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达克质岩论文-郭瑞清,刘桂萍,胡雪原,梁文博,崔涛

埃达克质岩论文-郭瑞清,刘桂萍,胡雪原,梁文博,崔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埃达克质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铁克里克,花岗闪长岩,C型埃达克岩,晚奥陶世

埃达克质岩论文文献综述

郭瑞清,刘桂萍,胡雪原,梁文博,崔涛[1](2018)在《新疆塔里木南缘铁克里克东段晚奥陶世埃达克质岩的成因及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厘定塔里木南缘铁克里克东段花岗闪长岩形成时代并探讨岩石成因,开展了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研究。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的结果显示其形成于晚奥陶世(444Ma)。地球化学数据表明其具有类似于C型埃达克岩的高Sr及Sr/Y和(La/Yb)N,低Y和Yb地球化学特征,176 Hf/177 Hf和εHf(t)分别介于0.282 397~0.282 497和-3.7~+0.1之间,富含暗色微粒包体以及高Mg#,指示其具有一定的幔源岩浆印记,可能是玄武质下地壳部分熔融过程中加入一定程度幔源物质,在角闪岩-榴辉岩相条件下部分熔融形成具壳-幔混源特征的富钠、钾C型埃达克岩。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铁克里克岩体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北昆仑洋于晚奥陶世仍处于俯冲环境。(本文来源于《地质科技情报》期刊2018年06期)

霍腾飞,杨德彬,师江朋,杨浩田,许文良[2](2018)在《徐淮地区早白垩世丰山和蔡山高镁埃达克质岩:拆沉下地壳熔融的熔体与地幔橄榄岩的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徐淮地区丰山花岗闪长斑岩和蔡山石英闪长玢岩的岩石地球化学、Sr-Nd-Hf同位素和石榴石的矿物化学研究对探讨华北克拉通东南缘早白垩世高镁埃达克质岩的岩石成因和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丰山花岗闪长斑岩和蔡山石英闪长玢岩具高SiO_2(60.98%~67.88%)、富Al_2O_3(14.37%~15.04%)以及高的Na_2O/K_2O比值(1.58~2.24)和Mg~#值(57~66)的特征;富集LILE(Rb、Ba、Sr)和LREE,亏损HFSE(Nb、Ta、Ti)和HREE,具有Pb正异常和弱的Eu异常;结合高的Sr含量(579×10~(-6)~778×10~(-6))以及Sr/Y(33~69)和(La/Yb)_N比值(8.63~13.7),低的Y(10.5×10~(-6)~17.8×10~(-6))和Yb含量(0.74×10~(-6)~1.17×10~(-6)),暗示它们属于高镁埃达克质岩。丰山和蔡山埃达克质岩石的初始~(87)Sr/~(86)Sr比值介于0.7079~0.7086之间,ε_(Nd)(t)值变化于-10.77~-7.18之间,t_(DM2)=1504~1793Ma;岩浆锆石的ε_(Hf)(t)值为-14.2~-5.3,t_(DM2)=2101~2898Ma。徐淮地区早白垩世利国、班井、夹沟高镁埃达克质岩石中岩浆锆石的ε_(Hf)(t)值分别介于-13.4~-7.0、-13.4~-7.9和-15.9~-4.5之间,它们的t_(DM2)分别变化于2248~2825Ma、2331~2824Ma和2030~3048Ma之间。徐淮地区丰山和蔡山高镁埃达克质岩的Sr-Nd-Hf同位素组成和丰山花岗闪长斑岩中铁铝榴石残留晶的存在,结合它们高的Pb同位素组成和继承锆石U-Pb年代学暗示,丰山和蔡山高镁埃达克质岩浆主要起源于俯冲断离的扬子克拉通石榴辉石岩相下地壳物质熔融的熔体与地幔橄榄岩的反应,同时有拆沉的华北克拉通基底物质的参与,形成于华北克拉通东部岩石圈减薄的伸展构造背景。(本文来源于《岩石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宋旭波,李应栩,李光明,刘洪,向安平[3](2018)在《西藏仁布县帕夏始新世埃达克质岩的发现及其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次工作对出露于冈底斯中段南缘的仁布县帕夏石英闪长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全岩岩石化学研究。利用LA-ICP-MS同位素定年技术,测得石英闪长岩锆石U-Pb年龄为49.5±1.7Ma(n=9,MSWD=2.0)。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石英闪长岩属于准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稀土总量ΣREE为(110.14~143.36)×10-6,LREE/HREE为7.09~10.23,轻稀土相对重稀土富集,δEu为0.93~1.14,铕异常不明显;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U、Th、K、Ba、Rb,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Ta、Nb、Ti;具有高Sr低Y特征,显示出埃达克质岩的性质。研究认为,该埃达克质石英闪长岩源区为角闪岩相下地壳和地幔楔的混合源区,残留相为角闪石、金红石,无斜长石残留,在侵位过程中经分离结晶作用。该岩体代表了50Ma左右与俯冲板片断离诱发的地幔物质上涌有关的冈底斯中段南缘壳幔混源岩浆活动。(本文来源于《沉积与特提斯地质》期刊2018年01期)

