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保护效果论文_刘国民

导读:本文包含了免疫保护效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疫苗,免疫,病毒,效果,佐剂,杆状,蛋白。

免疫保护效果论文文献综述

刘国民[1](2019)在《同时接种PCV2和PRRSV疫苗:自然感染猪的特定免疫反应和临床保护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被认为是猪发生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ost-weaningMultisystemicWastingSyndrome,PMWS)的病原体,PMWS也是全球主要的猪病之一。PCV2还与其他统称为猪圆环病毒病(PorcineCircovirusDiseases,PCVD)的发生有关。然而,在研究PCVD的发展和对相关疾病的全面了解上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在引起PCVD的病原体中,最常见的包括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猪流感病毒(Swine Influenza Virus,SIV)、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副猪嗜血杆菌、放线杆菌、胸膜肺炎菌、猪链球菌和猪肺炎支原体。(本文来源于《国外畜牧学(猪与禽)》期刊2019年11期)

邹怀宾,赵梦鱼,陈煜,郑素军,张华[2](2019)在《HBsAg阳性母亲所分娩婴儿完成主被动免疫后的免疫保护效果及其持久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HBsAg阳性母亲所分娩婴儿完成主被动免疫后7月龄至3岁期间的免疫保护效果与持久性。方法选取从2015年6月1日开始入组的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完成了出生后主被动联合免疫[于出生后6 h内注射100 IU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 HBIG)及接种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10μg,然后在1月龄及6月龄分别注射第2次及第3次乙肝疫苗]的婴儿并进行随访,在7月龄、1岁、2岁和3岁时采用进口罗氏试剂检测乙肝5项(部分婴儿采用进口罗氏试剂检测HBV DNA定量)。结果入组婴儿550例,548例完成了出生后7个月的随访与检测,其中528例(96.4%)获得保护性抗体(HBsAb≥10 IU/L),低应答者(10 IU/L≤HBsAb<100 IU/L)有31例(5.8%)、中应答者(100 IU/L≤HBsAb<1 000 IU/L)有196例(36.6%)、高应答者(HBsAb≥1 000 IU/L)有301例(56.3%);此外,无应答者7例(1.3%),阻断失败者8例(1.5%),隐匿HBV感染者5例(0.9%)。1例7月龄时为中应答者,随访至3岁时,不但HBsAb转阴,并发生HBV再感染。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儿HBsAb水平逐渐下降,从7月龄至1岁的随访,528例获得保护性抗体婴儿中仅有12例(2.3%)HBsAb水平升高,其余516例(97.7%)抗体水平均下降,部分婴儿下降明显甚至转为阴性。随访至3岁时,无应答率和低应答率分别由7月龄时的1.3%和5.8%升至49.7%和27.3%,而高应答率和中应答率分别由7月龄时的56.3%和36.6%降至1.1%和21.9%。结论 HBsAg阳性母亲所分娩婴儿7月龄至3岁的HBsAb水平不同,呈动态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大部分婴儿HBsAb水平下降,随访至3岁时,更多的婴儿抗体水平下降至低应答水平或转为阴性,甚至发生再感染;建议HBsAg阳性母亲所分娩的婴儿在出生后7个月至3年进行积极随访监测,可有效发现处于无应答、低应答状态者,及时采取加强或再次免疫措施,防止此类高危人群出生后再次感染HBV。(本文来源于《北京医学》期刊2019年10期)

