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送风模式新风机论文和设计-孙长恒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送风模式新风机,涉及新风领域,解决了新风机送风模式单一,用途单一的技术问题;该装置包括:外壳,外壳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第一进风口通过止回装置连接有第一风机,第二进风口通过止回装置连接有第二风机,外壳的另一侧设置有出风口,出风口设置于室内,且出风口的进风侧设置有过滤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进风口与第二进风口相连接的管道的不同安装形式、以及不同风机和止回装置的开启,可形成单向流进风模式、混风模式以及大风量净化模式。上述多模式的送风模式,用户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安装,改变了传统新风机模式单一的局限性。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多送风模式新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通过止回装置连接有第一风机,所述第二进风口通过止回装置连接有第二风机,所述止回装置为止回阀,所述止回阀包括与所述第一进风口连接的第一止回阀和与所述第二进风口连接的第二止回阀;所述外壳的另一侧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设置于室内,且所述出风口的进风侧设置有过滤装置;当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连接室外管道时,室外新风通过所述第一风机和\/或所述第二风机作用,经净化后经过出风口送入室内,形成单向流进风模式;当需要较大风量时,同时打开第一风机第二风机以及相应的止回阀,室外新风进入室内;当所述第一进风口连接室外管道,所述第二进风口连接室内管道时,室外新风通过所述第一风机作用、室内气体通过所述第二风机作用,经净化后经过出风口送入室内,形成混风模式;当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均连接室内管道时,室内气体通过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作用,经净化后经过出风口送入室内,形成大风量净化模式。

设计方案

1.一种多送风模式新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通过止回装置连接有第一风机,所述第二进风口通过止回装置连接有第二风机,

所述止回装置为止回阀,所述止回阀包括与所述第一进风口连接的第一止回阀和与所述第二进风口连接的第二止回阀;

所述外壳的另一侧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设置于室内,且所述出风口的进风侧设置有过滤装置;

当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连接室外管道时,室外新风通过所述第一风机和\/或所述第二风机作用,经净化后经过出风口送入室内,形成单向流进风模式;当需要较大风量时,同时打开第一风机第二风机以及相应的止回阀,室外新风进入室内;

当所述第一进风口连接室外管道,所述第二进风口连接室内管道时,室外新风通过所述第一风机作用、室内气体通过所述第二风机作用,经净化后经过出风口送入室内,形成混风模式;

当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均连接室内管道时,室内气体通过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作用,经净化后经过出风口送入室内,形成大风量净化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送风模式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为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固定于所述外壳的两侧内壁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送风模式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包括多级过滤网,包括水洗G4过滤网、F7中效过滤网和HEPA过滤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送风模式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固定于所述外壳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送风模式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的轴线位于同一竖直线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送风模式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出风侧的中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送风模式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四角处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为吊钩,新风机机体通过所述吊钩固定于室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送风模式新风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止回阀和所述第二止回阀电连接,通过所述控制器能控制所述第一止回阀和所述第二止回阀的开启和闭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送风模式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电连接,通过所述控制器能控制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的开启和关闭。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风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送风模式新风机。

背景技术

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人们迫切需要改善自己生活和工作的室内空气品质,以利于维护身心健康。传统的开窗通风方式,室外空气夹带大量室外的尘埃,影响室内清洁卫生;还有无法避免令人烦躁的噪音;在冬季采暖和夏季制冷时会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从而增加电量的浪费。

为了改善室内空气质量,人们开始使用新风机组,新风机是一种有效的空气净化设备,能够使室内空气产生循环,一方面把室内污浊的空气排出室外,另一方面把室外新鲜的空气经过杀菌,消毒、过滤等措施后,再输入到室内,让房间里每时每刻都是新鲜干净的空气。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如有的新风机仅在排风口的管道末端装有风机,通过风机运转使室内产生负压,利用压差将新风吸入室内;或者有的新风系统设置有进风管道和排风管道,通过进风风机往室内送风,排风风机往室外排风。可见,由于受到结构的限制,其仅具有单一的送风模式,无法根据需要通过安装放置的调整获得不同的送风模式,用户体验感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送风模式新风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新风机送风模式单一,用途单一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送风模式新风机,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通过止回装置连接有第一风机,所述第二进风口通过止回装置连接有第二风机,

所述外壳的另一侧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设置于室内,且所述出风口的进风侧设置有过滤装置;

当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连接室外管道时,室外新风通过所述第一风机和\/或所述第二风机作用,经净化后经过出风口送入室内,形成单向流进风模式;

当所述第一进风口连接室外管道,所述第二进风口连接室内管道时,室外新风通过所述第一风机作用、室内气体通过所述第二风机作用,经净化后经过出风口送入室内,形成混风模式;

当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均连接室内管道时,室内气体通过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作用,经净化后经过出风口送入室内,形成大风量净化模式。

优选的,所述止回装置为止回阀,所述止回阀包括与所述第一进风口连接的第一止回阀和与所述第二进风口连接的第二止回阀。

优选的,所述过滤装置为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固定于所述外壳的两侧内壁之间。

优选的,所述过滤网包括多级过滤网,包括水洗G4过滤网、F7中效过滤网和HEPA过滤网。

优选的,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固定于所述外壳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的轴线位于同一竖直线上。

优选的,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出风侧的中部。

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四角处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为吊钩,新风机机体通过所述吊钩固定于室内。

优选的,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止回阀和所述第二止回阀电连接,通过所述控制器能控制所述第一止回阀和所述第二止回阀的开启和闭合。