孙立强,凌洪飞,赵葵东,陈培荣,陈卫锋[4](2017)在《华夏地块早白垩世埃达克质岩的岩石成因及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位于大陆内部的埃达克质岩通常来自于加厚下地壳或拆沉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对这类岩石的研究可以为我们了解地壳演化过程提供重要的信息.本文对产于华夏地块腹地的具有埃达克质岩特征的灵溪花岗闪长岩开展了详尽的研究工作.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的结果显示其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100±1)Ma).灵溪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如高SiO_2含量(大部分样品在64.4~68.9wt.%)和Sr含量(624~894ppm)、高的Sr/Y比值(49.9~60.8)和La/Yb比值(23.4~42.8),以及低Y含量(10.3~17.1ppm)、Ni含量(5.62~11.8)和MgO含量(绝大多数样品在0.86~1.57wt.%),表明其来自于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灵溪岩体的87Sr/86Sr初始比值为0.7086~0.7091,ε_(Nd)(t)值为.6.2~.5.9,而锆石的ε_(Hf)(t)值则主要变化于.10.1~.7.6.地球化学模拟的结果显示灵溪花岗闪长岩是由元古代地壳物质在至少40km的地壳深度下(或压力≥1.2kbar)部分熔融形成的,部分熔融的残留相为含石榴子石角闪岩相.结合前人对华夏地块构造演化进程的研究成果,本文认为华夏地块的地壳在早白垩世晚期的一次挤压事件中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加厚,使地壳厚度达到至少40km,这与华夏地块内存在上白垩统红色砾岩角度不整合于下白垩统或侏罗系岩层之上的地质观察相吻合.在这次挤压事件之后,华夏地块受到古太平洋板块高角度俯冲的影响,进入岩石圈伸展减薄的构造环境.随着岩石圈的减薄,华夏地块的下地壳物质受到上涌的软流圈物质的加热并发生部分熔融,进而产生了灵溪花岗闪长岩以及其他同时代的花岗岩类.本文的研究为了解华夏地块早白垩世的地壳演化提供了新的信息.(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地球科学》期刊2017年07期)

