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柏木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柏木,林分结构,植物多样性,土壤理化指标
柏木林论文文献综述
向凯旋,张喜,刘济明,薛建辉,崔迎春[1](2019)在《石漠区柏木林植物多样性指数与土壤理化指标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不同类型柏木林林分的植物多样性指数与白云岩土壤主要理化指标的相关性,为评价柏木在白云岩石漠区植被恢复及土壤质量改善中的应用价值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黔中由径级和林型组合成的不同类型柏木林为研究对象,进行林分类型划分、主要结构指标测定、植物多样性指数计算及A层和B层土壤主要理化指标比较;分析各林分植物多样性指数与土壤理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调查样地按柏木平均径级和株数比例可划分为小径级和中径级的柏木纯林、柏木混交林、天然林及大径级的柏木混交林等7个类型林分。随林分径级的增大,柏木混交林的平均胸径和高度增加,密度在中径级类型林分最低;柏木纯林和天然林的平均胸径和高度增加,密度降低。柏木混交林乔木层植物的物种丰富度指数(Margalef)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呈大径级类型林分>中径级类型林分>小径级类型林分的变化趋势,生态优势度指数(Simpson)和均匀度指数(Pielou)在中径级类型林分较高;天然林乔木层植物的Margalef、H、Simpson和Pielou指数随林分径级的增大而升高。相同类型林分不同径级和相同径级不同类型林分的土壤密度和pH表现为A层土壤<B层土壤,最大持水量、总孔隙度、有机质、水解氮、速效钾、阳离子交换量和交换性盐基总量表现为A层土壤>B层土壤。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植物多样性指数对A层土壤主要理化指标影响的显着性(P<0.05)数量多于对B层土壤;Pielou指数与A层和B层土壤主要理化性质无显着相关性(P>0.05)。【结论】黔中柏木林林分以小径级和混交林为主要特征。柏木是适宜白云岩石漠区造林的重要树种,但造林时应对树种进行合理配置,实施林分改造技术,使柏木人工造林与天然更新相结合。(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赵润,陈俊华,牛牧,别鹏飞,慕长龙[2](2019)在《间伐对川中丘陵区人工柏木林下天然更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川中丘陵区"带状采伐+补阔"试验基地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其林下天然更新情况。结果表明:(1)采伐带、保留带天然更新的幼树幼苗明显高于对照样地(P<0.05)。10m、8 m、6 m、4m采伐带、保留带的天然更新幼树幼苗分别是对照的10.63倍、9.38倍、7.92倍、7.50倍和3.33倍、3.75倍、4.38倍、6.04倍。(2)采伐带、保留带、对照样地内的更新幼树幼苗的树高均显现为左偏单峰结构,且均以树高≤0.1m的幼苗数量最多。不同带宽采伐带和保留带内天然更新的幼树幼苗高度分级占比不尽相同。(3)所有处理下的天然更新的幼树幼苗均呈聚集状分布的状态,且聚集强度较大。(4)除柏木外,天然更新的树种种类多以香樟、香椿、乌桕等喜阳或半喜阳的为主。(本文来源于《四川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2期)
王博,刘凯,朱子政,林勇,王守强[3](2018)在《大渡河上游天然岷江柏木林生长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大渡河上游成片分布的天然起源岷江柏木生长分布情况,选择以马尔康市、金川县内典型分布区岷江柏木林为对象,以高清遥感影像为底图,采用现地调查和ARCGIS矢量化技术,调查了基质类型、坡度、坡向、海拔、可及度等生境因子及各因子上岷江柏木胸径、树高情况。结果发现:1)基质类型以裸岩和高石质砾石为主,两者面积达总面积的85.64%。小、中、大径组依次主要分布在高石质砾石、裸岩、土壤基质上。2)岷江柏木在不同坡向上均能生长,北、西北、西3个坡向面积占总面积68.04%,是岷江柏木的集中分布区,分布面积大、高度高,且以小径组为主。3)岷江柏木生长的坡度大多比较陡峭,36°坡度以上的面积占总面积的60.33%。不同径组、不同树高集中分布在陡坡、急坡、险坡上。4)岷江柏木集中生长在2 301 m~2 500 m的海拔范围内,分布面积占总面积81.01%。随着海拔升高,树木分布范围呈现出逐渐缩小的特点。5)受河流隔断、坡度陡峭等因素影响,天然岷江柏木林可及度较差,高达83.27%的面积为不可及。(本文来源于《四川林业科技》期刊2018年04期)
谢雨彤,简保磊,李贤伟,黄卫国,郑志高[4](2018)在《低效柏木林窗改造模式下香椿细根分解及其养分释放》一文中研究指出细根分解是土壤生态系统养分归还的主要途径,为进一步掌握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特征,以川中丘陵区林窗改造补植阔叶树种5年生香椿人工林(Toona sinensis)为研究对象,应用埋袋法测定细根在50 m~2(L1)、10 0 m~2(L2)和150 m~2(L3)林窗内1年的分解速率,同时探讨细根分解自身养分释放动态.结果显示,香椿细根在前90 d分解最快,随着时间的推移,细根分解速率减缓,在分解365 d后,L1、L2和L3内香椿细根分解残留率分别为75.4 4%、73.92%和72.07%.香椿细根分解速率L3>L2>L1.并且在3种不同大小林窗内香椿1-3级、4级和5级细根1年的分解过程中碳、磷和钾浓度整体表现为下降趋势,氮、钙和镁整体表现为增加趋势.