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健康新材料——托玛琳在饮用水净化中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何瀚涛[1](2021)在《常规净水工艺各流程水AOX含量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国内大部分自来水厂依然沿用"混凝→沉淀→过滤→加氯消毒"的传统净水工艺。但在加氯消毒阶段,消毒剂能够与溶解于水中的微量有机物,发生化学反应,氯化生成一些消毒副产物,如可吸附有机卤化物(AOX)。为了能详细了解常规净水工艺,从源水至管网水全过程中,有机物质含量及AOX含量变化规律,评估常规工艺能否有效控制AOX的产生。本文采用烧杯实验模拟常规净水工艺流程处理原水,并用水管做浸泡实验,模拟管网末梢水质变化,测量由原水到末梢各流程水质参数及AOX含量的变化。
徐菁[2](2017)在《超声波强化电气石触发Fenton降解RB5的效能与机理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天然资源的枯竭,工业制程如印染工业常常添加有机化合物偶氮染料在原料之中,以降低天然物料的使用比例;但有机化合物不易被微生物降解,含有偶氮染料的印染废水处理不当会造成环境污染,且对人体有致癌的风险。本研究主要使用粉末状电气石(Tourmaline)作为铁源催化芬顿反应结合超声波技术(Fenton/US),降解双偶氮反应性染料Reactive Black 5,探讨Fenton/Us之中各影响降解因素对于染料降解的差异。研究发现:(1)费顿反应能够有效降低模拟染料废水的色度,影响印染废水最终处理效果的影响因子包括pH、催化剂种类、催化剂添加量、H2O2、超声波输出功率与时间及无机盐类等。(2)采用 Fenton、Fenton/UUS、Fenton/50℃、H2O2/US、TM/US、US 等不同程序比较差异,可以发现相较于普通Fenton程序而言,Fenton/US可较大幅度提升染料色度去除率与反应速率。其一级反应速率的顺序为:Fenton/50℃(1.53×10-1min-1)>Fenton/US(8.714× 10-2min-1)>Fenton(2.774× 10-2min-1)>H2O2/US>H2O2>TM。(3)对于反应性染料Reactive Black 5,Fenton/US方法可于30分钟内将染料由初始浓度降解至93%。实验结果显示,对于反应性染料Reactive Black 5反应的最适条件为 pH3.0、TM0.75g/L、H2O21.03×10-2mol/L、US120W/L 与 US 时间 20 分钟。(4)采用origin9软件拟合后可以得出结论,一阶动力反应适用于描述Fenton程序对RB5染料的脱色动力反应的反应速率。研究证实利用天然矿物Tourmaline催化Fenton反应能有效降解反应性染料RB5;应用于模拟染整废水的处理上,也能有效降解染整废水色度,有效降解有机污染物大分子。
叶琳芳[3](2016)在《广东地区ZF工程扬尘控制与节水绿色施工技术应用及效益分析》文中指出目前我国的建筑业生产模式仍属于粗放型,生产效率低下,容易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因而国家越来越重视建筑业对环境的影响。我国建筑业开始追求集约型的生产模式,绿色施工由此应运而生并逐渐受到重视。国内的专家学者对绿色施工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开发了许多绿色施工技术。施工管理者施工中选择这些绿色施工技术时,需要考虑工程的实际情况和这些绿色施工技术在施工中所产生的效果。而目前国内对绿色施工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较少。本文侧重研究绿色施工技术中的扬尘控制技术和节水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效果,为绿色施工技术在日后施工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本文对绿色施工理念和国内外绿色施工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对广东地区的气候环境以及建筑施工特点进行了研究,发现广东地区较适宜采用的绿色施工技术包含扬尘控制技术、节水技术、节电技术等。由于广东地区施工现场扬尘污染和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因此本文主要对扬尘控制技术和节水技术进行研究,主要发现如下:1、建筑扬尘主要来源于施工过程的各个阶段。建筑扬尘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会对人体的呼吸系统造成影响。建筑扬尘的本质是粉尘,粉尘的性质包含:粒径小,易分散,黏附性强。根据建筑扬尘的性质确定了两种主要的扬尘控制方式。第一种利用空气流来控制扬尘,第二种利用水来控制扬尘。并对这两种方式衍生的覆盖措施、喷雾措施和洒水措施的扬尘控制效果进行了监测,发现覆盖措施的扬尘控制效率能达到80%以上,喷雾措施的扬尘控制效率为50%左右,洒水措施的扬尘控制效率仅为40%左右。覆盖措施控制扬尘的效果最好,在施工中应多多研发覆盖控制扬尘的技术。2、对雨水水质进行分析研究,将从屋面收集的雨水和管道收集的雨水水质进行对比发现从屋面收集的雨水水质优于从管道收集的雨水。在降雨初期雨水水质较差,PH呈酸性,浊度、COD、SS、NH3-N含量较高,随时间延长,雨水中的这些杂质含量降低,屋面雨水的水质基本可以达到施工用水的标准,能用于施工。管道收集的雨水需经过小管弃流装置进行处理后,水质方能达到施工用水标准。因此在施工用水中可考虑多使用屋面收集的雨水。3、对混凝气浮和混凝沉淀两种废水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并对两者处理过的水质进行了分析,发现混凝气浮工艺能产生更好的水质。可在施工中使用混凝气浮工艺处理污水。4、介绍了广东地区ZF工程中所使用的扬尘控制和节水绿色施工技术,并对这些技术所产生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进行了分析。发现ZF工程中的扬尘控制技术能产生9.51万元的直接经济效益;ZF工程中的节水技术能创造7.04万元的直接经济效益和43.25万元的间接经济效益。另外它们还能产生大量的社会和环境效益。
