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79例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资料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周艳芬[1](2021)在《妊娠时机对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结局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分析妊娠时机对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36例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依据患者妊娠时机分为对照组(随意妊娠)和研究组(指导性妊娠),各18例。比较两组病情活动率、妊娠结局。结果研究组病情活动率、早产率、死胎率、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体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时机对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结局的影响较大,应在患者病情稳定后进行计划性妊娠,避免出现严重不良妊娠结局。
于芳芳,陈友国[2](2021)在《妊娠合并SLE患者32例妊娠结局及对子代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妊娠的安全性与妊娠结局以及对子代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32例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妊娠情况将其分为选择性妊娠组和非选择性妊娠组,每组各1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分娩孕周以及母婴结局。结果非选择性妊娠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68.75%)显着高于选择性妊娠组(25.00%),选择性妊娠组新生儿平均胎龄为(35.64±2.58)周,出生体重(2075.65±184.54)g,显着优于非选择性妊娠组胎龄(33.13±2.39周)和出生体重(1351.28±435.48g),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性妊娠组的免疫学指标优于非选择性妊娠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高危妊娠,与正常人群相比,有更高的母婴风险,临床中应该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妊娠时机,以此改善妊娠结局。
王大伟[3](2021)在《叙事护理在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实施叙事护理,探讨其对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焦虑、抑郁、生活质量及免疫系统功能的干预效果,为提高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护理质量提供科学依据与实践指导。方法:采用类试验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9月山东省青岛市某三甲医院产科收治的82例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1人。对照组患者由责任护士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实施叙事护理,住院期间每周3次,每次30-45min,共5-6次,出院后给予电话随访干预,每周2次,每次约30min,共6次,由研究小组同一名护士进行。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干预2周后、干预4周后三个时间点发放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ed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ed Depression Scale,SDS)、生活质量量表(Short from health survey 36 questionnaire,SF-36),并收集患者血清补体C3、补体C4检测结果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应用SPSS2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叙事护理的实施效果。结果:(1)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焦虑、抑郁、生活质量及补体C3、补体C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均衡可比性。(2)两组患者焦虑情绪的比较:干预组患者在干预2周后及干预4周后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焦虑评分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交互效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两组患者抑郁情绪的比较:干预组患者在干预2周后及干预4周后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抑郁评分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交互效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比较:干预2周后及干预4周后干预组患者生理健康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生理健康得分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交互效应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后及干预4周后干预组患者心理健康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心理健康得分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交互效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两组患者补体C3、补体C4结果的比较:干预2周后及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补体C3、补体C4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补体C3、补体C4结果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交互效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叙事护理可以降低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2)叙事护理可以改善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心理健康各维度的改善作用明显,但对于生理健康无明显改善作用。(3)叙事护理短期内改善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免疫系统功能效果不明显,需要进一步探讨。
