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城乡分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城乡,户籍,所有制,差异,户口,河西,银川。
城乡分割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钟若愚,屈沙[1](2019)在《劳动力市场分割、就业机会不平等与城乡工资差异——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连续6期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主要采用Logit模型和FFL分解方法,针对城乡劳动者就业机会、工资水平差异及其成因问题进行探究。实证结果表明,当下城镇劳动力市场中就业隔离现象依然存在。公有制单位中城乡工资差距存在"黏性地板效应",从长期来看有所缩小;非公有制单位中城乡工资差距随收入水平及时间的变化,趋势均较为平缓。从城乡工资差距的来源来看,公有制单位主要源于户籍歧视,且随时间变化有所下降;而非公有制单位则主要源于特征差异。为进一步验证结论的稳健性,借助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数据进行实证对比,结果表明上述结论仍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因此,在人口城镇化进程中,为建立更加公平、规范、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在进一步提升劳动者人力资本水平、缩小劳动者人力资本差异的同时,需要借助更为有效的户籍制度改革以弱化劳动力市场中的户籍歧视。(本文来源于《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陈鹏,李铭泽[2](2019)在《分割抑或趋同: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教育期望性别差距的城乡比较——来自中国教育追踪调查基线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学生在教育期望上存在女性高于男性的现象。使用CEPS 2013-2014年数据,考察户籍、家庭经济地位、家长受教育水平、家长教育期望和同伴教育表现对学生教育期望性别差距的作用。研究发现,教育期望性别差距在城乡普遍存在,但教育期望性别差距的成因在城乡存在不同。家长教育期望和同伴教育表现对农村中学生教育期望性别差异具有显着的负向作用;家长教育期望对城市中学生教育性别差距作用显着。因此,加速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减少因女性教育期望和就业获得差距造成的挫败感是规避性别平等政策实践风险的重要路径。(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孟凡强,万海远,吴珊珊[3](2019)在《所有制分割、户籍歧视与代际城乡工资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考虑农民工群体代际分化的基础上,基于2016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采用工资差异分解方法分析了城镇劳动力市场中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面临的户籍歧视代际差异问题。研究表明,新一代城乡劳动力间的工资差异高于老一代劳动力,个体特征差异的不同并不足以解释代际间的城乡工资差异,户籍歧视的代际差异才是导致代际城乡工资差异的主要原因。相对于老一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遭受的户籍歧视更为严重。对同工不同酬和所有制分割两种不同歧视形式的研究表明,无论是同工不同酬的程度还是所有制分割效应,新生代农民工都要严重于老一代农民工,但同工不同酬的程度差异是导致户籍歧视代际差异的主要原因。进一步分析发现,同工不同酬的程度差异主要来自于城镇流动人口"工资溢价"的代际差异,新一代城镇流动人口在城镇劳动力市场中获得了更多的"工资溢价"。(本文来源于《当代财经》期刊2019年06期)
张海鹏[4](2019)在《中国城乡关系演变70年:从分割到融合》一文中研究指出自1949年以来,随着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中国的城乡关系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以1978年改革开放为界,中国的城乡关系在前后相继的两个阶段呈现出明显不同的演变特征。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快速实现国家工业化目标,政府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逐步建立起城(本文来源于《当代中国史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王文静[5](2019)在《社会空间视角下城乡社会福利的分割与融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的研究主要是基于以下两个基本社会现象:一是受历史发展的各种原因影响,中国城乡居民在社会福利上的待遇差距很大,城乡社会福利二元区隔影响深远,带来一定的社会问题;二是中国城乡社会空间关系处于急剧变动之中,带来了城乡社会福利发展的新课题。城乡固定空间不断被打破,其社会空间关系始终处于不断重组的状态,使福利场域充满了利益的摩擦和文化的碰撞,进而影响到城乡社会福利发展。因此,社会空间与福利交织在一起,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日益凸显,成为值得关注的学术问题。