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术中动脉保护安全束缚装置,包括防护罩防护罩的两侧均紧密粘接有束缚带,防护罩上设有固定组件,述防护罩上开设有开口,开口的底端内壁上开设有第一卡槽,防护罩的内部设有通孔,通孔的底端开设有一排第一透气孔,防护罩的底端中央位置开设有凹槽,防护罩的底端两侧均紧密粘接有防滑垫,通孔内紧密粘接有橡胶环,橡胶环的底端开设有一排第二透气孔,第二透气孔与第一透气孔之间位置互相对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患者动脉穿刺部位套上设置的防护罩,从而可实现对患者动脉穿刺部位进行防护的效果,且还通过在该装置上设置的固定组件,从而可实现对输液管进行固定的效果。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术中动脉保护安全束缚装置,包括防护罩(1),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1)的两侧均紧密粘接有束缚带(2),所述防护罩(1)上设有固定组件(3);所述防护罩(1)上开设有开口(11),所述开口(11)的底端内壁上开设有第一卡槽(111),所述防护罩(1)的内部设有通孔(12),所述通孔(12)的底端开设有一排第一透气孔(121),所述防护罩(1)的底端中央位置开设有凹槽(13),所述防护罩(1)的底端两侧均紧密粘接有防滑垫(14),所述通孔(12)内紧密粘接有橡胶环(15),所述橡胶环(15)的底端开设有一排第二透气孔(151),所述第二透气孔(151)与第一透气孔(121)之间位置互相对应;所述固定组件(3)包括盖板(31),所述盖板(31)与开口(11)的内壁之间铰接,所述盖板(31)上开设有滑槽(32),所述滑槽(32)的两侧槽壁上均开设有卡槽(33),所述滑槽(32)内设有滑动件(34),所述滑动件(34)上紧密焊接有凸杆(35),所述滑动件(34)的两侧均紧密焊接有凸起(36),所述滑动件(34)的底端开设有第二卡槽(37),所述滑动件(34)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38)。
设计方案
1.一种术中动脉保护安全束缚装置,包括防护罩(1),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1)的两侧均紧密粘接有束缚带(2),所述防护罩(1)上设有固定组件(3);
所述防护罩(1)上开设有开口(11),所述开口(11)的底端内壁上开设有第一卡槽(111),所述防护罩(1)的内部设有通孔(12),所述通孔(12)的底端开设有一排第一透气孔(121),所述防护罩(1)的底端中央位置开设有凹槽(13),所述防护罩(1)的底端两侧均紧密粘接有防滑垫(14),所述通孔(12)内紧密粘接有橡胶环(15),所述橡胶环(15)的底端开设有一排第二透气孔(151),所述第二透气孔(151)与第一透气孔(121)之间位置互相对应;
所述固定组件(3)包括盖板(31),所述盖板(31)与开口(11)的内壁之间铰接,所述盖板(31)上开设有滑槽(32),所述滑槽(32)的两侧槽壁上均开设有卡槽(33),所述滑槽(32)内设有滑动件(34),所述滑动件(34)上紧密焊接有凸杆(35),所述滑动件(34)的两侧均紧密焊接有凸起(36),所述滑动件(34)的底端开设有第二卡槽(37),所述滑动件(34)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3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术中动脉保护安全束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槽(111)与第二卡槽(37)之间位置对应且截面均呈半圆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术中动脉保护安全束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束缚带(2)呈圆台型且靠向外侧的带口直径小于通孔(12)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术中动脉保护安全束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31)与开口(11)之间卡接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术中动脉保护安全束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31)的底端和开口(11)底端内壁上均粘接有磁铁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术中动脉保护安全束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34)和凸起(36)均呈弧形,且所述凸起(36)嵌设于卡槽(33)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术中动脉保护安全束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簧(38)的两端分别与滑动件(34)以及滑槽(32)的槽壁之间紧密粘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术中动脉保护安全束缚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术中固定动脉穿刺部位,有效防止防止手部弯曲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术中动脉保护安全束缚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术中动脉保护安全束缚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术中动脉保护安全束缚装置,包括防护罩,所述防护罩的两侧均紧密粘接有束缚带,所述防护罩上设有固定组件;
所述防护罩上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底端内壁上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防护罩的内部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底端开设有一排第一透气孔,所述防护罩的底端中央位置开设有凹槽,所述防护罩的底端两侧均紧密粘接有防滑垫,所述通孔内紧密粘接有橡胶环,所述橡胶环的底端开设有一排第二透气孔,所述第二透气孔与第一透气孔之间位置互相对应;
