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唤醒论文-沈夏林,张际平,王勋

情绪唤醒论文-沈夏林,张际平,王勋

导读:本文包含了情绪唤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情绪,身体图式,在场,虚拟现实

情绪唤醒论文文献综述

沈夏林,张际平,王勋[1](2019)在《虚拟现实情感机制:身体图式增强情绪唤醒度》一文中研究指出虚拟现实引入教学增加了其中情感现象的复杂性,情感机制成为亟待研究的问题。情绪是情感的可操作单元,激活情绪的信息分为感知和概念化信息两种途径,客体与个体预期的差异决定了情绪的强度,虚拟现实主要提供了感知通道的情绪信息来源。在场感给予体验者接近于叙事者的情感体验,但"情感模拟"并不能解释虚拟现实环境中与仿真度不对等的微妙情感现象。为此,从身体觉知虚拟对象示能性的过程出发,提出是身体图式在唤起情绪中扮演了关键角色,是个体预期与客体感知间差异的实质。进而,针对隐含于语文教学中的情绪,以"叁峡船闸"为教学内容,设计了高激活度图式(虚拟现实学习环境)和一般激活度图式(视频学习)的对比实验。结果显示,高激活度图式的情绪唤醒度显着高于低激活度图式。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虚拟现实学习环境的情绪影响模型。(本文来源于《中国电化教育》期刊2019年12期)

刘颖,刘光远[2](2019)在《不同风格音乐在情绪唤醒时的神经激活》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音乐的日常使用中,音乐风格是个体音乐活动开展最为重要的音乐属性之一。音乐风格与听者的情感过程和神经活动密切相关,个体的音乐风格偏好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个体的社会身份。以往研究针对音乐风格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和文化差异等做了相应调查,然而,当不同的音乐风格诱发个体差异性的情绪情感时,听者的大脑神经活动特征目前仍缺乏相应的调查和证据。为了分析不同音乐风格的神经激活、描述不同风格音乐的情绪诱发特征,本研究筛选了20名无失音症的非音乐专业的在校大学生,通过被动聆听范式比较了他们在流行音乐、摇滚音乐、爵士音乐、民间音乐和古典音乐这五种刺激诱发音乐情绪时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活动,并在核磁扫描结束后再次收集被试对相应五种音乐材料的情绪愉悦度和情绪唤醒度评分的。结果表明,古典音乐诱发最高的情绪愉悦度,摇滚音乐诱发最高的情绪唤醒度;在大脑影像活动中,流行音乐显着地激活了听众的双侧辅助运动区(SMA)和颞上回(STG)区域,古典乐抑制听众的胼胝体,摇滚乐抑制听众的双侧扣带回、左侧小脑和左侧颞下回。作为首个调查音乐风格的大脑神经活动特征的核磁实验,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音乐风格的情绪活动特点,为我们理解为进一步描述人类的音乐大脑活动提供了相应的神经证据,可能是描述人类音乐大脑的一种有价值的方式。(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郭愿志,闫志英[3](2019)在《苦味刺激影响悲伤情绪唤醒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味觉是人类重要的感觉能力之一。味觉器官能够感知出食物中葡萄糖、氨基酸和电解质等营养成分,并对食物中有毒有害成分做出警告,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有重要作用。在自然界中,苦味是对食物中有毒有害成分的提示,苦味刺激不仅会引起生物体的排斥反应,同时也能诱发厌恶情绪。(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09-24)

