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旋流聚能红外线陶瓷板及应用其的炉灶,它主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功率加大,易出现回火、一氧化碳超标的问题,包括陶瓷板体以及套设在陶瓷板体外表面上的护罩,所述陶瓷板体包括一体设置的上板体、下板体以及弧形侧壁,所述上板体、下板体和弧形侧壁形成一具有开口的燃烧腔室,所述上板体的下表面上同心设置有至少两个环形凹槽,所述上板体的外周沿向中心逐渐向下倾斜,所述上板体的上表面上沿其周向设置有分流筋,各所述分流筋上沿上板体的轴向均设置有缺口,所述陶瓷板体与护罩之间设置有防火隔热棉,所述护罩上位于开口处设置有进气口。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旋流聚能红外线陶瓷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陶瓷板体以及套设在陶瓷板体外表面上的护罩,所述陶瓷板体包括一体设置的上板体、下板体以及弧形侧壁,所述上板体、下板体和弧形侧壁形成一具有开口的燃烧腔室,所述上板体的下表面上同心设置有至少两个环形凹槽,所述上板体的外周沿向中心逐渐向下倾斜,所述上板体的上表面上沿其周向设置有分流筋,各所述分流筋上沿上板体的轴向均设置有缺口,所述陶瓷板体与护罩之间设置有防火隔热棉,所述护罩上位于开口处设置有进气口。
设计方案
1.一种旋流聚能红外线陶瓷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陶瓷板体以及套设在陶瓷板体外表面上的护罩,所述陶瓷板体包括一体设置的上板体、下板体以及弧形侧壁,所述上板体、下板体和弧形侧壁形成一具有开口的燃烧腔室,所述上板体的下表面上同心设置有至少两个环形凹槽,所述上板体的外周沿向中心逐渐向下倾斜,所述上板体的上表面上沿其周向设置有分流筋,各所述分流筋上沿上板体的轴向均设置有缺口,所述陶瓷板体与护罩之间设置有防火隔热棉,所述护罩上位于开口处设置有进气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流聚能红外线陶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罩的内表面上位于开口的上下沿分别设置有凸条,用于扣合上板体和下板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流聚能红外线陶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体和下板体上均横向穿设有金属丝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流聚能红外线陶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体与下板体之间的距离为5mm~15mm。
5.一种炉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旋流聚能红外线陶瓷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炉灶,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陶瓷板体和护罩分别设置在壳体上,所述壳体上位于陶瓷板体的下侧设置有可燃气体预混室,与所述可燃气体预混室相连通设置的引射管和进气管,所述壳体上位于陶瓷板体的上侧设置有用于支撑锅具的炉架。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旋流聚能红外线陶瓷板及应用其的炉灶。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红外线陶瓷多孔板应用在灶具上,通过石油液化气或者天然气与氧气在炉煲内充分预混,在近万个火孔内进行燃烧,使得红外线陶瓷多孔板表面产生红外线,利用热能的辐射传递,减少热能的损耗,具有环保、节能的技术优势;但是,现在的红外线陶瓷多孔板多为平面,而我们的炊具大都是弧面,这样的话热量成发散性辐射,会造成热量损耗,同时炊具如锅柄受热过后烫手,影响使用,更厉害的是会发生灶面温度过高导致玻璃面板等爆裂的现象。
中国专利号:201820323744.0公开了一种旋流聚能红外线陶瓷板,它包括板体,所述板体的上端面上设置有分流部,所述分流部具有沿其周向设置的至少一圈分流筋组,所述分流筋组包括沿着板体的周向设置的多个向上凸出的分流筋,同圈分流筋组的所有分流筋在板体的周向上连接形成波浪状结构,并且分流筋的内端向其一侧偏旋,所述板体上还设置有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的火孔,并且火孔由下至上呈向内倾斜的结构。该陶瓷板上设置的火孔由下至上呈向内倾斜的结构,火孔在周向设置的分流筋组的作用下,使得热气流和辐射热沿板体的上端面向内成旋流聚齐,从而达到聚能节能的效果,减少了热量流失损耗的现象;但是,其功率较低,而一旦加大功率,就会出现回火、一氧化碳超标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旋流聚能红外线陶瓷板及应用其的炉灶,它主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功率加大,易出现回火、一氧化碳超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旋流聚能红外线陶瓷板,包括陶瓷板体以及套设在陶瓷板体外表面上的护罩,所述陶瓷板体包括一体设置的上板体、下板体以及弧形侧壁,所述上板体、下板体和弧形侧壁形成一具有开口的燃烧腔室,所述上板体的下表面上同心设置有至少两个环形凹槽,所述上板体的外周沿向中心逐渐向下倾斜,所述上板体的上表面上沿其周向设置有分流筋,各所述分流筋上沿上板体的轴向均设置有缺口,所述陶瓷板体与护罩之间设置有防火隔热棉,所述护罩上位于开口处设置有进气口。