张阳[4](2012)在《电气石去除饮用水中卤族元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缺乏的国家,近年来,许多地区的饮水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且呈逐年加剧的趋势,水中的溶解性污染物如高氟、余氯、消毒副产物等对水质的影响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然而目前除氟和除氯的方法比较少,并且都不同程度存在一些缺点,限制了其在实际中的应用。因而寻求一种高效的饮用水处理手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目前饮用水中普遍存在的高氟、氯化消毒副产物对人体产生的危害,利用产自内蒙古的黑电气石矿物为材料,进行饮用水除氟、除余氯研究。通过对热处理后电气石的静态条件实验,得到热处理电气石对氟和余氯的初步去除性能,并考察了不同因素对去除效果的影响。为提高电气石对氟和余氯的去除能力,对电气石进行了以亚铁为改性剂的载铁改性,确定了最佳改性条件,并测得载铁后的电气石对余氯和氟的去除能力都得到了显着提高。由于电气石颗粒过小,实际应用存在困难,我们对微米级的电气石颗粒进行了固定化,以静电纺丝法将电气石与聚丙烯腈溶液混合后制成具有亲水性和透水性的膜状材料,并确定了纺丝的最佳条件。最后对得到的电气石膜材料进行动态实验分析,测试其对氟和余氯的动态去除效果。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几点:(1)热处理电气石除氟静态实验结果表明,电气石最佳除氟条件为:电气石粒径5μm,热处理温度600℃,电气石用量为1g/100mL,溶液初始pH为4.3。热处理电气石除余氯实验结果显示:电气石粒径越小,其对余氯的去除能力就越强,最佳粒径为5μm;除余氯实验中电气石最佳热处理温度为200℃;电气石对余氯的吸附容量随溶液初始余氯浓度的升高而增大;pH对电气石除余氯效果影响并不明显。(2)通过对粒径5μm、200℃热处理后的电气石进行载铁改性有效提高了电气石对氟和余氯的去除能力。载铁电气石对余氯的最大去除率高于99%,处理后溶液中剩余的余氯浓度低于0.2mg/L。得到最佳改性条件为:改性液中亚铁浓度100mg/L,初始pH为7左右,改性时间为5h。电气石对余氯的吸附容量随溶液中余氯初始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在实验所研究的浓度范围内电气石对余氯的吸附可近似用Langmuir等温方程来描述。反应时间为2h时载铁电气石对余氯的吸附即可达到平衡。(3)载铁电气石对氟的去除率高于90%,处理后氟离子浓度明显小于1mg/L,低于国家饮用水标准。对氟的吸附在2.5h达到平衡。在进行除氟、除余氯实验的同时检测溶液中亚铁及总铁的浓度,结果表明溶出铁浓度均明显低于国家饮用水标准,对饮水不造成二次污染。(4)通过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载铁前后电气石形态及元素变化,分析推断电气石改性后表面均匀载有亚铁。(5)通过静电纺丝法将微米级电气石颗粒固定化,纺丝条件为:混合液流动速度为1.5mL/h,喷嘴与收集板间距离14cm,室内温度25℃、湿度20%,PAN浓度为16%,电气石与PAN溶液质量比为1:3。(6)将电气石膜材料装入有机玻璃柱进行动态除氟、除余氯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流速的减小,吸附实验的穿透时间增长;原水余氯及氟离子浓度的增大导致动态实验的穿透时间缩短;在相同原水离子浓度、流速和不同膜材料高度的条件下,电气石膜材料厚度越小,吸附柱越先被穿透。
李艳[5](2012)在《天然铁电气石Fenton反应降解甲基橙的效能与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电气石具有特殊的晶体化学结构,表现出独特的压电性和热电性,能够发射远红外线、释放负氧离子、产生生物电流,在环境保护和医疗保健等领域受到广泛的关注。我国是电气石资源大国,但其开发利用的附加值较低,主要以原材料出口为主,对电气石的应用基础研究亟待加强。目前,电气石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研究主要包括活化水、中和水中的酸碱、吸附重金属离子和净化空气等,而将电气石应用于Fenton反应却鲜见报道。本研究以内蒙古东部天然铁电气石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Fenton反应的非均相催化剂用于降解甲基橙,并探讨了甲基橙降解的影响因素和机理。XRD分析表明:天然铁电气石的主要物相为铁电气石,无杂质;FT-IR分析表明:天然铁电气石的红外特征吸收峰分属于[SiO4]四面体、[BO3]三角体、羟基和水以及八面体阳离子M-O的振动;SEM分析表明:天然铁电气石多呈复三方柱状、粒状,结晶发育完好,结晶面清晰可见;EDS分析表明:天然铁电气石除了含有Si、Al、Na等元素外,还含有铁元素,这表明本文使用电气石为天然铁电气石;综合热分析表明:天然铁电气石在700℃和900℃时出现明显的吸热峰。天然铁电气石Fenton反应能够有效地降解甲基橙染料废水,实验结果表明:甲基橙的脱色率随着pH值的升高逐渐降低;降解过程中电气石的最佳用量为1g; H2O2的最佳用量为1mL;脱色率与温度及甲基橙初始浓度呈正相关。电气石重复使用3次催化效果保持不变,第四次开有下降的趋势,至第十次脱色效果急剧下降。天然铁电气石Fenton反应降解甲基橙的机理研究表明:甲基橙的脱色是由电气石/H2O2这一Fenton体系所引起的;酸性条件下,电气石中溶出到溶液中的铁离子浓度越大,催化H2O2形成的·OH更多,体系的催化氧化活性越高,甲基橙的脱色效果越好;天然铁电气石自发极化电场对Fenton反应的功能起到增强效果。
周博,张天栋,张玲,李赓,胡巍耀,李成斌,朱伯和,黄荣,曾晓鹰[6](2012)在《矿石T陶瓷球处理水在卷烟生产中的应用》文中认为为寻找新的改善卷烟抽吸品质的方法,研究了天然矿石T陶瓷球处理水在卷烟中的应用。结果表明:①矿石T陶瓷球处理水的pH和钙离子浓度增大,17O核磁半峰宽和水的表面张力明显减小,且随着陶瓷球用量和浸泡时间变化;②矿石T陶瓷球处理水稀释的料液添加的烟丝糖碱比较对照略上升,总碱明显降低;③矿石T陶瓷球处理水稀释的料液在降低卷烟烟气杂气和刺激性,增加甜度方面效果较好,而在提高津润感和柔和性方面效果相对较差;④矿石T陶瓷球处理水稀释料液添加的烟丝pH及其卷烟烟气常规检测指标与对照差别不大。
