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可视性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可视性,视域,步长,城市,源点,视线,公路。
可视性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侯少峰[1](2019)在《基于可视性分析的城市地标周边观景空间遴选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观景是城市空间体验中一项重要内容,空间的视觉感知决定了人们在城市空间中的观景体验,同时影响着城市的形态结构与空间布局。城市地标作为城市一定空间范围内重要的视觉景观,其观景价值无可估量。然而,在快速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城市地标被大体量的建筑物所遮挡导致其观景意义的式微,由此引发“有景无观”、“有观无景”和“城-景割裂”的问题比比皆是。针对现阶段城市地标周边的空间较少考虑观景效果,导致市民视觉体验欠佳而引发的空间品质降低的问题,文章从人的视觉特性出发,以城市地标周边区域具有观景价值的城市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在“城-景”互动的基础上,对天津市内的叁个不同类别的城市地标进行可视性分析,并通过计算机模拟(初次遴选)与实践调研(二次遴选)相结合的方法,对城市地标周边观景空间进行遴选研究。初次遴选阶段,首先,采用Rhino平台下的Grasshopper参数化插件对研究场地进行通视性与可视域分析,求得研究范围内整体可视域和视点位置的视觉特性;其次,通过Q分析法对建立的关联矩阵与共面矩阵进行离心率计算,以离心率的大小完成初次遴选阶段;二次遴选阶段,在初次遴选阶段完成的基础上,以验证其合理性为目的,对城市地标周边具有观景价值的城市外部公共空间展开实地调研,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人们的活动类型、空间可达性和空间顶界面、底界面、侧界面的物质构成要素进行了分析,并总结影响人们观景体验的物质因素构成。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对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目的及论文的框架进行阐述;第二部分主要是对城市地标、城市地标周边、城市观景空间进行界定,及其阐述相关理论;第叁部分对城市地标周边空间内物质构成要素、空间视觉特性及观景方式进行了分析,探讨其具有观景价值的城市空间的遴选影响因素;第四部分以叁种不同类型的城市地标作为主要观景对象的情况下,通过可视性分析方法对周边城市空间进行可视域分析,进而以Q分析法完成城市地标周边观景空间的初次遴选;第五部分基于上述初步遴选完成后的城市观景空间,通过实地调研与问卷访谈的方法对观景空间的物质要素与人们的行为活动类型进行分析,并归纳总结它们之间的关联性;第六部分是结论与讨论,主要是对基于可视性分析与Q分析法的观景空间遴选情况进行总结。(本文来源于《河北工程大学》期刊2019-05-01)
薛晓姣[2](2019)在《BIM环境下公路叁维可视性分析模型研究与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BIM技术在公路工程行业的应用,促进了公路路线设计从二维独立设计向叁维信息辅助设计的转变,促使了设计评价指标与手段向叁维环境过渡。视觉信息是驾驶员安全行驶的基础信息,也是公路景观评价的基本依据。研究BIM环境下的公路可视性分析模型,是解决叁维视觉信息获取的关键。论文建立了BIM环境下公路叁维可视性分析模型,包括视线分析与视域分析模型。基于改进的MT算法求解了视线与曲面相交的核心问题,提出了定步长扫描算法和任意点A+R双模式可视性分析算法,建立了视线分析模型。提出了基于TIN叁角形单元的视域分析算法和基于投影面积修正的景观面重要性评价算法,建立了视域分析模型。基于AutoCAD Civil 3D和C#语言,设计和实现了包含公路叁维视距检查模块、任意点可视性分析模块、视域分析模块和景观面重要性评价模块的公路叁维可视性分析系统。选取典型路段和代表性软件,对系统分析的结果可靠性和实用性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算法的科学性。论文所建立的公路叁维可视性分析模型,提供了公路上任意点的叁维视距、可视性、可视域等信息,为公路路线设计过程提供了充分的视觉信息支持。其中,公路视线分析模型可用于视距分析、安全设计与评价,视域分析模型则用于路域景观重要性分析与景观设计,这对于提高公路BIM软件对设计过程和决策的支持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9-04-16)
杨凤云,侯少峰,纪秉尘[3](2019)在《基于可视性分析的建筑体量控制研究——以临城县普利寺塔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筑体量控制是城市规划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基于Rhino平台下的Grasshopper参数化插件可以通过逻辑构建算法的方式,对建筑体量进行可视性分析。文章阐述了在临城县普利寺塔作为观景对象的情况下,对周边两条街道沿街建筑体量进行视线分析,并得出街道的可视效果。实验证明了该方式用于城市空间精准化设计的优越性,同时也为城市空间结构布局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本文来源于《建筑与文化》期刊2019年04期)
张银涛,郑世伟,何勇清,廖丽华[4](2019)在《公路沿线森林景观及可视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浙江省庆元县主要公路沿线森林景观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林分现状及可视性进行分析研究。在获取庆元县数字高程模型和主要公路矢量数据的基础上,采用ArcGIS软件进行可视域分析,提取公路沿线可视范围,并结合森林资源数据进行迭加分析。为了对可视区域进行重要性分级,提出"频率-视距"、"垂直视角"2种可视性测度指标,并与"可视频率"和"视距"指标进行比较。迭加分析结果显示,公路沿线可视范围内非林地占31.76%,生态公益林占36.85%,商品林(地)占31.39%。此外,分别从地类、树种结构和龄组方面对可视域内商品林(地)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林分现状提出相应的林分改造建议。可视性分析结果表明,"频率-视距"法明显优于其它3种方法。(本文来源于《福建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1期)
张涛[5](2018)在《西藏高校本科生源差异的可视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自高校开始扩招后,西藏高校招生规模扩大、学生来源更广,从而拉大了在校生文化基础水平的差距,生源质量参差不齐。针对目前西藏民族大学生源的实际状况进行分析,总结出西藏高校生源的特殊性,探讨其生源差异悬殊的影响因素。(本文来源于《现代职业教育》期刊2018年34期)
