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海工程论文-冀念芬,王成志

围海工程论文-冀念芬,王成志

导读:本文包含了围海工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GPS-RTK技术,无验潮,定位,水下地形测量

围海工程论文文献综述

冀念芬,王成志[1](2019)在《GPS-RTK无验潮技术在围海工程水深测量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GPS-RTK无验潮模式下的水下地形测量工作原理及相关原理;GPS-RTK无验潮技术的误差处理,介绍了GPS-RTK无验潮技术的实际操作流程,利用GPS-RTK观测单点的高程获得潮位,通过软件处理进而获得更准确的潮位数据,通过实际案例操作应用介绍GPS-RTK无验潮技术的成果。(本文来源于《四川水泥》期刊2019年07期)

邵中达[2](2018)在《塑料排水板法在围海工程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围海工程中大体积软土地基面临的施工技术难题,以浙江省苍南县某海涂围垦工程为研究对象,从技术经济角度系统比较分析几种地基处理方法。结果表明:围海工程应严格按照实际地质勘查结果,科学分析评价地基处理技术措施,塑料排水板法在类似工程中效果显着,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陕西水利》期刊2018年05期)

李慧峰[3](2018)在《莱州湾南部胶莱河口潮间带围海工程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2014年-2017年每年4月、7月和10月共12次对莱州湾南部胶莱河口潮间带围海区域调查得来的共计9个站位大型底栖动物的数据,对围海区域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组成及数目、优势种、丰度生物量等群落结构特征进行研究,使用多样性指数、丰度-生物量比较法、AMBI指数和M-AMBI指数法对莱州湾南部胶莱河口潮间带围海区域生态环境的质量进行了评价。结合遥感图像和实地调查,对围海前、后期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和生态环境状况进行对比,探讨围海活动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生境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2014年-2017年经鉴定共出现的底栖动物有29种,隶属于5门6纲23科,软体动物19种为主要优势类群,占总物种数的65.52%,然后是甲壳动物共5种(17.24%),多毛动物4种(13.80%),腕足动物1种(3.45%)。2014年-2017年研究区出现种类数依次为2016(29种)>2014(25种)>2017(24种)>2015(21种)。2014年-2017年研究区年丰度均值依次是2014(143.69 ind./m2)>2015(132.79ind./m2)>2016(89.81 ind./m2)>2017(20.25 ind./m2)。软体动物表现为2014(93.20ind./m2)>2015(92.06 ind./m2)>2016(91.25 ind./m2)>2017(88.72 ind./m2),多毛动物表现为2017(6.37 ind./m2)>2015(3.94 ind./m2)>2016(3.44 ind./m2)>2014(2.42 ind./m2)。2014年-2017年研究区年平均生物量表现为2014(46.14g./m2)>2015(40.02 g./m2)>2016(31.90 g./m2)>2017(8.81 g./m2)。软体动物表现为2014(42.83 g./m2)>2015(36.44g./m2)>2016(28.08 g./m2)>2017(7.72g./m2),多毛动物表现为2017(0.24g./m2)>2016(0.48 g./m2)>2014(0.57 g./m2)>2015(0.72g./m2),各年内平均丰度和生物量都表现为软体动物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腕足动物和多毛动物。对大型底栖动物的数据进行Bray-Curtis相似性聚类分析和NMDS多维排序分析后表明,2014年-2017年莱州湾南部胶莱河口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稳定性较差,且围海项目的实施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较为深刻。异白樱蛤(N.juvenilis)、托氏虫昌螺(Umboniumthomas)、红明樱蛤(Moerella rutila)和海豆芽(Lingula)为2014年、2015年、2016年和2017年为全年共有优势种,值得注意的是,污染指示种海蚯蚓(Arenicola Cristata)在2017年秋季围海项目完成后成为全区唯一优势种。总体来说,2014年-2017年丰度和生物量数值在围海后呈明显下降趋势,群落结构在围海活动后也发生较大程度的改变,这表明围海活动已经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综合应用ABC生物量-丰度比较法和AMBI指数法,对莱州湾南部胶莱河口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围海前后的栖息地生境状况进行了评估,两种方法的结果所显示出的大型底栖动物栖息地生态环境情况基本一致,工程前反映出大型底栖动物落轻微程度干扰状态,栖息地生态质量表现为高等或优良状态,工程后大型底栖动物落受到严重程度的扰动。利用AMBI对研究区群落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后显示,围海后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生态健康状况明显表现为较差,表明围海工程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也表明两种方法都能够较为敏感地响应这种时空变化,适用于评价莱州湾南部胶莱河口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质量状况。(本文来源于《上海海洋大学》期刊2018-04-01)