李凤娟[4](2021)在《结缔组织相关间质性肺疾病临床表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结缔组织疾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肌炎/皮肌炎(Polymyositis/Dermatomyositis,PM/DM)等。虽然不同类型的结缔组织疾病均可导致间质性肺炎(Interstitial pulmonary disease,ILD),但是不同类型的结缔组织相关间质性肺疾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Interstitial pulmonary disease,CTD-ILD)的影像学特征、临床表现及预后不尽相同。因此结缔组织相关间质性肺疾病临床表型分析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尚无明确的CTD-ILD诊断标准,本研究主要通过分析CTD-ILD不同表型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以及危险因素,旨在对诊疗提供参考。方法:1.收集2009年-2020年初次诊断为结缔组织病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2.对结缔组织病依据有无合并间质肺分为合并间质肺组和未合并间质肺组。3.分别比较不同结缔组织疾病合并间质肺和未合并间质肺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4.应用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不同结缔组织疾病发生间质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1.干燥综合征合并间质肺组平均年龄大于未合并间质肺组((49)<0.05)。首发症状中,合并间质肺组呼吸系统症状较未合并间质肺组多见((49)<0.05)。干燥综合征合并间质肺胸部CT/HRCT以斑片影多见。实验室检查中,合并间质肺组白细胞计数、乳酸脱氢酶、甘油三酯较未合并间质肺组水平高((49)<0.05),高密度脂蛋白较未合并间质肺组水平低((49)<0.05)。合并间质肺组核糖体U1RNP抗体、抗线粒体M2抗体干燥综合征合并间质肺组阳性例数较干燥综合征未合并间质肺低((49)<0.05),JO-1抗体阳性例数较未合并间质肺组高((49)<0.05)。老年(年龄≥60岁)(OR=5.541,95%CI:1.409-21.797)、HDL降低(OR=8.192,95%CI:1.065-63.004)者为干燥综合征发生间质肺的危险因素。2.肌炎/皮肌炎患者合并间质性肺疾病组发病年龄高于未合并间质性肺疾病组发病年龄((49)<0.05)。在首发症状中,合并间质性肺组和未合并间质肺组均以皮疹多见((49)<0.05);合并间质肺组呼吸系统症状较未合并间质肺组多见((49)<0.05),肌无力18例(46.7%)、皮疹26例(66.7%)比未合并间质肺组少见((49)<0.05)。肌炎/皮肌炎合并间质肺胸部HRCT/CT以斑片影(29例40.8%)最多见。实验室检查中,合并间质肺组C-反应蛋白、谷氨酰转肽酶、血清球蛋白、Ig M较未合并间质肺组高((49)<0.05),血清白蛋白较未合并间质肺组水平低((49)<0.05)。自身免疫性抗体中,合并间质肺组和未合并间质肺组均以52KD蛋白阳性最常见((49)<0.05)。CRP(OR=1.187,95%CI:1.052-1.338)升高为肌炎/皮肌炎发生间质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3.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合并间质性肺疾病组发病年龄高于未合并间质性肺疾病组发病年龄((49)<0.05)。在首发症状中,合并间质性肺组和未合并间质肺组均以关节疼痛多见((49)<0.05);合并间质肺组呼吸困难、全身乏力、咳嗽、咳痰、浮肿、发热较未合并间质肺组多见((49)<0.05),晨僵比未合并间质肺组少见((49)<0.05)。胸部HRCT/CT显示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肺部改变以斑片影最多见。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间质肺组白细胞、LDH、肌钙蛋白、PCT、λ轻链、C4、CA50、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O、CA125、鳞状上皮SSc均较类风湿性关节炎未合并间质肺组高((49)<0.05),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白球比、类风湿因子较类风湿性关节炎未合并间质肺组低((49)<0.05)。合并间质肺组和未合并间质肺组均以52KD蛋白阳性最常见((49)>0.05);合并间质肺组干燥综合征SSA抗体、组蛋白抗体较未合并间质肺组阳性率高((49)<0.05),史密斯抗体、抗线粒体M2抗体、核糖体P蛋白抗体、抗增殖性细胞核抗体较未合并间质肺组阳性率低((49)<0.05)。抗O(OR=1.070,95%CI:1.002-1.142)水平增高、细胞角蛋白19片段(OR=21947.218,95%CI:6.139-78461528.392)水平增高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间质性肺炎的危险因素。4.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间质性肺组平均年龄高于未合并间质肺组((49)>0.05)。首发症状中,合并间质肺组以关节疼痛多见(P<0.05),未合并间质肺组以皮疹多见((49)<0.05)。合并间质肺组关节疼痛、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较未合并间质肺组多见((49)<0.05),皮疹、浮肿比未合并间质肺组少见((49)<0.05)。胸部HRCT/CT显示以斑片影(52例92.9%)最多见。