综上表明,林窗式改造对香椿细根分解和养分释放产生了一定影响,并且随林窗面积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有利于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本文来源于《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王峰,李仁洪,周立江,杨天兴[5](2017)在《川中丘陵柏木林抚育改造技术与应用示范》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川中丘陵人工柏木林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从森林经营培育的技术思路、林分类型判定、抚育改造方式、技术措施等方面,对柏木林抚育改造技术进行探讨分析.采取抚育间伐、调整、补植、综合改造等经营培育方式,调整树种组成,优化林分结构,增强森林健康水平,提升林分质量,充分发挥柏木林生态服务功能。固定样地监测表明,实施5年后,蓄积量增长率、灌草覆盖度高于对照样地,林分层次结构趋于合理。(本文来源于《四川省森林可持续经营学术研讨会2017论文集》期刊2017-04-28)
谢雨彤,唐骄萍,李贤伟,周义贵,范川[6](2016)在《低效柏木林窗改造对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川中丘陵区柏木低效人工林中,选择人工采伐形成的4种不同大小的林窗(50 m2、100 m2、150 m2、200 m2),以未改造的柏木纯林为对照,研究不同大小林窗内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动物群落数量和多样性特征情况.结果显示:150 m2林窗对土壤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土壤含水量改善效果最好,并且有利于土壤有机质、全磷和有效磷含量的积累;对照样地和4种不同面积林窗共捕获土壤动物3 072头,分属4门8纲23目41科,昆虫纲为优势种群,占类群总数的47.8%,其中150 m2林窗下土壤动物数量和多样性最高.土壤动物与环境因素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水解氮和有效磷与土壤动物多样性关系密切.主成分分析表明,150 m2林窗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动物多样性综合影响效果最好,其次是200 m2林窗和100 m2林窗,50 m2林窗的改良效果不明显.上述结果表明,林窗式改造对柏木低效林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动物群落数量和多样性特征产生了一定影响,并且随林窗面积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综合来看150 m2林窗的改造效果最佳.(本文来源于《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胥平,慕乘,龚固堂,朱志芳,黎燕琼[7](2016)在《川中丘陵区人工柏木林健康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实地调查为基础,应用SPSS l8.0数学统计软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人工柏木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结构性指标、功能性指标、适应性和环境指标4大类15个指标,分别使用主成份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赋予指标权重,对川中丘陵区126个野外样地进行森林健康评价。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评价结果基本类似,均是亚健康和不健康的林分占绝大多数(分别为71.43%和61.90%);健康等级为优质的林分数量很少,两种方法评价结果分别为6个和9个,占4.76%和7.14%。需对川中丘陵区大多数人工柏木林分采取切实可行的森林经营管理措施,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以发挥该区域人工柏木林更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综合效益。(本文来源于《四川林业科技》期刊2016年02期)
雷静品,李璐,王鹏程,肖文发,庞晓瑜[8](2015)在《带状改造对柏木林土壤性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不同带宽改造带(10、15、20m与25m)和不同树种改造带对重庆云阳柏木林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柏木林相比,不同带宽改造带的土壤容重在2个土层内均有所降低,土壤孔隙度在0~20cm土层内有所增加,在20~40cm土层变化不一,有机质含量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加,0~20cm层土壤有机质提高幅度>20~40cm层土壤。各改造带0~20cm和20~40cm层土壤的pH值普遍比柏木林有所降低;4种带宽改造带0~20cm和20~40cm层土壤全P含量整体降低,有效P含量增加,15m带宽改造带0~20cm和20~40cm层土壤全N、水解N含量降低,其他3种宽度改造带土壤全N、水解N含量整体增加,4种宽度改造带0~20cm和20~40cm层土壤全K速效K含量整体降低。刺桐、刺槐2树种改造带的0~20cm和20~40cm层土壤的孔隙度和pH值整体增加,容重整体减小,刺桐改造带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有明显提高,刺槐改造带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却呈下降趋势,刺桐改造带0~20cm和20~40cm层土壤全K含量明显提高,2个土层的全N、有效P含量和20~40cm土层的全P含量有所提高,刺桐改造带2个土层的水解N、速效K含量明显降低,0~20cm土层的全P含量有所下降。