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鹎科鸟类群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鸟类群落,画眉科,保护
鹎科鸟类群落论文文献综述
邹发生,张强[1](2013)在《华南森林鸟类群落与画眉科鸟类保护》一文中研究指出画眉科(Timaliidae)鸟类是一类主要栖息于林下的食虫鸟。全世界画眉科鸟类共有263种,主要分布于东洋界的亚热带及热带地区;中国有画眉科鸟类126种,占世界的48%,主要分布于滇南山地、西南山地和华南地区,中国是画眉科鸟类分布的辐射中心。华南地区天然林鸟类群落以食虫鸟为主、其中画眉科鸟类占相当高的比例,灰眶雀鹛(Alcippemorrisonia)更是成为优势种。近几年通过对华南地区的桉树、马尾松、相思树、橡胶等人(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全国鸟类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届海峡两岸鸟类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3-11-08)
孔飞,何玉邦,张洪峰,张虎,车利锋[2](2011)在《青海湖湿地鸭科鸟类群落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2007~2010年每年4~10月,采用直接计数法对青海湖周边6种典型生境包括河口湿地、湖泊、淡水沼泽、淡水泉、岩石湖岸、沙滩中的鸭科鸟类群落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鸭科鸟类9属21种,采用频率指数法确定的优势种有斑头雁(Anser indicus)、赤麻鸭(Tadorna ferruginea)、针尾鸭(Anas acuta)、绿翅鸭(A.crecca)、赤颈鸭(A.penelope)、赤嘴潜鸭(Netta rufina)、凤头潜鸭(Aythya fuligula)、红头潜鸭(A.ferina),其数量之和占当年鸭科鸟类总数的92.30%。对6种不同生境的物种多样性、丰富度、均匀度、优势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口湿地和淡水泉生境中鸭科鸟类物种的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均最高,湖泊和淡水沼泽的丰富度指数最高,而岩石湖岸和沙滩的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均偏低。人类活动引起的食物资源的变化和部分湿地沙化是造成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动物学杂志》期刊2011年06期)
董荣,时良,于晓平[3](2009)在《陕西省黄河中游湿地冬季鸭科鸟类群落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2002~2007年冬季,对黄河中游湿地4种典型生境包括滩涂、人工渔塘、芦苇沼泽和莲池中的鸭科鸟类群落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鸭科鸟类7属20种,采用频率指数法确定的优势种为斑嘴鸭、绿翅鸭、赤膀鸭、绿头鸭、普通秋沙鸭,其数量之和占总数量的65.6%。对4种不同生境的物种多样性、丰富度、均匀度、优势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芦苇沼泽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最高,莲池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最低。人类活动引起的隐蔽场所和食物资源的变化是造成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四川动物》期刊2009年06期)
王维奎,周材权,龙帅,杨文仲,刘延德[4](2008)在《四川南充太和鹭科鸟类群落空间生态位和种间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应用空间生态位理论,分析了四川南充太和白鹭自然保护区慈竹林内鹭类繁殖季节的群落结构,对影响鹭类混群繁殖时空分布的因素及各种群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南充太和白鹭自然保护区栖息有白鹭Egetta garzetta、夜鹭Nycticoraxny cticorax、牛背鹭Bubu lcusibis和池鹭Araeola bacchus 4种鹭类种群。4种鹭类具有明显的水平和垂直分布现象,白鹭、夜鹭的水平生态位宽度较大,在垂直生态位宽度上白鹭、夜鹭、牛背鹭都较大,池鹭的最小;生态位重迭值以白鹭-夜鹭间的最高,夜鹭-池鹭间的最小;4种鹭间的聚类分析结果普遍较高。(本文来源于《四川动物》期刊2008年02期)
孙仁杰[5](2007)在《广西底定自然保护区鹎科鸟类群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06年5月至8月,2006年11月至2007年1月,作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底定自然保护区进行野外工作,对该保护区内的鹎科鸟类群落调查研究。采用样带法调查记录保护区内6种生境中鹎科鸟类群落的种类组成、物种多样性及其季节格局动态。并通过观测鹎科鸟类取食行为的差异,研究其共存的机理。夏季调查期间,于底定自然保护区共记录到鹎科鸟类4属12种13亚种,冬季调查期间观察到3属10种11亚种。其中无论冬季还是夏季,红耳鹎和黄臀鹎都为灌丛中的优势种,而阔叶林中的优势种为绿翅短脚鹎。采用物种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四类指标分别测定和分析在夏季和冬季保护区内不同生境鹎科鸟类群落特征与生境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稀树灌丛和次生幼年阔叶林在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上最高,而人工针叶林和农田村落生境中物种丰富度及多样性指数最低。通过研究底定保护区密度较高的鹎类在取食方法、取食基质和取食高度叁个维度上的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迭发现,无论夏季还是冬季,底定自然保护区内的鹎科鸟类在取食方法和取食基质两个维度上生态位重迭值都较高,主要的生态位分离发生在栖息地类型及取食高度。由于这种差异,而使底定自然保护区内密度较高的几种鹎类各自占据不同的生态位或资源位,构成相对稳定的鸟类群落。通过比较8种鹎类翅长/体长比率,发现栖息于灌丛中的鹎类翅长/体长比明显小于主要栖息于阔叶林的物种。(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07-06-01)