孙双[7](2010)在《电气石矿物材料的加工及其应用基础研究》文中认为电气石是一种重要的环境功能材料,因具有自发电极性、发射远红外线、释放负离子等特性,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重复利用、对环境无污染等优点而备受关注,在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两大项。首先以电气石为原料、去离子水为溶剂、锆球为研磨介质在质量比为4:10:47的配比下湿法球磨2小时获得了粒径为0.47μm的电气石粉体。在超细粉体的基础上,又制备了电气石陶粒。其次,以电气石粉体和陶粒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电气石在活化水,pH值改善、吸附重金属离子以及对二氧化钛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等几个方面的研究。电气石与水作用后,通过测试水分子的17O核磁共振半高宽和水体的pH值,获得了活性可维持480 h的小分子弱碱性水。电气石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作用是通过测试溶液中重金属离子的浓度来检验溶液中重金属离子含量是否超标,结果发现电气石对Cu2+和Zn2+的去除率均达99%以上。电气石对TiO2光催化性能的影响,是通过测试复合粉体的XRD、PL和对甲基橙的降解率来获得锐钛矿型、低的荧光发射强度和高的光催化活性的材料。
展杰,郝霄鹏,刘宏,黄柏标,陶绪堂[8](2006)在《天然矿物功能晶体材料电气石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电气石是人类发现最早的压电、热释电材料,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电气石具有辐射红外线、释放负离子、抗菌、除臭以及对水具有净化和优化作用,本文综述了天然矿物电气石功能晶体材料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国内外有关电气石开发应用的情况,提出了进行相关性能机理研究的课题。
夏枚生[9](2005)在《电气石在循环水养殖水处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水处理系统是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核心,水处理技术制约着整个养殖系统的水质状况和生产能力。生物膜法处理废水具有产生污泥少、抗冲击、负荷能力强、运行消耗少等特点,在循环水养殖水处理系统上得到了广泛应用。载体是保证生物膜反应器高效和经济运行的核心,它不仅提供微生物附着的场所,而且影响着生物膜的生长、脱落、形态和空间结构,对装置的运行效果和能耗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目前广泛研究应用的生物膜载体大都是生物惰性材料,不能主动提供微生物生长的良好环境,挂膜速度慢;因此研发具有主动调控微生物生长所需微环境的功能性生物膜载体对于提高生物过滤的效率,降低循环水养殖水处理系统的设备投资和操作费用,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文较系统地研究电气石在水产养殖水处理的作用和功能,制备了具有主动调控微生物生长微环境的功能性生物膜载体(Functional Biofilter Media,FBM),并初步研究了FBM在三相好氧生物流化床(Draft-Tube Three-Phase Fluidized Bed,DTFB)反应器中对模拟养殖废水的处理效果。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 1.电气石在水产养殖水处理的作用和功能研究 (1) 电气石对不同盐度海水的pH值调控试验结果表明:电气石能够调节初始pH值为3至10的海水的pH值趋向中性,对水体电导率基本无影响,盐度影响电气石调控海水pH的速率,但对最终pH基本无影响。 (2) 以Cr3+为重金属模型污染物,研究了电气石对水体中Cr3+的去除及其重复利用性。结果表明:电气石对Cr3+去除率达99%以上,pH值对去除率没有影响,处理后Cr3+浓度、pH值均符合水产养殖水体的要求,并且电气石可重复利用。 (3) 以亚甲基蓝为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模型化合物,研究了电气石催化过氧化氢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结果发现,电气石/H2O2催化体系对亚甲基蓝水溶液有优良的降解作用,对浓度为5.34×10-5mol/L的亚甲基蓝水溶液,在60℃下反应55分钟,降解率可达92.5%,COD去除率大于70%,且降解反应符合拟一级动力学方程。 (4) 水是由若干水分子通过氢键结合形成的水分子团簇结构,水分子团簇的改变能产生多种生物学效应。本实验研究了电气石对液态水团簇的影响,结果显示,
孟庆杰[10](2005)在《电气石、压电石英超细粉末的制备及其在水处理方面的研究》文中提出目前,电气石、压电石英作为负离子发生源广泛应用于空气净化、废水处理、防电磁辐射、环保建筑材料、保健性纤维、涂料、化妆品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领域。本项研究从制备电气石、压电石英超细粉末入手,研究其在不同的条件下对酸、碱性溶液的作用效果,所取得的研究结果有助于推动电气石、压电石英应用的进一步发展并扩大其应用领域。 本项研究以球磨法制得电气石、压电石英超细粉末,系统研究了不同粒度、含量和温度下的超细粉末对酸、碱性溶液的作用。并通过SEM、DSC、XRD、FTIR和粒径分布仪等分析测试手段对电气石、石英作用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和分析。首先,本文系统研究了在球磨过程中物料浓度、助磨剂、分散剂、干燥方式对超细粉末粒径的影响;其次,系统研究了在酸、碱条件下,超细粉末浓度、pH值、颗粒粒径、温度、压力对电气石、压电石英与水作用效果的影响,以及对Cu2+的吸附效果;再次,详细研究了不同产地的电气石,因结构不同产生的性能上的差异,及对水处理过程的影响,作用后溶液溶氧量的测定表明电气石可以有效提高水活性。研究结果表明: 1、研磨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延长粒径逐渐变小,研磨平衡后,继续研磨出现明显的“逆粉碎”现象。利用助磨剂三乙醇胺可以控制研磨平衡时间。有机分散剂,无机分散剂分散机理不同,焦磷酸钠是石英粉末的一种良好分散剂。pH值是影响分散效果的重要因素。对于石英,乙醇置换法是一种良好的干燥方法,而对于电气石,冷冻干燥效果最佳。 2、电气石具有热释电性和压电性,石英的压电性优于电气石。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浓度的增大,pH值、电导率变化幅度增加。初始pH值与反应速率常数呈线性关系。粒径越小,对pH值、电导率影响越大。温度越高,电导率下降越快。酸性条件下对pH值、电导率的影响要远大于碱性条件。电气石对吸附Cu2+,石英晶体对铜离子不存在吸附现象。 3、在酸性条件下,内蒙电气石作用效果最大,新疆电气石次之,河北电气石作用效果最小。在碱性条件下,河北电气石作用效果最大,新疆电气石次之,内蒙电气石作用效果最小。不同产地的电气石在碱性条件下作用溶液中的溶氧量与电气石的含氧量有关。
