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级稳定常数论文_王峥,周立群,刘丽颖

导读:本文包含了逐级稳定常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常数,稳定,电位,络合物,甘氨酸,水杨酸,滴定法。

逐级稳定常数论文文献综述

王峥,周立群,刘丽颖[1](2011)在《pH法测定甘氨酸合镍配合物逐级稳定常数——介绍一个开放式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综合化学实验项目"pH法测定甘氨酸合镍配合物逐级稳定常数"实施开放式实验的介绍,分析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改进措施。(本文来源于《大学化学》期刊2011年05期)

孟晓红,李竹林,赵宗涛[2](2009)在《配合物逐级稳定常数的新迭代计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配合物逐级稳定常数的计算,是配位化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由生成函数所导出的线性方程组的解算,通常采用Cramers's法则、消去法等,其计算工作量大,效率不高。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SOR迭代法,首先方程组用数学分析,整理成SOR迭代形式,归纳出改进的新算法ISOR。经使用,新的ISOR算法较之传统的GS、Jacobi算法速度快,当迭代800次以上,则收敛值相差0.3K~θ,易于编程,适用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多个化学领域。(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与应用化学》期刊2009年03期)

张有娟,陈静,高现听,靳海艳[3](2007)在《pH电位法测定Cu(Ⅱ)水杨酸配合物的逐级稳定常数》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Cu(Ⅱ)—水杨酸配合物在离子强度为0.10mol.L-1(KNO3)条件下的pH值,用半整数作图法得出了Cu(Ⅱ)—水杨酸配合物的逐级稳定常数:lgk1=9.90,lgk2=7.32。(本文来源于《安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2期)

朱必学,阮文娟,朱志昂[4](2004)在《手性Salen Fe与2-乙-4-甲咪唑主客体系的逐级稳定常数的测定及CD光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UV-vis紫外-可见滴定方法,首次将具有不同取代基的对称主体1(t-Bu-Salen Fe)、不对称主体2(unsym-SalenFe)和3(Salen Fe),用于对客体4(2-乙-4-甲咪唑,EMIm)分子识别的对比研究,首次测定了不同手性主体与EMIm缔合反应的逐级稳定常数。系统地考察了主客体缔合体系的圆二色(CD)光谱,用分子力学和量子化学相结合的方法,从理论上对实验事实予以剖析。(本文来源于《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研究进展——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二届大环第四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期刊2004-06-30)

易琼,王石泉,王峥[5](2002)在《“pH法测定甘氨酸合镍配合物的逐级稳定常数”学习指导》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 p H法测定甘氨酸合镍配合物的逐级稳定常数。对影响测定准确度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地分析 ,对实验数据处理较大的改进 ,采用 Microsoft Excel计算机软件包来处理实验数据和作图。(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02年02期)

张太平[6](2000)在《如何理解和应用pH法测定乙二胺合镍配合物的逐级稳定常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着重阐述并论证 ,根据滴定曲线 ,用生成函数 nH,当 nH=1/ 2 ,3/ 2时pH =tgK1H,tgK2 H.以及采用生成函数 n ,求得当 n =1/ 2 ,3/ 2 ,5/ 2时 ,分别可求出乙二胺与Ni2 +配合物的逐级稳定常数K1、K2 、K3的依据 ,便于读者加深理解该测定方法。(本文来源于《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0年06期)

张延昌,许青,魏培海,郑金强[7](1997)在《等色点——平衡移动法逐级配合物稳定常数的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平衡移动法用于逐级配合物稳定常数的测定,对相互交错严重的逐级反应,利用系列溶液吸收光谱中等色点的形成,将相互交措的逐级平衡分解为各自独立的单一平衡分别处理,方法简便可靠.试用于铁—磺基水场酸体系,结果比较令人满意。(本文来源于《山东教育学院学报》期刊1997年02期)