孙彩红[4](2018)在《情绪唤醒影响项目内、项目间联结记忆的分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往关于情绪影响记忆的研究中,大多数研究都是探讨情绪对记忆单独元素的影响。然而在生活中我们对经历事件的记忆,大多数是以情景记忆的方式保存的。为准确地描述所记忆的事件,我们需要记住事件的各种元素,同时将各种元素捆绑在一起,并且在记忆中保持这些捆绑的表征,这种将经历事件的不同元素的表征捆绑在一起,形成一种特征的集合,就是联结记忆。Mayes(2007)根据记忆的不同特点,将联结记忆分为叁类:项目内联结记忆、领域内项目间联结记忆以及跨领域项目间联结记忆。前人关于情绪对联结记忆的影响,出现了两种矛盾的结果,一种发现情绪唤醒增强记忆捆绑,另一种则发现情绪唤醒削弱了记忆捆绑。基于这种矛盾的结果,Mather(2007)提出了客体捆绑理论,认为情绪唤醒会增强项目内联结记忆,会损害项目间联结记忆。然而,客体捆绑理论是否能够解释情绪唤醒对项目内、项目间联结记忆的不同影响还存在很大争议。本研究将项目内、项目间联结记忆这两种不同的联结类型作为研究的自变量,来探讨情绪唤醒对项目内、项目间联结记忆的影响,以期直接比较项目内联结的情绪增强作用和项目间联结的情绪削弱作用是否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因为以往研究中,项目内联结记忆的项目-项目特征的联结捆绑数量相对较少,而项目间联结记忆的项目-背景联结捆绑数量相对较多,那么,项目内、项目间这两种不同类型的联结记忆的情绪唤醒效应是否会受到联结捆绑数量的影响呢?所以,本研究拟通过改变联结捆绑的数量关系操作项目内和项目间联结记忆,去分析情绪唤醒对两种不同联结记忆类型的不同影响。本研究采用联结记忆线索再认范式,分四个实验完成。实验1首先按照过去研究中常用的对项目内、项目间联结记忆研究的方式,同时控制项目内、项目间情绪诱发项目的种类和数量,来直接比较情绪唤醒对项目内、项目间联结记忆的影响;实验2在实验1的基础上,降低项目间联结记忆的背景图片数量,将其操作为与项目内联结的颜色数量相一致,来比较情绪唤醒对项目内、项目间联结记忆的影响;实验3在实验1,2的基础上,增加项目内联结记忆的捆绑数量,并控制项目内、项目间联结记忆类别,进一步探究情绪唤醒对项目内、项目间联结记忆的影响;实验4在实验3的基础上,继续降低项目间联结捆绑背景难度,使其和项目内联结捆绑的项目特征基本一致,进一步探究情绪唤醒对项目内、项目间联结记忆的影响。4个实验均采用2(联结类型:项目内联结、项目间联结)×2(情绪类型:中性、消极高唤醒)混合实验设计。其中联结类型为被试间设计,情绪类型为被试内设计。因变量为项目再认成绩、项目内联结再认成绩和项目间联结再认成绩。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当项目内、项目间联结捆绑数量不同时,情绪对这二者的联结记忆会产生不同的影响。(2)当项目间联结捆绑的背景图片数量减少时,联结记忆总成绩比项目-背景一对一捆绑时更差,情绪对项目间联结记忆的损害作用更强。(3)当项目内联结记忆捆绑的项目特征数量增加,项目内联结记忆捆绑变为项目-项目特征的一对一捆绑时,出现了情绪对项目内联结记忆的削弱作用。(4)联结捆绑数量并不是影响联结记忆项目内-项目间情绪效应的唯一因素。(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8)

张慧珺[5](2018)在《情绪唤醒对中性信息联结记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前人研究大多使用本身具有情绪性的材料来探讨情绪对联结记忆的影响,没有将情绪唤醒和要进行测试的记忆信息分离开来。而情绪性项目相较于中性项目更能捕获维持注意。大部分的研究并不能得出联结记忆的削弱究竟是因为项目记忆的削弱,特定的情绪性信息的削弱还是注意的缺乏所造成的。情绪唤醒对于中性信息的联结记忆的影响机制更是不得而知。本研究用情绪唤醒与记忆材料分开的形式进行研究,以本身不具有情绪性的中性词对作为记忆材料,在词对后呈现中性图片或者情绪性图片来操作情绪性,来探讨情绪对中性单词对的联结记忆的影响。Mather&Sutherland(2011)提出的唤醒诱发的竞争偏向理论(arousal-based competition,ABC理论)指出,情绪会增强高优先性的项目记忆而削弱低优先性的项目记忆,优先性是由目标相关和知觉特征所组成,而情绪对不同优先性的联结记忆的影响与联结记忆相同吗?一体化假说认为,情绪唤醒会对“一体化”了的项目间联结记忆起到促进作用。但项目的特征和主体的编码策略会对情绪唤醒对联结记忆的影响产生什么作用,还非常值得进一步研究。本研究的研究目的是探讨情绪唤醒对中性信息联结记忆的影响,同时进一步考察了注意优先性(目标相关和知觉特征)、语义相关、编码策略对情绪影响中性信息联结记忆的制约作用。实验1为2(目标相关:高、低)×2(知觉特征:突出、不突出)×2(情绪类型:中性、消极)的叁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实验2为2(目标相关:高、低)×2(语义相关:相关、不相关)×2(情绪类型:中性、消极)的叁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实验3为2(编码策略:一体化想象,独立想象)×2(知觉特征:突出、不突出)×2(情绪类型:中性、消极)的叁因素混合实验设计。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消极情绪会削弱中性信息的联结记忆。2、目标相关和知觉特征并不能制约情绪对中性信息联结记忆的削弱作用。3、一体化(语义相关和编码策略)会缓和情绪对中性信息联结记忆的削弱作用。4、和知觉特征相比,编码策略对消极情绪削弱中性信息联结记忆的制约作用比知觉特征更大。(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8)