任燕,时云朵,曾伟伟,王英英,李莹莹[3](2019)在《维氏气单胞菌灭活疫苗对草鱼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保护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Av)灭活疫苗对草鱼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及保护效果。方法采用GZ09007菌株制备Av灭活疫苗,分别通过浸泡和注射两种途径免疫草鱼,同时设对照组(未免疫),于免疫后2、4、7、11、14和21 d,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草鱼脾脏、头肾、鳃组织中IgM、IL-1β、C3、C-凝集素及溶菌酶的m RNA表达量;于免疫30 d后用同源菌株进行攻毒,连续观察14 d,计算各免疫组的相对保护率(relative percent survival,RPS)。结果 2个免疫组的5个免疫相关基因mRNA表达量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 <0. 001),且注射组表达量普遍高于浸泡组,注射组IgM基因较浸泡组更早表达,C3、C-凝集素及溶菌酶基因表达量更高或表达持续时间更长。脾脏中IL-1β和溶菌酶基因表达量达最高值为免疫后14~21 d,头肾和鳃组织中5个基因表达量达最高值均为免疫后2~4 d,各基因表达量最高值为对照组的1. 81~37. 52倍。腹腔注射攻毒14 d后,注射组及浸泡组的RPS分别为66. 7%和36. 7%。结论 Av灭活疫苗免疫草鱼后,可增强脾脏、头肾和鳃组织中IgM、IL-1β、C3、C-凝集素及溶菌酶基因mRNA表达,提高草鱼抗Av感染的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许文婷,罗剑,郑眉,王石磊,段鹏[4](2019)在《甲型H7N9流感病毒疫苗经不同途径免疫小鼠长期保护效果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甲型H7N9流感全病毒灭活疫苗和裂解疫苗经3种免疫途径免疫小鼠的长期保护效果。方法采用不同剂量(0. 15和1. 5μg)的甲型H7N9流感全病毒灭活疫苗及裂解疫苗单独免疫或辅以Al(OH)_3佐剂共同免疫,分别经腹腔、肌肉及皮下注射免疫小鼠1次,免疫后不同时间点(3~360 d)收集血清,通过ELISA法检测血清IgG抗体水平。免疫后365 d,用含10×LD_(50)致死量的甲型H7N9流感病毒同源鼠肺适应株A/Shanghai/2/2013(H7N9)经滴鼻攻毒,20μL/只,攻毒3 d,检测小鼠肺洗液的病毒滴度,攻毒21 d,观察小鼠存活和体重丢失情况。结果甲型H7N9流感全病毒灭活疫苗和裂解疫苗接种1次均可诱导小鼠产生较高水平的血清IgG抗体,全病毒灭活疫苗比裂解疫苗IgG抗体滴度峰值高2~8倍,且Al(OH)_3佐剂可有效提高两种疫苗诱导的血清IgG抗体水平。免疫后365 d,全病毒灭活疫苗及含佐剂裂解疫苗免疫均可保护小鼠抵抗同源流感病毒的致死量攻击,且Al(OH)_3佐剂可有效提高H7N9裂解疫苗的保护效果。3种免疫途径中腹腔注射和肌肉注射较皮下注射产生的IgG抗体维持时间更长,免疫剂量相同时,肌肉免疫途径对小鼠的保护效果略优于腹腔和皮下免疫途径。结论 3种途径1次免疫甲型H7N9流感全病毒灭活疫苗或辅以Al(OH)_3佐剂的裂解疫苗,在小鼠模型中可提供至少365 d的保护,腹腔和肌肉免疫途径血清抗体持续时间较皮下途径更长,肌肉免疫途径保护效果略优于另两种途径。(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王川[5](2019)在《鹦鹉热衣原体质粒蛋白CPSIT_p7的鉴定及新型疫苗抗感染免疫保护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与目的: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 psittaci,Cps)是一类专性胞内寄生,多宿主人兽共患病病原体,能感染包括人类在内的多种哺乳动物以及鸟类,引起严重的疾病。有研究报道,质粒缺失株可作为减毒活疫苗抵抗衣原体的感染。Pgp3是衣原体质粒编码的唯一的分泌蛋白,是衣原体的重要毒力因子之一,参与衣原体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疾病发生与宿主免疫反应过程。然而以往研究多集中于沙眼衣原体、鼠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质粒蛋白Pgp3鲜有报道。此外,Cps具强致病性及强传染性、疾病常呈隐性感染或持续性感染且存在抗生素耐药,极大威胁人类和畜牧业健康,设计开发相应Cps防治药物与疫苗,对提高全民生活水平和畜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研究旨在筛选和鉴定Cps质粒蛋白Pgp3,通过亚定位和同源性分析等确定Cps Pgp3(CPSIT_p7)。以此为基础,构建基于质粒蛋白CPSIT_p7多表位多肽疫苗及DNA疫苗,分析其免疫后诱导的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情况;Cps滴鼻感染小鼠进一步评估其抗感染免疫保护效果,阐明相关新型疫苗的保护效能。本研究将为Cps质粒蛋白Pgp3进一步分析与鉴定及相关疫苗研发提供新思路和实验依据,对Cps防控靶点筛选具有重要指导价值。方法:1.构建Cps质粒基因原核表达载体,IPTG诱导重组质粒蛋白表达、纯化。蛋白超滤、去内毒素后BCA测浓度。