实验室检查,合并间质肺组血红蛋白、球蛋白、CEA、HCT、CRP、AFP、CA153、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β2微球蛋白较未合并间质肺组高((49)<0.05),LDL、ALB、HDL、Ig A较系统性红斑狼疮未合并间质肺组低((49)<0.05)。自身免疫性抗体中,合并间质肺组JO-1抗体、抗双链DNA抗体较未合并间质肺组阳性率低((49)<0.05)。高GP、高CRP、低ALB、高CA153、高β2微球蛋白为发生间质性肺炎的危险因素。5.系统性硬化症合并间质肺组和未合并间质肺组发病年龄比较两组无统计学差异。首发症状中,合并间质肺组发热、雷诺现象、关节肿胀、疼痛较未合并间质肺组多见((49)<0.05),皮疹、皮肤硬化比合并间质肺组少见((49)<0.05)。胸部HRCT/CT显示系统性硬化症合并间质肺以斑片影、囊状影最多见。合并间质肺组淋巴细胞计数较系统性硬化症未合并间质肺组高((49)<0.05),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较系统性硬化症未合并间质肺组低((49)<0.05)。自身免疫性抗体中,合并间质肺组和未合并间质肺组均以硬皮病70抗体阳性最常见((49)>0.05)。结论:1.不同类型CTD患者,合并间质肺时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表现有差异。2.同一类型CTD患者,合并间质肺组与未合并间质肺组临床表现、实验室等辅助检查有差异。3.不同CTD患者发生ILD危险因素不同。老年(年龄≥60岁)、HDL降低是干燥综合征患者发生间质性肺炎的危险因素。高CRP水平为肌炎/皮肌炎患者发生间质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高GP、高CRP、低ALB、高CA153、高β2微球蛋白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生间质性肺炎的危险因素。高抗O水平、高细胞角蛋白19片段水平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发生间质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陈桂玲[5](2021)在《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妊娠结局的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的妊娠结局以及孕期SLE不同活动程度、孕期药物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并探讨SLE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20年9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省立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177例妊娠合并SLE患者(妊娠合并SLE组)、同期三家医院354例非SLE孕妇(非SLE组)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妊娠结局;根据SLE疾病活动指数(SLE di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对SLE疾病活动性进行评估分组,SLEDAI≤4分为稳定组(A组),5分≤SLEDAI≤9分为轻度活动组(B组),SLEDAI≥10分为中重度活动组(C组);根据孕期有无使用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HCQ)将SLE患者分为HCQ组和非HCQ组,分析孕期SLE不同活动程度、孕期药物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并探讨SLE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1.妊娠合并SLE组子痫前期、未足月胎膜早破、肺动脉高压、FGR、胎儿丢失、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剖宫产、新生儿NICU入院、新生儿感染发生率高于非SL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SLE活动组中子痫前期、FGR、胎儿丢失、早产、剖宫产发生率高于SLE稳定组;SLE稳定组、轻度活动组、中重度活动组中终止妊娠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逐渐降低,剖宫产率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HCQ组激素、免疫抑制剂使用情况高于非HCQ组,HCQ组新生儿分娩孕周明显大于非HCQ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在HCQ组与非HCQ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LE疾病活动、低蛋白血症、肺动脉高压、使用激素为妊娠合并SLE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妊娠合并SLE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明显高于非SLE患者,我们要在多学科合作下监测SLE患者,使其顺利度过妊娠期。2.SLE疾病活动时,子痫前期、早产、胎儿丢失、FGR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增高,孕期要控制SLE的疾病活动,改善不良妊娠结局。3.羟氯喹不能改善孕妇的不良妊娠结局,但可以延长新生儿分娩孕周,孕期要全程使用羟氯喹,并根据病情联合激素、免疫抑制剂控制SLE病情。4.SLE疾病活动、低蛋白血症、肺动脉高压、使用激素是妊娠合并SLE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孕期要保持SLE疾病稳定,提高血清白蛋白水平、监测肺动脉压,对使用激素的SLE患者严密监测,减少不良妊娠结局。
寇禧,赵爱民[6](2021)在《羟氯喹应用于生殖免疫领域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 HCQ)是人工合成的4-氨基喹啉类抗疟药。近年来,其调节免疫、免疫抑制、抗炎、保护血管内皮、预防血栓、降糖调脂、抗感染等多种药理作用逐渐为人所知。目前HCQ已成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一线用药,多个自身免疫疾病诊治指南将其列为妊娠期及哺乳期可全程使用药物。该文主要阐述了在生殖免疫领域包括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抗磷脂综合征、干燥综合征等自身免疫疾病,及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和反复胚胎种植失败,应用HCQ的机制以及相关研究的进展,探讨HCQ应用于生殖免疫领域的安全性及前景。
