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英译实践论文-邹素

典籍英译实践论文-邹素

导读:本文包含了典籍英译实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刘若愚,国学典籍,翻译实践与思想

典籍英译实践论文文献综述

邹素[1](2019)在《刘若愚国学典籍英译实践与翻译思想述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20世纪享誉全球的华裔学者,刘若愚毕生将大量国学典籍遗产介绍给西方读者,其独到的译笔风格及翻译思想在西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当前国学典籍的海外英译与传播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本文来源于《英语广场》期刊2019年09期)

刘锦晖,王密卿[2](2017)在《国内汪榕培典籍英译实践研究现状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研究汪榕培典籍英译实践的期刊文章、国内重要典籍翻译会议论文为研究对象,借助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汪榕培典籍英译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笔者发现针对汪榕培英译实践的研究成果丰硕,规模持续扩大、内容不断丰富,视角和方法趋向多元。未来研究可以借助合理的研究视角和方法,关注更多汪榕培的译作,加强译者研究,对其"传神达意"翻译思想进行更系统的挖掘。(本文来源于《外语与翻译》期刊2017年04期)

付瑛瑛[3](2017)在《论“传神达意”及其在中国典籍英译实践中的体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论述了汪榕培教授"传神达意"典籍英译观的内涵,井结合中国典籍作品自身的特点为其设定了参数。文章采用译本比读的方式把"传神达意"应用到典籍英译实践当中,以实例对"传神达意"进行闸释。(本文来源于《东北亚外语论坛(2017 No.2)》期刊2017-08-15)

钱灵杰,操萍[4](2017)在《马礼逊的多歧文化态度与中国典籍英译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早期在华新教传教士的代表,马礼逊对中国的宗教文化持否定态度,他选择译介中国民间通俗作品,凸显社会落后与宗教信仰偏差之关联,但作为多元文化论者,马礼逊对中国儒家伦理却持肯定态度,因此他选择译介儒家经典,试图以"孔子加耶稣"的思路传教。在多歧文化态度的作用下,马礼逊翻译典籍文本时采用异化策略,但在副文本解读中运用了归化策略。可见,马礼逊的文化态度对其典籍英译选材与策略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1期)

黄颖,胡东平[5](2015)在《中国典籍英译理论与实践:成绩、问题与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国家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愈加频繁,为了实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完整准确的对外传播,中国典籍英译工作逐渐得到重视。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努力,现阶段我国典籍英译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探索的过程中选材单一、理论与实践结合程度低等原因,目前出现一些问题。文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策略。(本文来源于《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11期)

李伟荣,姜再吾,胡祎萌[6](2014)在《中国典籍翻译的实践及策略——以《大中华文库》版《徐霞客游记》英译的译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典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中国典籍翻译是继承中国优秀文化的一种途径和传播策略,同时也是目前翻译专业学生培养的重点内容。文章以《大中华文库》版《徐霞客游记》英译的译审为例,从《徐霞客游记》的版本及审校准备、《徐霞客游记》地名记述类型及地名的翻译以及《徐霞客游记》原文校读和翻译审校叁个方面探讨了中国典籍翻译的实践策略和翻译审校流程,这种典籍翻译的实践与研究对于促进MTI笔译教学、为中国典籍翻译研究培养后备力量、促进典籍翻译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4期)

张琪[7](2009)在《典籍英译实践在译学构建中的重要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学术界对典籍英译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在此把典籍英译实践作为专题加以研究,剖析典籍英译实践在翻译学发展和构建中的重要意义,强调典籍英译实践的重要性,从而拓宽与充实译学领地,促进译学的发展。希望与译界的前辈和同仁一同讨论提高,为促进中国文化典籍英译研究的发展,弘扬和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而贡献力量。(本文来源于《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8期)

王宏,束慧娟[8](2004)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广度与深度齐头并进——第二届全国典籍英译研讨会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21世纪的到来,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正日益成为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并促成世界各民族加快彼此之间的文化互动和文化交流,而英语又以其国际通用语言的独特地位成为实现弘扬民族文化,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古代典籍作品浩(本文来源于《中国翻译》期刊2004年01期)

典籍英译实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研究汪榕培典籍英译实践的期刊文章、国内重要典籍翻译会议论文为研究对象,借助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汪榕培典籍英译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笔者发现针对汪榕培英译实践的研究成果丰硕,规模持续扩大、内容不断丰富,视角和方法趋向多元。未来研究可以借助合理的研究视角和方法,关注更多汪榕培的译作,加强译者研究,对其"传神达意"翻译思想进行更系统的挖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典籍英译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1].邹素.刘若愚国学典籍英译实践与翻译思想述论[J].英语广场.2019

[2].刘锦晖,王密卿.国内汪榕培典籍英译实践研究现状与展望[J].外语与翻译.2017

[3].付瑛瑛.论“传神达意”及其在中国典籍英译实践中的体现[C].东北亚外语论坛(2017No.2).2017

[4].钱灵杰,操萍.马礼逊的多歧文化态度与中国典籍英译实践[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5].黄颖,胡东平.中国典籍英译理论与实践:成绩、问题与对策[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

[6].李伟荣,姜再吾,胡祎萌.中国典籍翻译的实践及策略——以《大中华文库》版《徐霞客游记》英译的译审为例[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7].张琪.典籍英译实践在译学构建中的重要意义[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

[8].王宏,束慧娟.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广度与深度齐头并进——第二届全国典籍英译研讨会述评[J].中国翻译.2004

标签:;  ;  ;  

典籍英译实践论文-邹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