二、健康新材料——托玛琳在饮用水净化中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健康新材料——托玛琳在饮用水净化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常规净水工艺各流程水AOX含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1.1 主要试剂及其配制 |
1.2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 |
2 实验方法 |
2.1 原水水质特性 |
2.2 ZR4-6型六联搅拌机搅拌程序 |
2.3 砂滤过滤 |
2.4 浸泡试验 |
3 实验结果及讨论 |
3.1 净水工艺对水质参数的影响 |
3.2 净水工艺各流程AOX含量变化 |
3.3 经净水工艺加氯与原水直接加氯AOX对比 |
3.4 结果分析及讨论 |
4 结语 |
(2)超声波强化电气石触发Fenton降解RB5的效能与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前言 |
1.2 研究动机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文献回顾 |
2.1 染料分类与特点 |
2.2 染料废水特点 |
2.2.1 印染废水来源 |
2.2.2 印染废水特性 |
2.3 我国印染行业概况 |
2.4 印染废水色度处理方法分析 |
2.4.1 吸附法 |
2.4.2 电解法 |
2.4.3 凝集法 |
2.4.4 生化法 |
2.5 超声波原理及应用 |
2.5.1 超声波简介 |
2.5.2 超声波反应机制 |
2.5.3 超声波之应用形态 |
2.6 电气石的晶体化学与环境属性 |
2.7 Fenton法原理及应用 |
2.7.1 高级氧化法 |
2.7.2 Fenton法简介 |
2.7.3 Fenton法反应机制 |
2.7.4 Fenton法影响因素 |
2.8 Fenton-like化学氧化法 |
2.8.1 Fenton-like反应机制 |
2.8.2 Fenton-like中电气石的应用 |
2.8.3 Fenton-like中超声波的应用 |
第三章 Fenton/US反应设计与实验装置 |
3.1 研究思路 |
3.2 研究仪器与药品 |
3.2.1 实验仪器 |
3.2.2 实验药品 |
3.3 分析方法 |
3.3.1 样品ABS与浓度值换算-K系数法 |
3.3.2 总铁检测方法-比色法 |
3.3.3 二价铁检测方法-比色法 |
3.3.4 自配试剂快速COD比色法 |
3.4 实验方法 |
3.4.1 pH值影响 |
3.4.2 电气石添加量影响 |
3.4.3 铁源种类影响 |
3.4.4 H_2O_2添加量影响 |
3.4.5 超声波功率影响 |
3.4.6 超声波时间影响 |
3.4.7 盐类影响 |
3.4.8 不同反应程序影响 |
3.4.9 COD值测定 |
第四章 实验数据结果 |
4.1 检量线绘制 |
4.2 pH值影响 |
4.3 电气石添加量影响 |
4.4 铁源种类影响 |
4.5 H_2O_2添加量影响 |
4.6 超声波影响 |
4.6.1 超声波功率影响 |
4.6.2 超声波时间影响 |
4.6.3 超声波与成本估算 |
4.7 不同无机盐类影响 |
4.8 反应成果检验 |
4.8.1 不同反应程序比较 |
4.8.2 二价铁及总铁量测定 |
4.8.3 染料波长扫描 |
4.8.4 染料COD降解测定 |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广东地区ZF工程扬尘控制与节水绿色施工技术应用及效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内容和目的 |
1.4 本文技术线路图 |
第二章 绿色施工相关概念 |
2.1 绿色施工定义 |
2.2 绿色施工内容 |
2.3 绿色施工的特征 |
2.4 绿色施工的优势 |
2.5 绿色施工与传统施工的区别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扬尘控制技术与节水技术 |
3.1 广东地区气候特征 |
3.2 广东地区建筑施工现场存在的问题 |
3.3 绿色施工技术 |
3.4 扬尘控制技术和节水技术 |
3.4.1 扬尘控制技术 |
3.4.2 扬尘控制技术的效果 |
3.4.3 节水技术 |
3.4.4 节水技术效果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扬尘控制技术和节水技术在ZF工程中的应用 |
4.1 工程概况 |
4.1.1 工程地理位置 |
4.1.2 工程施工现场环境状况 |
4.1.3 工程地质条件 |
4.1.4 工程施工概况 |
4.2 扬尘控制在本工程中的施工工艺 |
4.2.1 将楼层预留洞改造成楼层垃圾运送渠道控制扬尘技术 |
4.2.2 采用新式搅拌机防护棚控制扬尘技术 |
4.2.3 使用外脚手架高空喷雾系统控制扬尘技术 |
4.3 节水措施在本工程中具体应用 |
4.3.1 雨水收集再利用技术 |
4.3.2 基坑降水的收集再利用技术 |
4.3.3 车辆冲洗水循环再用技术 |
4.3.4 污水回收过滤系统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扬尘控制技术和节水技术在ZF工程应用中的效益分析 |
5.1 扬尘控制措施 |
5.1.1 经济效益 |
5.1.2 社会与环境效益 |
5.2 节水措施 |
5.2.1 经济效益分析 |
5.2.2 社会与环境效益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4)电气石去除饮用水中卤族元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高氟水的危害及处治 |
