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学法指导

试谈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学法指导

试谈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学法指导

潘红英湖南省常德市第四中学

【摘要】为了学生可持续发展,为了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和未来发展的人才。探索指导学生怎样学习,怎样教学生知识更为重要,学生的学法指导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领域”,应与学生当前学习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指导预习法与培养自学能力结合,指导听课方法与提高学习效益结合,指导复习法与培养概括能力相结合,指导学生钻研的习题法与培养综合能力相结合。

【关键词】数字教学学习方法指导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6-0095-02

当前新课程标准已在全国普遍实施,教育改革在不断推进,不断深化。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改革新时期下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新理念,教师们在教研上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对怎样教方面较多,而对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怎样学的方面较少,古人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现代教育思想认为“教是为了不教”,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培养适应时代要求和未来发展的人才,对学生的自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很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注重如何教学生学知识。本文笔者结合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就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做一番探讨。

通过近年教学活动的探索与实践,笔者认为,在初中数学活动中对学生学习方法进行指导,便可达到教学相长,全面提高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一、学法指导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领域”

根据美国现代数学心理学家布鲁姆所著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中所指出的,教育目标可以分为三大领域,即知识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学法指导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激发学生的情感领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愿学、乐学、要学”。只要教师注重学生“情感领域”的引导和培养,才能使学生“愿学、乐学、要学”。

学生学习过程的基本矛盾是学生认知能力与认识任务之间的矛盾。促使矛盾运动力和转化,则是学生内部因素和外部教学条件统一的作用。其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内部因素起决定性作用,其中内部因素作用,诸如学习的动机、兴趣,是决定学生“愿学、乐学、深究”的因素,只有当学生明确学习内容与他的目的有关时,学生才会主动、积极;只有当学生对所学内容觉得有趣和有意义时,学生才会“好学、要学”;只要涉及学习者的整个情感和理智时,学习才会持久、深刻。因此,学法指导必须重视学生学习动机、兴趣等情感的非智力因素的科学、正确的引导和培养。

初中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会后又可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因此,教师在每节课开始时,要精心设计,创设问题情境,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内因与外因得到充分的作用,尽可能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化、有趣大众化,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效果十分明显,比如,在“切割线定理”一节,就可这样引入:同学们早就能背诵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其实,这只是诗人的浪漫和夸张。事实上,要看到千里之外的景色,再登上一层楼是根本办不到的!那么要登多少层楼,才能看到千里之景呢?学了这节课的知识之后,大家就能回答这个问题了。学生怀着好奇,听得格外仔细和急切。学完切割线定理之后,大家把地球的半径6378km代入公式,算出约需登上19.5km高的一层楼,才能看到千里之外,比珠穆朗玛峰的两倍还多呢!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学生不仅学会运用定理解决问题,而且通过计算,学生更体会到了诗人想象之大胆,手法之浪漫。二、学法指导应与学习能力的培养有机相结合

学法指导的目的之二是要使学生“会学、能学”。只有教会学生一些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真正“会学、能学”。

学习方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或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的手段和方法。学习方法既不等于知识,也不等于能力,能力通过方法来体现,知识通过方法来应用,方法是知识通向能力的桥梁。一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主要是看他的方法如何,而不是看他掌握了哪些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指导正确而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形成能力,才是学生终身受益的东西。能力与方法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能力是方法的基础;反之,方法的掌握又会促进能力的提高。因此,对学法的指导应与能力的培养同步进行,密切结合。

1.指导预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布鲁姆认为,学生在学习某一个特定课题前的准备机制,比教师的传授更重要,他十分强调学生的课前自学和准备。这一思想正是学法指导的目标之一——教会学生自学,使学生能独立地掌握知识、应用知识,而课前预习就是培养学生自学的原始阶段,是听好课的先决条件。因此,指导预习方法尤为重要,预习具体说来,可归纳为“一览、二记、三思、四查、五尝试”。“览”即浏览、泛读教材,对有关学习的内容的基本框架、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有一个粗浅的感知;“记”即在教材上作记号,将关键的词语、重点公式、难懂的问题用符号表示在教材上,以便上课时着重解决;“思”即对教材内容中反映出来的原理、观点、思想、实用特点等进行初步思考;“查”即查阅有关的工具书、参考书,对教材中的公式、定理、法则等进行查记和扩展;“尝试”即尝试性作一定的练习或习题,检验预习效果。

预习时要注意妥善安排好时间,要明确任务,要看、做、思相结合。

2.指导听课方法,提高学习效益。

学生只有掌握正确的听课方法,才能在课堂上发挥出最大效益,宋代教育家朱熹在他的“三到读书法”中说过的“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可见,听课必须专心,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也必须三到,即心到、眼到、手到。

心到:就是要求学生在充分利用大脑功能,围绕教师提出的每个问题展开想象,大胆设疑、猜想,敢于提出与教师不同的见解,学会分析、判断与推理。遇到问题多问“为什么”,解决问题多思考“是否还有其它途径可达目的”。只有会想,才能会学,才能学会。

眼到:即要求学生善于观察,既要观察教师的面目表情和手势,又要仔细观察姿体语言的表现。这是因为数学上有许多抽象的概念、理论,通过教师的眼神、手势及其它身体语言,往往会表达得更生动、更形象,利于理解和记忆。

手到:一方面是严格要求学生操作规范,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是学会做笔记。教师讲课是在备课的基础上进行的创造性工作,许多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性问题,教师在讲课时,都要作精辟阐述和讲解,这些对于学生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是非常有用的。因此,应指导学生尽可能把教师的讲课重点记录下来,尤其是学生技能的形成,必须亲手操作才能逐渐形成。

显然“三到”之中,“心到”最关键,善于动脑,勤于思考,是学好数学提高能力的先决条件。

三、指导复习方法,培养概括能力。

指导复习方法,让学生会归纳知识,整理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一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指导:

1.对照法

通过比较可以明确本质,辨析异同,从而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例如,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有何不同;a、、a2这三类非负数有何异同等,通过辨析,学生更加清楚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由此也就会有对照法去梳理其他知识。

2.联想法

通过联想,可以建立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有利于知识网络的形成。例如,在复习因式分解这个知识点时,必须体现它的作用,就可指导学生把因式分解所解决的初中方面的知识罗列出来,形成网络或树状图。

3.归纳概括法

通过概括,可把零碎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便于记忆,利于掌握,并灵活运用,也可概括成“口诀”、“顺口溜”之类的简洁明了的语句,学生易于记忆。

4.指导学生钻研例题与习题的解法,培养综合能力。

例题与习题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桥梁”。指导学生钻研例题是习题解法,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又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思维能力的过程。指导学生对例题和习题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向学生传“方”授“法”,可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防止学生生搬硬套,使学生既获得解题方法,又锻炼了思维能力,使学生创新思想能力得到培养与提高,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发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1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三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8

2王蕊、李三平.预习后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7(5)

3黄家礼、王静鑫.学习数学,创造数学[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5(10)

4袁政恕.把学生的主权还给学生[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6(11)

标签:;  ;  ;  

试谈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学法指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