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耕作和秸秆还田模式对紫云英-双季稻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影响

不同耕作和秸秆还田模式对紫云英-双季稻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影响

论文摘要

土壤微生物能够灵敏、准确地反映土壤质量变化,可综合反映土壤肥力和环境质量状况。为探明南方双季稻区不同耕作和秸秆还田模式对水稻(Oryza sativa L.)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影响,以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双季稻种植模式大田定位试验为平台,设双季水稻翻耕+秸秆还田(CT)、双季水稻旋耕+秸秆还田(RT)、双季水稻免耕+秸秆还田(NT)、双季水稻旋耕+秸秆不还田(对照,RTO)4种土壤耕作处理,于2017年和2018年系统分析了不同土壤耕作处理对双季稻各个主要生育时期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和微生物熵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早、晚稻各个主要生育时期,各处理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和微生物熵均表现为先增加再降低的变化趋势,均于齐穗期达到最大值;2个年份早、晚稻各个主要生育时期,各处理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平均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317.2-822.4、276.9-616.8 mg·kg-1和286.8-792.0、281.1-617.8 mg·kg-1;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平均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38.6-64.5、33.1-50.6 mg·kg-1和37.8-64.6、33.2-50.6 mg·kg-1;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大小顺序均表现为:CT>RT>NT>RTO。早、晚稻各个主要生育时期,CT处理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和微生物熵均显著高于NT处理(P<0.05)。秸秆还田处理(CT、RT和NT)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熵均显著高于RTO处理(P<0.05)。CT和RT处理早稻和晚稻产量均显著高于RTO处理(P<0.05)。总的来说,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南方双季稻区稻田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均具有明显的影响,采用土壤翻耕、旋耕和秸秆还田模式对于增加水稻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微生物熵和水稻产量的效果为最佳。

论文目录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概况
  •   1.2 试验设计及田间管理
  •   1.3 样品采集和测定
  •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
  •   2.2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
  •   2.3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
  •   2.4 土壤微生物熵
  •   2.5 土壤有机碳含量
  •   2.6 水稻产量
  • 3 讨论
  •   3.1 不同耕作和秸秆还田模式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影响
  •   3.2 不同耕作和秸秆还田模式对土壤微生物熵的影响
  •   3.3 不同耕作和秸秆还田模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 4 结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潘孝晨,唐海明,肖小平,李超,汤文光,程凯凯,郭立君,黄桂林,汪柯

    关键词: 水稻,土壤耕作,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微生物熵

    来源: 生态环境学报 2019年08期

    年度: 2019

    分类: 农业科技,工程科技Ⅰ辑,基础科学

    专业: 生物学,农业基础科学,农艺学,农作物,畜牧与动物医学

    单位: 湖南大学研究生院隆平分院,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872851),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2017JJ1018),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D0301004),湖南省农业科技创新资金项目(2019LS03-01)

    分类号: S154.3;S511.42;S541.3

    DOI: 10.16258/j.cnki.1674-5906.2019.08.011

    页码: 1585-1595

    总页数: 11

    文件大小: 938K

    下载量: 480

    相关论文文献

    • [1].小麦秸秆还田对玉米苗生长期和成熟的影响[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0(01)
    • [2].破解牡丹江秸秆还田难题的建议[J]. 农机科技推广 2019(11)
    • [3].秸秆还田量对不同基因型夏玉米产量及干物质转运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0(01)
    • [4].浅谈水稻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应用及发展趋势[J]. 南方农机 2020(05)
    • [5].玉米秸秆还田的利与弊[J]. 农业与技术 2020(05)
    • [6].实现秸秆还田 采取合理措施[J]. 河南农业 2020(04)
    • [7].秸秆还田水肥处理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J]. 新农业 2020(09)
    • [8].水稻机械化秸秆还田作业模式应用探索[J]. 江西农业 2020(08)
    • [9].秸秆还田过量对重金属超标土壤不利[J]. 种业导刊 2020(03)
    • [10].分析秸秆还田及肥料化利用技术[J]. 农村实用技术 2020(04)
    • [11].秸秆还田过量对重金属铬超标土壤不利[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0(17)
    • [12].秸秆还田后效对玉米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0(20)
    • [13].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湖北农机化 2020(16)
    • [14].中国地区小麦产量及产量要素对秸秆还田响应的整合分析[J]. 核农学报 2019(01)
    • [15].稻麦轮作下秸秆还田对稻麦产量和稻田可溶性有机碳含量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19(03)
    • [16].水稻秸秆还田对土壤性状和水稻产量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 2019(05)
    • [17].机械化秸秆还田离田技术验证分析[J]. 农机科技推广 2019(02)
    • [18].秸秆还田面临问题的化解之策[J]. 山东农机化 2019(02)
    • [19].秸秆还田方法及注意事项[J]. 农民致富之友 2019(13)
    • [20].果园秸秆还田技术[J]. 山西果树 2019(04)
    • [21].秸秆还田的作用、方法及效益分析[J]. 乡村科技 2019(16)
    • [22].秸秆还田的土壤环境效应及研究进展[J]. 北方园艺 2019(17)
    • [23].秸秆还田效益的影响因素及其在喀斯特区的应用展望[J]. 江苏农业科学 2019(16)
    • [24].秸秆还田新技术市场前景广阔[J]. 农机市场 2019(09)
    • [25].农作物秸秆还田研究进展[J]. 作物研究 2019(06)
    • [26].秸秆还田对玉米田病虫害影响的研究[J]. 农业科技通讯 2019(10)
    • [27].农机补贴对农户机械化秸秆还田的影响[J]. 农家参谋 2019(22)
    • [28].长期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褐土磷素组分的影响[J]. 山西农业科学 2019(11)
    • [29].秸秆还田的温室气体排放随年增加逐年降低[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9(21)
    • [30].浅析青海地区的秸秆还田[J]. 青海农林科技 2017(04)

    标签:;  ;  ;  ;  ;  ;  

    不同耕作和秸秆还田模式对紫云英-双季稻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