1.1.1 高氟水的来源及分部 |
1.1.2 高氟水对人体的危害 |
1.1.3 国内外高氟水研究现状 |
1.2 氯化消毒副产物的危害及处治 |
1.2.1 氯化消毒副产物的形成和种类 |
1.2.2 消毒副产物的危害 |
1.2.3 国内外除氯方法概述 |
1.3 电气石的性质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
1.3.1 电气石的结构及其性能 |
1.3.2 电气石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
1.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
1.4.1 研究意义 |
1.4.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热处理电气石除氟、除余氯性能研究 |
2.1 实验材料及方法 |
2.1.1 实验材料 |
2.1.2 实验方法 |
2.2 结果及讨论 |
2.2.1 热处理电气石除氟性能 |
2.2.2 电气石除余氯性能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电气石的改性及其除氟除余氯性能研究 |
3.1 实验材料及方法 |
3.1.1 实验材料及设备 |
3.1.2 实验方法 |
3.2 结果及讨论 |
3.2.1 电气石改性最佳条件的确定 |
3.2.2 载铁电气石除氟实验 |
3.2.3 亚铁、总铁离子溶出实验 |
3.2.4 电气石载铁前后扫描电镜及能谱对比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电气石固载及其动态实验研究 |
4.1 静电纺丝法固载电气石颗粒 |
4.1.1 实验装置及方法 |
4.1.2 实验结果及讨论 |
4.2 电气石膜材料除氟除余氯动态实验研究 |
4.2.1 实验装置与材料 |
4.2.2 实验方法 |
4.2.3 实验结果及讨论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天然铁电气石Fenton反应降解甲基橙的效能与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1.2 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传统 Fenton 反应 |
1.2.2 Fenton 反应改良 |
1.2.3 矿物 Fenton 反应 |
1.3 电气石的晶体化学与环境属性 |
1.3.1 电气石的晶体化学 |
1.3.2 电气石的环境属性 |
1.3.3 电气石环境属性的应用 |
1.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
2.1 实验原料及所需仪器设备 |
2.1.1 实验原料 |
2.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2.2 相关实验方法 |
2.2.1 甲基橙降解实验方法 |
2.2.2 天然铁电气石重复使用方法 |
2.2.3 反应溶液中铁离子浓度检测方法 |
2.2.4 羟基自由基的检测方法 |
2.3 表征手段 |
2.3.1 X 射线衍射分析(XRD) |
2.3.2 红外光谱分析(FT-IR) |
2.3.3 扫描电镜分析(SEM-EDS) |
2.3.4 热重分析(TG-DTA)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天然铁电气石 Fenton 反应降解甲基橙的效能 |
3.1 天然铁电气石的表征 |
3.1.1 天然铁电气石的 XRD 分析 |
3.1.2 天然铁电气石的 SEM-EDS 分析 |
3.1.3 天然铁电气石的 FT-IR 分析 |
3.1.4 天然铁电气石的热分析 |
3.2 初始 pH 对甲基橙脱色率的影响 |
3.3 电气石用量对甲基橙脱色率的影响 |
3.4 H2O2用量对甲基橙脱色率的影响 |
3.5 温度对甲基橙脱色率的影响 |
3.6 甲基橙浓度对甲基橙脱色率的影响 |
3.7 天然铁电气石的重复实验 |
3.8 本章小结 |
第4章 天然铁电气石Fenton 反应降解甲基橙的机理 |
4.1 对比实验分析 |
4.2 溶液中铁离子浓度分析 |
4.2.1 pH 对溶液中铁离子浓度的影响 |
4.2.2 电气石用量对溶液中铁离子浓度的影响 |
4.2.3 H2O2用量对溶液中铁离子浓度的影响 |
4.2.4 温度对溶液中铁离子浓度的影响 |
4.3 溶液中·OH 产出分析 |
4.3.1 pH 对·OH 产出的影响 |
4.3.2 电气石用量对·OH 产出的影响 |
4.3.3 H2O2用量对·OH 产出的影响 |
4.3.4 温度对·OH 产出的影响 |
4.4 电气石自发极化效应的功能增强 |
4.4.1 热处理后电气石的 XRD 分析 |
4.4.2 高温热处理电气石 Fenton 反应降解甲基橙对比研究 |
4.5 机理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6)矿石T陶瓷球处理水在卷烟生产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和仪器 |
1.2 方法 |
1.2.1 水的处理与测定 |
1.2.2 烟丝的加料处理与测定 |
1.2.3 试验卷烟的制备、烟气常规指标检测和评吸 |
2 结果与讨论 |
2.1 矿石T陶瓷球处理对水性质的影响 |
2.1.1 水的pH变化 |
2.1.2 水的17O核磁半峰宽变化 |
2.1.3 水的表面张力的变化 |
2.1.4 水中微量元素的变化 |
2.2 矿石T陶瓷球处理水对卷烟吸味品质的影响 |
2.3 矿石T陶瓷球处理水对料液pH和表面张力的影响 |
2.4 矿石T陶瓷球处理水对烟丝的pH及其总糖、总碱含量的影响 |
2.5 矿石T陶瓷球处理对常规烟气指标的影响 |
3 结论 |
(7)电气石矿物材料的加工及其应用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电气石的研究历史 |
1.2 电气石的成分与结构 |
1.2.1 电气石的成分 |
1.2.2 电气石的结构 |
1.3 电气石的性质 |
1.3.1 热释电性 |
1.3.2 压电性 |
1.3.3 天然电极性 |
1.3.4 红外辐射特性 |
1.3.5 释放负离子特性 |
1.4 电气石的应用研究进展 |
1.4.1 单一的电气石材料的应用 |
1.4.2 电气石在复合材料领域的应用 |
1.5 论文研究的意义及内容 |