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获取小鼠血清进行Western Blot鉴定及多克隆抗体效价测定。He La细胞感染Cps,用制备的蛋白多克隆抗体为一抗,分析目的蛋白在Cps感染的He La细胞中的定位。2.Gen Bank获取Cps 6BC质粒基因序列及蛋白序列以及其它含有质粒的代表性衣原体菌株质粒Pgp3、Pgp4基因序列和蛋白序列,进行相似性与同源性分析。对质粒蛋白CPSIT_p7与CPSIT_p8进行抗原表位预测与分析,预测优势抗原表位。3.构建质粒蛋白CPSIT_p7的串联多表位疫苗SP,分叁次免疫BALB/c小鼠,获取小鼠血清进行多克隆抗体效价测定;末次免疫后14 d分离小鼠脾脏,收集脾淋巴细胞进行SP刺激脾细胞增殖实验,对SP刺激脾细胞上清进行细胞因子检测。SP免疫叁次后滴鼻感染Cps,感染后第10 d处死感染小鼠,无菌分离肺组织,计数肺组织匀浆上清中包涵体数量及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余下行H&E染色和S-P免疫组化分析。4.构建pc DNA3.1/CPSIT_p7,转染至He La细胞中并鉴定其在He La细胞中的表达。真核载体pc DNA3.1/CPSIT_p7分叁次免疫BALB/c小鼠,获取小鼠血清进行多克隆抗体效价测定。Cps感染BALB/c小鼠,感染后第10 d处死感染小鼠,无菌分离肺组织,计数肺组织匀浆上清中包涵体数量及细胞因子表达水平;H&E染色和S-P免疫组化分析感染部位病理情况及衣原体载量。无菌分离心、肝、脾、肾和脑组织,部分固定后进行S-P免疫组化分析各组织病理情况及衣原体载量;另一部分行实时定量PCR,检测各组织中Cps载量。结果:1.成功构建了8种重组质粒蛋白原核表达载体并诱导表达纯化出带His标签的重组质粒蛋白CPSIT_p2、CPSIT_p6、CPSIT_p7和CPSIT_p8;重组质粒蛋白均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与特异性。CPSIT_p2、CPSIT_p6、和CPSIT_p8均定位于包涵体内,CPSIT_p7大部分定位于包涵体内,未观察到明显的分泌特征。2.Cps质粒基因CPSIT_p7与CPSIT_p8及其编码的蛋白与其它衣原体属编码质粒蛋白具有较高的序列相似性及同源性,质粒蛋白CPSIT_p7是沙眼衣原体Pgp3的同源物,质粒蛋白CPSIT_p8是沙眼衣原体Pgp4的同源物。质粒蛋白CPSIT_p7具有丰富的抗原表位;而质粒蛋白CPSIT_p8没有合适的抗原表位。3.通过联合分析筛选出叁个优势抗原表位,成功构建富含T、B表位的多肽疫苗SP,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能诱导产生较高水平的特异性Ig G和Ig A抗体,表明能诱导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SP能显着刺激小鼠脾细胞增殖,诱导偏于Th1型细胞因子(IL-2、IFN-γ)和促炎因子IL-6的产生,表明能诱导产生细胞免疫应答。4.多表位疫苗SP免疫小鼠在Cps感染后表现出较为轻微的感染症状,能有效清除肺部Cps,肺组织上清IFN-γ水平和IL-6水平显着低于PBS和佐剂对照组;H&E染色和S-P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P免疫小鼠肺组织病理改变明显减轻,衣原体包涵体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表明多表位疫苗SP产生了良好的抗感染免疫保护作用。5.成功构建了pc DNA3.1/CPSIT_p7。Western Blot鉴定pc DNA3.1/CPSIT_p7成功转染至He La细胞中并能在细胞内高效表达,在28 k Da处有明显的特异性反应条带。pc DNA3.1/CPSIT_p7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能诱导特异性抗体反应。6.pc DNA3.1/CPSIT_p7免疫小鼠显示较轻的感染症状,相对PBS和空载体对照组,感染部位衣原体载量更低,IFN-γ水平和IL-6水平更低,组织病理改变明显轻于对照组且包涵体数量明显减少。pc DNA3.1/CPSIT_p7免疫组能改善Cps引起的各组织病变程度,降低各组织Cps的载量,抑制Cps向远端器官扩散,有效加强Cps的清除;特别能有效减轻心、肝组织的Cps载量,但对Cps脑组织传播抑制作用不明显。结论:1.Cps质粒蛋白CPSIT_p7和CPSIT_p8均定位于包涵体内且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能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质粒基因CPSIT_p7与CPSIT_p8及其编码的蛋白与其它衣原体属质粒基因及编码蛋白具有较高的序列相似性及同源性。2.质粒蛋白CPSIT_p7具有丰富的抗原表位,多表位疫苗SP能诱导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能有效清除免疫后小鼠肺部Cps,改善肺组织病变程度,降低衣原体载量,表明产生了良好的抗感染免疫保护作用。3.真核载体pc DNA3.1/CPSIT_p7可在真核细胞内高效表达,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抗感染免疫实验显示其能改善Cps引起的各组织病变程度,降低各组织内Cps的载量,抑制Cps向远端器官扩散,有效加强Cps的清除。(本文来源于《南华大学》期刊2019-05-01)