秦菁菁,刘洁[6](2017)在《界面设计中的情绪唤醒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界面设计作为一个设计概念,同时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它的发展不会终结,人们的需求也不会止步。情绪唤醒作为界面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要素,文章将通过举例论证的方法就市面上较典型的APP界面对怎样在色彩、图像、文字等视觉因素上激发用户情绪,以及对如何巧妙地利用听觉因素"点睛"音效来有效地唤醒用户情绪进行研究。(本文来源于《设计》期刊2017年23期)

李雪娟,张灵聪,李红[7](2017)在《情绪唤醒影响记忆巩固过程的神经生理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白鼠和人类都对情绪唤醒的经历有更好的记忆。情绪唤醒影响记忆巩固的神经生理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a)情绪唤醒或急性应激,会引发个体内部应激激素的释放,从而增强其记忆巩固过程。(b1)杏仁核的激活对情绪唤醒影响记忆巩固过程十分重要,杏仁核内部去甲肾上腺素(NE)的释放影响记忆巩固过程。(b2)杏仁核投射到负责不同类型记忆加工的脑区,如海马和皮层,从而影响记忆。(c)应激激素影响记忆巩固的过程中,杏仁核内NE的激活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综上,情绪唤醒影响记忆巩固的过程,涉及到激素调节、神经调节及二者的共同作用。(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进展》期刊2017年10期)

白鹭[8](2017)在《情绪唤醒与编码方式对项目间联结再认影响的ERP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实生活中我们所经历的事件大多是以情景记忆的形式进行保存的。联结记忆是在情景记忆范畴下,除项目记忆之外研究者们关注的另一个重点。双加工模型认为,再认由两种在神经上和功能上相分离的熟悉性和回想两种加工过程所支持。研究者们普遍认为,对单个项目的再认可以同时被熟悉性和回想支持,但在联结再认任务中,对新异情景联系的提取必须有回想加工的参与,因而联结记忆并不能通过熟悉性的加工过程而获取(Hockley et al.,1999;Yonelinas,1997)。Yonelinas(2002)提出的一体化假说(unitization hypothesis)为回想支持联结记忆的加工过程提供了可能性。采取联结再认叁键范式的ERPs研究大都在可一体化程度较高材料的提取阶段发现了指向熟悉性的FN400效应,支持了一体化假说。但先前研究较少考察唤醒项目对可一体化程度不同材料联结记忆的影响,情绪是否会造成不同信息之间联结的差异这一点很值得研究。此外,先前研究均涉及对项目对的有意编码任务,鲜有研究关注对可一体化程度较高材料联结关系的无意编码能否支持一体化假说。基于前人研究,本研究使用联结再认的叁键判断范式,共包括两个实验,共同探讨情绪唤醒与无意编码方式对项目间联结再认的影响。实验1采用2(语义相关性:相关,不相关)×3(反应类型:原配,重组,新)的被试内实验设计,对有意编码条件下个体对中性-消极客体图片对的项目间联结记忆进行了研究。实验2在实验1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采用ERPs技术考察了无意编码方式下情绪唤醒对项目间联结再认的影响。实验为2(情绪唤醒:中性组,唤醒组)×2(语义相关性:相关,不相关)×3(反应类型:原配,重组,新)的混合实验设计,情绪唤醒为被试间变量。其中,唤醒组被试的编码材料与实验1中相同,均为中性-消极图片对;中性组被试编码的材料则与前人研究材料相似(中性-中性图片对),两组被试均对刺激材料进行数量判断任务,并不主动记忆联结。因变量为项目间联结再认的正确率、正确反应的反应时、错误反应的类型以及联结记忆研究中涉及到的两种ERP“新旧”效应的指标,即反映熟悉性的FN400和反映回想的LPC。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无意编码条件下,情绪唤醒会削弱语义不相关材料的联结再认;(2)材料的语义相关性会促进一体化表征的形成,提高联结再认成绩;(3)ERP结果表明,熟悉性和回想共同影响着中性语义相关材料的联结再认;(4)学习阶段材料本身的语义相关性对项目间联结再认有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7-06-03)