郭华,耿曼利,张伟军[8](1995)在《pH法测定单核逐级稳定常数的计算机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配位化合物在我们周围的存在极为广泛.绝大多数无机化合物都是以配位化合物形态存在的.在水溶液中根本不存在简单金属高于.特别是很多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中包含着有机化合物(通常作配位体),使配位化合物更具有广泛而多样的特点.由于配合物的形成对元素和配位体产生巨大影(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师》期刊1995年05期)

李可群,朱裕贞,张爱东[9](1995)在《配合物逐级形成体系稳定常数和吸光系数曲线的直接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配合物逐级形成体系稳定常数和吸光系数曲线的直接测定法,并测得铁(Ⅲ)离于和磺基水杨酸(SSA)配合体系中各级配离子的最大吸光系数分别为且第一、叁级配离子在520nm,第二、叁级配离子在496nm处有等吸光系数点。计算还表明当溶液中以第叁级配离子或第二、叁级配离子为主时,分别控制pH值不大于11,15可忽略铁的羟合离子影响。(本文来源于《上海铁道学院学报》期刊1995年01期)

何玉萼,金飞,陈岭,何奉道[10](1994)在《多元弱酸及两性物质逐级稳定常数的pH法测定和计算机优化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由pH滴定法原理导出多元弱酸及两性物质逐级稳定常数k_i的计算公式。编辑了由Monte-Carlo法确定初值,Hooke-Jeaves法精解的计算程序。由此算法测定了方酸及其衍生物的各级稳定常数。结果表明,该法实验简便,数值运算效率高,结果可靠(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与应用》期刊1994年04期)

逐级稳定常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配合物逐级稳定常数的计算,是配位化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由生成函数所导出的线性方程组的解算,通常采用Cramers's法则、消去法等,其计算工作量大,效率不高。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SOR迭代法,首先方程组用数学分析,整理成SOR迭代形式,归纳出改进的新算法ISOR。经使用,新的ISOR算法较之传统的GS、Jacobi算法速度快,当迭代800次以上,则收敛值相差0.3K~θ,易于编程,适用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多个化学领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逐级稳定常数论文参考文献

[1].王峥,周立群,刘丽颖.pH法测定甘氨酸合镍配合物逐级稳定常数——介绍一个开放式实验[J].大学化学.2011

[2].孟晓红,李竹林,赵宗涛.配合物逐级稳定常数的新迭代计算方法[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9

[3].张有娟,陈静,高现听,靳海艳.pH电位法测定Cu(Ⅱ)水杨酸配合物的逐级稳定常数[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

[4].朱必学,阮文娟,朱志昂.手性SalenFe与2-乙-4-甲咪唑主客体系的逐级稳定常数的测定及CD光谱研究[C].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研究进展——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二届大环第四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4

[5].易琼,王石泉,王峥.“pH法测定甘氨酸合镍配合物的逐级稳定常数”学习指导[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2

[6].张太平.如何理解和应用pH法测定乙二胺合镍配合物的逐级稳定常数[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

[7].张延昌,许青,魏培海,郑金强.等色点——平衡移动法逐级配合物稳定常数的测定[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1997

[8].郭华,耿曼利,张伟军.pH法测定单核逐级稳定常数的计算机处理[J].化学工程师.1995

[9].李可群,朱裕贞,张爱东.配合物逐级形成体系稳定常数和吸光系数曲线的直接测定[J].上海铁道学院学报.1995

[10].何玉萼,金飞,陈岭,何奉道.多元弱酸及两性物质逐级稳定常数的pH法测定和计算机优化算法[J].化学研究与应用.1994

论文知识图

甘氨酸合镍逐级稳定常数的计算甘氨酸离解常数的计算5种咪唑-铜体系的生成曲线分为 Ⅰ 、 Ⅱ 、 Ⅲ 叁个区域 , 其中对pL作图电荷密度关于驰豫过程的开始(上)和结束...

标签:;  ;  ;  ;  ;  ;  ;  

逐级稳定常数论文_王峥,周立群,刘丽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