路文柯[7](2021)在《风湿免疫性疾病用药对妊娠的影响及随访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妊娠合并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的用药现状,并随访该人群用药后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情况,为今后在备孕期及妊娠期使用该类药物的患者提供合理用药依据,指导安全妊娠,减少母婴不良结局的发生。方法:(1)研究对象为2019年4月到2020年12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多学科免疫相关性妊娠门诊和妊娠期用药咨询专科门诊就诊的有风湿免疫性疾病用药暴露的妊娠患者群体,采用妊娠合并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的用药登记随访表进行登记和随访。(2)在登记随访的基础上,首先对妊娠期暴露的全部药物进行整体统计,接着主要针对风湿免疫性疾病药物做进一步的用药剂量探讨,同时对研究人群的用药进行安全性评价,最后是对研究人群的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结局进行相关风险因素分析。(3)通过随机匹配了同期健康孕妇作为对照,随访至有妊娠结局,收集和分析两组基本信息、妊娠结局、新生儿情况及产检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7例妊娠合并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平均用药数量为7种;使用率最高的四类药物为孕激素类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抗血小板药及抗疟药(羟氯喹)。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不良妊娠史、妊娠次数、总怀孕次数、药物过敏史以及合并其它疾病不会影响患者使用高风险药物(P>0.05),而患者的受孕方式及生育史会有影响,差异是有统计学意义的。研究人群的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为14.63%,妊娠期高血压7.32%,活产率90.24%,早产率为15.79%。单因素分析发现,与30岁及以上年龄组人群相比,29岁及以下年龄组人群妊娠丢失发生率更高。另外,妊娠合并风湿免疫性疾病用药暴露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其妊娠丢失、早产等的发生率无显着差异(P>0.05);但在产检情况上,发现两组的无创DNA检查异常、唐氏筛查异常、胎儿系统超声异常及胎儿心脏超声异常这四项产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有限的研究结果,妊娠合并风湿免疫性疾病用药暴露对不良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风险发生无影响。研究中大部分患者本身有风湿免疫性疾病,同时有不良妊娠史和无生育史,甚至部分患者采用了辅助生殖方式受孕,就更可能暴露于高风险药物。
朱秋霞,许雪峰,张金霞[8](2020)在《三位一体健康教育模式对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三位一体健康教育模式对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8例妊娠合并SLE患者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传统诊疗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三位一体(医院-社区-家庭)健康教育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低于干预前(P<0.05),保健意识及遵医行为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保健意识及遵医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妊娠晚期合并症发病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位一体健康教育模式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加强妊娠合并SLE患者的保健意识及遵医行为,降低病情活动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发生率。
何晓丹[9](2020)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合并妊娠223例临床特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合并妊娠的临床特征及妊娠结局,探讨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3年4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和妇产科住院的所有SLE合并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使用t检验、Wilcoxon检验、c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单因素分析,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探讨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ROC曲线判断该危险因素对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1.本研究共收集254例SLE合并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31例不符合条件的病例,最终纳入216名患者的223例妊娠病例资料。SLE起病的平均年龄为23.82±4.89岁,本次入院患者平均年龄27.93±4.11岁。初产妇145例(65%),经产妇的平均分娩次数为1.31±0.56次。SLE病史最长为20年,平均病程在4.06±4.04年。生活在农村地区的患者168例(75.3%),有过敏史者60例(26.9%),有流产史者84例(37.7%),有自身免疫病家族史者5例(2.2%)。在妊娠期出现疾病活动者130例(58.3%),主要为中度活动(SLEDAI=10~14分)。2.妊娠期初发SLE患者68例(30.5%),主要发生在妊娠早期和中期(72.0%),其发生中重度疾病活动及妊娠丢失的风险均显着高于非初发SLE的患者(P<0.001)。