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中学生内倾性格训练(论文文献综述)
崔树军,王振宇,王莉[1](2019)在《高职新生入学适应现状与人格外倾性的关系》文中研究说明探讨高职新生入学适应现状与学生人格外倾性之间的关系。随机抽取193名大一新生,进行人格外倾性和新生入学适应程度的测量。结果是新生入学适应总体状况良好,但在各维度上存在不平衡性,表现在学习活动的适应状况较差;入学适应存在着显着的人口学变量差异:女生在学习活动上的适应度显着高于男生,城市生源的学生在学习活动和情绪状态上的适应度显着高于农村学生,学生干部在适应总分、学习活动和人际交往上的适应度显着高于其他学生;学生的人格外倾性对其入学适应度具有显着的正向预测作用。建议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采取差异性的新生入学教育,塑造学生外倾性人格,开展新生心理援助计划,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和融入大学生活。
陈伟光[2](2016)在《不同性格特征中学生体育课前后心境变化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研究通过对不同性格特征中学生体育课前、后心境变化的分析研究,了解体育课对中学生心理活动的不同影响,以期为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育教程、因材施教提供依据,从而使中学生能以更加良好的心境状态面对学校生活。研究方法:选定苏州某高中高二年级483名在校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其中男生274、女生209,平均年龄1620岁。实验分为三个阶段进行,于实验前、中、后对实验对象分别进行量表调查和评定。第一阶段为实验前(即体育课前),向实验对象发放艾森克人格问卷(EPQ)以及心境状态量表(POMS),第二阶段为实验中(即一周体育课后)再次对实验对象发放心境状态量表(POMS),第三阶段为实验后(即两周体育课后)对实验对象又一次发放心境状态量表(POMS)。实验实施者在学生完成问卷填写后,立即收取问卷并完成数据的统计工作。所测数据采用SPASS For Windows 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结果:1.实验前:(1)实验对象中男、女生在P、E、N、L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差异,男生的P、E分高于女生(p<0.05),但男生N、L分低于女生(P<0.05),男女生在E、N维度的得分比较中上非常显着(P<0.01);男生的精神质(P)、内外向(E)、情绪稳定性(N)高分比例均高于女生,但效度量表(L)高分比例小于女生。(2)男生的心境状态总得分低于女生(即男生的TMD值低于女生),男生TMD值为108.37±20.05、女生TMD值为110.43±22.63。说明在体育课前男生的心境状态好于女生;在愤怒、抑郁和精力三个维度得分中,男生的得分都要高于女生;在紧张、疲劳、慌乱和自尊四个维度得分中,则女生的得分要高于男生(P<0.05或P小于0.01)。2.实验中:男生的心境状态总得分低于女生(即男生的TMD值低于女生),男生TMD值为111.24±22.05、女生TMD值为113.33±22.63。(P<0.05或P小于0.01);与体育课前男女生心境状态总得分比较,有所下降。3.实验后:男生的心境状态总得分低于女生(即男生的TMD值低于女生),男生TMD值为7.17±3.76、女生TMD值为7.54±2.99(P<0.05或P小于0.01);与体育课前男女生心境状态总得分比较,有大幅度下降。研究结论:1.不同性格特征中学生体育课前、后的心境状态存在差异:乐观开朗类型的中学生较多表现出积极的心境状态,焦虑易怒类型的中学生较多的表现出消极的心境状态;2.体育课对促进不同性格特征中学生积极心境状态的唤醒以及维持时期的保持均有积极作用,有利于改善中学生的消极心境,提高中学生学习效率;3.体育课对不同性别中学生心境状态的影响存在差异:男性中学生比女性中学生较多表现出积极的心境状态,较少表现出消极的心境状态。
