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改性玉米秸秆处理含铜废水的研究

生物改性玉米秸秆处理含铜废水的研究

论文摘要

为解决水体中铜离子污染治理及玉米秸秆资源化利用等问题,以黑曲霉为改性菌剂,采用固态发酵法改性玉米秸秆,制备出复合生物吸附剂。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改性玉米秸秆,同时对吸附剂的投加量(0.05~0.30 g)、溶液初始浓度(10~200 mg·L-1)、溶液初始pH(1.0~6.0)以及动力学和等温吸附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黑曲霉固态发酵法改性后的玉米秸秆对Cu(Ⅱ)的饱和吸附量为33.6 mg·g-1,是天然玉米秸秆的2.65倍。FT-IR和SEM表征结果显示,改性材料表面空隙增多,更为粗糙,更多的活性基团得以暴露,这为吸附性能的提高提供了依据。改性玉米秸秆对Cu(Ⅱ)吸附30 min后达平衡,可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较好地拟合,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方程,该吸附过程以单分子层吸附为主。利用黑曲霉固态发酵技术改性玉米秸秆,是一种快速资源化处理玉米秸秆的方法。

论文目录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剂与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2.1 PDA培养基的配制
  •     1.2.2 Cu2+溶液的配制
  •     1.2.3 黑曲霉改性玉米秸秆生物吸附剂的制备
  •     1.2.4 吸附材料的表征
  •     1.2.5 吸附实验
  •     1.2.6 吸附动力学与吸附等温线
  •     1.2.7 共存离子吸附实验
  • 2 结果与讨论
  •   2.1 吸附对比实验
  •   2.2 吸附材料的表征
  •     2.2.1 红外表征
  •     2.2.2 扫描电镜表征
  •   2.3 吸附材料对Cu (Ⅱ) 吸附的影响
  •     2.3.1 吸附剂投加量对Cu (Ⅱ) 吸附的影响
  •     2.3.2 溶液初始浓度对Cu (Ⅱ) 吸附的影响
  •     2.3.3 溶液初始pH对Cu (Ⅱ) 吸附性能的影响
  •   2.4 吸附动力学分析
  •   2.5 吸附等温线分析
  •   2.6 共存离子的影响
  • 3 结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宋晓晓,任滨侨,赵路阳,金玉,欧阳凤菊

    关键词: 玉米秸秆,黑曲霉,生物改性,铜离子

    来源: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9年03期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Ⅰ辑,农业科技

    专业: 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

    单位: 黑龙江省科学院高技术研究院

    基金: 黑龙江省省院科技合作项目(YS17A06),黑龙江省科学院青年创新基金项目(CX16H02),黑龙江省科学院院所应用技术研究专项(ZNGY1603)~~

    分类号: X703

    DOI: 10.13254/j.jare.2018.0155

    页码: 337-343

    总页数: 7

    文件大小: 1026K

    下载量: 280

    相关论文文献

    • [1].通用高分子材料的化学和生物改性及其血液相容性研究[J]. 中国材料进展 2014(04)
    • [2].光和生物改性溶解性有机质介导17α-乙炔基雌二醇厌氧降解[J]. 环境科学学报 2018(09)
    • [3].生物改性秸秆对模拟废水中天蓝A的吸附特性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3(06)
    • [4].微生物改性对粉土某些特性的影响[J].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2009(02)
    • [5].生物改性对粉土工程性质影响的研究[J]. 工业建筑 2009(03)
    • [6].木素小分子愈创木基型松柏醇漆酶生物改性的光谱分析[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0(06)
    • [7].微生物改性对粉土强度的影响[J]. 建筑科学 2009(05)
    • [8].α淀粉酶的改性技术研究进展[J]. 食品工业科技 2014(09)
    • [9].纳米生物改性钛质合金接骨板在颌面部外伤中的应用[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0(06)
    • [10].中国化学与生物改性聚烯烃材料实现产业化[J]. 化工科技市场 2010(02)
    • [11].生物改性橡胶沥青流变性能研究[J]. 中外公路 2018(06)
    • [12].淀粉改性方法及应用研究[J]. 广东蚕业 2017(03)
    • [13].生物改性竹炭对污水净化效果的研究[J]. 世界竹藤通讯 2009(05)
    • [14].可溶性有机质生物改性介导17β-雌二醇生物降解作用[J]. 中国环境科学 2016(02)
    • [15].生物改性沥青老化过程中的流变性能研究[J]. 中外公路 2016(03)
    • [16].含苯聚羟基脂肪酸酯的生物合成及其分子结构表征[J]. 化工进展 2011(10)
    • [17].微生物改性土体研究进展[J].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2012(01)
    • [18].生物改性竹炭制备工艺及其应用的研究[J]. 水处理技术 2008(10)
    • [19].黄酮类化合物生物改性及活性的研究进展[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2)
    • [20].聚羟基烷酸酯高分子材料改性研究进展[J]. 工程塑料应用 2014(06)
    • [21].酶解法改善不溶性大豆膳食纤维持水力的研究[J]. 中国油脂 2008(06)
    • [22].国内外改性乳清蛋白的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 食品工业 2017(10)
    • [23].生物改性玉米秸秆处理溢油污染水体的研究[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8(02)
    • [24].微生物改性砂柱水力渗透性质的有限元模拟[J]. 工业建筑 2015(07)
    • [25].利用酵母菌对阿维菌素发酵废水的生物再利用研究[J]. 煤炭与化工 2014(07)
    • [26].豆渣膳食纤维生物改性和高效提取技术研究[J]. 福建轻纺 2014(08)
    • [27].细菌纤维素改性研究进展[J]. 现代化工 2009(08)
    • [28].白腐菌改性CTMP浆纤维表面的XPS分析[J]. 中国造纸 2011(07)
    • [29].愈创木基型和紫丁香基型木素小分子的漆酶生物改性[J]. 中国造纸学报 2010(01)
    • [30].控失化肥试验示范成果丰硕,增产减排效果明显[J]. 磷肥与复肥 2008(04)

    标签:;  ;  ;  ;  

    生物改性玉米秸秆处理含铜废水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