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损伤论文_李成城,张秋宁,王小虎

导读:本文包含了放射性损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放射性,损伤,乙醇胺,恶性肿瘤,细胞,花青素,活性氧。

放射性损伤论文文献综述

李成城,张秋宁,王小虎[1](2019)在《活性氧与放射性肺损伤的相关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放射性肺损伤(Radiation-induced lung injury, RILI)是胸部肿瘤放疗、骨髓移植前预处理及核辐射后常见的并发症,损伤的程度与放疗的分割模式、剂量分布、V_(20)及患者的肺功能等均相关。早期表现为放射性肺炎,晚期表现为放射性肺纤维化。临床表现为干咳、胸闷、胸痛、低热,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抗生素治疗无效,激素治疗效果欠佳且并发症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至今,RILI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已明确主要涉及靶细胞理论、细胞因子学说、氧化应激学说和免疫反应观点,因此,针对这4种机制应运而生的小分子药物、汤药、中成药等对RILI的防治起到了一定作用。本文主要对活性氧在细胞因子及氧化应激机制诱导RILI发生、发展机制中的作用及相关防治进展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王楠[2](2019)在《两种皮肤防护剂防治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疗效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观察两种皮肤防护剂对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防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大连市中心医院放疗科收治的57例采用放射治疗皮肤防护剂(利肤宁,设为试验组)与53例采用叁乙醇胺乳膏(设为对照组)预防放射性皮肤损伤的行放射治疗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两组患者除外用药不同外,其他治疗方法均相同,对比两组患者放射治疗期间放射性皮肤损伤程度及不同放射剂量时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情况。结果 (1)放射治疗1周后,试验组患者中皮肤出现1级损伤者18例、2级损伤者37例、3级损伤者2例,对照组患者中皮肤出现1级损伤者10例、2级损伤者29例、3级损伤者13例、4级损伤者1例,两组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试验组患者在放射剂量为20 Gy以下时均未出现皮肤损伤;在放射剂量为20~40 Gy时,有18例患者出现皮肤损伤;在放射剂量为40 Gy以上时,有39例患者出现皮肤损伤。对照组患者在放射剂量为20 Gy以下时,有1例患者出现皮肤损伤;在放射剂量为20~40Gy时,有29例患者出现皮肤损伤;在放射剂量为40 Gy以上时,有23例患者出现皮肤损伤。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放射剂量时皮肤损伤发生情况对比,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肤宁可有效延长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放射治疗期间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时间,降低皮肤损伤程度,疗效显着,临床应用价值较高。(本文来源于《中国烧伤创疡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许群英,蒙以良,黄升武[3](2019)在《Ⅲ/Ⅳ期非手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高剂量大分割放疗临床疗效与剂量学参数及放射性肺损伤的关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行高剂量大分割放疗临床疗效与剂量学参数及放射性肺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Ⅲ~Ⅳ期NSCLC患者103例,采用高剂量大分割放疗对患者进行治疗,对NSCLC患者的放射性肺损伤情况进行评估,并对剂量学参数与NSCLC患者放射性肺损伤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103例Ⅲ~Ⅳ期NSCLC患者中,73例患者出现放射性肺炎,其中1级35例,2级28例,3级8例,4级2例;49例患者出现放射性肺纤维化,其中1级24例,2级18例,3级6例,4级1例。男性NSCLC患者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高于女性(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V_5与NSCLC患者发生≥3级放射性肺炎有关(P﹤0.05);V_5、V_(20)、V_(30)和平均肺剂量与NSCLC患者发生≥2级放射性肺炎有关(P﹤0.05);V_5、V_(10)、V_(20)、平均肺剂量、大体肿瘤体积和计划靶体积与NSCLC患者发生≥1级放射性肺炎有关(P﹤0.05);大体肿瘤体积和计划靶体积与NSCLC患者发生≥2级放射性肺纤维化有关(P﹤0.05)。结论放疗过程中剂量体积与NSCLC患者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密切相关,治疗过程中要综合考虑V_5、V_(20)、V_(30)和平均肺剂量等指标参数。(本文来源于《癌症进展》期刊2019年21期)

