协同微藻进行污废水控制,并借助其良好的絮凝性能高效、经济地聚集微藻。但是这种菌藻共生关系对微藻聚集的影响机理和作用机制尚不明晰,相关研究有限。本文以单细胞具有运动能力的小球衣藻(Chlamydomonas microsphaera)为研究对象,研究微藻对污泥细菌的响应行为在聚集过程的作用,揭示菌藻聚集体形成机制,以期为探索高效、低成本的微藻收集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支持。本文通过构建微型微藻反应器系统,分别研究了污泥细菌、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EPS)和污泥细菌信号分子对微藻自聚集行为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第一,污泥细菌的出现能显著促进了小球衣藻的聚集。纯培养小球衣藻的聚集率仅为约12.94%,混合培养时其聚集率随着污泥细菌数量的增加而上升,在藻菌比为1:10时,聚集率可达62.92%。对微藻运动速度的分析发现,在加入污泥细菌后其速度从初始时刻的22.08μm/s迅速上升至48.81μm/s,导致细胞间碰撞概率加大,有助于细胞聚集。同时,菌藻聚集体的EPS分泌量相比纯培养微藻上升约163.38 mg/L。进一步分析发现,污泥细菌的出现改变了体系Zeta电位,从初始-25.00 mV增长至-14.60 mV,说明细胞间斥力减小并趋向于聚集。对污泥细菌的种群变化的分析显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和根瘤菌Rhizobium在促进小球衣藻聚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第二,为了区分污泥细菌和EPS对微藻聚集的影响程度,研究了外源性污泥EPS对微藻自聚集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外源性污泥EPS浓度的增加,小球衣藻聚集率显著增大,在110 mg/L EPS时达到最大值81.82%。微藻细胞运动速度也从初始时刻的26.82μm/s上升到49.36μm/s,促进了微藻聚集。然而,体系Zeta电位变化则与微藻的聚集率呈负相关关系,并非微藻聚集原因。同时发现,外源性EPS水平与微藻细胞外色氨酸类蛋白和芳香族类蛋白分泌量正相关。第三,为了验证污泥EPS溶液中可能包含的细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正酰基高丝氨酸内酯,AHLs)是否影响小球衣藻,在藻液中加入好氧絮体、好氧颗粒、厌氧絮体、厌氧颗粒四种污泥细菌AHLs。发现四种活性污泥细菌AHLs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小球衣藻的聚集,其中颗粒污泥AHLs对微藻聚集效果最好,聚集率最高可达43.44%;而好氧絮体污泥细菌AHLs对微藻聚集效果较差,仅约19.90%。添加AHLs后,色氨酸和芳香族蛋白分泌量增大,其与微藻聚集率呈正相关;而藻细胞运动速度降低至24.8830.83μm/s,Zeta电位较对照组上升约7.44%,AHLs对二者影响较小。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施华升
导师: 陈国炜,王国庆
关键词: 微藻聚集,共生关系,胞外聚合物,细菌信号分子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生物学,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
单位: 合肥工业大学
分类号: X703;X17
总页数: 78
文件大小: 3593K
下载量: 216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文献计量的微藻收获技术研究分析[J]. 工业微生物 2020(01)
- [2].海洋真核微藻粒级结构及其环境影响因素[J]. 中国环境科学 2020(06)
- [3].微藻固碳技术基础及其生物质应用研究进展[J]. 当代化工 2020(06)
- [4].以专利角度谈微藻油的提取方法[J]. 中国科技信息 2019(14)
- [5].基于微藻气候生长模型的微藻柴油水足迹分析[J]. 太阳能学报 2019(07)
- [6].利用微藻处理污水的研究进展[J]. 水处理技术 2019(10)
- [7].基于污水处理的微藻培养研究进展[J]. 环境工程 2016(03)
- [8].微藻多糖的研究进展[J]. 现代化工 2016(06)
- [9].水生微藻的应用研究现状与展望[J]. 农村科学实验 2017(01)
- [10].试析微藻油和鱼油中DHA的特性及应用[J]. 科学中国人 2017(23)
- [11].刘进:激扬青春探索微藻奥妙[J]. 中国发明与专利 2013(12)
- [12].适盐微藻开发利用现状调查研究[J]. 中国盐业 2011(03)
- [13].中国石化成功开发微藻生物质利用成套技术[J]. 中国石化 2020(09)
- [14].产油微藻的筛选、培养及在污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J].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20(11)
- [15].基于微藻培养的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设计[J]. 教育现代化 2020(01)
- [16].环氧树脂涂层表面亲水性对微藻黏附性能的影响(英文)[J]. 过程工程学报 2020(07)
- [17].产油脂微藻的分离、鉴定及筛选[J]. 现代食品科技 2018(12)
- [18].处理猪场沼液的微藻筛选及其净化效果评价[J]. 中国畜牧杂志 2019(02)
- [19].微藻油的提取与功能研究进展[J]. 食品工业科技 2019(05)
- [20].绿色无公害果园新宠——活性微藻液[J]. 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 2019(06)
- [21].微藻碳捕捉技术的研究与发展[J]. 能源工程 2019(05)
- [22].微藻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研究进展[J]. 食品工业 2017(11)
- [23].微藻在食品领域的应用[J]. 安徽农业科学 2018(17)
- [24].适度破碎微藻细胞释放功能性蛋白的技术研究进展[J]. 食品工业科技 2018(17)
- [25].石墨化碳对微藻油脂及微藻生物柴油的脱色研究[J]. 中国油脂 2016(10)
- [26].面向“十三五”的中国微藻产业:对接大健康,融入大水产[J]. 生物学杂志 2017(02)
- [27].滤食性贝类采收微藻技术[J]. 科学养鱼 2015(12)
- [28].饵料型微藻新品系培育及工程化高效生产技术[J]. 科技资讯 2016(07)
- [29].新型盘管微藻养殖机的技术特点和应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6(21)
- [30].经济微藻高密度培养技术及其生物资源化利用[J]. 生态科学 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