肖维[3](2014)在《论大学教育与信仰关照》文中研究表明信仰是人们对自身认为具有最高价值的理论或学说以及人格化的神灵的极端信服和崇拜的一种心理状态。信仰充实、安顿并提升人的存在。信仰至今是影响人类生活的重要因素。在“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盛行的现代社会,尤其是在精神生活匮乏的当代中国,信仰问题具有不可回避性。教育,尤其是代表人类最高智慧所在的大学,在信仰危机的时代应该有所作为。然而,中国现代大学在专业主义和职业主义的挑战和功利主义和工具主义的威胁下,也面临浅薄主义与狭隘主义的危机。大学信仰的失落伴随着大学生的信仰危机。中国当代大学生中庸俗实用主义信仰盛行:学生的学术理想被放逐、德行追求遭摒弃,自我身份显焦虑。大学生的自我反省、时代对堕化的精英价值的反思,迫切要求大学精英价值和理想的回归,以帮助重建精神家园并关照大学生的信仰。个体信仰的形成是一个从认同到崇拜的的心理过程,是知情意的融合和统一。人的未完成性与信仰的可变性规定了信仰教育的合理性根据。大学的宗教渊源和其宗教式文化的传统使大学天生具有保守性和超越性,这是大学教育信仰关照的历史根基。大学教育的整全性是其信仰关照的现实基础。中国基础教育的复杂性使得其价值教育“真空”,这为大学教育的信仰“补缺”提供了空间。西方中世纪大学是“求知”和“朝圣”共荣之地,它复制宗教建筑和环境、引入基督教文献和传教方式、借鉴宗教“苦修”生活方式,通过各种宗教活动和类宗教仪式培育学生的“上帝信仰”和“真理信仰”。近代大学通过开展博雅教育、引入利学研究以及倡导自主、平等的社团生活培育大学生的“知识分子”意识和对真理和德行完善的信仰。现代西方大学信仰自由主义和多元主义,开放包容的大学校园、通识教育的开展、自由灵活的教学方式、“学术工作和娱乐兼顾”的生活方式和庄重、理性的大学典礼和仪式既为学生提供“科学和进步信仰”,又提供一种超越世俗和功利的“终极关怀”。我国古代官办大学通过“庙学合一”的布局、以道德教育为核心的人文教育、“修学游息”和“参评时政”兼顾的生活方式以及政治化的仪式典礼,为学生提供修己善群的使命和圣贤道德理想信仰。古代书院远离尘嚣的选址和清新的环境、“山长”带领的隐修生活试图培养学生的“治学信仰”,但科举接轨的教学以及宗教化的祭祀活动强化了学生“成圣成贤”的理想和信念。近代教会大学通过复制和改进欧美教育模式、加强科学文化教育和对学生进行软硬兼施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基督教信仰”。本土的民国大学校长自由、民主的办学实践、民国教授“无畏追求真理”、“无私砥砺德行”的精神感召,使大学生不仅获得了思想启蒙和多元的信仰选择,还强化了学生“自由”的学术理想。而与革命融合的大学生活则强化了“民族救亡”的信仰。中国现代大学通过作为“通识教育”核心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行政突出”的校园形态将作为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带给学生,但受政治影响的大学生活则挤兑了大学的学术信仰。大学教育的“信仰关照”不同于“信仰教育”,它是一种特殊的“灵魂化育”,是一次更为宽广的精神旅行。我国大学教育的信仰关照实质上是一种意识形态的“教化”与“蛊惑”。它既禁锢自由思想,又制造权力崇拜,这种意识形态渗透具有被隐瞒的工具性,是大学教育的扭曲。我国大学教育的信仰关照应穿越意识形态的幻想,走向终极关怀,通过培育学生对无尽真理和终极价值的追求以使学生获得一种意义深远的自由。理性与信仰携手是大学教育信仰关照的前提,丰富而富有个性的大学精神是大学生教育信仰关照的基础,用通识教育代替意识形态教育是大学教育信仰关照的关键,校园建筑和文化景观的映射是大学教育信仰关照的强化,生命的精神交往是大学教育信仰关照的真正实现。
张玲[4](2012)在《内、外倾性格及其声乐技巧训练》文中提出声乐艺术是以人的身体为乐器的声音的艺术,声乐训练者的心理因素在声乐训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心理因素中的性格因素,是个性心理的核心部分,是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特征性因素。性格的分类理论以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创建的心理类型理论最为着名,荣格从人的意识方向性的角度,将人的性格按类型分为内倾与外倾,并按意识功能性分类为:感觉型、直觉型、思维型和情感型特征。