杨小娥[9](2017)在《提取练习条件下情绪唤醒对记忆的增强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取练习效应是指在学习与最终测验之间,等长时间的提取练习与重复学习相比,前者更能促进长时记忆的保持,也称为测试效应。与提取练习效应大量被验证且获得许多研究成果不同,有关提取练习效应的理论研究较少且存在争议。目前将提取有益于记忆保持的解释主要集中于提取尝试所涉及的加工,最受认可的是精细提取假设,该理论认为对学习过信息的提取提高了语义相关信息的激活,形成了丰富的语义网络,增加了获取目标信息的路径数目,从而导致了提取练习效应。但最近提出的两阶段框架将提取练习效应的来源分为两个加工阶段:尝试提取和提取后的加工。如果提取练习的益处仅仅来源于提取所涉及的精细化加工,那么提取之后的操作将不会对提取练习效应产生任何影响。因此,探讨提取后加工的存在对深入揭示提取练习效应的内部加工机制显得非常必要。本研究采用标准的提取练习效应范式,在提取后引入情绪事件。考查提取练习的益处是否会受到提取后引入情绪事件的调节,进而验证提取后加工存在的可能性。被试学习不相关的汉语词对,之后进行线索回忆提取,提取完成后立即呈现一张情绪图片、中性图片或空屏,最后进行线索回忆测试或再认。实验一采用图片类型(负性情绪图片、中性图片和空屏)的单因素组内实验设计,提取之后立即呈现负性情绪图片、中性图片或空屏,比较叁种图片对呈现前项目记忆成绩的影响来证明提取后加工存在的可能性;结果发现,叁种图片呈现前项目的记忆成绩之间差异不显着。实验二采用2(学习策略:提取练习、重复学习)×3(图片类型:高唤醒负性情绪图片、中性图片、空屏)的混合实验设计,在提取和重复学习后呈现高唤醒负性情绪图片、中性图片和空屏来继续探测提取后加工存在的可能性;结果发现,提取后呈现高唤醒负性情绪图片相较于中性图片和空屏增强了项目的记忆保持,但在重复学习后却没有出现这种增强效应。研究者认为情绪图片通过提取后的再巩固加工提高了标准的提取练习效应。实验叁采用2(学习策略:提取练习、重复学习)×3(图片类型:负性情绪图片、正性情绪图片、空屏)的混合实验设计,考查正性情绪图片是否和负性情绪图片一样会增强记忆;结果发现正性情绪图片并没有产生这种增强效应,且提取练习组相关词的闯入量显着高于重复学习组。实验四采用3(图片类型:负性情绪图片、正性情绪图片、空屏)×2(词汇类型:目标词、线索词)×2(测试类型:线索回忆、再认)的混合实验设计,考查提取后再巩固加工的作用对象;结果发现再巩固加工增强了线索词和目标词之间的联结。研究结果支持了两阶段框架,提取练习在记忆保持上的优势效应是基于提取过程中的语义激活和提取后的再巩固加工,且负性情绪唤醒可作用于提取后的再巩固加工提高标准的提取练习效应,增强线索词和目标词之间的联结。这意味着,提取或再激活后的记忆具有动态性和可塑性。(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7-06-01)

