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竖向基础隔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基础,结构,支座,机制,不规则,模型,烈度。
竖向基础隔震论文文献综述
黄小宁,王宁,杜永峰[1](2019)在《地震作用下基础隔震框剪结构竖向连续倒塌可靠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引入隔震支座地震损伤模型的基础上,运用整体可靠度理论对基础隔震框剪结构进行竖向连续倒塌可靠度分析。首先,利用隔震支座的地震损伤模型,得到罕遇地震作用下最易失效的隔震支座;然后,在考虑损伤结构不确定性参数的基础上,利用竖向随机动力增量分析(IDA)方法,得到损伤结构竖向连续倒塌荷载系数;以荷载系数为整体性能指标,进行易损性分析;利用基于最大熵原理的二次四阶矩法,计算损伤结构发生倒塌的概率,最后,以一基础隔震框剪结构为例,利用该方法计算损伤结构竖向连续倒塌的可靠度指标及失效概率。研究表明,该方法可直观地得到结构抗竖向连续倒塌的能力,为评估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产生损伤提供量化依据。(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9年09期)
瞿敬超,陆琨,陶忠,朱清泉[2](2019)在《考虑竖向地震作用下摩擦摆基础隔震结构抗震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结合某多层钢框架结构,建立传统抗震和摩擦摆基础隔震结构的有限元模型。输入地震波,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进行水平双向和不同竖向比例的叁向地震反应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摩擦摆基础隔震结构能延长结构自振周期,减小结构层间剪力、层间位移、梁和柱受到的轴力与弯矩,降低了水平及竖向地震的作用。随着竖向地震动增大,结构竖向层间位移增大,顶层竖向加速度增大,摩擦摆支座的竖向压缩位移和瞬时脱空位移增大,其中瞬时脱空现象均发生在角支座处,但远小于支座的啮合深度,不会影响结构的安全。(本文来源于《中国水运(下半月)》期刊2019年09期)
包超,马肖彤,杜永峰,张尚荣,杨秋宁[3](2019)在《竖向不规则基础隔震结构抗连续倒塌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竖向不规则基础隔震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文章建立典型的收进式竖向不规则钢筋混凝土基础隔震结构有限元模型,以备用荷载路径法为基础,采用竖向静力非线性Pushdown方法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备用荷载路径内力变化分析,研究了剩余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研究表明:除了角柱和角支座外,其他底层框架柱和隔震支座失效后其备用荷载路径均会经历梁机制、机制转换及悬链线机制3个阶段;隔震层较小的侧向约束,导致隔震支座失效后其备用荷载路径的悬链线机制难以充分发挥抗倒塌作用;初始失效位置的不同也会导致剩余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的差异,对于结构中位置较为特殊的构件应予以专门设计和分析。(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杜永峰,段好才,徐天妮[4](2018)在《基础隔震结构竖向连续倒塌机制及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分析了隔震结构竖向连续倒塌机制和结构不同参数对倒塌机制的影响。首先通过单榀隔震框架结构的竖向推覆试验对有限元软件Seismo Struct建立的模型进行了验证。之后利用该软件采用非线性Pushdown分析方法,对含不同楼板类型、不同隔震支座、不同抗震设计的多组有限元结构模型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楼板增强了梁机制作用下的抗连续倒塌承载力,而对悬链线机制下的增强取决于楼板参与宽度;随着设防烈度的提高,梁机制、悬链线机制下的抗连续倒塌承载力都有提高,但梁机制下的提高幅度更明显;与非隔震结构相比,由于隔震层约束的减弱,有些工况下结构梁机制的失效会延迟,而隔震层水平刚度的提高对隔震结构的竖向相对承载力影响不大。(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8年05期)