人的意识方向性,导致人对内在主观和外在客观在认识和行为方式上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实践结果,从而影响人本身。在声乐艺术领域,声乐表演者的技巧训练是前提、基础,是每一个声乐表演者走向声乐艺术殿堂的必由之路。但技巧本身是表演者的技巧,是在表演者意识支配下的声乐实践的技巧。所以,研究表演者的性格,对主体内在主观和主体外在客观的倾向性特征——内外倾性格特征对声乐技巧训练的影响,对完善传统的生理与物理教学法,提高声乐表演者的演唱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性格分析》,从心理学的角度对性格进行分析,分为三个层次:什么是性格,荣格的内外倾性格分类理论,八种性格类型的特征及不同的歌唱心理分析。第二章《声乐技巧的内在主观与外在客观性特征分析》,分别论述了声乐技巧概念及其内在主观与外在客观性特征,为内外倾性格特征对声乐技巧训练的影响提供客观依据。第三章《内、外倾性格特征对声乐技巧训练的影响》,对具有内外倾性格的学生所表现的不利于声乐技巧学习的性格因素进行了深入浅出探究,得出内外倾性格特征对声乐技巧训练有着重要影响的核心论点,为声乐技巧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第四章《内、外倾性格特征学生的声乐技巧训练方法》,是本文的核心部分。针对内外倾性格特征学生的呼吸、共鸣、语言训练提出一些相应的方法、对策,提出调节训练者内外倾性格特征意识倾向性的平衡,纠正性格缺陷,发挥性格优势,提高声乐技巧训练水平的方法。本文以分析内外倾性格特征为视角,通过研究学生个体意识倾向性及四种功能性特征,探究性格因素在声乐技巧训练中的影响,着重分析学生因为个体意识和感觉、思维、情感、直觉功能中存在的差异而导致的对技巧的认识、实践方式上的差异,帮助认识内外倾性格特征对声乐技巧训练的利弊影响,发挥性格优势,纠正性格缺陷,更好的使学生掌握技巧,提高技巧。在论述行文过程中力求理论性与实践的统一,旨在能为声乐技巧训练提供一定的参考。
黄小华[5](2012)在《声乐学习中的性格差异及其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声乐艺术的高度发展和声乐教学理论的不断完善,声乐学科同其它学科的交叉结合越来越紧密,其中产生了一门声乐同心理学相结合的新学科——声乐心理学。但作为分支学科的声乐心理学目前在我国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其中研究声乐学习中的性格差异更是少见。研究者们在研究声乐学习、演唱的同时,也对声乐学习者的个体差异进行了大量的仔细调查和分析研究,发现性格因素是其中一个比较重要而又很容易被忽视的因素,而性格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影响声乐学习的重要因素。声乐学习者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性格类型和特征是声乐学习者性格差异最显着的特性。本文主要针对性格差异对声乐学习的影响加以理论的探讨和研究,并通过切实可行的途径培养声乐学生的良好性格,以便最大限度的提高声乐学习的质量。本文指出研究声乐学生的性格差异对声乐学习有着极大的重要意义和指导作用。在具体的声乐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声乐学生的性格差异,对症下药;在声乐学习中,声乐学生应该仔细分析自己的性格类型和性格特征,扬长避短,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通过有效的途径培养良好的性格,不断提高声乐学习能力和演唱水平。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分析法、实例论证法、比较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通过以下几个部分的论述来层层递进的阐述论题。第一部分,简单论述了选题的缘由、研究的意义,对近年来国内的声乐心理学研究做了简短的回顾,并对声乐心理学研究有关的专着和论文做了详细的综述。