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罗甸民族中学潘应姗
【摘要】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和理解历史概念的过程,就是训练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规律性,大到一个时期、一个阶段的历史事实及其特征和规律,小到一个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
【关键词】培养;指导;高中历史;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546【文章标识码】B【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4-0085-01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历史概念是对历史事实和历史现象的抽象与概括,反映其本质特征。在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历史概念教学,注意准确、科学地表达历史概念,并要理解和掌握历史概念。那么,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达到一定深度,除了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外,还要指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和指出历史事实、历史现象或历史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教材中知识的内在联系。
一、调动学生的内驱力自信心、意志、兴趣对人的认识活动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一种激烈而持久的动机,唯有热爱历史,学生才会在积极持久的学习热情中获得能力。
我认为应以历史教育的实用性和社会性来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在整个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力求做到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尽量选择一些与教材有关的具有代表性、又是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教育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科学地使历史感和现实感融为一体。学生通过历史课的学习,就会觉得历史并非过眼云烟,而是完全可以和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接轨。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交往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手段,最终由“授之以鱼”走向“授之以渔”,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努力提高自己。历史课堂上讨论的问题很多,比如:关于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这样的问题,就可以分组讨论,大家各抒己见。在课上我充当了一个欣赏者、评价者、参与者,当学生遇到疑难时,引导他们思考,为他们铺路架桥,到达彼岸。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这个学习过程是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是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获得了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了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另外,我还注意用学过的历史思维方法去联系分析社会热点问题,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去分析历史现象。例如,在讲到苏联与德国法西斯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后为防范德国的侵略,为作战做了一些准备,加紧东部的开发和经济建设,并将重工业迁往东部。这些准备工作为苏联最终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保障。就此我联想到我们国家正在进行的开发大西北的建设。提到此,同学们展开热烈讨论,结果得出了新颖的结论,开发大西北不仅仅是发展了中国经济,还具有战略意义,获得了创造性思维成果。因此,这种做法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思想不但受到教育,比较分析能力也得到提高。
二、启发指导,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第一、要让学生学会阅读课本,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是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基础。具体方法是出示阅读提纲、找阅读内容的重点句、词。,设计一些提高能力的问题。如出示阅读提纲应是本节或本段的重点内容。找阅读内容的重点可告诉学生规律。如一段话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往往是这一段的主要内容的概括。例如二战影响,每一段的第一句就是重点句,它概括了整段文章的内容。
另外阅读时要理解重点词的含义。如苏联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高度集中”是重点词,应理解,否则无法理解苏联解体的原因。除了这些还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概括一段话或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首先要引导学生弄清文中的内容讲的是什么,然后自己组织语言表达。
当然,老师要多给学生说话的机会,如提问、讨论、演讲、编演历史小品等。
第二、要学会独立思考。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要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要能想、会想、多想、善想。要调动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动脑子,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隐藏在事物后边的问题。当得不到结果时,老师应及时引导学生。
三、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
第一、课堂讨论。讨论是思维交流的最好形式,在历史教学中,创设讨论的情景,鼓励学生争论,教师及时点拨,可以使问题在讨论中解决,知识在讨论中丰富增长,又可使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概括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第二、充分利用历史材料,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教材,有一个明显特征,即从全新的角度、全新的要求增加大量历史的原始材料,配之以相应的思考题,要求学生要充分利用有效信息,综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论证、讨论。第一步,要先读懂材料,通过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如材料选自那篇文章或哪一年的谁的讲话,通过材料里边提供的时间、人物、事件来判断是课本中的哪一部分内容。第二步,联想课本中的内容来解题。
第三步,有的问题要弄清问什么,通过看材料,能否直接找出答案。经常找一些材料题,并逐渐地由易而难布置一些解析题,让学生练习。在教给学生解题方法、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材料的基础上,上课时尽可能增加课堂中材料的容量,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如投影、电视等,使学生见多识广。另外增加一些趣味性材料,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通过练习提高能力。历史教学练习,不仅使学生深入掌握历史基础知识,还能培养运用技能技巧解题能力,使思维具有灵活性和准确性。练习要有针对性和目标性。如一题多练,一个选择题的4个选项,可当成4道题来做,又如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一些能使他们某一种思维得到训练的题型,如像选择题可考查学生的多种能力,对比、理解是否准确等。材料题可训练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问答题可训练学生的归纳、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要有的放矢,根据重点难点来讲评,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从而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总之,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历史教学的根本。因此,我们历史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获得有益的知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