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氢呋喃聚醚论文_莫洪昌,王晓川,徐明辉,卢先明,黄海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四氢呋喃聚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呋喃,环氧乙烷,聚醚,弹性体,环己烷,环氧,聚氨酯。

四氢呋喃聚醚论文文献综述

莫洪昌,王晓川,徐明辉,卢先明,黄海涛[1](2019)在《端烯基环氧乙烷-四氢呋喃共聚醚的合成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端羟基环氧乙烷-四氢呋喃共聚醚(PET)和烯丙基异氰酸酯为原料,二丁基锡二月桂酸酯为催化剂,经过加成反应制备出一种含氨基甲酸酯基团的端烯基环氧乙烷-四氢呋喃共聚醚(AUPET);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和凝胶渗透色谱对AUPET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锥板黏度计测定了其黏度;采用DSC测定了其玻璃化转变温度;通过拉伸实验测定了其与四甲基对苯二腈氧化物(TTNO)固化后所得聚异恶唑啉弹性体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反应后PET端羟基吸收峰完全消失,出现了烯基和氨基甲酸酯基团的特征峰,聚醚分子链未发生断裂;AUPET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69.9℃,20℃时黏度为53.2Pa·s;AUPET基聚异恶唑啉弹性体室温下的拉伸强度为1.75MPa,断裂伸长率为125%,优于HTPB基聚异恶唑啉弹性体。(本文来源于《火炸药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翟进贤,赵翰鹏,干效东,郭晓燕[2](2018)在《末端交联准理想无规3,3-二迭氮甲基氧丁环-四氢呋喃共聚醚弹性体应力应变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合物应力应变特性与其应变过程聚集态演化密切相关,而有关应变诱发聚合物结晶研究多集中在均聚物与聚酯方面.以3,3-二迭氮甲基氧丁环(BAMO)和四氢呋喃(THF)等摩尔比准理想无规共聚醚端羟基3,3-二迭氮甲基氧丁环-四氢呋喃预聚物(PBT)为研究对象,利用氨基甲酸酯反应制备了末端叁维交联PBT弹性体.变温力学性能测试表明PBT弹性体拉伸强度和延伸率由60℃时0.72 MPa,72%升至-40℃时16.2 MPa,740%,拉伸强度和延伸率随温度下降而单调上升;低于-20℃时弹性体拉伸强度和延伸率随温度下降迅速增加.理论分析表明,-40℃时弹性体网链沿应变方向取向,网链中BAMO微嵌段在应变320%处诱发结晶,增强分子链间相互作用,提高了PBT弹性体力学性能.定应变循环拉伸测试表明,PBT弹性体拉伸强度随循环次数增加而逐渐下降,低温、高应变下的拉伸强度高度依赖于弹性体拉伸前的有效网链密度.(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易玉华,李春涛,卢无恙[3](2018)在《聚四氢呋喃醚二醇/聚氧化丙烯二醇共混聚醚聚氨酯弹性体的氢键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以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G)、聚氧化丙烯二醇(PPG)及两者共混物PTMG/PPG作为软段,以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100)和扩链剂3,3'-二氯-4,4'-二氨基二苯甲烷(MOCA)作为硬段,采用预聚体法,制备了5种PTMG/PPG不同配比的浇注型聚氨酯弹性体。通过红外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动态力学热分析着重研究了PTMG/PPG不同配比对聚氨酯弹性体氢键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PG型预聚体在混合预聚体中的含量增加,聚氨酯中羰基区总氢键度及脲羰基氢键度变化不大,氨酯羰基氢键度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氨酯羰基氢键解离活化能变大,氢键趋于完善;硬段相长程有序结构熔融焓减小,脲羰基氢键完善程度下降。(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8年06期)

肖小兵,崔尚平,宋应利[4](2018)在《新型环氧环己烷–环氧乙烷–四氢呋喃叁元共聚醚的合成及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叁氟化硼乙醚(BF3·OEt_2)为催化剂,1,4–丁二醇(BDO)为引发剂,甲苯为溶剂,基于阳离子开环聚合原理制备出新型环氧环己烷–环氧乙烷–四氢呋喃共聚醚。对共聚醚的合成及后处理方法进行探索,通过对配方的调整,合成出具有窄分布的一系列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产品。产品为透明黏稠液体,收率达81%左右。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和核磁共振方法对共聚醚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本文来源于《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期刊2018年01期)