第二部分,对歌唱艺术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简单的阐述,从心理、生理两个方面分析了声乐学习的特殊性,同时强调声乐学习也要注重科学性。第三部分,对性格的基本概念、性格的分类做了介绍,简单分析了性格与气质的关系,并具体分析了声乐学生不同的性格类型和特征。第四部分,从不同的性格类型对声乐学习的影响和性格特征对声乐学习动机、兴趣、能力、成就等方面,具体阐述了性格差异对声乐学习的影响。第五部分,为了有效的指导和促进声乐学生的学习和演唱,在这一章节里,详细地论述了性格类型的鉴定方法、不同性格类型的训练方法和声乐学生良好性格培养的可行性途径。在实际的声乐教学中,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性格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实际问题区别对待;在声乐学习中,学生也应该很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性格类型,正确认识自己的性格特征,有效利用,扬长避短,从而不断提高声乐学习、演唱的能力和水平。
陈小莉[6](2001)在《浅谈中学生内倾性格训练》文中指出性格特征因人而异 ,研究中学生的性格特征对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调查分析 ,中学生中内倾型及外倾性格占大多数 ,且内倾型性格者又居多 .分析了内倾型性格对中学生成长的影响及其成因 ,提出对内倾型中学生进行训练的措施
二、浅谈中学生内倾性格训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中学生内倾性格训练(论文提纲范文)
(1)高职新生入学适应现状与人格外倾性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问题提出 |
2 研究方法 |
2.1 施测过程 |
2.2 测验工具 |
3结果分析 |
3.1新生入学适应的总体现状 |
3.2新生入学适应的人口学差异 |
2.3 人格外倾性对新生入学适应的影响 |
3 讨论与建议 |
3.1 传授方法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
3.2 因人而异 采取差异化的应对策略 |
3.3 多措并举 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特质 |
3.4 做好普查 完善学生心理援助工作 |
4 结束语 |
(2)不同性格特征中学生体育课前后心境变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提要 |
Abstract |
1 选题依据 |
2 文献综述 |
2.1 性格的概述 |
2.1.1 性格的概念 |
2.1.2 性格的类型 |
2.1.3 性格的影响因素 |
2.1.4 中学生的性格特征 |
2.1.5 性格的测量工具 |
2.2 心境概述 |
2.2.1 心境的概念 |
2.2.2 心境的影响因素 |
2.2.3 心境与体育运动 |
2.2.4 心境的测量工具 |
3 实验研究 |
3.1 实验对象和方法 |
3.1.1 实验对象 |
3.1.2 实验方法 |
3.1.3 测量工具 |
3.1.4 测试指标与评分 |
3.1.5 数据处理 |
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2.1 实验前不同性别学生EPQ各维度得分分布情况 |
3.2.2 实验前不同性别学生EPQ各因子得分比较 |
3.2.3 实验前不同性别学生POMS的水平比较 |
3.2.4 实验中不同性别学生POMS的水平比较 |
3.2.5 实验后不同性别学生POMS的水平比较 |
3.2.6 实验前、中、后心境状态各个维度均值走势图 |
3.2.7 实验前、中、后不同性别学生POMS水平变化趋势 |
3.3 中学生的性格特征与心境状态的相关性分析 |
3.3.1 内外向性与心境状态的相关性分析 |
3.3.2 情绪稳定性与心境状态的相关性分析 |
3.3.3 精神质与心境状态的相关性分析 |
3.3.4 掩饰质与心境状态的相关性分析 |
3.4 体育课对心境的影响 |
3.4.1 体育课对积极心境影响 |
3.4.2 体育课对消极心境影响 |
