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减震结构,下连接端、上连接端、上支座、减震弹簧和储油箱,所述减震弹簧套在互相滑动连接的所述第一压力筒和第二压力筒上,所述第一穿孔内安装有油嘴,所述油嘴与所述第一穿孔滑动连接,所述油嘴上绕有连接弹簧,所述连接弹簧上下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穿孔内壁和所述油嘴下端,所述储油箱设有进油口和连通所述进油口的第三油腔。本实用新型通过旋转所述上支座在所述上连接端上上移然后通过千斤顶使所述上连接端与下连接端相对移动直到所述第二活塞将所述油嘴推入到所述进油口,通过所述油嘴连通所述第三油腔来给所述第二油腔补充油。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汽车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下连接端(1)、上连接端(2)、上支座(3)、减震弹簧(4)和储油箱(5),所述上支座(3)旋接在所述上连接端(2)上,所述下连接端(1)上端固定连接第一活塞杆(6),所述第一活塞杆(6)上端设有第一活塞(7),所述上连接端(2)下端固定连接第一压力筒(8),所述第一压力筒(8)具有第一油腔,所述第一活塞(7)与所述第一油腔相适配,所述第一活塞杆(6)伸入所述第一油腔并能在所述第一油腔内滑动,所述第一活塞(7)与所述第一压力筒(8),所述下连接端(1)上端固定连接第二压力筒(9),所述第二压力筒(9)具有第二油腔(10),所述第一活塞杆(6)位于所述第二压力筒(9)内,所述第一压力筒(8)伸入所述第二油腔(10)内并能在所述第二油腔(10)内滑动,所述第一压力筒(8)下端设有第二活塞(11),所述第二活塞(11)与所述第二油腔(10)相适配,所述减震弹簧(4)套在互相滑动连接的所述第一压力筒(8)和第二压力筒(9)上,所述减震弹簧(4)位于所述上支座(3)和所述下连接端(1)之间,所述第二压力筒(9)下端设有第一穿孔(14),所述下连接端(1)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一穿孔(14)的第二穿孔,所述第二穿孔内径大于所述第一穿孔(14),所述下连接端(1)侧面设有安装槽(17),所述储油箱(5)卡接在所述安装槽(17)内,所述第二穿孔连通所述安装槽(17),所述第一穿孔(14)内安装有油嘴(13),所述油嘴(13)与所述第一穿孔(14)滑动连接,所述油嘴(13)上绕有连接弹簧(12),所述连接弹簧(12)上下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穿孔内壁和所述油嘴(13)下端,所述储油箱(5)设有进油口(16)和连通所述进油口(16)的第三油腔(15),所述进油口(16)对应所述第二穿孔,所述进油口(16)设有单向阀;当所述油嘴(13)上表面与所述第二油腔(10)的底面齐平时所述油嘴(13)插入所述进油口(16)与所述第三油腔(15)连通,同时所述连接弹簧(12)产生拉力。
设计方案
1.一种汽车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下连接端(1)、上连接端(2)、上支座(3)、减震弹簧(4)和储油箱(5),所述上支座(3)旋接在所述上连接端(2)上,所述下连接端(1)上端固定连接第一活塞杆(6),所述第一活塞杆(6)上端设有第一活塞(7),所述上连接端(2)下端固定连接第一压力筒(8),所述第一压力筒(8)具有第一油腔,所述第一活塞(7)与所述第一油腔相适配,所述第一活塞杆(6)伸入所述第一油腔并能在所述第一油腔内滑动,所述第一活塞(7)与所述第一压力筒(8),所述下连接端(1)上端固定连接第二压力筒(9),所述第二压力筒(9)具有第二油腔(10),所述第一活塞杆(6)位于所述第二压力筒(9)内,所述第一压力筒(8)伸入所述第二油腔(10)内并能在所述第二油腔(10)内滑动,所述第一压力筒(8)下端设有第二活塞(11),所述第二活塞(11)与所述第二油腔(10)相适配,所述减震弹簧(4)套在互相滑动连接的所述第一压力筒(8)和第二压力筒(9)上,所述减震弹簧(4)位于所述上支座(3)和所述下连接端(1)之间,所述第二压力筒(9)下端设有第一穿孔(14),所述下连接端(1)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一穿孔(14)的第二穿孔,所述第二穿孔内径大于所述第一穿孔(14),所述下连接端(1)侧面设有安装槽(17),所述储油箱(5)卡接在所述安装槽(17)内,所述第二穿孔连通所述安装槽(17),所述第一穿孔(14)内安装有油嘴(13),所述油嘴(13)与所述第一穿孔(14)滑动连接,所述油嘴(13)上绕有连接弹簧(12),所述连接弹簧(12)上下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穿孔内壁和所述油嘴(13)下端,所述储油箱(5)设有进油口(16)和连通所述进油口(16)的第三油腔(15),所述进油口(16)对应所述第二穿孔,所述进油口(16)设有单向阀;当所述油嘴(13)上表面与所述第二油腔(10)的底面齐平时所述油嘴(13)