第二章 电气石粉体和陶粒的制备及表征 |
2.1 电气石原料的物相分析 |
2.2 实验所用原料试剂及仪器设备 |
2.3 超细电气石粉体的制备 |
2.4 电气石陶粒的制备 |
2.5 表征方法及讨论 |
2.5.1 X-射线衍射谱 |
2.5.2 激光粒度分析 |
2.5.3 扫描电镜 |
2.5.4 能谱分析 |
2.5.5 红外光谱 |
2.5.6 远红外发射能力测试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电气石对水的活化作用 |
3.1 研究电气石活化水的意义 |
3.2 活化水的NMR 表征方法 |
3.2.1 NMR 产生原理 |
3.2.2 利用NMR 半高宽研究液态水的团簇结构 |
3.3 电气石活化水的实验流程 |
3.4 结果与讨论 |
3.4.1 不同粒度的电气石粉体对水的活化作用 |
3.4.2 电气石陶粒对水的活化作用 |
3.4.3 电气石活化水的时效性测试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电气石对水体PH 值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电气石对水体PH 值影响的实验流程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搅拌时间对水体pH 值的影响 |
4.3.2 电气石对不同酸碱度溶液pH 值的影响 |
4.3.3 不同煅烧温度的电气石对水体pH 值的影响 |
4.3.4 电气石循环利用次数对水体pH 值的影响 |
4.3.5 放置时间对水体pH 值的影响 |
4.3.6 陶粒的浸泡时间对水体pH 值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电气石对Cu~(2+)和Zn~(2+)的吸附 |
5.1 引言 |
5.2 吸附实验 |
5.3 测定分析方法 |
5.4 结果与讨论 |
5.4.1 电气石对Cu~(2+)的吸附 |
5.4.2 电气石对Zn~(2+)的吸附 |
5.5 吸附机理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电气石/TiO_2复合粉体的光催化性能 |
6.1 TiO_2 光催化剂的研究现状 |
6.2 TiO_2 光催化原理 |
6.3 电气石/TiO_2 复合粉体的制备方法 |
6.4 电气石/TiO_2 复合粉体光催化性能检测 |
6.5 结果与讨论 |
6.5.1 电气石/TiO_2 复合粉体的XRD 光谱 |
6.5.2 电气石/TiO_2 复合粉体的荧光光谱 |
6.5.3 电气石含量对TiO_2 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
6.5.4 电气石粒径对TiO_2 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
6.6 电气石促进TiO_2 光催化降解的机理 |
6.7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8)天然矿物功能晶体材料电气石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
2 电气石的研究进展 |
2.1 电气石矿物学及晶体学研究 |
2.2 电气石性能研究进展 |
2.2.1 电气石的压电、热释电效应 |
2.2.2 电气石永久偶极相关性能研究 |
2.3 电气石应用研究进展 |
3 结 语 |
(9)电气石在循环水养殖水处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工厂化水产养殖及其水处理的关键问题 |
1. 前言 |
2. 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方向 |
2.1 生态养殖 |
2.2 循环水养殖—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
2.3 工厂化养殖水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及关键问题 |
3. 养殖系统中氨及其去除方法 |
3.1 养殖系统中氨的来源及对养殖生物的毒性 |
3.2 氨氮的去除方法 |
3.3 生物膜法 |
第二章 生物流化床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
1. 前言 |
2. 好氧生物流化床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历史 |
3. 三相好氧生物流化床的特性 |
3.1 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和比其它污水处理工艺浓度高得多的生物量 |
3.2 具有很高的容积负荷率α值和污泥负荷率β值 |
3.3 耐冲击负荷能力强 |
3.4 生物膜更新速度快 |
4. 好氧生物流化床的类型 |
4.1 两相好氧生物流化床 |
4.2 外循环流化床 |
4.3 气升式内循环流化床 |
5. DTFB简介 |
5.1 DTFB的工作原理 |
5.2 DTFB的研究与应用 |
6. 展望 |
第三章 生物膜载体及其研究进展 |
1. 前言 |
2. 生物膜形成与成熟的主要影响因素 |
2.1 微生物向载体表面的输送 |
2.2 微生物的附着过程 |
2.3 生物膜形成与成熟的主要影响因素 |
3. 影响生物膜固着化的因素 |
3.1 载体的物理性能对生物膜固着化的影响 |
3.2 载体表面的亲/疏水性及表面电荷对生物膜固着化的影响 |
4. 生物膜载体的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
4.1 生物膜载体发展现状 |
4.2 废水生物膜载体的发展趋势 |
5. 结语 |
第四章 功能性矿物--电气石简介 |
1. 前言 |
2. 电气石的矿物学和理化特性 |
2.1 电气石的矿物学 |
2.2 电气石的热学、磁性和电学特性 |
2.3 电气石的热释电与压电效应 |
2.4 电气石的天然电极性 |
2.5 电气石的红外辐射特性 |
3. 电气石的开发应用现状 |
3.1 空气净化 |
3.2 增强饮用水的活性 |
3.3 保健纺织品 |
3.4 电磁屏蔽 |
3.5 农作物生长促进材料 |
4. 电气石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前景 |
4.1 调控养殖水体的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 |