3.4.3 体育课、中学生性格以及心境三者之间的关系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5 参考文献 |
6 附录 |
7 致谢 |
(3)论大学教育与信仰关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大学生的信仰何以成为问题 |
第一节 大学信仰的失落:现代大学教育的困境 |
一、专业主义和职业主义的挑战 |
二、功利主义和工具主义的威胁 |
三、浅薄主义与狭隘主义的危机 |
第二节 庸俗的实用主义:我国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危机 |
一、我国当代大学生信仰状况 |
二、我国当代大学生信仰危机的表现 |
第三节 重建精神家园:我国大学教育信仰关照的迫切性 |
一、在校大学生和大学毕业生的自我反省 |
二、时代对堕化的精英价值的批判 |
三、中国大学呼唤精英价值和理想的回归 |
第二章 大学教育的信仰关照何以可能 |
第一节 信仰形成与信仰教育何以可能 |
一、信仰的形成过程 |
二、信仰的形成条件和信仰教育何以可能 |
三、信仰成为教育内容的必要性 |
第二节 大学的宗教渊源:大学教育信仰关照的历史基础 |
一、传播基督信仰:中世纪大学与基督教会的结盟 |
二、中世纪大学的宗教式文化及其传承 |
第三节 “世俗的教会”:大学教育信仰关照的现实基础 |
一、大学教育的整全性:对精神生活的关照 |
二、大学对宗教的补充:对价值和信仰的充分理解 |
三、大学的保守性和超越性与精神升腾 |
四、中国基础教育价值教育缺失与大学教育信仰关照的可能 |
第三章 西方大学教育信仰关照的历史考察 |
第一节 中世纪大学的“上帝信仰”及其培育 |
一、中世纪大学的使命:培养宗教和政治精英 |
二、中世纪大学的精神和信仰:“求知”和“朝圣”共荣 |
三、中世纪大学的“信仰关照”:“上帝信仰”和“真理信仰”的培育 |
第二节 近代大学的“人文信仰”及其实践 |
一、近代大学的使命:培养“文人学士”或“绅士” |
二、近代大学的精神和信仰:人文主义和民族主义 |
三、近代大学的“信仰关照”:“人文信仰”的培育 |
第三节 现代大学的“自由信仰”及其践行 |
一、现代西方大学使命:培养社会精英,树立精神堡垒 |
二、现代大学的精神和信仰:自由主义与多元主义 |
三、现代大学的“信仰关照”:“自由信仰”培育 |
第四章 我国大学教育信仰关照的历程分析 |
第一节 古代官办大学的“圣贤道德信仰”及其实践 |
一、古代官学的最高学府的使命和信仰:“化民成俗” |
二、古代官办大学的“信仰关照”:“政治、道德信仰”的培育 |
第二节 古代书院的“治学信仰”及其实践 |
一、书院的使命和信仰:“治学钻研”及“化民成俗” |
二、古代书院的“信仰关照”:学生“治学信仰”的培育 |
第三节 近代教会大学的“基督信仰”及其实践 |
一、教会大学的使命和信仰:弘扬“基督文明”并促进真理事业 |
二、教会大学的“信仰关照”:“基督信仰”的植入 |
第四节 民国大学的“学术信仰”及其实践 |
一、民国大学的使命和信仰:“学术繁荣”和“救亡图存” |
二、民国大学的“信仰关照”:“学术信仰”和“救亡意识”的培育 |
第五节 现当代大学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及其培育 |
一、现当代大学的使命和信仰: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 |
二、现当代大学的“信仰关照”:“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培植 |
第五章 我国大学教育信仰关照的出路探析 |
第一节 教化与蛊惑:我国大学教育信仰关照的反思 |
一、“政教合一”的传统:制造权力崇拜 |
二、意识形态控制:禁锢思想自由 |
三、意识形态的灌输:被扭曲的大学教育信仰关照 |
四、意识形态的虚假:被隐瞒的工具性 |
五、穿越意识形态的幻想:走向终极关怀 |
第二节 意义深远的自由:大学教育信仰关照的目的 |
一、受教育者以及社会的福祉:信仰关照的最高原则 |
二、意义深远的自由:大学教育信仰关照的目标 |
三、“无尽真理”和“终极价值”追求:大学教育的神圣之旅 |
四、大学神圣精神的呼唤:大学教育信仰关照的基础 |
第三节 生命的精神交往:大学教育信仰关照的践行 |
一、信仰关照而非信仰教育:教化之弦只能在灵魂深处奏响 |