插入所述进油口(16)与所述第三油腔(15)连通,同时所述连接弹簧(12)产生拉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汽车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连接端(1)上表面设有一圈第一挡板(18),所述上支座(3)的下表面一圈与所述第一挡板(18)相对应的第二挡板(19),所述减震弹簧(4)的上下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挡板(19)和所述第一挡板(18)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汽车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油腔(10)的上开口内壁设有一圈弹性橡胶封堵圈(20),所述弹性橡胶封堵圈(20)的内径等于所述第一压力筒(8)的外径。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减震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为了使车架与车身的振动迅速衰减,改善汽车行驶的平顺性和舒适性,汽车悬架系统上一般都装有减震器,而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减震器已经多种多样,但是其中采用油压的减震器在减震过程中往往会逐渐损失油压,久了后其效果就会越来越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汽车减震结构可以补充减震过程中损失的油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减震结构,下连接端、上连接端、上支座、减震弹簧和储油箱,所述上支座旋接在所述上连接端上,所述下连接端上端固定连接第一活塞杆,所述第一活塞杆上端设有第一活塞,所述上连接端下端固定连接第一压力筒,所述第一压力筒具有第一油腔,所述第一活塞与所述第一油腔相适配,所述第一活塞杆伸入所述第一油腔并能在所述第一油腔内滑动,所述第一活塞与所述第一压力筒,所述下连接端上端固定连接第二压力筒,所述第二压力筒具有第二油腔,所述第一活塞杆位于所述所述第二压力筒内,所述第一压力筒伸入所述第二油腔内并能在所述第二油腔内滑动,所述第一压力筒下端设有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与所述第二油腔相适配,所述减震弹簧套在互相滑动连接的所述第一压力筒和第二压力筒上,所述减震弹簧位于所述上支座和所述下连接端之间,所述第二压力筒下端设有第一穿孔,所述下连接端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一穿孔的第二穿孔,所述第二穿孔内径大于所述第一穿孔,所述下连接端侧面设有安装槽,所述储油箱卡接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第二穿孔连通所述安装槽,所述第一穿孔内安装有油嘴,所述油嘴与所述第一穿孔滑动连接,所述油嘴上绕有连接弹簧,所述连接弹簧上下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穿孔内壁和所述油嘴下端,所述储油箱设有进油口和连通所述进油口的第三油腔,所述进油口对应所述第二穿孔,所述进油口设有单向阀;当所述油嘴上表面与所述第二油腔的底面齐平时所述油嘴插入所述进油口与所述第三油腔连通,同时所述连接弹簧产生拉力。
进一步,所述下连接端上表面设有一圈第一挡板,所述上支座的下表面一圈与所述第一挡板相对应的第二挡板,所述减震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挡板和所述第一挡板内。
进一步,所述第二油腔的上开口内壁设有一圈弹性橡胶封堵圈,所述弹性橡胶封堵圈的内径等于所述第一压力筒的外径。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下连接端和上连接端分别连接车身和车架,当车身和车架靠拢时通过所述第一活塞杆推动所述第一活塞向所述第一油腔内挤压油产生油压从而减震,同时所述第一压力筒向所述第二油腔内挤压油产生油压起减震,套在所述第一压力筒和第二压力筒上的所述减震弹簧起减震,通过多重减震达改善汽车行驶的平顺性和舒适性,由于所述第二油腔上口与外界连通,所以长期使用减震后,所述第二油腔内的油会逐渐减少,通过旋转所述上支座在所述上连接端上上移然后通过千斤顶使所述上连接端与下连接端相对移动直到所述第二活塞将所述油嘴推入到所述进油口,通过所述油嘴连通所述第三油腔来给所述第二油腔补充油。