曹志伟[6](2019)在《展示鲤疱疹病毒Ⅱ型膜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的构建及其对异育银鲫免疫保护效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鲤疱疹病毒II型(CyHV-2)是疱疹病毒造血器官坏死病的病原体,主要感染金鱼、鲫鱼及其变种。它是一种高致病性的病毒,当水温在15℃~30℃时可造成近100%的死亡率。自2009年以来,在我国江苏北部的鲫鱼养殖区春秋季节连年发生大量的异育银鲫患出血病死亡,给我国水产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关于CyHV-2的致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疫苗接种仍然是防控CyHV-2最重要的手段。已报道的针对CyHV-2的灭活疫苗和亚单位疫苗都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效果,但是这两种疫苗都需要人工注射接种免疫,不仅耗费人力物力,而且在实际操作中也面临很多困难。因此,迫切需要研究出一种操作方便、保护效果突出的疫苗来防控CyHV-2感染。在本研究中,使用杆状病毒表面展示系统表达了九个截短的CyHV-2膜蛋白(ORF25,ORF25C,ORF25D,ORF30,ORF124,ORF131,ORF136,ORF142A,ORF146)和GFP报告蛋白。通过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GFP和9种膜蛋白成功地展示在重组病毒表面。为了检测重组杆状病毒能否进入异育银鲫细胞,同时重组杆状病毒携带的外源基因能否成功表达,使用重组杆状病毒rAcMNPV-GFP转导异育银鲫肾细胞(GiCK)。结果表明杆状病毒可以转导进入鱼细胞,同时外源基因在鸡β-肌动蛋白启动子调控下可以有效表达。健康的异育银鲫使用重组杆状病毒(rAcMNPV-ORF25,rAcMNPV-ORF25C,rAcMNPV-ORF25D,rAcMNPV-ORF30,rAcMNPV-ORF124,rAcMNPV-ORF131,rAcMNPV-ORF136,rAcMNPV-ORF142A,rAcMNPV-ORF146,rAcMNPV-GFP)浸泡免疫,模拟免疫组用相同体积的PBS处理。在免疫后1,2,4,7和15天随机取样检测免疫相关基因白细胞介素-11(IL-11)和补体成分C3的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组中白细胞介素-11(IL-11)和补体成分C3基因的表达水平显着上调。在免疫后2,3,4周尾部穿刺采血检测血清中免疫球蛋白M(IgM)的水平。结果显示,在免疫后3周,大多数疫苗免疫组的平均IgM水平增加1-2倍。随后,免疫过的异育银鲫通过腹腔内注射CyHV-2感染,所有免疫组均具有一定抵抗CyHV-2感染的能力。在展示和表达ORF25,ORF25C和ORF146的杆状病毒免疫组中,异育银鲫的相对存活率分别达到83.3%,87.5%和70.8%。本论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杆状病毒展示的ORF25,ORF25C和ORF146可能成为预防异育银鲫感染CyHV-2的潜在候选疫苗。(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张海朝[7](2019)在《鸡柔嫩艾美耳球虫多聚体疫苗EtDLC8a-GST-MIC2的构建与免疫保护效果的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生物体中,蛋白质的同源二聚结构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将两种具有同源二聚结构的蛋白融合后可形成具有线性结构或网状结构的同源多聚体。该同源多聚体应用范围广泛,其中便可作为呈递抗原蛋白的疫苗平台,通过插入不同的抗原表位,提高抗原载量,刺激机体产生更好的免疫保护效果。本研究中以该同源多聚体疫苗平台为思路,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扩增的柔嫩艾美耳球虫的动力蛋白轻链8a(EtDLC8a)基因克隆到含有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基因的PGEX-6P-1载体上,构建了EtDLC8a-GST疫苗平台。经Native-PAGE和Western blot验证构建的EtDLC8a-GST可形成多聚体。选取EtDLC8a基因中非结构区域作为抗原片段插入位点,对EtDLC8a-GST疫苗平台进一步改造完善。同时,选取柔嫩艾美耳球虫抗原MIC2部分抗原片段,插入到疫苗平台中,构建了EtDLC8a-GST-MIC2多聚蛋白复合体疫苗,并对该多聚蛋白复合体疫苗进行了保护性评价。通过Native-PAGE和Western-Blot技术分析表明,选取构建的外源片段插入位点不会影响EtDLC8a-GST疫苗平台形成的多聚结构,同时将抗原片段EtMIC2插入疫苗平台后对多聚结构的形成不会造成影响。通过动物试验对重组疫苗进行了免疫保护效果的评价。将210只一日龄海兰褐公雏鸡随机分7组,即不免疫不感染组(I组)、不免疫感染组(II组)、EtMIC2抗原片段免疫组(III组)、TgDLC8a-GST免疫组(IV组)、EtDLC8a-GST免疫组(V组)、TgDLC8a-GST-MIC2免疫组(VI组)和EtDLC8a-GST-MIC2免疫组(VII组)。对雏鸡进行7日龄初免,14日龄二免,在21日龄时除不免疫不感染组(I组)外其余组均进行攻虫感染。通过体重增长、盲肠病变、卵囊排出量、淋巴因子水平、血清及粘膜抗体水平等对免疫保护效果进行评价。动物试验结果表明,EtMIC2抗原片段免疫组(III组)(ACI=92.70)与对照组比较,部分抗原片段所提供的免疫保护力相对较弱。TgDLC8a-GST-MIC2免疫组(VI组)(ACI=137.00)和EtDLC8a-GST-MIC2免疫组(VII组)(ACI=136.44)与EtMIC2抗原片段免疫组(III组)(ACI=92.70)比较说明,多聚复合物提供的免疫保护效果优于蛋白单体(ACI评价标准:ACI<120为无效,120<ACI<160为中等有效,160<ACI<180为良好,ACI>180为优秀)。血清抗体与粘膜抗体水平结果表明,EtMIC2抗原片段免疫组(III组)、TgDLC8a-GST-MIC2免疫组(VI组)和EtDLC8a-GST-MIC2免疫组(VII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TgDLC8a-GST-MIC2免疫组(VI组)和EtDLC8a-GST-MIC2免疫组(VII组)与EtMIC2抗原片段免疫组(III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在细胞因子水平方面,TgDLC8a-GST-MIC2免疫组(VI组)和EtDLC8a-GST-MIC2免疫组(VII组)与EtMIC2抗原片段免疫组(III组)相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另外,淋巴细胞亚群结果表明,在CD4~+与CD8~+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TgDLC8a-GST-MIC2免疫组(VI组)和EtDLC8a-GST-MIC2免疫组(VII组)与EtMIC2抗原片段免疫组(III组)相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综上,应用多聚体疫苗平台可提升部分抗原的免疫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9-03-27)