刺槐改造带的土壤养分变化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为柏木林人工林改造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北林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边东波,刘文军,张洪江,许涛,刘瑞[9](2014)在《施肥对柏木林采伐迹地和退耕地营造杨树速丰林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川中丘陵区柏木采伐迹地和退耕地营造的107杨、108杨树速生丰产林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施肥处理,研究不同立地条件下2个杨树品种的适生性能及其对施肥的响应。结果表明:2个品系的杨树都表现出退耕地上生长远胜于土层浅薄的柏木采伐迹地,但采伐迹地杨树对施肥的响应程度显着优于退耕地。因此,建议速生杨树不能栽植在土层浅薄的立地条件下,且应配套响应的杨树速生丰产集约经营技术。(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4年06期)
冯大兰,黄小辉,张丽楠,黄仲华,李昌晓[10](2013)在《叁峡库区汝溪河流域柏木林土壤氮素及酶活性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叁峡库区汝溪河流域柏木纯林和柏木+青冈混交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林分类型柏木林土壤氮素、酶活性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柏木纯林和柏木+青冈混交林各土层(0~20,20~40和40~60 cm)铵态氮含量无显着差异;柏木+青冈混交林各土层全氮含量显着高于柏木纯林,分别提高了61.1%,55.7%和19.8%;与柏木纯林相比,柏木+青冈混交林林地各土层的硝态氮含量提高了10.3%,10.5%和25.5%;各土层柏木+青冈混交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分别是柏木纯林的1.2,1.0和1.6倍;柏木+青冈混交林林地各土层蛋白酶、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转化酶活性总体上均显着高于柏木纯林。与柏木纯林相比,柏木+青冈混交林具有明显优势,可以明显改善林地内土壤氮素状况和酶活性,改善林地生态环境。(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期刊2013年12期)
柏木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川中丘陵区"带状采伐+补阔"试验基地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其林下天然更新情况。结果表明:(1)采伐带、保留带天然更新的幼树幼苗明显高于对照样地(P<0.05)。10m、8 m、6 m、4m采伐带、保留带的天然更新幼树幼苗分别是对照的10.63倍、9.38倍、7.92倍、7.50倍和3.33倍、3.75倍、4.38倍、6.04倍。(2)采伐带、保留带、对照样地内的更新幼树幼苗的树高均显现为左偏单峰结构,且均以树高≤0.1m的幼苗数量最多。不同带宽采伐带和保留带内天然更新的幼树幼苗高度分级占比不尽相同。(3)所有处理下的天然更新的幼树幼苗均呈聚集状分布的状态,且聚集强度较大。(4)除柏木外,天然更新的树种种类多以香樟、香椿、乌桕等喜阳或半喜阳的为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柏木林论文参考文献
[1].向凯旋,张喜,刘济明,薛建辉,崔迎春.石漠区柏木林植物多样性指数与土壤理化指标的相关性[J].南方农业学报.2019
[2].赵润,陈俊华,牛牧,别鹏飞,慕长龙.间伐对川中丘陵区人工柏木林下天然更新的影响[J].四川林业科技.2019
[3].王博,刘凯,朱子政,林勇,王守强.大渡河上游天然岷江柏木林生长分布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2018
[4].谢雨彤,简保磊,李贤伟,黄卫国,郑志高.低效柏木林窗改造模式下香椿细根分解及其养分释放[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8
[5].王峰,李仁洪,周立江,杨天兴.川中丘陵柏木林抚育改造技术与应用示范[C].四川省森林可持续经营学术研讨会2017论文集.2017
[6].谢雨彤,唐骄萍,李贤伟,周义贵,范川.低效柏木林窗改造对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影响[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6
[7].胥平,慕乘,龚固堂,朱志芳,黎燕琼.川中丘陵区人工柏木林健康评价[J].四川林业科技.2016
[8].雷静品,李璐,王鹏程,肖文发,庞晓瑜.带状改造对柏木林土壤性质的影响[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5
[9].边东波,刘文军,张洪江,许涛,刘瑞.施肥对柏木林采伐迹地和退耕地营造杨树速丰林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4
[10].冯大兰,黄小辉,张丽楠,黄仲华,李昌晓.叁峡库区汝溪河流域柏木林土壤氮素及酶活性特征[J].林业科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