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减震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作用更加清楚及易于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汽车减震结构,下连接端1、上连接端2、上支座3、减震弹簧4和储油箱5,所述上支座3旋接在所述上连接端2上,所述上连接端2的外径小于所述建筑弹簧4的内径,所述上连接端2的下端设有螺旋凸起,所述上支座3设有具有螺旋凹槽的通孔,所述螺旋凸起与所述螺旋凹槽相配合使所述上支座3旋接在所述上连接端2上,所述下连接端1上端固定连接第一活塞杆6,所述第一活塞杆6上端设有第一活塞7,所述上连接端2下端固定连接第一压力筒8,所述第一压力筒8具有第一油腔,所述第一活塞7与所述第一油腔相适配,所述第一活塞杆6伸入所述第一油腔并能在所述第一油腔内滑动,所述第一活塞7与所述第一压力筒8,所述下连接端1上端固定连接第二压力筒9,所述第二压力筒9具有第二油腔10,所述第一活塞杆6位于所述所述第二压力筒9内,所述第一压力筒8伸入所述第二油腔10内并能在所述第二油腔10内滑动,所述第一压力筒8下端设有第二活塞11,所述第二活塞11与所述第二油腔10相适配,所述减震弹簧4套在互相滑动连接的所述第一压力筒8和第二压力筒9上,所述减震弹簧4位于所述上支座3和所述下连接端1之间,所述第二压力筒9下端设有第一穿孔14,所述下连接端1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一穿孔14的第二穿孔,所述第二穿孔内径大于所述第一穿孔14,所述下连接端1侧面设有安装槽17,所述储油箱5卡接在所述安装槽17内,所述第二穿孔连通所述安装槽17,所述第一穿孔14内安装有油嘴13,所述油嘴13与所述第一穿孔14滑动连接,所述油嘴13上绕有连接弹簧12,所述连接弹簧12上下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穿孔内壁和所述油嘴13下端,所述储油箱5设有进油口16和连通所述进油口16的第三油腔15,所述进油口16对应所述第二穿孔,所述进油口16设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使位于所述第三油腔15内的油只能在插入油嘴13后才能外流;当所述油嘴13上表面与所述第二油腔10的底面齐平时所述油嘴13插入所述进油口16与所述第三油腔15连通,同时所述连接弹簧12产生拉力,所述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腔10内填充有油来产生油压,所述第三油腔15内储存的油为经压缩后的油,当所述油嘴13插入所述进油口16后,位于所述第三油腔15内的经压缩后的油在油压的作用下经过所述油嘴13进入所述第二油腔10,所述油嘴13位于所述第一压力筒8的壁正下方,当所述第一压力筒8与所述油嘴13上端分离后,所述连接弹簧12的拉力使所述油嘴13的上端伸出所述第一穿孔14上口伸入所述第二油腔10内;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上支座3旋接在所述上连接端2上后,所述第一压力筒8与所述第二压力筒9相互移动过程中所述第一压力筒8下端不会触碰到所述油嘴13上端,只有需要往所述第二油腔10内补充油将所述上支座3在所述上连接端2上向上旋走时所述第一压力筒8下端才会触碰到所述油嘴13,同时所述减震弹簧4向上套在所述上连接端2上。
作为具体实施例,为了防止所述建筑弹簧4侧移,所述下连接端1上表面设有一圈第一挡板18,所述上支座3的下表面一圈与所述第一挡板18相对应的第二挡板19,所述减震弹簧4的上下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挡板19和所述第一挡板18内,所述减震弹簧4内径大于所述上连接端2外径。
作为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二油腔10的上开口内壁设有一圈弹性橡胶封堵圈20,所述弹性橡胶封堵圈20的内径等于所述第一压力筒8的外径,通过所述弹性橡胶封堵圈20可以减少所述第二油腔10的油外溢。
作为具体实施例,为了保护好所述上支座3旋接在所述上连接端2上不会移动,所述上连接端2设有销孔22,通过在所述销孔22内插入销21限制所述上支座3上移。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65185.2
申请日:2019-01-15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5(重庆)
授权编号:CN209354578U
授权时间:20190906
主分类号:F16F 13/00
专利分类号:F16F13/00;F16F9/16;F16F9/36;F16F9/43
范畴分类:27C;32B;
申请人: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第一申请人: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申请人地址:408000 重庆市涪陵区蒿枝坝都市工业园
发明人:熊小刚;吴敏;魏岸若;肖勇
第一发明人:熊小刚
当前权利人: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代理人:刘强
代理机构:50213
代理机构编号:重庆中之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