城郊社区作为“乡村-城市”转型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为基于社会空间转型的城乡社会福利发展研究提供最适宜的切入点和最直观的案例。论文着眼于“乡-城”转型过程中,拥有较强集体经济,农村社区形貌已被城市化大潮所终结,但是社区居民还是称之为“村”的一类城郊社区。通过对案例社区“乡-城”社会空间转型和福利实践的实证研究,运用社会空间视角分析城乡福利场域二元区隔的生成机制,探讨城乡福利场域从分割到融合的解决方案,为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乡福利场域一元融合探寻思路和方向。在此过程中,论文尝试回答以下问题:首先,在城乡社会空间历史变迁以及当前城乡社会空间变动加剧的情况下,城乡社会福利场域具有怎样的发展阶段和实践过程?各个不同阶段福利场域内的行动者主体的关系结构是怎样的?其次,城乡社会福利二元区隔的生成机制是怎样的?城乡社区福利场域从二元区隔到一元融合的解决方案是什么?在具体研究中,本文立足于城乡社会空间的转型过程,运用“历史-社会空间-实践”的叁维分析框架,从历史维度考察城乡社会福利从制度分割、社会空间区隔到逐步整合的发展过程,并从权力、资本和惯习等要素入手对不同时期城郊社区福利场域的福利实践进行分析。论文总结了不同阶段福利场域的关系结构,在此基础上,对于所研究的核心内容——二元区隔的生成机制以及一元融合的解决思路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基于城乡社会空间转型的宏观分析及ZC社区案例的深入考察,本文得出如下结论:第一,经过几十年的演进,城乡社会福利的二元问题已经由人为的制度分割转变为涉及权力、资本以及福利惯习等方面的社会空间区隔问题。将城乡社会福利问题空间化,为深剖中国城乡社会福利二元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第二,呈现弱自主性的福利场域在空间权力、资本及福利惯习的整体运作下建构并固化了城乡社会福利的二元区隔。第叁,在城乡社会空间关系影响下,不同时期城郊社区福利场域的关系结构有所不同。1949年以来,城郊社区依据发展的不同阶段,分别呈现国家主导、集体主导和政社合作的福利场域关系结构。第四,要在城乡差异性空间建设以及确保福利场域自主化的基础上,通过权力的多元共构,居民的福利资本建设以及城乡福利场域规范和惯习的同一化,促进城乡社会福利融合,打破城乡福利二元桎梏,实现城乡福利场域的一元化。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在于:第一,将城乡社会福利问题社会空间化,从社会空间角度考察中国城乡福利的二元问题,比已有视角更具张力;第二,初步构建了“历史-社会空间-实践”的城乡社会福利发展叁维分析框架,把“时间”和“社会空间”带入“社会福利实践”研究,实现历史与当代、城市与农村、制度与实践的有机整合;第叁,通过对福利场域的自主性、资本结构以及福利惯习等方面的阐释,提出了新的关于城乡福利二元区隔生成机制的解释思路。(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4)
王威海[6](2019)在《从二元分割走向城乡融合》一文中研究指出日前,国家发改委发布了《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继续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户籍制度改革再上新台阶,距离自由迁徙、完全放开落户的目标已经不远。此举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热议。回溯我国户籍制度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在改革开放前后的两个阶(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05-09)
张海鹏[7](2019)在《中国城乡关系演变70年:从分割到融合》一文中研究指出建国初期,服务于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中国逐渐建立起城乡分割的体制。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城乡分割的体制不断被打破,城乡关系不断走向融合。总结和回顾中国城乡关系70年演变历程,可以提炼出一系列宝贵的经验:不断向农民赋权,坚持改革的渐进性,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坚持尊重基层创新和转换思想观念相结合,以及给改革和改革者留出足够的空间。虽然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已见雏形,但是,城乡关系当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包括户籍制度改革亟待深化,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相当尖锐,城乡要素合理流动的机制尚未建立,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依然较大,以及乡村衰退日益加剧等。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提高城镇化率,夯实城乡融合发展基础;优先推进城乡发展中需要一样化的内容,实现城乡融合发展重点突破;加快城乡要素市场一体化进程,攻克城乡融合发展的薄弱环节;推动乡村叁产融合发展,建立城乡融合发展的产业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经济》期刊2019年03期)