段好才[5](2017)在《基础隔震结构竖向连续倒塌机制及动力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因为基础隔震结构的上部结构刚度是隔震层水平刚度的十几甚至几十倍,所以当地震来临时,隔震层产生较大变形来耗散能量,上部结构在地震中的表现良好。隔震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医院、桥梁等生命线及人员密集的结构。但其在如恐怖袭击(撞击、爆炸等)、人为失误(失火)、人为破坏等偶然荷载作用下的安全性如何,逐渐引起各国学者的关注。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对在偶然荷载作用下的钢结构、混凝土框架结构、大跨结构等不同结构连续倒塌的研究,并借鉴国外传统结构抗连续倒塌设计规范,选用合理的分析方法,探讨了基础隔震结构抗竖向连续倒塌能力。本文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1)采用基于备用荷载路径法的静力非线性分析方法,研究了基础隔震结构竖向连续倒塌机制,并通过Sesimo Struct软件建立多组隔震框架结构,分析了不同楼板类型、不同隔震支座、不同抗震设计对基础隔震结构连续倒塌机制及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现浇楼板的存在及设防烈度的提高都可以提高隔震结构在梁机制下的承载力;隔震层水平刚度的提高对结构竖向承载力影响不大;与传统的抗震结构相比,隔震结构因为隔震层约束较弱可以延缓框架梁端塑性铰的失效。(2)采用动力分析方法,分析了层高、楼层数、框架梁配筋面积、隔震层刚度对隔震结构连续倒塌动力效应的影响。并以7层隔震框架结构为例,分析了动力效应及动力效应作用区域。分析发现梁配筋面积的增大、层高的降低都可以提高结构的抗倒塌能力;构件失效后,结构发生内力重分布,失效跨内构件内力发生较大变化。(3)根据连续倒塌动力效应作用区域选取子结构,采用连接单元作为子结构约束边界建立子结构模型,提出基于子结构的隔震结构连续倒塌动力分析方法。并通过整体模型与子结构模型的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通过子结构模型可以为结构精细化分析及结构试验提供帮助。(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7-04-20)
张晓峰[6](2016)在《竖向刚度不规则基础隔震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的发展,建筑的功能要求日益多样化,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不规则建筑,建筑结构的竖向布置不规则极易造成结构在薄弱层位置处产生较大层间变形,造成结构的严重破坏。而随着基础隔震技术的发展,基础隔震结构在多次实际地震中均表现出良好的隔震效果,因而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本文对竖向刚度不规则的基础隔震结构进行了地震反应分析,并与相应的抗震结构进行了对比,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对竖向刚度不规则的抗震结构和基础隔震结构进行了模态分析,研究结构的自振周期和振动特征,表明基础隔震结构的自振周期明显延长,结构的振动主要表现为隔震层的振动,上部结构以整体的刚体运动为主。(2)对底层竖向刚度不规则的抗震结构和基础隔震结构进行了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反应分析,表明底层竖向刚度不规则基础隔震结构与抗震结构相比,其层间位移、楼层剪力和楼层绝对加速度均明显减小,有效保护了上部结构,隔震效果良好。(3)对中间层竖向刚度不规则的抗震结构和基础隔震结构进行了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反应分析,表明中间层竖向刚度不规则基础隔震结构与抗震结构相比,其层间位移、楼层剪力和楼层绝对加速度均明显减小,有效保护了上部结构,隔震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6-11-01)
叶昆,张子翔,朱宏平[7](2016)在《近场地震竖向分量对LRB基础隔震结构地震响应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主要对比分析了近场区竖向地震动对LRB基础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首先,在ABAQUS有限元软件中建立了较为精确的有限元模型:上部结构采用纤维模型以考虑隔震结构在近场地震作用下可能出现的塑性变形,隔震层采用能反映隔震支座水平和竖向力学性能相互耦联的"Ryan-Kelly"力学模型;同时,综合考虑隔震支座的剪切破坏和拉压破坏以确定支座的破坏界限;在此基础上,分别进行隔震结构在水平地震单独作用和水平竖向地震联合作用下的动力分析,对比分析结果可知:近场区竖向地震动对于隔震支座的破坏模式影响较大,在较大的竖向分量作用下,隔震支座可能会在剪切破坏之前先发生拉压破坏;对于上部结构的动力响应,竖向地震动的影响具有随机性,但同样不可忽略,在某些工况下,考虑竖向地震作用会较大幅度地降低其水平动力响应。(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6年04期)
胡晓莹,朱玉华[8](2012)在《基础隔震结构竖向地震反应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了基础隔震结构的竖向地震反应特点。首先通过对不同支座的竖向力进行比较可知,基础隔震结构在遭遇水平地震波时,位于支座布置平面中非对称轴的支座处可能产生较大的竖向反应;其次对隔震结构和非隔震结构的竖向地震反应进行对比分析可知,基础隔震结构对于竖向地震动的隔震效果不明显。因此竖向地震动对结构的作用不可忽视,在进行基础隔震结构抗震设计中应加以关注。(本文来源于《结构工程师》期刊2012年04期)