许利娜,谷茜茜,叶贺佳,仇微红,胡秀美[8](2019)在《禽霍乱荚膜疫苗对SPF鸡免疫保护效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粗提的禽霍乱荚膜抗原对SPF鸡的免疫保护效果,试验选取了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48-1株,制备了粗提的荚膜抗原,将荚膜抗原和铝胶生理盐水按4∶1的比例混合,制备了两批疫苗(批号分别为2017001、2017002),在制备过程中检验了菌液的活菌数及荚膜抗原的蛋白质、SDS含量,并进行无菌检验。将制备的两批疫苗分别免疫21日龄SPF鸡,并于免疫后第21天用C48-1株进行攻菌,攻菌后连续观察7 d,每天记录鸡只死亡及发病情况。结果表明:经检验,两批疫苗蛋白质含量均在2. 0 mg/m L以上,SDS含量均为0. 03%,符合疫苗的质量标准。两批疫苗对42日龄SPF鸡的保护率为70%~80%。说明该疫苗对预防禽霍乱具有较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06期)

张继红,腾国伟,斗智,陈雪琴[9](2019)在《九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接种后保护效果、免疫原性及安全性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九价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接种后保护效果、免疫原性及安全性,为中国HPV免疫策略制定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VIP)、Medline/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和clinicaltrials.gov数据库,收集2018年8月31日之前公开发表的关于HPV疫苗接种后保护效果、免疫原性及安全性的相关文献,应用Stata 12.0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5篇英文文献共4个随机对照试验,累计研究对象16 239人。在符合方案(PP)人群中,九价HPV疫苗组较四价HPV疫苗组人群在预防HPV31、33、45、52、58基因型相关疾病方面表现出较强的保护效果,而HPV6、11、16、18基因型相关疾病2组人群预防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意向性分析(ITT)人群中,实验组接种前未发生HPV感染的接种者HPV31、33、45、52、58基因型相关疾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保护率为100%(70.7%~100%),而接种前已发生HPV感染的接种者2组人群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HPV31、33、45、52、58基因型疫苗株的抗体阳性率合并效应值为RR=8.43(95%CI=4.88~14.57),而HPV6、11、16、18基因型九价HPV疫苗组与四价HPV疫苗组的免疫学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九价HPV疫苗组注射部位局部反应发生率大于四价HPV疫苗组,合并效应值为RR=1.07(95%CI=1.05~1.08);全身不良反应的发生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九价HPV疫苗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大于四价HPV疫苗组,合并效应值为RR=1.27(95%CI=1.05~1.54),但其中经证实的与疫苗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少(<0.1%)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PP人群中,九价HPV疫苗组较四价HPV疫苗组在预防HPV31、33、45、52、58基因型相关高级别宫颈、外阴、阴道疾病方面表现出较强的保护效果,而在预防HPV6、11、16、18基因型相关疾病中2组预防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九价HPV疫苗对预防相关类型HPV所致宫颈及外生殖器病变安全有效,免疫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中国公共卫生》期刊2019年04期)