吴月勇,陈国平,严士常,周雅,钟雄华[4](2016)在《晋江围海工程黏性原状土冲刷率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对福建晋江围海工程的6组粉沙、8组细沙、7组中粗沙原状土样进行冲刷率试验。根据实测的冲刷率和床面切应力来分析原状泥沙的冲刷率表达式。考虑中值粒径对冲刷率表达式的影响,分别得出了粉沙、细沙、中粗沙的冲刷率表达式中的能量指数和冲刷系数。结果表明:粉沙、细沙、中粗沙的冲刷率分别与相对剩余切应力的0.5次方、1次方、1.25次方成正比,且随着粒径的增大,冲刷系数逐渐减小,中粗沙的冲刷系数仅为粉沙的十分之一。此外,粒径较小的粉沙和细沙的冲刷系数有随土样黏性颗粒含量的增加而成非线性减小的趋势,黏性颗粒含量较小的中粗沙的冲刷系数则随着黏性颗粒含量的增加无明显关系。(本文来源于《水道港口》期刊2016年06期)

郭聪[5](2016)在《椒江河口对围海工程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围填海是解决沿海地区城镇发展用地紧张的重要途径,给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同时围填海改变了河口海岸的地貌形态与水沙输移条件,造成河口区生态环境破坏、港口航道淤积、防洪御潮难度加大等一系列不利影响,成片大规模的中低滩围填海给河口海岸可持续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尤为显着。围海工程实施后的河口调整过程非常复杂,研究河口对围海工程的复杂响应规律可为围海工程的科学规划与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基于非均匀沙理论分析了椒江河口非均匀沙输移规律,发展了潮流非均匀沙数学模型,基于分形理论建立了河口水力几何形态关系式,通过实测资料分析、理论研究及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了椒江河口水沙运动与地形冲淤演变对围海工程的响应。考虑到河口潮流作用下泥沙输移的非恒定性,得到了对数形式的椒江河口时变水流挟沙能力公式,该公式使得非均匀沙情形下以各分组粒径和沉速的级配几何平均计算时,非均匀沙总体水流挟沙能力与均匀沙水流挟沙能力和谐一致。给出初等函数形式的非均匀沙恢复饱和系数的理论关系式,计算时比以往积分形式的公式简便得多。采用能适应不同绕流状态的泥沙沉速公式,并以动力粘度的形式考虑了泥沙浓度对沉降速度的影响,使之能适用于任何泥沙颗粒在任意浓度下的沉降;对河口细颗粒泥沙考虑了絮凝作用对沉速的影响。基于非均匀沙起动概率公式,获得了临界冲刷切应力公式与临界沉积切应力公式。临界冲刷切应力公式不仅考虑了泥沙的非均匀性,而且考虑细颗粒非均匀沙的黏性力作用;临界沉积切应力公式以分子引力来定量描述了絮凝引起的沉降概率增大,同样考虑了泥沙非均匀性。采用非均匀沙水流挟沙能力公式、临界冲刷与沉积切应力公式以及恢复饱和系数理论关系式等非均匀沙理论成果,基于有限元法建立了二维潮流非均匀沙数学模型,开发了可供选择的2种非均匀沙输移计算模块。模块一的源汇项基于河口非均匀沙水流挟沙能力公式与恢复饱和系数理论关系式,反映了水流挟沙能力的非恒定性和输移泥沙的非均匀性;模块二的源汇项基于非均匀沙临界冲刷切应力和临界沉积切应力公式,合理刻画了河口黏性细颗粒非均匀沙的临界冲刷与临界沉积条件。试验资料及椒江河口实测资料的验证结果表明所建数学模型对河口潮流泥沙模拟具有良好的适用性。潮汐河口几何形态与潮量间呈幂函数关系,具有分形特征。基于分形理论并考虑量纲和谐,以相对潮量作为观测尺度来度量相对过流面积,以相对单宽潮量来度量相对水深,建立了潮汐河口相对过流面积一相对涨(落)潮量、相对水深一相对单宽涨(落)潮量的水力几何形态关系,后者适用于没有横断面概念的开敞海域。确定了椒江河口的水力几何形态关系式,并结合瓯江河口的算例表明公式适用性良好,水力几何形态分维值表征了河口的稳定性及涨落潮水动力作用的相对强弱:处于相对稳定期的河口,分维值接近1,涨落潮时水动力作用强的时段分维值更接近1。采用潮流非均匀沙数学模型模拟了椒江河口不同围海阶段的水动力场与泥沙运动。结果显示,围垦堤线造成河口延伸的那部分水域流速明显增大;口内河段及口外部分海域流速减小;随着河口外延,河口最大流速分布区域向海推移。大规模围海工程使得滩涂面积及台州湾水域面积大幅减少,导致潮滩可冲刷泥沙量减少及台州湾部分水域和椒江口内河道水动力减弱,水流挟沙能力降低,以致悬移质含沙量相应降低;而新延伸河段流速加大,含沙量相应增加;随着口门外两侧浅滩被围垦,河道向海延伸,椒江河口最大浑浊带向海外移。较全面地分析了不同人类活动对椒江河口的影响,发现近60年来的历史滩涂围垦工程使得椒江河口水动力减弱、拦门沙航道淤积加重,而河口整治工程缓解了围垦带来的不利影响。椒江河口现状岸线下及规划围垦工程后的床面冲淤预测结果表明:现状岸线下未来河口河道大部分区域发生冲刷,口外拦门沙有少量淤积;规划围垦工程后河口河道及口外拦门沙淤积,新延伸河段冲刷;与各围垦工程单独作用的迭加效果相比,集群围垦联合作用下的冲淤幅度更大,即存在非线性效应,应在围垦规划时予以重视;由于河口水动力随毗邻海域围垦面积增大而减弱,水流挟沙能力随之下降,因而河口河道及口外拦门沙的淤积厚度随围垦面积的增大而增大。地形冲淤与水动力相互调整,冲淤速率随时间推移由快变慢,短期内可能呈冲淤交替波动。从水力几何形态关系角度分析了椒江河口拦门沙对围海响应,围海引起纳潮量减少是导致拦门沙顶部淤积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6-04-20)