陈鹏[8](2019)在《城乡分割视野下残疾人的就业现状、成因及其差异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城乡残疾人的就业,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厘清城乡残疾人就业率系统差异是重要前提。基于第五轮"中国居民收入调查"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分析显示已婚、自评健康良好、未参与最低生活保障、具备党员身份的男性残疾人比其他残疾人群体就业状况更好。但农村残疾人潜在工作经验就业回报的效应强于对城镇残疾人的作用;城镇残疾人群的教育和最低生活保障就业效应存在显着的性别差异,但在农村残疾人群上述变量的性别差异效应不显着。因此,应积极制定差异化的城乡人力资本政策,加强对城乡残疾居民就业的政治引导和社会支持,健全城乡残疾人全面康复服务保障,完善城乡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本文来源于《残疾人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徐佳敏,白茹,刘娜[9](2019)在《银川都市圈西线供水工程快马加鞭》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4月26日,银川都市圈城乡西线供水工程开工。这是第一个开工建设的银川都市圈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互联互通工程。2019年2月22日,作为都市圈西线供水工程的一部分,西夏水库扩容改建工程开工。改造后的西夏水库将作为银川市叁区两县的调(本文来源于《宁夏日报》期刊2019-03-19)
林万龙[10](2018)在《从城乡分割到城乡一体:中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政策变迁40年》一文中研究指出40年来中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政策体系的变迁可以归纳为叁个阶段,即政府财政明显缺位阶段(1978—2002年)、公共财政逐步覆盖阶段(2003—2013年)和走向城乡一体化阶段(2014年至今)。在农村改革启动之后的相当长时期内,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政策的实质仍然是人民公社时期政策的延续,政府财政并没有在公社解体后相应承担起提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职责。从2003年起之后的10年左右时间,中国基本构筑起了以公共财政支持为主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但仍然留存了显着的城乡二元痕迹。2014年以来,以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轨为标志,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政策体系的一体化工作开始启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体系开始构建,旧体制的遗迹终于开始了彻底的消除。但在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仍然任重而道远。(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城乡分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学生在教育期望上存在女性高于男性的现象。使用CEPS 2013-2014年数据,考察户籍、家庭经济地位、家长受教育水平、家长教育期望和同伴教育表现对学生教育期望性别差距的作用。研究发现,教育期望性别差距在城乡普遍存在,但教育期望性别差距的成因在城乡存在不同。家长教育期望和同伴教育表现对农村中学生教育期望性别差异具有显着的负向作用;家长教育期望对城市中学生教育性别差距作用显着。因此,加速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减少因女性教育期望和就业获得差距造成的挫败感是规避性别平等政策实践风险的重要路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城乡分割论文参考文献
[1].钟若愚,屈沙.劳动力市场分割、就业机会不平等与城乡工资差异——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的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陈鹏,李铭泽.分割抑或趋同: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教育期望性别差距的城乡比较——来自中国教育追踪调查基线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孟凡强,万海远,吴珊珊.所有制分割、户籍歧视与代际城乡工资差异[J].当代财经.2019
[4].张海鹏.中国城乡关系演变70年:从分割到融合[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9
[5].王文静.社会空间视角下城乡社会福利的分割与融合研究[D].山东大学.2019
[6].王威海.从二元分割走向城乡融合[N].社会科学报.2019
[7].张海鹏.中国城乡关系演变70年:从分割到融合[J].中国农村经济.2019
[8].陈鹏.城乡分割视野下残疾人的就业现状、成因及其差异效应[J].残疾人研究.2019
[9].徐佳敏,白茹,刘娜.银川都市圈西线供水工程快马加鞭[N].宁夏日报.2019
[10].林万龙.从城乡分割到城乡一体:中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政策变迁40年[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