贾志磊,陈万峰,沙鑫,王金荣[5](2017)在《甘肃省南祁连化石沟地区发现中二迭世埃达克质岩:大地构造及成矿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南祁连地区化石沟花岗闪长岩位于化石沟铜矿附近,东距阿克塞县城约120 km。花岗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61.1±3.8 Ma,形成于中二迭世晚期。岩石属钙碱性系列,具有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SiO_2含量在68.35%~69.14%之间,高铝(Al_2O_3=15.83%~16.06%)、Sr(367×10~(–6)~381×10~(–6))、低Y(15.12×10~(–6)~19×10~(–6))和Yb(1.34×10~(–6)~1.85×10~(–6)),富Na贫K(Na_2O=4.3%~4.47%,K_2O=2.22%~2.46%,Na_2O/K2O=1.75~2.01),MgO介于0.79%~0.89%之间,Mg~#为0.35左右。岩石富集强不相容元素Ba、Rb、Sr、Th、U和LREE,强烈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以及HREE,(La/Yb)_N=8.3~11.77,具轻微的Eu负异常(δEu=0.76~0.86),高Rb/Sr(≈0.2)值。化石沟花岗闪长岩的(~(87)Sr/~(86)Sr)i、ε_(Nd)(t)、(~(176)Hf/~(177)Hf)_i、δ~(18)O_(V-SMOW)分别为0.7065~0.7068、–1.45~–0.78、0.282765、12.1‰~12.5‰。综合以上特征,认为化石沟花岗闪长岩源于新生地壳物质在玄武岩浆底侵作用下发生的部分熔融,在岩浆作用过程中可能发生过轻微的分离结晶作用,形成于板内背景,处于造山挤压向后造山伸展的构造体制转变阶段。花岗闪长岩的Nd和Hf模式年龄(分别为1.1 Ga和0.9 Ga)指示玄武质岩浆上侵的时间应为中元古代晚期。化石沟埃达克质岩显示了良好的斑岩型Cu、Au成矿潜力,寻找与埃达克岩有关的斑岩型Cu、Au矿应是下一步找矿的重点方向。(本文来源于《大地构造与成矿学》期刊2017年01期)

古黄玲,王光杰,杨晓勇[6](2015)在《铜铃坡铜(钼)矿床埃达克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制约》一文中研究指出安徽贵池是长江中下游着名的矿集区之一,多金属成矿与燕山期岩浆作用关系密切。铜铃坡位于贵池南部,其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陆块东南缘。岩浆岩主要为石英闪长岩(具有埃达克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围岩蚀变类型主要为矽卡岩化。岩石呈斑状结构和块状结构,主要造岩矿物为斜长石、钾长石、石英、黑云母和角闪石及少量副矿物。铜铃坡是贵池矿集区近年来新发现的铜(钼)矿床。铜铃坡岩浆岩Si O2在58.5%~62.8%之间,同时具有高Al2O3(>15.8%)、相对高Mg O含量、高Ba(>1000×10-6)(本文来源于《矿物学报》期刊2015年S1期)

杨一增,陈福坤,李双庆,龙群,张元朔[7](2015)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铜金成矿埃达克质岩的地球化学差异:古太平洋板块回撤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地质资料表明中国东部岩石圈之下确实存在古太平洋板块的残片,并到达重力梯度带附近(如,Huang and Zhao,2006),那么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事件对中国东部岩石圈的影响程度和方式是什么。据原始定义,埃达克岩是来自于洋壳的部分熔融作用的产物,其岩石类型为中酸性岩石,缺失基性端元,矿物组合以斜长石和角闪石为主;主量元素Si O2≥56%,富Na2O,Mg O<3%(很少>6%),与正(本文来源于《矿物学报》期刊2015年S1期)

高小卫,吴秀荣,杨振强[8](2015)在《巽他古陆核东南边缘新生代埃达克质岩的成因和源区:回顾》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巽他古陆核东南边缘(包括印度尼西亚群岛的爪哇岛和加里曼丹岛中部、苏拉威西岛、南苏门答腊楠榜省)和越南西北部的新生代埃达克质岩地球化学特征、成因类型及大地构造环境,并讨论其岩浆成因和源区。本区埃达克质岩成因类型由C-型(大陆型)和O-型(岛弧型)组成,其La/Yb比值变化范围很大。爪哇、加里曼丹中部和南苏门答腊楠榜省的埃达克质岩,形成于陆缘岛弧和火山弧环境。苏拉威西岛在空间上具有更加广阔的构造环境:从大洋岛弧、陆缘岛弧、大陆边缘火山弧至弧后裂谷盆地环境。越南西北部新生代埃达克质岩的成因类型为单一的C-型,属于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弧。本文通过对比本区岩浆作用和源区,认为苏拉威西岛、爪哇岛、加里曼丹岛中部的新生代埃达克质岩具有相同的成因,起源于俯冲洋壳板片局部熔融,在其形成过程迭加上地幔楔(或埃达克质岩石下地壳)局部熔融和混染作用(MASH)以及上地壳混染结晶分异(AFC)作用,而越南西北部C-型高钾埃达克质岩显示更强烈的地壳岩浆结晶分异作用。(本文来源于《华南地质与矿产》期刊2015年03期)