4.2 去除养殖水体重金属离子 |
4.3 活化养殖水体 |
4.4 净化水体水质,保护养殖环境 |
5. 结语 |
第二篇 电气石在水产养殖应用中的基础研究 |
第五章 电气石对海水pH值的调控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电气石对海水pH值的影响 |
3. 结果与讨论 |
3.1 电气石表征 |
3.2 电气石对不同盐度海水pH值的影响 |
3.3 电气石对海水电导率的影响 |
3.4 海水初始pH值的影响 |
3.5 电气石用量对pH值的影响 |
4. 结论 |
第六章 电气石净化铬(Ⅲ)污染水体的试验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3. 结果与讨论 |
3.1 处理时间对去除率和溶液pH值的影响 |
3.2 铬初始浓度对去除率的影响 |
3.3 pH值对去除率的影响 |
3.4 温度对去除率的影响 |
3.5 循环使用对去除率的影响 |
4. 结语 |
第七章 电气石、H_2O_2对亚甲基蓝降解的实验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3. 结果与讨论 |
3.1 电气石的催化性能 |
3.2 亚甲基蓝降解反应动力学 |
3.3 H_2O_2用量的影响 |
3.4 电气石用量的影响及其重复使用 |
4. 结语 |
第八章 电气石对水团簇结构的影响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2 实验 |
3. 结果 |
3.1 电气石浓度对蒸馏水~(17)ONMR半高幅宽的影响 |
3.2 电气石处理时间对蒸馏水~(17)ONMR半高幅宽的影响 |
3.3 电气石处理后放置时间对蒸馏水~(17)ONMR半高幅宽的影响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九章 电气石对光合细菌生长及脱氢酶活性的影响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菌株 |
2.2 电气石 |
2.3 培养基 |
2.4 实验 |
3. 结果 |
3.1 电气石对沼泽红假单胞菌生长的影响 |
3.2 电气石对沼泽红假单胞菌生物量的影响 |
3.3 电气石用量对细胞脱氢酶活力的影响 |
3.4 电气石处理时间对细胞脱氢酶活力的影响 |
3.5 电气石对脱氢酶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的影响 |
3.6 电气石对体系pH值的调控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十章 电气石对硝化菌生长及硝化性能的影响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2 影响硝化的环境因素和操作条件 |
2.3 硝化菌的富集培养 |
3. 结果与讨论 |
3.1 硝化菌增长情况 |
3.2 电气石用量对硝化菌生长的影响 |
3.3 电气石对污泥硝化能力的影响 |
4. 结论 |
第十一章 电气石处理水对Caco-2细胞生长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2 方法 |
2.3 统计学处理 |
3. 结果 |
3.1 不同浓度电气石处理DMEM培养液对细胞生长的影响 |
3.2 不同浓度电气石处理DMEM培养液对细胞碱性磷酸酶的影响 |
4. 讨论 |
第三篇 功能性生物膜载体的初步研究 |
第十二章 功能性载体的制备及其对生物膜硝化性能的影响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功能性陶粒(FBM)的制备及表征 |
2.2 生物膜熟化及其硝化性能实验 |
3. 结果与讨论 |
3.1 FBM和PBM的表征 |
3.2 两种载体上生物膜熟化的差异 |
3.3 两种载体上生物膜性能的研究 |
4. 结论 |
第十三章 新型功能载体在DTFB反应器中的启动研究 |
1. 前言 |
2. 实验部分 |
2.1 实验装置及流程 |
2.2 分析测定项目、频率与方法 |
2.3 实验方法 |
3. 试验结果与讨论 |
3.1 FBM载体与PBM载体挂膜效果的比较 |
3.2 影响载体挂膜的因素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小结 |
创新点 |
后续研究展望 |
攻博期间发表或录用的论文及授权或申请的专利 |
致谢 |
(10)电气石、压电石英超细粉末的制备及其在水处理方面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负离子的产生 |
1.2 电气石的晶体结构及其自发极化效应 |
1.3 电气石和石英的热释电性和压电性 |
1.3.1 热释电效应 |
1.3.2 压电效应 |
1.3.3 热释电效应与压电效应的关系 |
1.3.4 可用热释电晶体性能表 |
1.4 电气石、石英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
1.4.1 空气净化 |
1.4.2 保健性服装 |
1.4.3 水处理 |
1.4.4 电磁屏蔽 |
1.4.5 人体保健 |
1.4.6 涂料 |
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二章 原料分析与负离子产生原理 |
2.1 实验仪器与药品 |
2.1.1 实验仪器 |
2.1.2 实验药品 |
2.2 原料分析 |
2.2.1 电气石 |
2.2.1.1 电气石外观形态 |
2.2.1.2 电气石的结晶学特性 |
2.2.1.3 红外光谱特征分析 |
2.2.1.4 X射线衍射特征 |
2.2.1.5 电子探针鉴定 |
2.2.2 石英 |
2.2.2.1 石英的外部形态 |
2.2.2.2 石英的晶体学特征 |
2.2.2.3 DSC分析 |
2.2.2.4 红外光谱特征分析 |
2.2.2.5 X射线衍射特征 |
2.2.2.6 电子探针鉴定 |
2.3 负离子产生原理 |
2.3.1 电气石电场效应产生负离子的原理 |
2.3.2 电气石静电场对带电离子的吸附与中和 |
第三章 超细粉末的制备及分散 |
3.1 前言 |
3.2 超细粉末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 |
3.2.1 机械粉碎法制备超细粉末的理论基础 |
3.2.2 实验过程 |
3.2.2.1 不同研磨时间下的研磨工艺 |
3.2.2.2 不同研磨浓度下的研磨工艺 |