范琴,陈慧兵,谢明水[4](2019)在《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与胸腺五肽联合预防放射性肺损伤的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与胸腺五肽联合预防放射性肺损伤的效果。方法本次实验研究中共有乳腺癌根治术患者84例,其入院时间在2014年2月至2018年2月,按照其术后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给予放疗与胸腺五肽联合治疗的42例患者作为实验组,给予单纯放疗的4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患者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实验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不同化疗周期患者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与对比组患者存在显着差异(P<0.05),两组患者组内比较也存在显着差异(P<0.05);实验组不同年龄、不同化疗方案、是否合并糖尿病、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发生放射性肺损伤的概率与对比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组内比较也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放疗增加了出现放射性肺损伤的风险,且化疗的周期越长其出现放射性肺损伤的可能性越大,而不同年龄、不同化疗方案、是否糖尿病或COPD并不是患者出现放射性肺损伤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化疗联合胸腺五肽的运用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少了放射性肺损伤出现的可能性,值得予以广泛的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9年31期)

刘佳,崔珍[5](2019)在《放射性肺损伤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放射性肺损伤(radiation-induced lung toxicity,RILT)是肺癌、食管癌等胸部肿瘤放射治疗引起的常见且较为严重的副反应,包括早期的急性放射性肺炎和晚期的放射性肺纤维化。由于肺对放射线较为敏感,当其接受一定的放疗剂量时就可能发生放射性损伤。目前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且缺乏有效的预测指标和治疗措施,不仅限制了肿瘤的放疗剂量,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后续治疗及生活质量,成为提高胸部肿瘤放疗疗效的瓶颈。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放射性肺损伤不仅与肺的受照剂量和体积密切相关,也与多种细胞因子的表达及信号传导有关,如炎症细胞浸润、炎性细胞因子失衡、氧化损伤等均参与了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病过程。此外,患者的体能状况也与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有关。因此,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目前临床上主要是通过抗菌药物及糖皮质激素等应用来对症处理肺的放射性炎症,总体效果欠佳,更缺少对放射性肺纤维化确切有效的防治办法,因此放射性肺损伤的机制及临床防治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放射性肺损伤的研究已成为热点,人们对放射性肺损伤发生机制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在临床防治方面的研究也有了一定的突破,如应用细胞因子抑制剂、基因治疗、中西医药物、干细胞移植等。本文就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机制、临床相关影响因素及临床防治研究进展等综述如下。(本文来源于《中华全科医学》期刊2019年11期)

王全林,王慧杰,罗晓勇,高鹏[6](2019)在《基于肺痹的中医理论探究急性放射性肺损伤临床辨治》一文中研究指出急性放射性肺损伤是胸部相关肿瘤放疗治疗的常见并发症之一。通过梳理中医学肺痹病因病机、症状表现及临床预后等相关理论,认为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可参考肺痹进行辨治;并结合肺部恶性肿瘤基础病的病因病机特点提出益气养阴、泄浊通络法之基本治疗大法,自拟肺痹汤应用于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疗效满意。(本文来源于《新中医》期刊2019年11期)