杨一增[9](2015)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成铜埃达克质岩及成矿期后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晚中生代岩浆岩在中国东部地区分布最广泛、活动最强烈,其自南到北绵延近2000公里,是对现今中国东部的地质地貌影响最大的地质事件,也是一期最重要的多金属成矿事件。这些多金属矿床的成因普遍与晚中生代时期的岩浆岩的活动密切相关。在矿产的产出位置上,中国东部的铜矿床主要分布在扬子地块的东部,其中以赣-杭带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产出尤为密集。长江中下游地区位于中国的中东部,是中国最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之一,共计发现有多金属成矿点达200余处。近年来,随着我国对该地区研究程度的提高,长江中下游地区东、西两侧的成矿和成岩的差异性逐渐被揭示出来,进而产生了越来越多亟待回答的重要科学问题。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铜,金,铁是最主要的成矿元素,并伴随少量的铅、锌、钼、磷灰石和部分铀矿化作用。据已有的研究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铜和金元素在成矿富集过程中密切共生,并且铜和金的成矿事件要系统性早于铁成矿事件。在空间分布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铜和金的成岩和成矿位置主要分布在地壳较厚的隆起区,如鄂东,九瑞,安庆,铜陵地区;铁的成岩和成矿主要分布在地壳相对薄弱的断陷盆地内,如金牛盆地,庐枞盆地,宁芜盆地。值得注意的是,位于扬子地块东部的铜-金矿床相关的晚中生代时期的岩浆岩普遍具有埃达克(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随着国内外对埃达克(质)岩的研究的深入,该地区同时也成为国内外地质学领域研究埃达克(质)岩成因的一个热点地区。另外,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成矿期后产出的主要岩石类型为大量的不成矿具有A型特征的花岗岩和一些零星分布的脉状或小岩体形式出露的基性岩。硕-博连读期间,本人系统报道并总结了长江中下游地区自西向东大量已发表的铜成矿相关埃达克质岩的锆石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数据,并深入讨论这些岩石的成因和构造背景。论文的主要目标是寻找位于大陆内部的与成矿相关的埃达克(质)岩东-西差异性的成因和晚中生代时期发生的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另外,通过对成矿期后不成矿的花园巩A型花岗岩和同时期基性岩的联合研究希望进一步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成矿期后的岩浆活动的成因和构造环境提供在地球化学上的约束。本博士论文主要获得了以下叁部分的研究结果:1.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到中国东部大陆的内部:来自鄂东-九瑞地区埃达克质岩的证据鄂东-九瑞(长江中游)地区位于着名的长江中下游铜-金-铁多金属成矿带的最西部,距离现今太平洋板块活动边界近1000公里。为了发掘与铜-金成矿相关的晚中生代岩浆岩的形成时代和成因,我们报道了鄂东-九瑞地区在时间和空间上与代表性铜矿床密切相关的晚中生代岩浆岩的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的实验结果。本文的锆石U-Pb年代学定年结果表明在该地区与铜成矿相关的岩浆活动的持续时间为151到139 Ma(峰期为145 Ma),这与前人报道的铜成矿时间(146-137Ma)相吻合,进一步证实了岩浆岩和铜成矿作用之间的密切相关性。岩石地球化学数据显示这些岩浆岩具有显着的俯冲洋壳成因的埃达克(质)岩地球化学属性,如:高SiO2, A12O3, Na2O和Sr含量,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重稀土元素(HREE),正的Sr异常和负的Nb, Ta, Ti异常,高的Sr/Y和La/Yb比值。这表明这些具有埃达克(质)岩特征的铜成矿岩浆岩是来自一个斜长石不稳定而石榴石稳定的源区。对比晚中生代时期大别山造山带内不成矿的加厚地壳来源埃达克(质)岩(天堂寨低镁埃达克质岩体和梅川高镁埃达克质岩体),鄂东-九瑞地区的含铜埃达克(质)岩虽然有类似的Sr同位素,但表现出更高的Nd和Pb同位素比值,Th元素含量和低的Pb/Ce比值。综合元素和同位素结果,我们认为鄂东-九瑞地区的成铜岩浆岩也许来自于俯冲的洋壳和边缘沉积物的部分熔融,并经历少量的地壳混染。2.下扬子地区铜-金成矿埃达克质岩的年龄和成分特征:对古太平洋俯冲板块后撤过程的限制在本次研究中,我们报道并讨论安庆和铜陵地区与铜-金成矿密切相关的埃达克(质)岩的锆石U-Pb年龄,岩石地球化学和Pb-Sr-Nd同位素并结合已报道的赣-杭带,滁州和宁镇等地区的研究结果来系统分析铜成矿相关的埃达克(质)岩的成因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岩石地球化学上,长江下游地区的埃达克(质)岩也具有类似于洋壳部分熔融的熔体成分的地球化学属性。