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盖板,所述盖板与开口的内壁之间铰接,所述盖板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两侧槽壁上均开设有卡槽,所述滑槽内设有滑动件,所述滑动件上紧密焊接有凸杆,所述滑动件的两侧均紧密焊接有凸起,所述滑动件的底端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滑动件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
优选的,所述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之间位置对应且截面均呈半圆形。
优选的,所述束缚带呈圆台型且靠向外侧的带口直径小于通孔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盖板与开口之间卡接配合。
优选的,所述盖板的底端和开口底端内壁上均粘接有磁铁片。
优选的,所述滑动件和凸起均呈弧形,且所述凸起嵌设于卡槽内。
优选的,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滑动件以及滑槽的槽壁之间紧密粘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患者动脉穿刺部位套上设置的防护罩,从而可实现对患者动脉穿刺部位进行防护的效果,避免了患者动脉被压迫以及手臂弯曲的情况发生;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该装置上设置的固定组件,从而可实现对输液管进行固定的效果,避免了手术室内不慎扯动错综复杂的输液管而导致戳破患者都血管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插头和接线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中:防护罩1、开口11、第一卡槽111、通孔12、第一透气孔121、凹槽13、防滑垫14、橡胶环15、第二透气孔151、束缚带2、固定组件3、盖板31、滑槽32、卡槽33、滑动件34、凸杆35、凸起36、第二卡槽37、复位弹簧3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术中动脉保护安全束缚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防护罩1,防护罩1的两侧均紧密粘接有束缚带2,防护罩1上设有固定组件3。
本实施例中,束缚带2呈圆台型且靠向外侧的带口直径小于通孔12的直径,另外束缚带2采用的是弹性带体,从而可实现束缚带2套紧在患者臂膀上的效果,避免了防护罩1从患者臂膀上脱落的情况发生。
如图2所示,防护罩1上开设有开口11,开口11的底端内壁上开设有第一卡槽111,防护罩1的内部设有通孔12,通孔12的底端开设有一排第一透气孔121,防护罩1的底端中央位置开设有凹槽13,防护罩1的底端两侧均紧密粘接有防滑垫14,通孔12内紧密粘接有橡胶环15,橡胶环15的底端开设有一排第二透气孔151,第二透气孔151与第一透气孔121之间位置互相对应。
本实施例中,防护罩1采用的是高强度塑料材质,从而可实现防止外界物品或者患者自身压迫动脉穿刺部位中的血管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槽111与第二卡槽37之间位置对应且截面均呈半圆形,且第一卡槽111与第二卡槽37的槽口贴合时形成的小孔直径小于输液管的直径,从而实现了对输液管进行夹持固定的效果。
进一步的,由于第二透气孔151与第一透气孔121之间位置互相对应,从而可对患者手臂进行通风透气的效果。
如图3所示,固定组件3包括盖板31,盖板31与开口11的内壁之间铰接,盖板31上开设有滑槽32,滑槽32的两侧槽壁上均开设有卡槽33,滑槽32内设有滑动件34,滑动件34上紧密焊接有凸杆35,滑动件34的两侧均紧密焊接有凸起36,滑动件34的底端开设有第二卡槽37,滑动件34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38。
本实施例中,盖板31与开口11之间卡接配合,从而实现了对开口11进行封堵的效果,保护了患者的动脉穿刺部位。
本实施例中,盖板31的底端和开口11底端内壁上均粘接有磁铁片,从而当盖板31卡进开口11内时,在磁铁片的互相吸引下,可实现将盖板31进行限位固定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滑动件34和凸起36均呈弧形,且凸起36嵌设于卡槽33内,从而实现了滑动件34在滑槽32内自由滑动的同时,对滑动件34进行限位的效果,避免了滑动件34脱离滑槽32的情况发生。
本实施例中,复位弹簧38的两端分别与滑动件34以及滑槽32的槽壁之间紧密粘接,当活动凸杆35而带动滑动件34在滑槽32内滑动时,复位弹簧38被压缩形变产生弹力,当无外界作用力下,可实现对滑动件34进行复位的效果。
本实施例的术中动脉保护安全束缚装置在使用时,首先撑开两端的束缚带2,使患者手臂贯穿防护罩1,随后向外侧拔动凸杆35,进而将盖板31打开,此时医护人员可通过开口11对患者手臂进行打针输液,随后将再次盖向开口11,在盖板31盖在开口11上的同时,将凸杆35向盖板31的上方移动,由于凸杆35的移动,从而滑动件34随之在滑槽32内滑动,此时复位弹簧38被压缩形变产生弹力,使输液管位于第二卡槽37和第一卡槽111之间,当盖板31完全卡进开口11内时,松开凸杆35,在复位弹簧38的弹力作用下推动滑动件34在滑槽32内滑动,最终第二卡槽37与第一卡槽111的槽壁将输液管夹持固定,实现了对输液管进行限位固定的效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78425.2
申请日:2019-01-1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4(南京)
授权编号:CN209713281U
授权时间:20191203
主分类号:A61F5/00
专利分类号:A61F5/00;A61M5/14
范畴分类:申请人: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
第一申请人: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
申请人地址: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龙眠大道109号
发明人:刘名芳;张蘅娟;金利玉;王红;张玲;孙园园
第一发明人:刘名芳
当前权利人: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
代理人:郭智
代理机构:11624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卓岚智财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24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