牟程程[10](2017)在《情绪唤醒对不同语义、空间关系的项目—背景联结记忆影响:行为与眼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情绪唤醒对联结记忆影响的研究一直存在争议,Mather(2007)认为争议的原因是人们研究的联结记忆类型不同,他认为情绪唤醒会增强项目内联结记忆而削弱项目间联结记忆,情绪唤醒之所以会削弱项目间联结记忆,是因为对项目投入太多的注意就不容易将项目与背景进行捆绑。注意是否是解释情绪唤醒影响项目间联结记忆的唯一原因,至今还无定论。一体化假说认为,若能在编码时对两个或多个分离的项目进行一体化加工,整合成一个整体,情绪唤醒也会对“一体化”了的项目间联结记忆起到促进作用。人们会对语义上与情绪唤醒主题事件有直接联系(语义上的“中心”)的信息记忆更好,会对在空间上与情绪唤醒主题事件接近(空间上的“中心”)的信息记忆更好,语义关系和空间关系哪个对项目间联结记忆影响更大,至今还无定论。本研究试图通过叁个实验来研究语义关系和空间关系对情绪唤醒影响项目间联结记忆的制约作用,并探究注意是否能用来解释情绪唤醒对项目间联结记忆的影响。实验1采用2(项目情绪唤醒:消极、中性)×2(语义关系:相关、不相关)×2(项目与背景间空间距离:远、近)的叁因素被试内设计。实验2采用2(项目情绪唤醒:消极、中性)×2(语义关系:相关、不相关)×2(项目处于背景中的空间位置:中心、边缘)的叁因素被试内设计。实验3采用2(项目情绪唤醒:消极、中性)×2(空间一致性:一致、不一致)的两因素被试内设计。因变量均为项目的再认成绩和项目与背景的联结再认成绩,眼动指标为兴趣区域的注视数量比率和对兴趣区的注意分配比率。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项目-背景间语义关系以及空间关系会制约情绪唤醒对项目-背景间联结记忆的影响,其中语义上的“中心”比空间上的“中心”对其制约作用更大。(2)项目-背景间的一体化有助于缓和情绪唤醒对联结记忆的削弱作用。(3)注意并不是解释情绪唤醒影响项目-背景间联结记忆的唯一因素。(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7-03-10)

情绪唤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音乐的日常使用中,音乐风格是个体音乐活动开展最为重要的音乐属性之一。音乐风格与听者的情感过程和神经活动密切相关,个体的音乐风格偏好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个体的社会身份。以往研究针对音乐风格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和文化差异等做了相应调查,然而,当不同的音乐风格诱发个体差异性的情绪情感时,听者的大脑神经活动特征目前仍缺乏相应的调查和证据。为了分析不同音乐风格的神经激活、描述不同风格音乐的情绪诱发特征,本研究筛选了20名无失音症的非音乐专业的在校大学生,通过被动聆听范式比较了他们在流行音乐、摇滚音乐、爵士音乐、民间音乐和古典音乐这五种刺激诱发音乐情绪时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活动,并在核磁扫描结束后再次收集被试对相应五种音乐材料的情绪愉悦度和情绪唤醒度评分的。结果表明,古典音乐诱发最高的情绪愉悦度,摇滚音乐诱发最高的情绪唤醒度;在大脑影像活动中,流行音乐显着地激活了听众的双侧辅助运动区(SMA)和颞上回(STG)区域,古典乐抑制听众的胼胝体,摇滚乐抑制听众的双侧扣带回、左侧小脑和左侧颞下回。作为首个调查音乐风格的大脑神经活动特征的核磁实验,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音乐风格的情绪活动特点,为我们理解为进一步描述人类的音乐大脑活动提供了相应的神经证据,可能是描述人类音乐大脑的一种有价值的方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情绪唤醒论文参考文献

[1].沈夏林,张际平,王勋.虚拟现实情感机制:身体图式增强情绪唤醒度[J].中国电化教育.2019

[2].刘颖,刘光远.不同风格音乐在情绪唤醒时的神经激活[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3].郭愿志,闫志英.苦味刺激影响悲伤情绪唤醒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4].孙彩红.情绪唤醒影响项目内、项目间联结记忆的分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5].张慧珺.情绪唤醒对中性信息联结记忆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8

[6].秦菁菁,刘洁.界面设计中的情绪唤醒研究[J].设计.2017

[7].李雪娟,张灵聪,李红.情绪唤醒影响记忆巩固过程的神经生理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7

[8].白鹭.情绪唤醒与编码方式对项目间联结再认影响的ERP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

[9].杨小娥.提取练习条件下情绪唤醒对记忆的增强效应[D].西北师范大学.2017

[10].牟程程.情绪唤醒对不同语义、空间关系的项目—背景联结记忆影响:行为与眼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

标签:;  ;  ;  ;  

情绪唤醒论文-沈夏林,张际平,王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