我们大量的年代学数据的统计结果表明在长江下游地区铜成矿相关的埃达克(质)岩的活动时间为148-106 Ma,峰期为139 Ma左右。从区域尺度上看,铜-金成矿相关的岩浆岩的大量年代学结果统计表明从西南部的赣-杭带到最西北部的长江下游地区具有明显的变年轻的趋势,这与古太平洋板块的后撤过程相一致。同时,从赣-杭带到长江中游,长江下游的近500公里的范围内铜成矿埃达克(质)岩的成分同样表现出了系统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和Pb-Sr-Nd同位素系统性有规律变化的趋势。这一现象暗示了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铜成矿埃达克(质)岩均表现出一致性的变化规律。我们认为虽然扬子地块东部的成铜埃达克(质)岩和新生代洋壳直接熔融成因埃达克(质)岩有类似的岩石成因过程,但是从赣-杭带到长江中游和长江下游地区的铜-金成矿埃达克(质)岩岩浆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复杂的熔体-地壳相互作用。AFC模拟计算结果显示大陆地壳成分对成铜埃达克(质)岩成分的影响随时间变年轻有明显增加的趋势。结合从赣-杭带到长江中游和下游地区的铜矿储量具有系统性降低的趋势,我们提出中国中东部地区的含铜-金埃达克(质)岩石也许记录了来自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后撤中的随“年轻”的洋壳逐渐变老过程中来自洋壳部分熔融岩浆的熔体量具有逐渐变小的过程,这些成铜埃达克(质)岩的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记录了对应洋壳部分熔融埃达克(质)岩熔体在迁移到地表过程中受到地壳组分的影响并存在逐步增加的岩石学过程。3.下扬子地区成矿期后花园巩铝质A型花岗岩和同时期基性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对岩石成因和构造环境的启示在多金属成矿作用以后,长江下游地区发育的主要岩浆岩是大量的不成矿A型花岗岩类和少量基性岩。其中,贵池地区的岩浆岩主要包括具有埃达克(质)岩特征的花岗闪长岩,具有A型花岗岩特征的石英正长岩和碱性长石花岗岩以及一些后期的酸性岩,然而基性岩或钾玄质岩石在该地区均不常见。早期形成的埃达克(质)岩特征的花岗闪长岩一般作为小岩体发育,经常与铜-金矿床密切相关,晚期形成的不成矿A型花岗岩呈大面积出露在花园巩地区周围。本文的锆石U-Pb年代学工作显示,花园巩地区的A型岩浆岩几乎同时形成在126 Ma左右。这与该地区其他的A型花岗岩类的年代学结果(约125Ma)相同,也与该地区前人报道的一些零星出露的基性岩的年代学结果(131-125 Ma)相一致。这暗示了在长江下游地区大量的A型花岗岩类和一些基性岩在同一时期形成。岩石地球化学上,花园巩花岗岩符合典型的准铝质A型花岗岩的属性。依照Nb/Y和Zr/TiO2判别图解,长江下游地区的基性岩样品被划分为安山岩和安山岩/玄武岩系列。在微量元素图解上,这些基性岩具有和大陆岛弧安山岩类似的高场强元素亏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的分布模式。基性岩的富集的Sr-Nd同位素,高的(Hf/Sm)N和线性分布的Pb/Ce和207Pb/204Pb(t)比说明了位于中国大陆内部的长江下游地区的岩石圈地幔曾经被早期俯冲沉积物来源的流体/熔体交代。与基性岩类似的Sr-Nd同位素特征暗示了同时期的花园巩A型花岗岩也是来自于受俯冲过程交代后的富集地幔源区。然而,在哈克图解上这两类岩石的不同演化趋势排除了基性岩可以直接通过结晶分离演化成A型花岗岩岩浆的可能性。进一步的说,不同的Pb同位素比值以及该同位素与Si02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暗示了这两类岩浆岩也许是来自于不均一的富集岩石圈地幔源区并且属于不同的岩浆演化系列。花园巩A型花岗岩浆中锆石的εHf(t)同位素值的变化范围为-4,8到-11.1。在Yb/Ta-Y/Nb和Ce/Nb-Y/Nb判别图解上,花园巩A型花岗岩样品呈线性分布在IAB和OIB之间,这暗示了花园巩A型花岗岩石或许是来自软流圈和富集的岩石圈混合后的产物。依照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成矿期后的A型花岗岩和基性岩均落入了板内构造环境的区域内,然而早期的铜成矿埃达克(质)岩落入在与俯冲有关的岛弧火山花岗岩的构造环境区域。综合这些结果,长江下游地区从早期的成矿埃达克(质)岩转变成晚期的不成矿A型花岗岩和零星的基性岩的岩石组合可能与俯冲到欧亚大陆之下古太平洋板块发生板块后撤以后的陆内岩浆过程在动力学上相一致-。在古太平洋板块后撤以后,热的软流圈物质上涌加热并混合了富集的岩石圈地幔物质进而产生了大量126 Ma左右的A型花岗岩,同时导致了岩石圈的减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5-08-01)