初发SLE患者疾病活动多发生在妊娠早期(P=0.043),多以出血症状为首发表现,而非初发SLE的患者疾病活动多发生在妊娠晚期(P<0.001),多以血压升高为首发表现。妊娠初发SLE患者更容易出现多器官系统受累,肺动脉高压、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心功能不全、肝功能异常、血小板减少(尤其是重度血小板减少)、贫血、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显着升高(P<0.05)。3.本研究中妊娠期SLE疾病活动者130例(58.3%),妊娠丢失者82例(36.7%),其中71例(86.6%)发生在SLE活动的患者中。与疾病稳定的SLE患者相比,SLE疾病活动者在妊娠中更容易合并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其妊娠丢失的发生率显着升高(P<0.01);此外,新生儿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转入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的发生率也显着升高,而新生儿身长、头围、Apgar评分均显着小于疾病稳定者(P<0.01)。4.妊娠期SLE疾病活动(OR=15.649,95%CI=5.854~18.272,P<0.001)、血小板减少(OR=3.680,95%CI=1.900~15.049,P=0.007)及使用降压药物(OR=3.954,95%CI=1.184~13.178,P=0.025)是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几种特定不良妊娠结局中,SLE疾病活动是妊娠丢失(OR=5.199,95%CI=1.355~19.581,P<0.001)、新生儿早产(OR=12.291,95%CI=2.264~17.249,P<0.001)、低出生体重儿(OR=5.562,95%CI=1.897~7.722,P=0.005)及新生儿转入NICU(OR=4.930,95%CI=1.377~14.512,P=0.006)的独立危险因素。产妇合并子痫前期是新生儿早产(OR=3.707,95%CI=1.895~12.211,P=0.022)、低出生体重儿(OR=5.549,95%CI=1.122~12.840,P=0.043)及新生儿转入NICU(OR=4.727,95%CI=2.895~16.734,P=0.031)的独立危险因素。除SLE活动外,妊娠期初发SLE(OR=5.199,95%CI=1.355~16.943,P=0.003)和白细胞减少(OR=9.152,95%CI=1.387~18.428,P=0.029)为妊娠丢失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白蛋白水平升高是新生儿早产(OR=0.783,95%CI=0.679~0.977,P=0.016)、低出生体重儿(OR=0.874,95%CI=0.712~0.987,P=0.013)及新生儿转入NICU(OR=0.787,95%CI=0.786~0.997,P=0.019)的保护因素。SLE疾病活动时的孕周增大可以减少不良妊娠结局(OR=0.540,95%CI=0.341~0.858,P=0.009)、妊娠丢失(OR=0.530,95%CI=0.348~0.805,P=0.003)、新生儿早产(OR=0.530,95%CI=0.348~0.805,P=0.003)、低出生体重儿(OR=0.629,95%CI=0.375~0.894,P=0.002)、新生儿转入NICU(OR=0.646,95%CI=0.501~0.833,P=0.001)的发生风险。而妊娠丢失的风险随孕期泼尼松使用剂量的增而增加(OR=1.964,95%CI=1.004~9.071,P=0.032)。5.SLE患者出现疾病活动时孕周小于29.5周(ROC=0.913,95%CI=0.873~0.953,P<0.001)、血清白蛋白水平<30.9 g/L(ROC=0.661,95%CI=0.588~0.733,P<0.001)及孕期泼尼松使用最大剂量>42.5mg/d(ROC=0.770,95%CI=0.706~0.835,P<0.001)可以预测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结论1.SLE患者合并妊娠为临床中常见的问题,发生不良妊娠结局主要为妊娠丢失。2.妊娠初发SLE主要发生在妊娠早期和中期,妊娠初发SLE患者出现中重度疾病活动、多器官系统受累及妊娠丢失的风险均显着高于非初发SLE患者。3.SLE疾病活动是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妊娠初发SLE、产妇合并子痫前期、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低蛋白血症、孕期使用降压药物、糖皮质激素使用剂量增加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有关。孕期应积极监测各指标变化、控制疾病活动、尽可能延长孕周,从而改善妊娠结局。
刘中娜[10](2020)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325例临床分析及母婴结局》文中提出研究目的:分析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病因、治疗效果、母婴结局,总结治疗经验。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间,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产科收治并分娩的325例诊断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诊断标准为孕期两次血小板计数<100x109/L)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患者血小板计数最低值分为轻度组:血小板计数最低值≥50×109/L;中度组:(30×109/L≤血小板计数最低值<50×109/L);重度组:血小板计数最低值<30×109/L。将妊娠合并ITP的患者依据其孕期治疗方案分为:A组(益血生胶囊或花生衣煎服等一般治疗);B组(糖皮质激素治疗);C组(丙种球蛋白治疗);D组(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记录产妇的孕期情况及分娩结局以及回访产后血小板数值等多项指标。通过Excel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200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共发生325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占同期分娩总数9.32‰(325/35210)。其中轻度组150例,中度组87例,重度组88例。2.轻、中、重度组间比较,各组孕妇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住院时间、早产率、剖宫产率较轻度组及中度组显着增加(P<0.05)。