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一种爬模下挂防护系统,包括有爬升模架和安装在爬升模架下方的防护装置;爬升模架安装在核心筒结构的外侧、对应核心筒结构的洞口上方位置处;爬升模架的最下一层设有水平的挑梁;挑梁有一组,在洞口的上方水平间隔布置;挑梁的一端连接在爬升模架的最下一层上;防护装置覆盖在核心筒结构的洞口外侧,包括防护骨架和网片;防护骨架的尺寸与洞口的尺寸相适应,防护骨架的上端挂接在挑梁上,且与挑梁可拆卸连接;防护骨架的下端超出洞口的下边缘,且连接在洞口下方的核心筒结构上;网片满铺在防护骨架上,且与防护骨架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的防护方法需根据洞口的大小重新定制防护栏杆,施工较麻烦以及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爬模下挂防护系统,包括有爬升模架(1)和安装在爬升模架(1)下方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爬升模架(1)安装在核心筒结构(2)的外侧、对应核心筒结构(2)的洞口(3)上方位置处;在爬升模架(1)的最下一层设有水平的挑梁(4);所述挑梁(4)有一组,在洞口(3)的上方水平间隔布置;其中挑梁(4)的一端连接在爬升模架(1)的最下一层上;所述防护装置覆盖在核心筒结构(2)的洞口(3)外侧,包括有防护骨架(5)和网片(6);所述防护骨架(5)的尺寸与洞口(3)的尺寸相适应,并且防护骨架(5)的上端挂接在挑梁(4)上,且与挑梁(4)可拆卸连接;防护骨架(5)的下端超出洞口(3)的下边缘,且连接在洞口(3)下方的核心筒结构(2)上;所述网片(6)满铺在防护骨架(5)上,且与防护骨架(5)固定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爬模下挂防护系统,包括有爬升模架(1)和安装在爬升模架(1)下方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爬升模架(1)安装在核心筒结构(2)的外侧、对应核心筒结构(2)的洞口(3)上方位置处;在爬升模架(1)的最下一层设有水平的挑梁(4);所述挑梁(4)有一组,在洞口(3)的上方水平间隔布置;其中挑梁(4)的一端连接在爬升模架(1)的最下一层上;所述防护装置覆盖在核心筒结构(2)的洞口(3)外侧,包括有防护骨架(5)和网片(6);所述防护骨架(5)的尺寸与洞口(3)的尺寸相适应,并且防护骨架(5)的上端挂接在挑梁(4)上,且与挑梁(4)可拆卸连接;防护骨架(5)的下端超出洞口(3)的下边缘,且连接在洞口(3)下方的核心筒结构(2)上;所述网片(6)满铺在防护骨架(5)上,且与防护骨架(5)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爬模下挂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爬升模架(1)的下部设有用以施工的平台板(7);所述挑梁(4)可拆卸连接在平台板(7)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爬模下挂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挑梁(4)的端部设置有防止防护骨架(5)滑落的竖向堵头(8);在竖向堵头(8)与防护骨架(5)之间设置有竖向的调节螺栓(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爬模下挂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骨架(5)包括有骨架主体(5.1)和挂接端(5.2);所述骨架主体(5.1)包括有一组竖龙骨(5.1.1)和一组水平龙骨(5.1.2),且一组竖龙骨(5.1.1)和一组水平龙骨(5.1.2)共同构成矩形框架结构;所述挂接端(5.2)包括有水平的挂接杆(5.2.1)和一组竖向的连接短杆(5.2.2);所述挂接杆(5.2.1)位于骨架主体(5.1)的上方,且与骨架主体(5.1)平行设置,一组连接短杆(5.2.2)平行间隔连接在挂接杆(5.2.1)与骨架主体(5.1)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爬模下挂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片(6)包括有一组网片单元(6.1);其中,每片网片单元(6.1)对应连接在骨架主体(5.1)的网格中。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爬模下挂防护系统。
背景技术
对于超高层建筑,核心筒部分的标准层采用爬模体系施工,对于爬模下部与核心筒之间的连梁洞口之间会有洞口,若防护不到位容易产生高空坠物的情况;常规的防护方法是增加标准化防护栏杆的高度以封堵洞口,此方法需根据洞口的大小重新定制防护栏杆,且该防护栏杆的需求量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是提供一种爬模下挂防护系统,以解决传统的防护方法需根据洞口的大小重新定制防护栏杆,施工较麻烦以及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爬模下挂防护系统,包括有爬升模架和安装在爬升模架下方的防护装置;所述爬升模架安装在核心筒结构的外侧、对应核心筒结构的洞口上方位置处;在爬升模架的最下一层设有水平的挑梁;所述挑梁有一组,在洞口的上方水平间隔布置;其中挑梁的一端连接在爬升模架的最下一层上;所述防护装置覆盖核心筒结构的洞口外侧,包括有防护骨架和网片;所述防护骨架的尺寸与洞口的尺寸相适应,并且防护骨架的上端挂接在挑梁上,且与挑梁可拆卸连接;防护骨架的下端超出洞口的下边缘,且连接在洞口下方的核心筒结构上;所述网片满铺在防护骨架上,且与防护骨架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爬升模架的下部设有用以施工的平台板;所述挑梁可拆卸连接在平台板上。
优选的,所述挑梁的端部设置有防止防护骨架滑落的竖向堵头,在竖向堵头与防护骨架之间设置有竖向的调节螺栓。
优选的,所述防护骨架包括有骨架主体和挂接端;所述骨架主体包括有一组竖龙骨和一组水平龙骨,且一组竖龙骨和一组水平龙骨共同构成矩形框架结构;所述挂接端包括有水平的挂接杆和一组竖向的连接短杆;所述挂接杆位于骨架主体的上方,且与骨架主体平行设置,一组连接短杆平行间隔连接在挂接杆与骨架主体之间。