菅晓霞,田书春,宋育芳,张怀龙,周伟良[5](2017)在《硬段结构对3,3-双(迭氮甲基)环氧丁烷-四氢呋喃共聚醚弹性体力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3,3-双(迭氮甲基)环氧丁烷-四氢呋喃共聚醚(PBT)为软段,不同异氰酸酯和扩链剂为硬段,以一步法合成了不同硬段结构的聚氨酯弹性体。采用广角X射线衍射对其结构进行表征,表明刚性扩链剂(SR)制备的弹性体衍射峰强度比柔性扩链剂(DEG)制备的弹性体强,表明其硬段排列较规整。进一步采用常温拉伸、高温蠕变和低温动态力学分析等手段对其进行了不同温度的力学性能测试,结果显示SR扩链后弹性体拉伸强度达到5.36 MPa,较DEG扩链弹性体的2.29 MPa有很大提高,初始分解温度前者(208℃)也高于后者(198℃),高温蠕变量也从90.1%降到39.7%;与扩链剂相比,异氰酸酯结构对力学性能的影响较小,由包含对称结构的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固化的弹性体拉伸强度(5.36 MPa)比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固化的弹性体(3.16 MPa)高,低温和高温性能相差不大。(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7年12期)

刘晓娜[6](2017)在《聚四氢呋喃及其哌嗪扩链的聚醚型聚氨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氨酯是由软段和硬段形成的嵌段聚合物,其软硬段因热力学不相容而产生的微相分离是聚氨酯体现各种优良性能的结构基础。以聚四氢呋喃(PTMEG)为软段,以环状二元仲胺哌嗪(PPZ)为扩链剂制备的聚醚型聚氨酯因PTMEG良好的低温结晶性以及PPZ的刚性而可望成为一种微相分离强且生物安全性高的新型医用聚氨酯。采用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催化四氢呋喃(THF)开环聚合制备PTMEG具有催化剂重复利用高、对设备腐蚀小等优点,但现有国内工业应用的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及PTMEG生产技术主要为进口。开发和筛选新的催化剂以替代进口催化剂对于实现PTMEG生产技术的国产化至关重要。有鉴于此,本研究拟以工业应用的进口氟磺酸树脂催化剂(催化剂A)为对照,对一种国产同类催化剂(催化剂B)的催化活性进行检测和比较,以评估国产催化剂的催化效果;在此基础之上,以PTMEG为软段,以己二异氰酸酯(HDI)为偶联剂、PPZ为扩链剂,制备一种新型的聚醚型聚氨酯(PTMEG-HDI-PPZ-PU)。相关研究结果对于指导国产氟磺酸树脂催化剂的改进,促进PTMEG生产技术国产化,并拓展PTMEG基聚氨酯的医学应用有着理论和实用价值。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首先以工业生产使用的催化剂A为催化剂(也是主引发剂),以醋酸(HAC)为助引发剂,醋酸酐(ACAN)为封端剂,在48℃、370 mmHg条件下对THF进行阳离子开环聚合,建立并优化实验室制备醋酸酯封端的聚四亚甲基醚双乙酸酯(PTMEA)的合成工艺,为后续评价催化剂B的催化效果奠定方法基础。1H NMR和FTIR结果表明,采用本研究方法可以成功制备PTMEA。在单因素实验结果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对THF与HAC的用量以及反应时间进行了优化,发现最佳工艺条件为:THF、ACAN、HAC摩尔比为3.09∶0.16∶0035,反应时间为3.5小时,所得PTMEA的Mn根据1H NMR计算为2065 g/mol。(2)对催化剂B和催化剂A的外观形貌和催化效果进行了比较。1)扫描电镜(SEM)观察表明,催化剂A的表面比催化剂B更加致密和均匀;体式显微镜观察显示,催化剂A和B的比表面积分别为0.0021 m2/g和0.0011m2/g,前者约为后者的2倍。2)叁次重复使用试验显示,随重复使用次数增加,PTMEA的Mn和产率都明显降低,催化剂A所得PTMEA的产率从53.63%降至36.78%,而催化剂B从42.12%降至18.26%,表明催化剂B的催化效果和可重复使用性低于催化剂A,这可能与后者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有关。3)肉眼观察显示,经多次使用后,催化剂A仍呈透明状,颜色略有变黄,而催化剂B透明性明显降低,颜色明显加深,二者表面粗糙度都明显增大,有斑痕状损伤,显示催化剂B对反应体系的耐受能力低于催化剂A,应该与后者具有更致密和均匀的表面结构有关。(3)将PTMEA在甲醇的作用下醇解成PTMEG,FTIR证明PTMEG的成功生成。(4)分别以Mn为~1000和~2000的PTMEG为软段、辛酸亚锡(Sn(Oct)2)为催化剂、无水甲苯为溶剂,经两步法扩链制得PTMEG-HDI-PPZ-PU,记为PU-1和PU-2。1)FTIR和1H NMR结果证明了PTMEG-HDI-PPZ-PU的成功合成,GPC结果显示PU-1的Mn为3.4×104 g/mol,PU-2的Mn为13.05×104 g/mol。2)DSC结果显示,PU-1和PU-2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与对应的PTMEG相近,约为-77℃~-80℃,表明具有良好的耐低温性能。PU-1的熔点高于PU-2,而熔程低于PU-2,表明PU-1具有更好的结晶性,其相分离优于PU-2。XRD定量检测的结晶度(PU-1结晶度为17.61%,PU-2结晶度为13.22%)也进一步证明PU-1具有更好的结晶性。这应该与PU-1硬段含量更高,对软段PTMEG链段限制或固定作用更强有关。(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7-04-01)