重度组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显着低于轻度组及中度组(P<0.05)。中度组和重度组发生产前出血、新生儿窒息的概率显着高于轻度组(P<0.05)。2.61例妊娠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中,血小板重度减少的患者给予治疗措施后总的有效和显效率为78.79%;所有治疗措施中,给予糖皮质激素或(和)丙种球蛋白等的特殊治疗,治疗有效和显效率可达81.82%。结论:重度血小板减少与住院时间延长、产前出血、早产、剖宫产率增加、新生儿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等风险增加相关;单用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或二者联合使用,可在短期内提高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血小板计数。
二、79例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资料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79例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资料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妊娠时机对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结局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病情活动率比较 |
2.2 两组妊娠结局比较 |
3 讨论 |
(2)妊娠合并SLE患者32例妊娠结局及对子代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临床资料和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方法 |
1.3 评价指标及判定标准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免疫学指标比较 |
2.2 两组妊娠结局比较 |
2.3 两组围产儿结局比较 |
3 讨论 |
(3)叙事护理在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意义 |
4 理论基础 |
5 本研究相关概念 |
6 技术路线图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3 研究工具 |
4 资料记录与收集 |
5 统计学方法 |
6 质量控制 |
7 伦理原则 |
8 叙事护理平行病历 |
结果 |
1 研究对象脱落情况分析 |
2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均衡性比较 |
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各项指标比较 |
4 干预后两组患者观察指标的效果分析 |
讨论 |
1 叙事护理对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 |
2 叙事护理对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
3 叙事护理对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免疫系统功能的影响 |
结论 |
研究创新性 |
研究局限性 |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叙事护理在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干预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附录 |
致谢 |
(4)结缔组织相关间质性肺疾病临床表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综述 |
1.2.1 CTD-ILD发病机制与流行病学 |
1.2.2 CTD-ILD临床表现 |
1.2.3 CTD-ILD治疗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3 统计学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CTD-ILD一般情况 |
3.2 干燥综合征合并间质肺组与未合并间质肺组组间比较 |
3.3 肌炎/皮肌炎合并间质肺组与未合并间质肺组组间比较 |
3.4 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间质肺组与未合并间质肺组组间比较 |
3.5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间质肺组与未合并间质肺组组间比较 |
3.6 系统性硬化症合并间质肺组与未合并间质肺组组间比较 |
第4章 讨论 |
4.1 干燥综合征合并间质性肺炎 |
4.2 肌炎/皮肌炎合并间质性肺炎 |
4.3 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炎 |
4.4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间质性肺炎 |
4.5 系统性硬化症合并间质性肺炎 |
小结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5)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妊娠结局的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Abbreviations and acronyms)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前言 |
2.材料与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羟氯喹应用于生殖免疫领域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HCQ的作用机制 |
1.1 抗炎及免疫调节 |
1.2 保护血管内皮,预防血栓 |
1.3 降糖、调节血脂作用 |
1.4 抗感染 |
1.5 改善紫外线皮肤损伤 |
2 HCQ在生殖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
2.1 HCQ在妊娠合并SLE中的应用 |
2.2 HCQ在妊娠合并APS中的应用 |
2.3 HCQ在妊娠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 |
2.4 HCQ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中的应用 |