优选的,所述网片包括有一组网片单元;其中,每片网片单元对应连接在骨架主体的网格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防护装置安装在爬升模架的下方,并且能够随着爬升模架的上升而上升,因此在爬升模架爬升之前不必提前封闭洞口,便于通行爬升模架的爬升。
2、本实用新型的防护装置可自动与爬模一起爬升,避免传统的施工方法在爬升模架爬升后,重新定制防护栏杆,施工较麻烦以及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3、本实用新型在爬升模板爬升到位后,防护装置随即到位,有效防止爬模吊平台之上人员安全以及物品掉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设置在洞口外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防护骨架与爬升模架连接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骨架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爬升模架、1.1―立杆、1.2―横杆、1.3―纵杆、2―核心筒结构、3―洞口、4―挑梁、5―防护骨架、5.1―骨架主体、5.1.1―竖龙骨、5.1.2―水平龙骨、5.2―挂接端、5.2.1―挂接杆、5.2.2―连接短杆、6―网片、6.1―网片单元、7―平台板、8―竖向堵头、9―调节螺栓、10―连接螺栓、11―压杆。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中,在对超高层建筑,核心筒部分的标准层采用爬模体系施时工,在核心筒结构2上会留有洞口3,容易产生高空坠物以及防护不到位的情况,在此洞口3处设置本实用新型的爬模下挂防护系统进行防护。
如图1-4所示,这种爬模下挂防护系统,包括有爬升模架1和安装在爬升模架1下方的防护装置;所述爬升模架1安装在核心筒结构2的洞口3的外侧、对应核心筒结构2的洞口3上方位置处;在爬升模架1的最下一层设有水平的挑梁4;所述挑梁4有一组,在洞口3的上方水平间隔布置;其中挑梁4的一端连接在爬升模架1的最下一层上;所述防护装置覆盖在核心筒结构2的洞口3外侧,包括有防护骨架5和网片6;所述防护骨架5的尺寸与洞口3的尺寸相适应,并且防护骨架5的上端挂接在挑梁4上,且与挑梁4可拆卸连接;防护骨架5的下端超出洞口3的下边缘,且连接在洞口3下方的核心筒结构2上;所述网片6满铺在防护骨架5上,且与防护骨架5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爬升模架1的下部设有用以施工的平台板7;所述挑梁4可拆卸连接在平台板7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挑梁4上间隔开设有螺栓孔,所述挑梁4通过连接螺栓10连接在平台板7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挑梁4的端部设置有防止防护骨架5滑落的竖向堵头8,在竖向堵头8与防护骨架5之间设置有竖向的调节螺栓9。
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护骨架5包括有骨架主体5.1和挂接端5.2;所述骨架主体5.1包括有一组竖龙骨5.1.1和一组水平龙骨5.1.2,且一组竖龙骨5.1.1和一组水平龙骨5.1.2共同构成矩形框架结构;所述挂接端5.2包括有水平的挂接杆5.2.1和一组竖向的连接短杆5.2.2;所述挂接杆5.2.1位于骨架主体5.1的上方,且与骨架主体5.1平行设置,一组连接短杆5.2.2平行间隔连接在挂接杆5.2.1与骨架主体5.1之间。
本实施例中,骨架主体5.1左右两侧的竖龙骨5.1.1采用30mm×30mm×2mm方通制作,骨架主体5.1上下两侧的水平龙骨5.1.2采用30mm×30mm×2mm方通制作;位于中间部位的竖龙骨5.1.1采用20mm×20mm×1.5mm的方通制作,位于中间部位的水平龙骨5.1.2采用20mm×20mm×1.5mm的方通制作。
本实施例中,挂接杆5.2.1采用30mm×30mm×2mm方通制作,挂接端5.2左右两侧的连接短杆5.2.2采用30×30×2mm方通制作;位于中间部位的连接短杆5.2.2采用20mm×20mm×1.5mm的方通制作。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骨架主体5.1中的竖龙骨5.1.1和水平龙骨5.1.2还可以采用其他型钢杆件制成;所述挂接端5.2中的挂接杆5.2.1和连接短杆5.2.2还可以采用其他型钢杆件制成。
本实施例中,所述网片6包括有一组网片单元6.1;其中,每片网片单元6.1对应连接在骨架主体5.1的网格中。
本实施例中,所述爬升模架1的最下层包括有立杆1.1和横杆1.2、纵杆1.3和设置在外侧的围护网;所述立杆1.1有两组,沿横向平行间隔布置;其中,每组立杆1.1沿纵向间隔设置;所述立杆1.1的顶部与上层的爬升模架部分相连;所述横杆1.2连接在横向相邻的立杆1.1之间;所述纵杆1.3铺设在横杆1.2的顶部,并且将纵向相邻的横杆1.2连接;所述平台板7铺设在一组纵杆1.3的顶部。
本实施例中,所述平台板7通过立杆1.1吊设在爬升模架1的下部;所述挑梁4的顶部压设有压杆11,压杆11的两端分别焊接连接在平台板7两端的立杆1.1上。
本实施例中,防护装置的两侧用绳子拉住固定在门洞两边的核心筒结构2上。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71428.3
申请日:2019-01-16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1(北京)
授权编号:CN209585605U
授权时间:20191105
主分类号:E04G 11/28
专利分类号:E04G11/28;E04G5/00
范畴分类:36E;
申请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100070 北京市丰台区汽车博物馆东路6号院E座
发明人:陈友胜;王波;邰冶;刘家亮
第一发明人:陈友胜
当前权利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代理人:高芳;李丹
代理机构:11004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