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担任班主任工作中,感觉现在学生受社会风气的影响思想品德不健全,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指导者、设计者,应该认识到现在的教育管理中需要制度管理,也应该意识到情感管理的必要性,在班级中渗透情感教育,通过各种方法和各种渠道落实好情感教育,才有可能管理出一个优秀的班级。
关键词:情感教育;班主任;中学生存在心理问1“情感教育”的含义
情感教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感情促教育运动,当时的教育理论认为,须动之以情,才晓之以理。而在国外则有:“精神关怀”,“指导、咨询”等。虽然它们被不同的国家教育部门运用,但却有许多相似之处。1994年欧洲国家在一次教育研讨会上给情感教育下了定义:“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信念以及情绪。它包括关注的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以及他们的自尊。
2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作为学校管理的一个分子,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直接参与者,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在一个班级中,必须有一个健全的班级领导核心,有一支团结在班干部周围的积极分子的队伍,班主任重视班级骨干力量的建设,发展和培养班级积极分子,关心和帮助班干部的成长,充分发挥集体组织者的作用。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指导者,集体需要有正确的集体舆论和集体纪律。班主任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运用自己的权威,去启发、引导学生,指导班级工作的正常运转和班集体的健康发展。
班主任是学生成长过程的教育者。班主任需了解学生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帮助学生减轻过度焦虑,从惧怕权威,缺乏自信、自卑感过强中解放出来,帮助学生理解并认可不同意见,排除不适应社会的心理障碍等等。
3目前中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
3.1思想道德认识与行为表现的偏差
在诚实问题上,有25.6%的初中生认为只要有机会也可以作弊。有16.6%的中学生认为营业员多找了钱不应还,在尊老爱幼、关心他人方面上,有21.75%的中学生在遇到老大娘被车撞后选择“赶快离开”和“在旁边看热闹”。
3.2价值观有功利化的倾向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社会上过分追求物质利益的功利化倾向对一部分学生产生了错误的导向,使一部分学生过多的强调了现实生活中的物质利益成分,在人生价值目标上带有浓厚的功利主义,具体再现在过多考虑金钱地位,讲实惠思想抬头,主人翁意识有待加强,看见公物被浪费或损害时,认为“与我无关,可以不管的”,有22.7%,在人际关系上,16.43%的中学生认为人与人之间是“相互利用”的。
3.3部分中学生在学习心理等方面存在某些障碍
由于目前的考试制度,学生的心理压力大,学习上自我满意度不高,考试时心理紧张不安的学生初中生为42.66%,随着年级增长,学生对学习状况的满意率急剧下降,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形势发展,中学生对自己交往能力满意的只有32.17%,中学生与父母间的关系随年龄增长而日趋平淡,小学生与父母关系平淡的为10.96%,初中生为21.06%。在诸多心理障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障碍最为突出,导致学习紧张和学习的潜力未能得到发挥。
4情感教育的迫切性
“没有情感,日常生活将是一种毫无生气,缺乏内在价值,缺少道德、仁义、空虚乏味而又充满无穷无尽的生活。”
《人民日报》上曾有这么一报道《大学生家书惜墨如金》,写的是两名学生考上外地高校后给家乡父母写信,其中一名学生在信纸上写了“一切平安”四个字,另一名学生的父母接到儿子的来信,拆开一看竟没有一个字,只见信纸画了几个大问号,面对这些问号母亲思索片刻,苦笑地对老伴说:“儿子是嫌钱寄晚了”。这两封大学生的家书反映出他们对含辛茹苦的父母非常无情。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善良的情感是良好行为的肥沃土壤。善良的情感早在青少年时期形成的,如果童年磋砣,失去的将永远无法弥补。”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研究员在2002年2月28日举行的《没有秘密的孩子长不大》出版座谈会上指出:当前学校和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倾向,就是过度竞争和过度物质化,这导致了部分青少年情感的荒漠化。所谓情感荒漠化是指一个人的注意力只集中在知识和技术等某一个狭窄的领域,而忽略了丰富的情感世界,主要表现为情感冷漠对人缺乏同情关怀之心,为实现个人目标很少考虑后果。
5情感教育,班主任工作的灵魂
5.1要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孩子,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母林斯基说:“热爱孩子,爱是最好的东西”。“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希望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起码的心理需求,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人生进步和成长的具大动力。因而教师要把爱心倾注到每一个学生的身上,这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基础。
一般来说,教师关爱优秀学生是比较容易做到的,现在要关爱那些学习困难的,“有问题”的学生就比较困难了,这要求教师应具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对学生具有真挚的爱心。因为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所以在学校教育中没有任何理由将暂时落后的学生置于教师的关爱之外,实践证明,只要教师用爱心去播种理想,启迪智慧,去塑造心灵,后进学生是可以进步的,是能够得到发展的。
5.2要尊重和信任学生。自尊心是人的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是学生对自己的地位,作用的一种认识和评价。心理学认为,赞扬、勉励可以鼓舞勇气提高信心,教师要坚信那些学习困难的同学是向往前进的,是能够进步的,只要对学生抱有热切的期望,并经常给予鼓励、表扬。在学生内心就会激起层层波澜。须知教师的每个眼神,每句话语,每个手势,每种动作都会给学生带来安慰、鼓励和期望。学生的内心深处在接受到期望后,他们会主动地按教师的希望去做,就会获得成功。因此,教师要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一个学生,把关爱倾注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
5.3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要和学生广交朋友,多开展谈心,增加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教师可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及喜怒哀乐讲给学生听,以期得到学生的共鸣。这样做可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在我们调查的学生中,发现学生喜欢民主教师,与他们能交流和有共同语言的教师。
6时代呼唤情感教育
首先人是一个整体,知、情、意、行四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的,凭经验我们就知道没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就容易导致疲劳。而且对事物的理解远远不只是一个单纯的理智问题,也不单独是一个观察、分析、推理的问题,它同时与人的动机、趣味、意向、胸臆、襟怀相联系,一个心胸狭窄的,度量狭小,情感偏执的人,往往不能冷静公正、客观地看待问题,特别是当问题与个人的实际利益关联的时候。
一个受过情感教育的人,会是一个温顺、谦和、关于沟通且能唤醒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柔情的人,而不会是一个专横、霸道粗野、暴戾之人,在世界范围内许多跨国公司的高层技术人员中有许多华裔,而在高层管理层却鲜有我们的同胞,据说是因为华裔人士不擅长人际沟通,特别是不善于面对面的进行交流。不知此种原因是否准确,但在我们的国民中有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那就是:人一旦得势,就极易自我膨胀,表现出极端的以自我为中心、刚愎自负、盛气凌人,可以说这些现象与没有受过真正意义的情感教育有关。
培养孩子敏感的心灵,丰富的体验,细腻的感受是完整人的教育。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活动,更多的参与,更多的平等交流,更多的接受美感陶冶,更多地与自然界交融,更多的感受到被人欣赏,被人关爱并能及时品尝到幸福。
总之,班主任工作是最具创造力和生活力的工作。班主任要在自己的工作中渗透情感教育,促进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为我们民族的明天,做出一个教育者应尽的义务责任。
参考文献
[1]彭诗琅,万柏裕.《班主任》手册[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2]情感教育之所以必要.中华女性网[EB/OL].
[3]上海市中小学思想道德心理调查[Z].
[4]北京教育学院心理系.教师实用心理心[M].北京:开明出版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