季荣耀,陆永军,左利钦[6](2015)在《嵊泗中心渔港围海工程水动力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嵊泗中心渔港老港区内淤积严重,亟需在扩建新港区的同时合理围填老港区浅滩水域。本研究建立了工程海区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计算分析了不同围填海方案对周边海区水动力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围填海工程各方案实施没有改变潮流场的整体结构,但由于对港区潮流通道具有显着束窄作用,使得通道深槽内水流更为集中,流速以增加为主,口门附近海区流速则以减小为主,影响强度与范围基本与围填海规模成正比;通道深槽实施开挖工程能够增大潮流通道断面过流能力,降低因围填海导致的港区进出潮量减小幅度,对于减弱工程周边海区水动力影响的强度和范围具有显着效用。(本文来源于《第十七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期刊2015-11-13)

崔峥,佘小建[7](2015)在《惠东富茂·威尼斯湾围海工程人工湖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海岸相继进行围海工程用于开发,同时为了提升开发地块的品质以及规划布置需要,围海用地内常布置一些人工内湖。通常条件下,考虑到设计成本及规划需要,人工湖与外海之间设有闸门(挡潮闸)控制内外水体交换。惠东富茂·威尼斯湾房地产开发项目部分土地通过围海造地形成,为提升品位,围海区内拟建20 hm2人工湖(又称内海),本文通过二维潮流、泥沙和水体交换数值模拟,研究工程实施后人工湖内水流泥沙和水体交换条件,认为人工湖适当浚深、并通过一定的工程措施,一般情况下可以满足口门不建闸需要,工程总体可行。(本文来源于《第十七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期刊2015-11-13)