缪绿琳[6](2018)在《基于可视性分析的城市山体景观视觉评价——以宁德市中心城区取土点专项规划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城市山体景观面临各种开发建设的巨大挑战。文章以宁德市中心城区取土点专项规划为例,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可视性分析方法,从景观风貌视线通廊和重要交通线路视域两个层面,对城市山体景观进行视觉评价,总结出城市山体景观因素对土源点设置的影响,在规划时尽量避免在视域影响较大的范围内设置临时取土点,从而为城市土源点的布点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福建建筑》期刊2018年12期)
朱剡[7](2018)在《基于GIS可视性分析的城市观山视点识别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总体城市设计中,由于缺少科学识别高价值观山视点的方法,导致城市潜在的战略观山视点被占用,最佳观山廊道被遮挡。论文基于GIS对建筑叁维地形建模和山顶可视性进行分析,并真实模拟在城市中观山的可视性效果,从而提出识别城市观山敏感区和战略观山视点的方法,提升空间品质,为进一步保护观山视廊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期刊2018年10期)
张婷婷[8](2018)在《国内高可视性警示服相关标准分析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比较了GB20653-2006《职业用高可视性警示服》、GA446-2016《警服反光背心》和GB/T28468-2012《中小学生交通安全反光校服》等国内高可视性警示服领域相关标准测试方法和技术指标的异同,并得出了结论。有助于GB 20653-2006《职业用高可视性警示服》的修订以及了解修订后对其他标准实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个体防护装备》期刊2018年02期)
潘逸瀚,王桢栋,陆毅[9](2018)在《基于叁维可视性分析的商业综合体空间布局研究——以上海正大广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叁维可视性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这一新颖的空间定量分析方法对实现商业综合体空间布局的有效性预测和使用问题挖掘都将有重要帮助。本文基于这一方法,对上海正大广场的公共空间和各类店铺的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商业综合体的整体空间布局设计策略。(本文来源于《世界建筑导报》期刊2018年01期)
陈倩茹[10](2017)在《儿童观热点走向——基于CNKI平台CSSCI来源文献的可视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我国儿童观研究发展的现状和热点走向,以CSSCI所收录的期刊文献为数据来源,采用Citespace引文空间软件对儿童观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国内学者对儿童观研究关注度较高的是:儿童教育、主体性、蒙台梭利、儿童文学等四方面内容;通过聚类表分析发现:儿童观研究的主线依然围绕儿童教育和儿童文学两方面;儿童教育的发展走向为:幼儿教育、儿童认知心理、儿童道德教育;儿童文学的历年发展为:中国儿童文学、近代儿童文学史、近现代儿童文学史;研究机构以师范类院校为主,且呈小团体分布,机构与机构之间在该领域的合作较少,并且出现了一批重要作者。(本文来源于《早期教育(教科研版)》期刊2017年05期)
可视性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BIM技术在公路工程行业的应用,促进了公路路线设计从二维独立设计向叁维信息辅助设计的转变,促使了设计评价指标与手段向叁维环境过渡。视觉信息是驾驶员安全行驶的基础信息,也是公路景观评价的基本依据。研究BIM环境下的公路可视性分析模型,是解决叁维视觉信息获取的关键。论文建立了BIM环境下公路叁维可视性分析模型,包括视线分析与视域分析模型。基于改进的MT算法求解了视线与曲面相交的核心问题,提出了定步长扫描算法和任意点A+R双模式可视性分析算法,建立了视线分析模型。提出了基于TIN叁角形单元的视域分析算法和基于投影面积修正的景观面重要性评价算法,建立了视域分析模型。基于AutoCAD Civil 3D和C#语言,设计和实现了包含公路叁维视距检查模块、任意点可视性分析模块、视域分析模块和景观面重要性评价模块的公路叁维可视性分析系统。选取典型路段和代表性软件,对系统分析的结果可靠性和实用性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算法的科学性。论文所建立的公路叁维可视性分析模型,提供了公路上任意点的叁维视距、可视性、可视域等信息,为公路路线设计过程提供了充分的视觉信息支持。其中,公路视线分析模型可用于视距分析、安全设计与评价,视域分析模型则用于路域景观重要性分析与景观设计,这对于提高公路BIM软件对设计过程和决策的支持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视性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侯少峰.基于可视性分析的城市地标周边观景空间遴选方法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9
[2].薛晓姣.BIM环境下公路叁维可视性分析模型研究与开发[D].长安大学.2019
[3].杨凤云,侯少峰,纪秉尘.基于可视性分析的建筑体量控制研究——以临城县普利寺塔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9
[4].张银涛,郑世伟,何勇清,廖丽华.公路沿线森林景观及可视性分析[J].福建林业科技.2019
[5].张涛.西藏高校本科生源差异的可视性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8
[6].缪绿琳.基于可视性分析的城市山体景观视觉评价——以宁德市中心城区取土点专项规划为例[J].福建建筑.2018
[7].朱剡.基于GIS可视性分析的城市观山视点识别方法研究[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8
[8].张婷婷.国内高可视性警示服相关标准分析比较[J].中国个体防护装备.2018
[9].潘逸瀚,王桢栋,陆毅.基于叁维可视性分析的商业综合体空间布局研究——以上海正大广场为例[J].世界建筑导报.2018
[10].陈倩茹.儿童观热点走向——基于CNKI平台CSSCI来源文献的可视性分析[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