王勇,王梦楠,赵小红,高雅,刘明雪[7](2017)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端羟基环氧乙烷-四氢呋喃共聚醚中抗氧剂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端羟基环氧乙烷-四氢呋喃共聚醚中抗氧剂的含量,测试条件为:检测波长282 nm,样品质量浓度4 mg/m L,放置时间5 min。其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1.0%,极差≤0.002 0%。(本文来源于《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期刊2017年02期)

吉喆,汤永威,张弛[8](2017)在《碳纳米管共价改性环氧乙烷-四氢呋喃嵌段共聚醚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羟基化碳纳米管为交联剂,通过共价修饰的方法制得环氧乙烷-四氢呋喃嵌段共聚物基聚氨酯弹性体,并进行了相关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透射电子显微镜图显示碳纳米管在反应后均匀的分散在聚氨酯基体中。当碳纳米管含量为0.5%(wt,质量分数)时,弹性体拉伸强度可达11.4MPa,延伸率为1110%,起始分解温度为250℃,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7年03期)

张宁[9](2015)在《端迭氮基环氧乙烷—四氢呋喃共聚醚制备工艺及其弹性体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粘合剂是将推进剂的不同组分粘合在一起,因此粘合剂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决定推进剂的性能优劣。迭氮类含能粘合剂由于具有能量高、放热量大、分解不耗氧等优势,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以聚醚等多元醇与异氰酸酯固化的的聚氨酯粘合剂,由于异氰酸酯与水生成二氧化碳,导致交联网络结构不完整。以迭氮化物和端炔化合物为代表的点击化学,具有操作简单、对水不敏感。选择性高、产率高等优点,制备的弹性体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1)本文以端羟基环氧乙烷-四氢呋喃共聚醚(PET)为反应底物,先与二氯亚砜进行氯代反应,再与迭氮钠反应得到端迭氮环氧乙烷-四氢呋喃共聚醚(ATPET),并通过改变浓度、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反应条件优化氯代反应和迭氮反应的条件,找到适宜的合成条件。通过红外和核磁检测表明,迭氮基已经完全取代端羟基;GPC测试表明,反应前后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几乎不变,且没有发生断链等副反应;元素分析表明N含量和理论值很接近。测试结果表明得到了得到了目标产物ATPET。粘度测试表明PET和ATPET均是假塑性流体,且由于PET含有氢键,粘度较ATPET高。将ATPET进行密封保存,每隔一个月进行元素分析和核磁碳谱跟踪测试,结果表明,ATPET很稳定,不发生任何形式的分解,具有很好的储存性能。(2)以氢化钠为强碱,通过季戊四醇丙炔醚化反应制备得到了四(2-丙炔氧基甲基)甲烷(TPOM)。核磁和红外表明,羟基已经被完全炔基化,HPLC-MS测定TPOM纯度为97.14%。室温条件下,有机物TPOM聚集态是一种晶体结构;其起始热分解温度为168℃,热分解是叁阶段逐步裂解的过程。(3)以多官能度的炔基化合物为固化剂,研究了R值、官能度对ATPET点击化学弹性体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叁炔丙基胺(f=3)为固化剂,制备不同R值的聚叁唑弹性体。结果表明:随着R值的增加,弹性体的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先增后减,断裂延伸率先减后增,弹性体的力学性能和R值是抛物线的关系,且都在R=1.0时达到最值。溶胀实验表明,在R=1.0时,网络结构最完整,此时具有最大的交联密度和最小的表观分子量。DMA测试表明在R=1.0时,具有最小的损耗因数tanδ;TG测试表明,聚叁唑弹性体的失重来自于聚醚链,而不是叁唑基团。以TPOM为(f=4)为固化剂,ATPET为粘合剂,制备不同R值的弹性体,在R=1.1时断裂延伸率最低,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最高。溶胀实验表明,在R=1.1时,网络结构最完整。(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5-12-01)