3.2.2.3 添加助磨剂的研磨工艺 |
3.2.2.4 不同分散剂下的研磨工艺 |
3.2.2.5 不同干燥方法制备超细粉末 |
3.2.3 超细粉末的表征 |
3.2.3.1 扫描电镜(SEM)观察 |
3.2.3.2 粒径分析 |
3.2.3.3 比表面积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研磨时间对超细粉末的影响 |
3.3.1.1 中位粒径及比表面积 |
3.3.1.2 研磨时间对超细粉末表观形态的影响 |
3.3.1.3 理论分析 |
3.3.2 物料浓度对超细粉体粒径的影响 |
3.3.3 助磨剂对超细粉体的影响 |
3.3.3.1 中位粒径和比表面积 |
3.3.3.2 累积粒度分布曲线分析 |
3.3.3.3 粒径分布曲线 |
3.3.3.4 助磨剂的作用原理 |
3.3.4 分散剂对超细粉体的影响 |
3.3.4.1 粒径分布曲线 |
3.3.4.2 表观形态 |
3.3.4.3 分散剂作用原理 |
3.3.5 干燥方式对超细粉体的影响 |
3.3.5.1 中位粒径和比表面积 |
3.3.5.2 冷冻干燥后的表观形态 |
3.3.5.3 理论分析 |
3.4 结论 |
3.5 创新点 |
第四章 电气石、压电石英超细粉末对水pH值、导电率的影响 |
4.1 前言 |
4.2 电气石、石英超细粉末与水溶液相作用工艺流程 |
4.2.1 实验原理 |
4.2.2 电气石、石英与水溶液作用工艺流程 |
4.2.2.1 酸性条件下 |
4.2.2.1.1 不同质量百分比条件下作用工艺 |
4.2.2.1.2 不同初始pH值条件下作用工艺 |
4.2.2.1.3 不同粒径条件下的作用工艺 |
4.2.2.1.4 不同温度下的作用工艺 |
4.2.2.1.5 不同压力下作用工艺 |
4.2.2.2 碱性条件下 |
4.2.2.2.1 不同质量百分比条件下作用工艺 |
4.2.2.2.2 不同初始pH值条件下作用工艺 |
4.2.2.2.3 不同粒径条件下的作用工艺 |
4.2.2.2.4 不同压力下作用工艺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酸性条件下 |
4.3.1.1 盐酸溶液电导率随时间变化 |
4.3.1.2 不同浓度的电气石、石英与水作用pH值、电导率变化 |
4.3.1.2 不同酸性条件下电气石、石英粉末对水的pH值的影响 |
4.3.1.3 不同粒径的电气石、石英粉末对水的pH值、电导率的影响 |
4.3.1.4 不同温度下电气石、石英粉末对水的pH值、电导率的影响 |
4.3.1.5 不同压力下电气石、石英粉末对水的pH值、电导率的影响 |
4.3.1.6 与盐酸作用前后晶体形态变化 |
4.3.1.6.1 X射线衍射 |
4.3.1.6.2 红外光谱 |
4.3.2 碱性条件下 |
4.3.2.1 不同浓度的电气石、石英粉末对水的pH值、电导率的影响 |
4.3.2.2 不同碱性条件下电气石、石英粉末对水的pH值的影响 |
4.3.2.3 不同粒径的电气石、石英粉末对水的pH值、电导率的影响 |
4.3.2.4 不同压力下电气石、石英粉末对水的pH值、电导率的影响 |
4.3.2.5 与氢氧化钠作用前后晶体形态变化 |
4.3.2.5.1 X射线衍射 |
4.3.2.5.2 红外光谱分析 |
4.3.3 电气石、石英在酸性条件和碱性条件下对比 |
4.4 电气石、石英对Cu~(2+)的吸附 |
4.4.1 实验原理 |
4.4.2 实验流程 |
4.4.3 结果与讨论 |
4.4.3.1 硫酸铜溶液最大吸收波长 |
4.4.3.2 粒径对电气石粉末吸附Cu~(2+)的影响 |
4.4.3.3 电气石用量对吸附铜离子的影响 |
4.4.3.4 不同含量的石英对铜离子的吸附 |
4.5 结论 |
4.6 创新点 |
第五章 新疆、河北、内蒙三地电气石特征及性能比较 |
5.1 前言 |
5.2 实验原理 |
5.3 实验分析与测试 |
5.2.1 基本物性 |
5.2.2 不同产地电气石与水溶液作用pH值、电导率变化 |
5.2.3 不同产地电气石与水作用后溶氧量的测定过程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不同产地电气石酸性条件下pH值、电导率变化 |
5.3.2 不同产地电气石碱性条件下pH值、电导率变化 |
5.3.3 不同产地电气石作用前后X射线衍射分析 |
5.3.4 测试不同产地电气石与水作用后溶液的溶氧量 |
5.3.4.1 未反应的氢氧化钠水样的溶氧量 |
5.3.4.2 不同产地电气石、石英与氢氧化钠溶液作用后水中溶氧量的测定 |
5.3.4.3 不同产地电气石含氧量分析 |
5.4 结论 |
5.5 创新点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以及发现与创新 |
6.1 研究结论 |
6.2 发现与创新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发表的论文 |
四、健康新材料——托玛琳在饮用水净化中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常规净水工艺各流程水AOX含量的研究[J]. 何瀚涛. 陶瓷, 2021(09)
- [2]超声波强化电气石触发Fenton降解RB5的效能与机理研究[D]. 徐菁. 西南交通大学, 2017(07)
- [3]广东地区ZF工程扬尘控制与节水绿色施工技术应用及效益分析[D]. 叶琳芳. 华南理工大学, 2016(02)
- [4]电气石去除饮用水中卤族元素研究[D]. 张阳. 吉林大学, 2012(10)
- [5]天然铁电气石Fenton反应降解甲基橙的效能与机理研究[D]. 李艳.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2(07)
- [6]矿石T陶瓷球处理水在卷烟生产中的应用[J]. 周博,张天栋,张玲,李赓,胡巍耀,李成斌,朱伯和,黄荣,曾晓鹰. 烟草科技, 2012(01)
- [7]电气石矿物材料的加工及其应用基础研究[D]. 孙双. 吉林大学, 2010(09)
- [8]天然矿物功能晶体材料电气石的研究进展[J]. 展杰,郝霄鹏,刘宏,黄柏标,陶绪堂. 功能材料, 2006(04)
- [9]电气石在循环水养殖水处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 夏枚生. 浙江大学, 2005(08)
- [10]电气石、压电石英超细粉末的制备及其在水处理方面的研究[D]. 孟庆杰. 天津工业大学, 20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