二、理性与信仰携手:大学教育信仰关照的前提 |
三、通识教育代替意识形态教育:大学教育信仰关照的关键 |
四、校园建筑和文化景观的映射:大学教育信仰关照的强化 |
五、生命的精神交往:大学教育信仰关照的实现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4)内、外倾性格及其声乐技巧训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的意义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一章 性格分析 |
一、 什么是性格 |
二、 荣格性格分类理论 |
(一) 基本态度类型 |
1、内倾型性格分析 |
2. 外倾型性格分析 |
(二) 内、外倾性格特征及其歌唱心理特征分析 |
1、内倾感觉型 |
2、内倾思维型 |
3、内倾情感型 |
4、内倾直觉型 |
5、外倾感觉型 |
6、外倾思维型 |
7、外倾情感型 |
8、外倾直觉型 |
第二章 声乐技巧的内在主观与外在客观性特征分析 |
一、 呼吸及其内在主观与外在客观性特征分析 |
(一) 呼吸 |
(二) 胸腹式联合呼吸的内在主观与外在客观性特征分析 |
二、 共鸣及其内在主观与外在客观性特征分析 |
(一) 共鸣 |
(二) 共鸣的内在主观与外在客观性特征分析 |
三、 语言及其内在主观和外在客观性特征分析 |
(一) 语言 |
(二) 歌唱语言的内在主观和外在客观性特征分析 |
第三章 内、外倾性格特征对声乐技巧训练的影响 |
一、 内倾性格特征对声乐技巧训练的影响 |
(一) 内倾性格特征对呼吸训练的影响 |
(二) 内倾性格特征对共鸣训练的影响 |
(三) 内倾性格特征对语言训练的影响 |
二、 外倾性格特征对声乐技巧训练的影响 |
(一) 外倾性格特征对呼吸训练的影响 |
(二) 外倾性格特征对共鸣训练的影响 |
(三) 外倾性格特征对语言训练的影响 |
第四章 内、外倾性格特征学生的声乐技巧训练方法 |
一、 呼吸的训练方法 |
(一) 内倾性格特征学生的呼吸训练方法 |
(二) 外倾性格特征学生的呼吸训练方法 |
二、 共鸣的训练方法 |
(一) 内倾性格特征学生的共鸣训练方法 |
(二) 外倾性格特征学生的共鸣训练方法 |
三、 歌唱语言的训练方法 |
(一) 内倾性格特征学生的语言训练方法 |
(二) 外倾性格特征学生的语言训练方法 |
结语 |
文献索引 |
参考文献 |
(5)声乐学习中的性格差异及其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声乐学习艺术 |
1.1 歌唱艺术的特殊性 |
1.2 声乐学习的特殊性 |
1.2.1 声乐学习的生理特殊性 |
1.2.2 声乐学习的心理特殊性 |
1.3 声乐学习的科学性 |
第二章 声乐学生的性格差异分析 |
2.1 性格概述 |
2.1.1 性格的定义 |
2.1.2 性格的分类 |
2.2 声乐学生的性格差异分析 |
2.2.1 不同的性格类型分析 |
2.2.2 不同的性格特征分析 |
第三章 性格差异对声乐学习的影响 |
3.1 性格差异与声乐学习的关系 |
3.2 性格差异对声乐学习的影响 |
3.2.1 不同的性格类型对声乐学习的影响 |
3.2.2 不同的性格特征对声乐学习的影响 |
第四章 声乐学生的性格塑造 |
4.1 声乐学生的性格鉴定 |
4.2 不同性格类型的训练方法 |
4.3 声乐学生的性格塑造 |
4.3.1 树立良好的自我意识 |
4.3.2 培养良好的情绪状态 |
4.3.3 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四、浅谈中学生内倾性格训练(论文参考文献)
- [1]高职新生入学适应现状与人格外倾性的关系[J]. 崔树军,王振宇,王莉. 国网技术学院学报, 2019(01)
- [2]不同性格特征中学生体育课前后心境变化的研究[D]. 陈伟光. 苏州大学, 2016(01)
- [3]论大学教育与信仰关照[D]. 肖维. 湖南师范大学, 2014(09)
- [4]内、外倾性格及其声乐技巧训练[D]. 张玲. 武汉音乐学院, 2012(05)
- [5]声乐学习中的性格差异及其影响研究[D]. 黄小华. 湖南师范大学, 2012(01)
- [6]浅谈中学生内倾性格训练[J]. 陈小莉. 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