优选的,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电连接,通过所述控制器能控制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的开启和关闭。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送风模式新风机,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上述新风机通过安装管道的不同设置,能获得多种送风模式:当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连接室外管道时,室外新风通过第一风机和\/或第二风机作用送入室内,形成单向流进风模式;当第一进风口连接室外管道,第二进风口连接室内管道时,室外新风通过第一风机作用、室内气体通过第二风机作用,经净化后在室内排出,形成混风模式;当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均连接室内管道时,室内气体通过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作用,经净化后在室内排出,形成大风量净化模式,即相当于室内空气净化器使用;上述多模式的送风模式,用户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安装,改变了传统新风机模式单一的局限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多送风模式新风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2、出风口;3、过滤装置;4、第二风机;5、第二进风口;6、第二止回阀;7、第一进风口;8、第一止回阀;9、第一风机;10、吊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高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送风模式新风机,参照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多送风模式新风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包括:外壳1,外壳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进风口7和第二进风口5,第一进风口7通过止回装置连接有第一风机9,第二进风口5通过止回装置连接有第二风机4,外壳1的另一侧设置有出风口2,出风口2设置于室内,且出风口2的进风侧设置有过滤装置3;

当第一进风口7和第二进风口5连接室外管道时,室外新风通过第一风机9和\/或第二风机4作用,经净化后经过出风口2送入室内,形成单向流进风模式;

当第一进风口7连接室外管道,第二进风口5连接室内管道时,室外新风通过第一风机9作用、室内气体通过第二风机4作用,经净化后经过出风口2送入室内,形成混风模式;

当第一进风口7和第二进风口5均连接室内管道时,室内气体通过第一风机9和第二风机4作用,经净化后经过出风口2送入室内,形成大风量净化模式。

上述多模式的送风模式,用户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安装,改变了传统新风机模式单一的局限性。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止回装置为止回阀,止回阀包括与第一进风口7连接的第一止回阀8和与第二进风口5连接的第二止回阀6。优选的,上述止回阀为单向止回阀,以防止风回流。

上述单向流进风模式的具体安装使用方式是:将第一进风口7和第二进风口5均连接室外管道,打开第一风机9、第一止回阀8,关闭第二风机4和第二止回阀6,室外新风从第一进风口7经过滤装置3过滤后由出风口2进入室内,或打开第二风机4、第二止回阀6,关闭第一风机9和第一止回阀8,室外新风从第二进风口5经过滤装置3过滤后由出风口2进入室内;或者当需要较大风量时,同时打开第一风机9第二风机4以及相应的止回阀,室外新风进入室内。

上述混风模式的具体安装使用方式是:将第一进风口7连接室内管道,第二进风口5连接室外管道,第一风机9、第一止回阀8、第二风机4、第二止回阀6全部打开,室内风从第一进风口7,室外风经第二进风口5进入,分别经第一风机9、第二风机4,在新风机内混合后并经过净化进入室内。

当时上述两管道均接入室内管道时,同样全部打开上述风机和止回阀,此时新风机相当于室内的空气净化器,且可大风量净化空气。

为了对室外或室内空气进行净化,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过滤装置3为过滤网,过滤网固定于外壳1的两侧内壁之间。

为了保证较好的净化效果,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过滤网包括多级过滤网,包括水洗G4过滤网、F7中效过滤网和HEPA过滤网。

其中,水洗G4过滤网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较高的机械强度,流动阻力小,滤出效率高,可反复水洗;F7中效过滤网对1微米的粒子过滤效率为85%,具有高补尘力,高粉尘载量和高透气性;HEPA过滤网可采用HEPA H13。

为了两个风机处的进风不相互影响,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风机9和第二风机4之间设置有隔板,隔板固定于外壳1上。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风机9和第二风机4的轴线位于同一竖直线上。室外风或室内风经两个风机在机内风道中混合,经过滤装置3净化后由排风口排入室内。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出风口2设置于外壳1的出风侧的中部。上述设置方式便于在混风模式时,室内风与室外风混风后排出,且便于安装。

为了便于固定新风机,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外壳1的四角处设置有固定装置,固定装置为吊钩10,新风机机体通过吊钩10固定于室内。

具体的,吊钩10的固定端可通过螺钉或螺栓固定于外壳1上,通过在吊钩10的敞口端挂设于室内,便于安装及拆卸。

为了提高自动化程度,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第一止回阀和第二止回阀电连接,通过控制器能控制第一止回阀和第二止回阀的开启和闭合。

应当理解的是,控制器为现有技术,在此对其结构不再赘述;如控制器可选用布鲁舍BC-500A系列液晶控制器,其与止回阀电连接,通过控制器控制止回阀的开启或闭合。

同样,还可将控制器与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连接并控制相应风机的开启或闭合。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控制器与第一风机9和第二风机4电连接,通过控制器能控制第一风机9和第二风机4的开启和关闭。

上述通过设置控制器与风机或止回阀开关电连接的方式,可以实现风机或止回阀的自动化控制,操作更为方便。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设计图

多送风模式新风机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38719.2

申请日:2019-01-09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1(北京)

授权编号:CN209558607U

授权时间:20191029

主分类号:F24F 7/007

专利分类号:F24F7/007;F24F13/28;F24F11/89

范畴分类:35C;

申请人:布鲁舍(北京)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布鲁舍(北京)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100071 北京市丰台区成寿寺路5号楼18层1812

发明人:孙长恒;刘红艳;张俊利

第一发明人:孙长恒

当前权利人:布鲁舍(北京)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代理人:葛钟

代理机构:11471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多送风模式新风机论文和设计-孙长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