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杨矗广西省崇左市天等县小山乡中心幼儿园532813
摘要:幼儿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其在幼儿园中接受的教育,也应结合家庭教育,满足家园共育这一教育趋势的时代要求。家庭与幼儿园在幼儿的身心健康与核心素质培养方面发挥着相辅相成、互促共进的协同作用,不能割裂看待,而应始终坚持“两点论”的统一。
关键词:家庭教育;家园共育;教育分析
幼儿园通常是幼儿接触到的“学校教育”的第一站,因为年龄尚小,思维意识及自理能力都不完善,所以在幼儿园教育的实践中不难发现,很多幼儿无法适应入园的新环境。这种不适应集中地表现为不愿意吃幼儿园的饭菜、大声哭闹、和小朋友闹矛盾等现象,这一问题为幼儿园教学的顺利开展以及教育目标的实现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追根溯源,不难发现,影响幼儿行为的主要因素是其在成长过程中已经习惯的家庭教育环境,对于家长的关心和陪伴展现出很大的依赖。因此,要有效落实教育目标,为幼儿未来发展打好基础,亟需探索出一条家庭与幼儿园之间有效互补的途径。
1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中主体间的矛盾
受关注角度及自身经验的影响,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在理念上存在一定分歧。二者皆以培育幼儿的综合能力、促进幼儿的茁壮成长为目标,但理念的不同引导的方式矛盾,可能会与家园共育这一目标的核心要求背道而驰。值得注意的是,因为幼儿都处于较低的年龄段,因此其在家里受到的关注与照顾普遍更多,尤其是祖父母辈更是将他们看作“心头肉”,存在过度宠爱的倾向;然而,幼儿园的教学目标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培养自主能力、主动探索能力的平台,使得他们为进入更高层级的学校教育做好准备,且因为幼儿教育通常采取“一对多”的形式,教师以全班小朋友的共同成长为着眼点,对于某一特定学生的关注就无法做到“面面俱到”,这种差异就会为学生提供两种完全不同的成长环境。家长与幼儿园如果不能实现及时有效的沟通,针对幼儿在家庭及幼儿园环境下展现的状态加以交流,就很难把握幼儿真实的成长情况,与家园共育的初衷南辕北辙。
2当前家园共育的主要问题
2.1家长和教师因工作忙碌,缺乏足够时间
作为家园共育的主体,家长和教师的地位同样关键,两者的交流与协作是实现共育目标的重要保障。但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双方均需要面对生活节奏与工作节奏不断加快的问题,具体来说就是,双方的工作时间几乎同步,就很难抽出完全契合的时间专门用以交流,如何去抽出时间、并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有效交流对双方都提出考验。传统家园共育的主要形式如亲子游戏、教育讲座及家长会等对于教师及家长的时间安排都有较高的要求,很容易发现即使是形式最为简单的家长会,也会出现部分家长因为工作原因无法出席的情况,这就为双方的交流沟通设置了屏障。
2.2共育形式单一,创新性与吸引力不足
从实践中看,当前的家园共育仍集中于家长会的传统形式,这一模式与要求相对固定的形式缺乏足够的创新性与吸引力。在家长会中,教师占据了绝对的主体地位,以“一对多”的形式讲述幼儿成长的问题,虽然涉及范围广且相对全面,但是家长的参与度较低,甚至难以引起家长的重视,教师的讲解与通报也流于形式。幼儿具有不同的天性,幼儿园教育也以实现“求同存异”为目标,但必须充分兼顾个人的个性特点与发展实际,过于普遍性的讲解并不能照顾到这一点。这种“泛泛而谈”难以对家长形成吸引力,单一的形式也会降低家长对于家园共育的好感与期望值。
2.3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互动不足
家园共育应以平等、互动的双向交流为关键活动,实现教师与家长教育观念的求同存异。但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师“一对多”的教学实际,且其在日常的幼儿园教育中与幼儿接触时间较长,因此其在家园共育中通常处于主导地位,扮演着输出教育观念的重要角色,家长通常因为信息沟通的不顺畅以及对于幼儿园教育的依赖,对于其观念及教育方式选择被动接受,两者的教育地位出现偏差。长期以往,缺乏互动造成这种偏差会演化为单向的教育输出,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及家园共育的主体实质造成障碍。
3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实现互补的策略分析
3.1家庭教育应做好对幼儿园教育的前期准备
幼儿园中的孩子年龄尚小,其对身边的种种事物具有浓厚的好奇心,因此,在幼儿园教育的早期阶段,家庭教育应做好对幼儿心理的把握与引导。在幼儿园中,幼儿的表现受到明确的园规、老师的要求以及周边同伴的影响,其在进入幼儿园的早期阶段容易出现茫然、无所适从的情况,对相比于家庭较为陌生的环境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因此,家庭教育中家长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现实情况,引导幼儿学会与家长之外的同伴相处,在家庭中制定一些幼儿容易理解的规则,帮助其形成初步的规则意识。从而使得幼儿在幼儿园教育中尽快适应新的环境,自然地融入到学习以及和同伴的相处中去。除此之外,在幼儿园教育中,学生将要接触到新的知识学习,且相对于家庭教育中零散的学习来说,时间较为集中,也需要幼儿具有一定的专注力。但是其年龄尚小,加之好奇心浓厚,幼儿很容易产生走神、开小差的情况。因此,在幼儿进入幼儿园的前期阶段,家长应在家庭教育中引入对幼儿专注力的训练与培养形式,例如,可以读一些简单的画册图本的内容给幼儿听,鼓励幼儿在听完一个故事后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引导幼儿“身临其境”,沉浸到有趣的故事情境中,初步培养其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之后可以适当引入一些难度提高、理论性增强的古诗、成语等,逐步提升其专注力,为其在幼儿园学习中克服开小差、做小动作的不良问题打下基础,也为整体幼儿园教育课堂效率的提高注入活力。
3.2家庭教育应做好对幼儿园教育的巩固与延伸
在幼儿园教育中,虽然教育内容与高层级的教育相比难度并不高,但是仍具有一定的理论性、专业化的特点,侧重于对学生成长整体方向的引导。幼儿园教师多通过语言教学、游戏教学、手工练习等形式进行知识的传授,学生虽然参与度较高,但是因为生活经验的缺少,其对于某些特定情境与问题的理解并不深入,往往停留在对字面意识的简单记忆中。家庭教育不同于幼儿园教育的形式,其生活化、时间化的特征凸显,家庭生活中幼儿遇到的情景与问题往往是随机的、具体的,家长应利用好各个片段,将教育的效果贯彻进去,避免教育成为幼儿眼中的“空中楼阁”。例如,在幼儿园教授尊老爱幼的故事内容时,家长可以用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幼儿感悟其具有生动价值的内涵,可以在幼儿和祖父母吃饭时,告诉幼儿应该首先请长辈先动筷子,也可以在陪同幼儿坐公交车时,主动带领幼儿给老年人让座。这样的尝试可以为幼儿提供真实化的知识感悟与情感体验,与幼儿园教育中偏重理论的教育特点形成优势互补。
4结束语
幼儿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双双“发力”,两者的有机统一才能为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创造更加和谐的环境。家庭教育要实现与幼儿园教育的有效互补,通过行之有效的交流沟通将家园共育的目标落到实处,为幼儿创造一片自由生长的广阔天空。
参考文献:
[1]施玉洁.家长在家园合作中的参与现状[J].亚太教育,2016,(29):167-168.
[2]王文欣;朱莉.家园合作中存在的误区及其反思[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4):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