胡鹏,朱章显,杨振强[10](2015)在《爪哇和加里曼丹(印尼)新生代埃达克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成因及构造环境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文献上的新生代岩浆岩岩石化学数据,确定印尼爪哇岛和加里曼丹岛中部等地存在埃达克质岩存在的证据和成因,判别其地球化学-构造环境,将其与印支板块东北侧的同时代埃达克质岩以及南苏门答腊楠榜省第四纪埃达克质岩的构造环境进行对比。本区新生代埃达克质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弧,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C-型(大陆型)和O-型(岛弧型)埃达克岩,其La/Yb比值变化于3.47~28之间,比阿留申群岛的典型埃达克岩的La/Yb比值(>20)变化范围更大,其成因是由俯冲板片部分熔融,地幔楔混染和上地壳的结晶分离作用(AFC)而成。Zr/Nb-Mg O和Zr/Nb-Zr图解以及Zr/Hf和Nb/Ta比值证明了本区大多数火山岩的岩浆作用和岩浆岩源区与地幔楔混染有关。(本文来源于《华南地质与矿产》期刊2015年02期)

埃达克质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徐淮地区丰山花岗闪长斑岩和蔡山石英闪长玢岩的岩石地球化学、Sr-Nd-Hf同位素和石榴石的矿物化学研究对探讨华北克拉通东南缘早白垩世高镁埃达克质岩的岩石成因和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丰山花岗闪长斑岩和蔡山石英闪长玢岩具高SiO_2(60.98%~67.88%)、富Al_2O_3(14.37%~15.04%)以及高的Na_2O/K_2O比值(1.58~2.24)和Mg~#值(57~66)的特征;富集LILE(Rb、Ba、Sr)和LREE,亏损HFSE(Nb、Ta、Ti)和HREE,具有Pb正异常和弱的Eu异常;结合高的Sr含量(579×10~(-6)~778×10~(-6))以及Sr/Y(33~69)和(La/Yb)_N比值(8.63~13.7),低的Y(10.5×10~(-6)~17.8×10~(-6))和Yb含量(0.74×10~(-6)~1.17×10~(-6)),暗示它们属于高镁埃达克质岩。丰山和蔡山埃达克质岩石的初始~(87)Sr/~(86)Sr比值介于0.7079~0.7086之间,ε_(Nd)(t)值变化于-10.77~-7.18之间,t_(DM2)=1504~1793Ma;岩浆锆石的ε_(Hf)(t)值为-14.2~-5.3,t_(DM2)=2101~2898Ma。徐淮地区早白垩世利国、班井、夹沟高镁埃达克质岩石中岩浆锆石的ε_(Hf)(t)值分别介于-13.4~-7.0、-13.4~-7.9和-15.9~-4.5之间,它们的t_(DM2)分别变化于2248~2825Ma、2331~2824Ma和2030~3048Ma之间。徐淮地区丰山和蔡山高镁埃达克质岩的Sr-Nd-Hf同位素组成和丰山花岗闪长斑岩中铁铝榴石残留晶的存在,结合它们高的Pb同位素组成和继承锆石U-Pb年代学暗示,丰山和蔡山高镁埃达克质岩浆主要起源于俯冲断离的扬子克拉通石榴辉石岩相下地壳物质熔融的熔体与地幔橄榄岩的反应,同时有拆沉的华北克拉通基底物质的参与,形成于华北克拉通东部岩石圈减薄的伸展构造背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埃达克质岩论文参考文献