周静[10](2015)在《端羟基环氧环己烷-四氢呋喃共聚醚合成及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用阳离子开环聚合制备四氢呋喃(THF)与环氧环己烷共聚醚的合成方法;对环氧环己烷-四氢呋喃共聚醚的合成方法进行了改进,通过IR和1H NMR方法的鉴定,在催化剂叁氟化硼乙醚和水的混合物作用下,环氧环己烷与四氢呋喃共聚得到了端羟基环氧环己烷-四氢呋喃共聚醚,产品均为无色透明粘稠液体,产率达92%。(本文来源于《民营科技》期刊2015年11期)

四氢呋喃聚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聚合物应力应变特性与其应变过程聚集态演化密切相关,而有关应变诱发聚合物结晶研究多集中在均聚物与聚酯方面.以3,3-二迭氮甲基氧丁环(BAMO)和四氢呋喃(THF)等摩尔比准理想无规共聚醚端羟基3,3-二迭氮甲基氧丁环-四氢呋喃预聚物(PBT)为研究对象,利用氨基甲酸酯反应制备了末端叁维交联PBT弹性体.变温力学性能测试表明PBT弹性体拉伸强度和延伸率由60℃时0.72 MPa,72%升至-40℃时16.2 MPa,740%,拉伸强度和延伸率随温度下降而单调上升;低于-20℃时弹性体拉伸强度和延伸率随温度下降迅速增加.理论分析表明,-40℃时弹性体网链沿应变方向取向,网链中BAMO微嵌段在应变320%处诱发结晶,增强分子链间相互作用,提高了PBT弹性体力学性能.定应变循环拉伸测试表明,PBT弹性体拉伸强度随循环次数增加而逐渐下降,低温、高应变下的拉伸强度高度依赖于弹性体拉伸前的有效网链密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四氢呋喃聚醚论文参考文献

[1].莫洪昌,王晓川,徐明辉,卢先明,黄海涛.端烯基环氧乙烷-四氢呋喃共聚醚的合成与表征[J].火炸药学报.2019

[2].翟进贤,赵翰鹏,干效东,郭晓燕.末端交联准理想无规3,3-二迭氮甲基氧丁环-四氢呋喃共聚醚弹性体应力应变特性[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8

[3].易玉华,李春涛,卢无恙.聚四氢呋喃醚二醇/聚氧化丙烯二醇共混聚醚聚氨酯弹性体的氢键作用[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8

[4].肖小兵,崔尚平,宋应利.新型环氧环己烷–环氧乙烷–四氢呋喃叁元共聚醚的合成及表征[J].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18

[5].菅晓霞,田书春,宋育芳,张怀龙,周伟良.硬段结构对3,3-双(迭氮甲基)环氧丁烷-四氢呋喃共聚醚弹性体力学性能的影响[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7

[6].刘晓娜.聚四氢呋喃及其哌嗪扩链的聚醚型聚氨酯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7

[7].王勇,王梦楠,赵小红,高雅,刘明雪.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端羟基环氧乙烷-四氢呋喃共聚醚中抗氧剂含量[J].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17

[8].吉喆,汤永威,张弛.碳纳米管共价改性环氧乙烷-四氢呋喃嵌段共聚醚的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7

[9].张宁.端迭氮基环氧乙烷—四氢呋喃共聚醚制备工艺及其弹性体性能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

[10].周静.端羟基环氧环己烷-四氢呋喃共聚醚合成及表征[J].民营科技.2015

论文知识图

P(E-CO-T)-N100的X2ray图谱3星形共聚醚产物1H-NMR谱图Fig...ITPE用量与峰顶温度的关系2星形共聚醚产物红外光谱图Figure...样品的DMA图谱反应方程式示意图

标签:;  ;  ;  ;  ;  ;  ;  

四氢呋喃聚醚论文_莫洪昌,王晓川,徐明辉,卢先明,黄海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