葛清秀,吴文杰,王宝玉,许婉芳,吴文林[6](2003)在《泉州洛阳江红树林显地鹭科鸟类群落动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The research on Ardeidae of the Luo Yang Bay mangrove wet land from 1999 to 2002 shows that there are 11 species of Ardeidae birds which belong to 7 genera respectively. The Bubulcus ibis is a new kind of birds found in this area.Annual fluctuation of the Ardeidae population is shown in details. The reason of the change is also given in the article.(本文来源于《泉州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3年02期)
王勇军[7](1999)在《深圳福田红树林湿地鹭科鸟类群落生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滩涂、红树林、基围鱼塘叁大生境组成的深圳福田红树林湿地,是深圳湾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有数十万只候鸟南北迁徙时落脚深圳湾。该湿地水鸟占鸟类总数量的89%~97%,主要由鸭、鸥、鹬、鹭4大类群组成,各种鸭、鸥、鹬多为冬候鸟和旅鸟,鹭科鸟类多为留鸟和(本文来源于《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期刊1999-10-18)
王勇军,昝启杰,常弘[8](1999)在《深圳福田红树林湿地鹭科鸟类群落生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992~1997年,对深圳福田红树林湿地鹭科(Ardeidae)鸟类进行连续观测调查研究,结果如下:共有14种,隶属于8属,其中2种为国家二类保护鸟,10种为当地繁殖鸟;鹭科鸟类数量逐年显着减少,至1997年,已减少6945%;鹭科鸟类数量周年变化,每年2~4月数量开始增加,5月达到高峰值,6~7月数量明显减少,8月~翌年1月数量相对稳定.分析了鹭科鸟类的群落多样性降低及鹭科鸟类数量动态变化的原因(本文来源于《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9年02期)
武建勇,段美玲[9](1998)在《庞泉沟自然保护区鸦科鸟类的群落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1991年—1995年,对庞泉沟自然保护区鸦科鸟类的群落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该区的鸦科鸟类按其生境类型可划分为5个群落:Ⅰ居民农耕带——大嘴乌鸦+喜鹊+红嘴山鸦;Ⅱ疏林灌丛带——大嘴乌鸦+红嘴蓝鹊;Ⅲ针阔混交林带——红嘴蓝鹊+喜鹊+星鸦;Ⅳ针叶林带——星鸦+松鸦+红嘴山鸦;Ⅴ亚高山草甸带——喜鹊+红嘴山鸦+大嘴乌鸦。在这5个群落中,喜鹊、红嘴山鸦、大嘴乌鸦为广泛分布种。Ⅰ与Ⅳ群落间的相似性指数(0.2859)最小,Ⅱ与Ⅲ群落间相似性指数(0.8354)最大;Ⅱ与Ⅲ群落间多样性指数(1.9895,1.8280)较大,Ⅰ群落的多样性指数(1.3382)最小;各群落间均匀性指数(0.7986~0.9567)较大且相近;Ⅰ群落现存生物量(6462.40g)最大,V群落的现存生物量(2923.56g)最小。(本文来源于《山西林业科技》期刊1998年03期)
朱曦,章立新,梁峻,宣志灿[10](1998)在《鹭科鸟类群落的空间生态位和种间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应用空间生态位理论,分析了浙江太公山常绿落叶针阔混交林鹭类繁殖季节的群落结构。鹭类群落由池鹭Ardeolabachus、白鹭Egretagarzeta、夜鹭Nycticoraxnycticorax、牛背鹭Bubulcsibis组成。根据鹭类的水平分布、垂直分布、栖位分布的生态位宽度值,采用Schoener(1968)生态位重迭、Cody(1974)“总和α”的方法制作了群落矩阵表和树杈状图。讨论了鹭类群落对空间的利用及种间的相互作用。(本文来源于《动物学研究》期刊1998年01期)
鹎科鸟类群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07~2010年每年4~10月,采用直接计数法对青海湖周边6种典型生境包括河口湿地、湖泊、淡水沼泽、淡水泉、岩石湖岸、沙滩中的鸭科鸟类群落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鸭科鸟类9属21种,采用频率指数法确定的优势种有斑头雁(Anser indicus)、赤麻鸭(Tadorna ferruginea)、针尾鸭(Anas acuta)、绿翅鸭(A.crecca)、赤颈鸭(A.penelope)、赤嘴潜鸭(Netta rufina)、凤头潜鸭(Aythya fuligula)、红头潜鸭(A.ferina),其数量之和占当年鸭科鸟类总数的92.30%。对6种不同生境的物种多样性、丰富度、均匀度、优势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口湿地和淡水泉生境中鸭科鸟类物种的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均最高,湖泊和淡水沼泽的丰富度指数最高,而岩石湖岸和沙滩的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均偏低。人类活动引起的食物资源的变化和部分湿地沙化是造成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鹎科鸟类群落论文参考文献
[1].邹发生,张强.华南森林鸟类群落与画眉科鸟类保护[C].第十二届全国鸟类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届海峡两岸鸟类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3
[2].孔飞,何玉邦,张洪峰,张虎,车利锋.青海湖湿地鸭科鸟类群落结构[J].动物学杂志.2011
[3].董荣,时良,于晓平.陕西省黄河中游湿地冬季鸭科鸟类群落结构[J].四川动物.2009
[4].王维奎,周材权,龙帅,杨文仲,刘延德.四川南充太和鹭科鸟类群落空间生态位和种间关系[J].四川动物.2008
[5].孙仁杰.广西底定自然保护区鹎科鸟类群落研究[D].广西大学.2007
[6].葛清秀,吴文杰,王宝玉,许婉芳,吴文林.泉州洛阳江红树林显地鹭科鸟类群落动态研究[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
[7].王勇军.深圳福田红树林湿地鹭科鸟类群落生态研究[C].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1999
[8].王勇军,昝启杰,常弘.深圳福田红树林湿地鹭科鸟类群落生态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
[9].武建勇,段美玲.庞泉沟自然保护区鸦科鸟类的群落结构[J].山西林业科技.1998
[10].朱曦,章立新,梁峻,宣志灿.鹭科鸟类群落的空间生态位和种间关系[J].动物学研究.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