季荣耀,陆永军,左利钦[8](2015)在《嵊泗围海工程波流泥沙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浙江嵊泗中心渔港工程海区波浪动力作用强,泥沙以波浪掀沙、潮流输沙为主的特点,建立了波浪和潮流共同作用下的泥沙数学模型。围海工程方案实施前后的水沙动力环境影响计算表明,工程海区的潮流场整体结构没有明显改变,局部变化主要集中在老港区内,其中港区通道深槽内水流更为集中,流速以增加为主,海床主要表现为冲刷作用:东口门附近流速均减小态势,海床以淤积作用为主。方案对比分析表明,配合一定的开挖工程措施可以显着减小工程海区水动力和海床冲淤变化影响,其中采取开挖工程措施的方案F2,对周边海区的影响相对较小,平均流速变化多在0.10m/s以内,海床冲淤最大变幅小于0.2m/a。(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七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下册)》期刊2015-11-06)

陈永辉,王颖,程潇,陈龙,付天宇[9](2015)在《就地固化技术处理围海工程吹填土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吹填土造陆工程是目前解决沿海土地资源短缺的主要途径,由于吹填土强度较低,因此需快速形成硬壳层便于后续施工机械的进场。本文介绍了一种采用ALLU强力搅拌头固化系统进行吹填土就地固化的浅层处理新方法。并以温州瓯江口吹填土试验段工程为例,进行了固化剂室内配比试验以及现场试验。详细介绍就地固化技术的施工工艺,并对施工后的场地进行了十字板剪切试验和静力触探试验,得到现场实测强度与室内强度比值主要在0.38~0.87之间;还通过静载试验得到浅层固化后的地基承载力,并与理论计算进行了对比分析,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07-17)

陈永辉,王颖,程潇,陈龙,付天宇[10](2015)在《就地固化技术处理围海工程吹填土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吹填土造陆工程是目前解决沿海土地资源短缺的主要途径,由于吹填土强度较低,因此需快速形成硬壳层便于后续施工机械的进场。本文介绍了一种采用ALLU强力搅拌头固化系统进行吹填土就地固化的浅层处理新方法。并以温州瓯江口吹填土试验段工程为例,进行了固化剂室内配比试验以及现场试验。详细介绍就地固化技术的施工工艺,并对施工后的场地进行了十字板剪切试验和静力触探试验,得到现场实测强度与室内强度比值主要在0.38~0.87之间;还通过静载试验得到浅层固化后的地基承载力,并与理论计算进行了对比分析,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水利学报》期刊2015年S1期)

围海工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解决围海工程中大体积软土地基面临的施工技术难题,以浙江省苍南县某海涂围垦工程为研究对象,从技术经济角度系统比较分析几种地基处理方法。结果表明:围海工程应严格按照实际地质勘查结果,科学分析评价地基处理技术措施,塑料排水板法在类似工程中效果显着,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围海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1].冀念芬,王成志.GPS-RTK无验潮技术在围海工程水深测量中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9

[2].邵中达.塑料排水板法在围海工程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J].陕西水利.2018

[3].李慧峰.莱州湾南部胶莱河口潮间带围海工程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D].上海海洋大学.2018

[4].吴月勇,陈国平,严士常,周雅,钟雄华.晋江围海工程黏性原状土冲刷率试验研究[J].水道港口.2016

[5].郭聪.椒江河口对围海工程的响应[D].浙江大学.2016

[6].季荣耀,陆永军,左利钦.嵊泗中心渔港围海工程水动力影响研究[C].第十七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2015

[7].崔峥,佘小建.惠东富茂·威尼斯湾围海工程人工湖数值模拟研究[C].第十七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2015

[8].季荣耀,陆永军,左利钦.嵊泗围海工程波流泥沙数值模拟研究[C].第二十七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下册).2015

[9].陈永辉,王颖,程潇,陈龙,付天宇.就地固化技术处理围海工程吹填土的试验研究[C].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2015

[10].陈永辉,王颖,程潇,陈龙,付天宇.就地固化技术处理围海工程吹填土的试验研究[J].水利学报.2015

标签:;  ;  ;  ;  

围海工程论文-冀念芬,王成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