梁柳,胡如久,林华,苏源,高玉鹏[10](2019)在《沙门氏菌胞外囊泡对肉仔鸡免疫保护效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探究鼠伤寒沙门氏菌(ST)胞外囊泡(OMVs)对肉仔鸡的免疫保护效果。350只1日龄健康爱拔益加雏鸡常规条件下饲养至7日龄,选择沙门氏菌感染为阴性、健康及体质量差异不显着的雏鸡320只随机等分为5组,每组8重复,每重复8只。试验设计为未感染的对照组(PBS组)、沙门氏杆菌感染组(ST组,攻毒试验用)和3个不同OMVs免疫剂量免疫组,分别注射5、10和20μg/(d·只)的OMVs(OMV5、OMV10和OMV20)。从8日龄开始,每隔1周对OMVs免疫组分别腹腔注射对应剂量的OMVs,每次连续3d,共免疫3次;PBS组和ST组分别注射等量PBS溶液。试验鸡30日龄时,对ST组和3个OMVs免疫组腹腔注射1×109 CFU的ST进行攻毒,PBS组注射等量PBS溶液,饲养观察5d。结果表明:1)在8~28日龄的免疫期,与PBS组相比,OMV5和OMV10组的试验鸡日均采食量、平均日增量和饲料转化率均无显着差异,而OMV20组的试验鸡日均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量显着降低、饲料转化率显着增加;3个OMVs免疫组的死亡率及免疫器官指数与PBS组均无显着差异;2)3个OMVs免疫组试验鸡的免疫器官指数与PBS组无显着差异;OMVs免疫可显着提高免疫期间血清中的溶菌酶活力、白蛋白和C3质量浓度及SOD活力;3)与ST组相比,OMVs免疫组在ST攻毒后显着消除ST感染引起的试验鸡体质量下降,显着提高ST感染鸡的存活率,尤以OMV10和OMV20免疫组效果最好。此外,10μg/(d·只)的OMVs免疫可显着降低ST感染后血液中的IL-1β和TNFα的质量浓度,且有降低IL-6质量浓度的趋势。由此可知,适量剂量的OMVs免疫对肉仔鸡生产性能无显着影响,但可增强肉仔鸡机体免疫功能,且具有显着提高肉仔鸡抗ST感染的能力,本试验中ST-OMVs最佳免疫剂量为10μg/(d·只)。(本文来源于《西北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免疫保护效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明确HBsAg阳性母亲所分娩婴儿完成主被动免疫后7月龄至3岁期间的免疫保护效果与持久性。方法选取从2015年6月1日开始入组的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完成了出生后主被动联合免疫[于出生后6 h内注射100 IU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 HBIG)及接种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10μg,然后在1月龄及6月龄分别注射第2次及第3次乙肝疫苗]的婴儿并进行随访,在7月龄、1岁、2岁和3岁时采用进口罗氏试剂检测乙肝5项(部分婴儿采用进口罗氏试剂检测HBV DNA定量)。结果入组婴儿550例,548例完成了出生后7个月的随访与检测,其中528例(96.4%)获得保护性抗体(HBsAb≥10 IU/L),低应答者(10 IU/L≤HBsAb<100 IU/L)有31例(5.8%)、中应答者(100 IU/L≤HBsAb<1 000 IU/L)有196例(36.6%)、高应答者(HBsAb≥1 000 IU/L)有301例(56.3%);此外,无应答者7例(1.3%),阻断失败者8例(1.5%),隐匿HBV感染者5例(0.9%)。1例7月龄时为中应答者,随访至3岁时,不但HBsAb转阴,并发生HBV再感染。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儿HBsAb水平逐渐下降,从7月龄至1岁的随访,528例获得保护性抗体婴儿中仅有12例(2.3%)HBsAb水平升高,其余516例(97.7%)抗体水平均下降,部分婴儿下降明显甚至转为阴性。随访至3岁时,无应答率和低应答率分别由7月龄时的1.3%和5.8%升至49.7%和27.3%,而高应答率和中应答率分别由7月龄时的56.3%和36.6%降至1.1%和21.9%。结论 HBsAg阳性母亲所分娩婴儿7月龄至3岁的HBsAb水平不同,呈动态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大部分婴儿HBsAb水平下降,随访至3岁时,更多的婴儿抗体水平下降至低应答水平或转为阴性,甚至发生再感染;建议HBsAg阳性母亲所分娩的婴儿在出生后7个月至3年进行积极随访监测,可有效发现处于无应答、低应答状态者,及时采取加强或再次免疫措施,防止此类高危人群出生后再次感染HBV。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免疫保护效果论文参考文献