崔利富,孙建刚,赵颖华[9](2011)在《大型立式储罐竖向基础隔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降低立式钢制储罐竖向地震响应,从罐液耦联运动出发,依据储罐内液体满足的边界条件和势流体理论,选择合理的速度势,给出动水压力的理论表达;考虑动水压力和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影响,建立罐液耦联振动方程、隔震层控制方程和基础的竖向振动方程;给出储罐侧壁剪力、侧壁弯矩和应力的理论表达.选取150 000 m3储罐,采用Wilson-θ法对其进行地震动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储罐竖向基础隔震体系能够降低储罐的径向应力、轴向应力和环向应力地震响应,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最佳场地、隔震周期、阻尼比和高径比.(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12期)
祁皑,范宏伟[10](2011)在《基础隔震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分布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一个3跨4排柱建筑为例,对非隔震结构和隔震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分布特点进行了对比研究,其中考虑了隔震层顶部梁板结构的荷载、刚度以及结构的梁柱刚度比等因素的影响。研究中发现,与非隔震结构相比,隔震结构一层柱子的柱端弯矩明显增大,隔震层顶部梁的梁端弯矩与其荷载成正比等规律。同时提出了基于非隔震结构的隔震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内力的计算方法和"隔震影响系数"的概念。即,隔震结构的内力等于非隔震结构的内力乘以"隔震影响系数"。其中还进一步对"隔震影响系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研究,得出了"隔震影响系数"的计算公式。本文所提出的计算方法与隔震结构在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方法思路一致,因此,该方法也进一步完善了隔震结构的设计理论。(本文来源于《世界地震工程》期刊2011年04期)
竖向基础隔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结合某多层钢框架结构,建立传统抗震和摩擦摆基础隔震结构的有限元模型。输入地震波,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进行水平双向和不同竖向比例的叁向地震反应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摩擦摆基础隔震结构能延长结构自振周期,减小结构层间剪力、层间位移、梁和柱受到的轴力与弯矩,降低了水平及竖向地震的作用。随着竖向地震动增大,结构竖向层间位移增大,顶层竖向加速度增大,摩擦摆支座的竖向压缩位移和瞬时脱空位移增大,其中瞬时脱空现象均发生在角支座处,但远小于支座的啮合深度,不会影响结构的安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竖向基础隔震论文参考文献
[1].黄小宁,王宁,杜永峰.地震作用下基础隔震框剪结构竖向连续倒塌可靠度分析[J].工程力学.2019
[2].瞿敬超,陆琨,陶忠,朱清泉.考虑竖向地震作用下摩擦摆基础隔震结构抗震性能分析[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9
[3].包超,马肖彤,杜永峰,张尚荣,杨秋宁.竖向不规则基础隔震结构抗连续倒塌机制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杜永峰,段好才,徐天妮.基础隔震结构竖向连续倒塌机制及影响因素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8
[5].段好才.基础隔震结构竖向连续倒塌机制及动力效应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7
[6].张晓峰.竖向刚度不规则基础隔震结构地震反应分析[D].郑州大学.2016
[7].叶昆,张子翔,朱宏平.近场地震竖向分量对LRB基础隔震结构地震响应影响分析[J].工程力学.2016
[8].胡晓莹,朱玉华.基础隔震结构竖向地震反应试验研究[J].结构工程师.2012
[9].崔利富,孙建刚,赵颖华.大型立式储罐竖向基础隔震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1
[10].祁皑,范宏伟.基础隔震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分布特点[J].世界地震工程.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