进一步的,所述护罩的内表面上位于开口的上下沿分别设置有凸条,用于扣合上板体和下板体。
进一步的,所述上板体和下板体上均横向穿设有金属丝网。
进一步的,所述上板体与下板体之间的距离为5mm~15mm。
一种炉灶,包括壳体,所述陶瓷板体和护罩分别设置在壳体上,所述壳体上位于陶瓷板体的下侧设置有可燃气体预混室,与所述可燃气体预混室相连通设置的引射管和进气管,所述壳体上位于陶瓷板体的上侧设置有用于支撑锅具的炉架。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旋流聚能红外线陶瓷板及应用其的炉灶,通过在上板体和下板体之间形成燃烧腔室,使得加大功率燃烧时,先在燃烧腔室内燃烧,在通过进气口补充空气后,经过上板体上的气孔向上燃烧,使得燃烧充分,并且设置的分流筋,使得燃烧时的热气流和辐射沿上板体的上表面向内旋流聚集,从而达到聚能节能的效果,分流筋上设置的缺口增加空气的流通,上板体的下表面上设置的环形凹槽增加燃气在燃烧腔室的混合,使得燃烧过程中氧气充分,燃烧效率高,避免回火以及二氧化碳超标的问题发生,护罩与陶瓷板体之间设置的防火隔热棉,减少陶瓷板体的热量散失,增大利用率,并且起到保护的作用;进一步的,护罩上设置的凸条起到对上板体和下板体的限位作用,并且与金属丝网结合,防止上板体和下板体受热过大造成断裂,增加其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为:
实施例一:
参考图1,一种旋流聚能红外线陶瓷板,包括陶瓷板体1以及套设在陶瓷板体1外表面上的护罩2,所述陶瓷板体1包括一体设置的上板体11、下板体12以及弧形侧壁13,所述上板体11、下板体12和弧形侧壁13形成一具有开口3的燃烧腔室4,所述上板体11和下板体12上均横向穿设有金属丝网5,所述上板体11与下板体12之间的距离为12mm,所述上板体11的下表面上同心设置有两个环形凹槽6,所述上板体11的外周沿向中心逐渐向下倾斜,所述上板体11的上表面上沿其周向设置有分流筋7,各所述分流筋7上沿上板体11的轴向均设置有缺口8,所述陶瓷板体1与护罩2之间设置有防火隔热棉9,所述护罩2上位于开口3处设置有进气口10,所述护罩2的内表面上位于开口3的上下沿分别设置有凸条20,用于扣合上板体11和下板体12。
实施例二:
参考图2,一种炉灶,它包括了实施例一种旋流聚能红外线陶瓷板的所有技术特征,还包括壳体21,所述陶瓷板体1和护罩2分别设置在壳体21上,所述壳体21上位于陶瓷板体1的下侧设置有可燃气体预混室22,与所述可燃气体预混室22相连通设置的引射管23和进气管24,所述壳体21上位于陶瓷板体1的上侧设置有用于支撑锅具的炉架25。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式是:本旋流聚能红外线陶瓷板及应用其的炉灶,通过在上板体11和下板体12之间形成燃烧腔室4,使得加大功率燃烧时,先在燃烧腔室4内燃烧,在通过进气口10补充空气后,经过上板体11上的气孔向上燃烧,使得燃烧充分,并且设置的分流筋7,使得燃烧时的热气流和辐射沿上板体11的上表面向内旋流聚集,从而达到聚能节能的效果,分流筋7上设置的缺口8增加空气的流通,上板体11的下表面上设置的环形凹槽6增加燃气在燃烧腔室4的混合,使得燃烧过程中氧气充分,燃烧效率高,避免回火以及二氧化碳超标的问题发生,护罩2与陶瓷板体1之间设置的防火隔热棉9,减少陶瓷板体1的热量散失,增大利用率,并且起到保护的作用;护罩2上设置的凸条20起到对上板体11和下板体12的限位作用,并且与金属丝网5结合,防止上板体11和下板体12受热过大造成断裂,增加其强度。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18169.8
申请日:2019-01-0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5(福建)
授权编号:CN209445359U
授权时间:20190927
主分类号:F23D 14/12
专利分类号:F23D14/12;F23D14/04;F23D14/46;F24C3/04;F24C3/08
范畴分类:35B;
申请人:泉州市万通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泉州市万通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62000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华大街道体育街西辅路801号华创园A401室
发明人:林建军
第一发明人:林建军
当前权利人:泉州市万通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庄伟彬
代理机构:35209
代理机构编号:泉州市诚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