[1].刘国民.同时接种PCV2和PRRSV疫苗:自然感染猪的特定免疫反应和临床保护效果[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19

[2].邹怀宾,赵梦鱼,陈煜,郑素军,张华.HBsAg阳性母亲所分娩婴儿完成主被动免疫后的免疫保护效果及其持久性研究[J].北京医学.2019

[3].任燕,时云朵,曾伟伟,王英英,李莹莹.维氏气单胞菌灭活疫苗对草鱼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保护效果[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9

[4].许文婷,罗剑,郑眉,王石磊,段鹏.甲型H7N9流感病毒疫苗经不同途径免疫小鼠长期保护效果的比较[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9

[5].王川.鹦鹉热衣原体质粒蛋白CPSIT_p7的鉴定及新型疫苗抗感染免疫保护效果评价[D].南华大学.2019

[6].曹志伟.展示鲤疱疹病毒Ⅱ型膜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的构建及其对异育银鲫免疫保护效果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7].张海朝.鸡柔嫩艾美耳球虫多聚体疫苗EtDLC8a-GST-MIC2的构建与免疫保护效果的评价[D].山东农业大学.2019

[8].许利娜,谷茜茜,叶贺佳,仇微红,胡秀美.禽霍乱荚膜疫苗对SPF鸡免疫保护效果的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9

[9].张继红,腾国伟,斗智,陈雪琴.九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接种后保护效果、免疫原性及安全性meta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9

[10].梁柳,胡如久,林华,苏源,高玉鹏.沙门氏菌胞外囊泡对肉仔鸡免疫保护效果的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小鼠体重测定结果对RSV攻毒小鼠的免疫保护M5Δbp26的免疫保护效果重组YscF蛋白的免疫保护效果-■...对流感病毒攻毒小鼠的免疫以枯草芽孢杆菌活载体口服递呈VP28对南...

标签:;  ;  ;  ;  ;  ;  ;  

免疫保护效果论文_刘国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