[1].郭瑞清,刘桂萍,胡雪原,梁文博,崔涛.新疆塔里木南缘铁克里克东段晚奥陶世埃达克质岩的成因及地质意义[J].地质科技情报.2018

[2].霍腾飞,杨德彬,师江朋,杨浩田,许文良.徐淮地区早白垩世丰山和蔡山高镁埃达克质岩:拆沉下地壳熔融的熔体与地幔橄榄岩的反应[J].岩石学报.2018

[3].宋旭波,李应栩,李光明,刘洪,向安平.西藏仁布县帕夏始新世埃达克质岩的发现及其意义[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18

[4].孙立强,凌洪飞,赵葵东,陈培荣,陈卫锋.华夏地块早白垩世埃达克质岩的岩石成因及地质意义[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7

[5].贾志磊,陈万峰,沙鑫,王金荣.甘肃省南祁连化石沟地区发现中二迭世埃达克质岩:大地构造及成矿意义[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7

[6].古黄玲,王光杰,杨晓勇.铜铃坡铜(钼)矿床埃达克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制约[J].矿物学报.2015

[7].杨一增,陈福坤,李双庆,龙群,张元朔.长江中下游地区铜金成矿埃达克质岩的地球化学差异:古太平洋板块回撤的响应[J].矿物学报.2015

[8].高小卫,吴秀荣,杨振强.巽他古陆核东南边缘新生代埃达克质岩的成因和源区:回顾[J].华南地质与矿产.2015

[9].杨一增.长江中下游地区成铜埃达克质岩及成矿期后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

[10].胡鹏,朱章显,杨振强.爪哇和加里曼丹(印尼)新生代埃达克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成因及构造环境对比[J].华南地质与矿产.2015

标签:;  ;  ;  ;  

埃达克质岩论文-郭瑞清,刘桂萍,胡雪原,梁文博,崔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