刘凤智,宋凤丽,康宁,李仝[7](2019)在《李仝治疗恶性肿瘤放射性损伤经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临床经常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例如: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放射性肠炎、放射性皮炎、放射性口腔炎等。李仝教授应用中医药治疗肿瘤放射性损伤方面经验丰富,认为放射线属一种特殊的"燥热邪气";以"燥气为病"为理论基础,进行辨证论治,以益气养阴润燥为基本大法,辅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等法,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并附中医药治疗放射性肠炎和放射性口腔炎医案各1则。(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顾静,刘润,刘凯,张学燕,李海龙[8](2019)在《放射性心脏“炎性-纤维化”损伤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从炎性-纤维化病理损伤角度出发筛选优化造模条件,构建放射性心脏损伤(RIHD)动物模型。方法通过X线单次全身照射大鼠获得最大耐受剂量,以该剂量为依据进行心脏局部性单次照射,筛选能引起大鼠心脏显着炎性-纤维化病理损伤的最小X线剂量。以筛选得到的X线剂量进行大鼠心脏局部单次照射,构建RIHD大鼠模型。于照射后1 d、1周、2周、4周、6周取材,检测大鼠心脏病理损伤评分、Masson染色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血浆心肌酶水平、心肌组织炎性因子和纤维化因子的表达,评价动物模型。结果大鼠全身照射耐受剂量低于16 Gy;大鼠心脏局部照射剂量不低于25 Gy时能引起显着的炎性-纤维化病理损伤,是RIHD大鼠模型的构建条件。以25 Gy心脏局部单次X线照射剂量构建大鼠RIHD模型,照射后大鼠心脏病理损伤评分、心肌CVF增高,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水平增高;心肌组织核因子κB(NF-κB)p65、NF-κB p5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性因子在X线照射后第1天开始出现高表达,并持续至第4周;心肌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Ⅰ型胶原蛋白(ColⅠ)和Ⅲ型胶原蛋白(ColⅢ)等纤维化分子表达呈渐进性升高的趋势,第4周达峰值。结论采用25 Gy X线心脏局部单次照射可构建稳定的炎性-纤维化RIHD模型。病理观察和CVF能动态反映RIHD模型大鼠早期炎性病理变化和随时间渐进性的纤维化病理进程,炎性因子NF-κB p65、NF-κB p50、TNF-α的早期持续高表达及纤维化因子TGF-β1、ColⅠ、ColⅢ的渐进性升高可评价RIHD动物模型的急性炎性损伤和纤维化迟发效应。(本文来源于《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徐兴军,吴菲,宋金熠,高世乐[9](2019)在《原花青素对大鼠放射性心脏损伤心肌组织IL-1、TGF-β1、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原花青素(OPC)对大鼠放射性心脏损伤(RIHD)心肌组织白细胞介素-1(IL-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核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OPC在大鼠RIHD中的可能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单纯照射组OPC小剂量(50 mg/kg)组、中剂量(100 mg/kg)组、大剂量(150 mg/kg)组、蓝莓(200 mg/kg)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给予6 MV X线单次照射心脏,剂量为20 Gy。OPC组和蓝莓组大鼠给予对应药物灌胃。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IHC)和免疫蛋白印迹(WB)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IL-1、TGF-β1、NF-κB蛋白表达。结果大鼠心肌组织免疫组织学化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L-1、TGF-β1、NF-κB蛋白吸光度值升高(P<0.05或P<0.01);与单纯照射组比较,IL-1、TGF-β1、NF-κB蛋白吸光度值降低(P<0.05)。大鼠心肌组织Western blotting表达变化,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L-1、TGF-β1、NF-κB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单纯照射组比较, IL-1、TGF-β1、NF-κB蛋白表达下降(P<0.05)。结论 OPC可降低RIHD大鼠心肌组织IL-1、TGF-β1、NF-κB蛋白表达水平,防治放疗引起的RIHD,且疗效优于蓝莓。(本文来源于《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期刊2019年05期)

马骏驰,陈宁,沈铭[10](2019)在《Chk2在小鼠放射性味觉损伤中的作用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细胞周期检测点激酶2(Checkpointkinase2,Chk2)是DNA损伤通路中重要的效应酶,在电离辐射(IR)和紫外线(UV)激活的细胞周期检测点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探讨Chk2在味蕾放射性损伤中发挥的可能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Chk2基因敲除(Chk2-/-)小鼠,通过给予同窝野生型小鼠和Chk2-/-小鼠同剂量X线头颈部照射,进行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和相关生化检测。结果:(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结果显示,接受同等剂量X线照射后,Chk2-/-小鼠味蕾中Ⅱ、Ⅲ型细胞数较野生型小鼠明显增多。(2)相关生化检测提示两种基因型小鼠均显示出抗氧化能力显着下降,发生了明显的氧化损伤。(3)8-OHdG染色提示野生型小鼠和Chk2-/-小鼠在照射后均发生了明显的DNA损伤。(4)p53及Caspase-3染色提示Chk2-/-小鼠在照射后p53和Caspase-3的表达水平增高,但明显低于同窝野生型小鼠。结论:Chk2基因作为DNA损伤后重要的下游调节基因,在小鼠放射性味觉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老年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全国老年口腔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10-15)

放射性损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对比观察两种皮肤防护剂对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防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大连市中心医院放疗科收治的57例采用放射治疗皮肤防护剂(利肤宁,设为试验组)与53例采用叁乙醇胺乳膏(设为对照组)预防放射性皮肤损伤的行放射治疗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两组患者除外用药不同外,其他治疗方法均相同,对比两组患者放射治疗期间放射性皮肤损伤程度及不同放射剂量时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情况。结果 (1)放射治疗1周后,试验组患者中皮肤出现1级损伤者18例、2级损伤者37例、3级损伤者2例,对照组患者中皮肤出现1级损伤者10例、2级损伤者29例、3级损伤者13例、4级损伤者1例,两组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试验组患者在放射剂量为20 Gy以下时均未出现皮肤损伤;在放射剂量为20~40 Gy时,有18例患者出现皮肤损伤;在放射剂量为40 Gy以上时,有39例患者出现皮肤损伤。对照组患者在放射剂量为20 Gy以下时,有1例患者出现皮肤损伤;在放射剂量为20~40Gy时,有29例患者出现皮肤损伤;在放射剂量为40 Gy以上时,有23例患者出现皮肤损伤。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放射剂量时皮肤损伤发生情况对比,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肤宁可有效延长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放射治疗期间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时间,降低皮肤损伤程度,疗效显着,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放射性损伤论文参考文献

[1].李成城,张秋宁,王小虎.活性氧与放射性肺损伤的相关研究进展[J].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2019

[2].王楠.两种皮肤防护剂防治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疗效对比[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19

[3].许群英,蒙以良,黄升武.Ⅲ/Ⅳ期非手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高剂量大分割放疗临床疗效与剂量学参数及放射性肺损伤的关系分析[J].癌症进展.2019

[4].范琴,陈慧兵,谢明水.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与胸腺五肽联合预防放射性肺损伤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9

[5].刘佳,崔珍.放射性肺损伤研究进展[J].中华全科医学.2019

[6].王全林,王慧杰,罗晓勇,高鹏.基于肺痹的中医理论探究急性放射性肺损伤临床辨治[J].新中医.2019

[7].刘凤智,宋凤丽,康宁,李仝.李仝治疗恶性肿瘤放射性损伤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

[8].顾静,刘润,刘凯,张学燕,李海龙.放射性心脏“炎性-纤维化”损伤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估[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9

[9].徐兴军,吴菲,宋金熠,高世乐.原花青素对大鼠放射性心脏损伤心肌组织IL-1、TGF-β1、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J].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2019

[10].马骏驰,陈宁,沈铭.Chk2在小鼠放射性味觉损伤中的作用机制[C].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老年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全国老年口腔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9

论文知识图

(TGFBR1.SMAD7.SMAD2.SP1)在芯片和...辅助放疗后总生存率曲线图放射肺损伤发生分子机制图单侧颖叶放射性损伤。2a: Gd-DT...小鼠小肠隐窝细胞放射性损伤实验...小鼠小肠隐窝细胞放射性损伤实验...

标签:;  ;  ;  ;  ;  ;  ;  

放射性损伤论文_李成城,张秋宁,王小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