3 HCQ的孕期安全性 |
3.1 HCQ的不良反应 |
3.2 HCQ的孕期安全性 |
3.3 HCQ的哺乳期安全性 |
4 总结与展望 |
(7)风湿免疫性疾病用药对妊娠的影响及随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目的和方法 |
1.3 当前国内外现状 |
1.4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 |
1.5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二章 妊娠合并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的用药分析 |
2.1 数据及研究方法 |
2.1.1 数据来源 |
2.1.2 药名标准化处理 |
2.1.3 统计分析 |
2.2 研究结果 |
2.2.1 妊娠合并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的基本信息 |
2.2.2 妊娠合并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的用药概况 |
2.2.2.1 用药种数 |
2.2.2.2 用药类别 |
2.2.2.3 用药时期 |
2.2.2.4 用药剂量及用药方式 |
2.2.3 妊娠合并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的用药安全性评价 |
2.2.3.1 风险等级A级药物的使用情况 |
2.2.3.2 风险等级B级药物的使用情况 |
2.2.3.3 风险等级C级药物的使用情况 |
2.2.3.4 风险等级D级药物的使用情况 |
2.2.3.5 风险等级X级药物的使用情况 |
2.2.3.6 使用高风险药物的危险因素分析 |
2.2.4 妊娠合并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的随访结果 |
2.2.4.1 妊娠结局 |
2.2.4.2 母体并发症 |
2.2.4.3 胎儿附属物异常 |
2.2.4.4 分娩情况 |
2.2.4.5 新生儿随访结果 |
2.3 讨论 |
2.3.1 用药概况 |
2.3.2 随访结果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妊娠合并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药物治疗的安全性研究 |
3.1 资料与方法 |
3.1.1 暴露组人群 |
3.1.2 对照组人群 |
3.1.3 随访内容 |
3.1.4 统计学方法 |
3.2 研究结果 |
3.2.1 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 |
3.2.2 暴露组与对照组的妊娠结局及分娩方式对比 |
3.2.3 暴露组与对照组的新生儿情况对比 |
3.2.4 暴露组与对照组的产检情况对比 |
3.3 讨论 |
3.3.1 妊娠合并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的用药暴露问题 |
3.3.2 本研究的创新与局限性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4.1 全文总结 |
4.2 后续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8)三位一体健康教育模式对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2.1 对照组 |
1.2.2 观察组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保健意识及遵医行为评分比较 |
2.2 两组妊娠晚期合并症发病率比较 |
2.3 两组妊娠晚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
3 讨论 |
(9)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合并妊娠223例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 |
1.前言 |
2.资料与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妊娠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 个人简历 |
2. 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致谢 |
(10)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325例临床分析及母婴结局(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Abbreviations |
前言 |
一、绪论 |
二、资料与方法 |
三、研究结果 |
1.一般情况分析 |
2.病因分类 |
3.分娩情况 |
4.新生儿结局 |
5.孕期治疗情况 |
6.骨髓象 |
四、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
四、79例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资料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妊娠时机对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结局的影响[J]. 周艳芬. 当代医学, 2021(29)
- [2]妊娠合并SLE患者32例妊娠结局及对子代的影响[J]. 于芳芳,陈友国.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03)
- [3]叙事护理在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应用研究[D]. 王大伟. 青岛大学, 2021
- [4]结缔组织相关间质性肺疾病临床表型分析[D]. 李凤娟. 吉林大学, 2021(01)
- [5]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妊娠结局的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D]. 陈桂玲. 福建医科大学, 2021
- [6]羟氯喹应用于生殖免疫领域的研究进展[J]. 寇禧,赵爱民.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03)
- [7]风湿免疫性疾病用药对妊娠的影响及随访研究[D]. 路文柯.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8]三位一体健康教育模式对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影响[J]. 朱秋霞,许雪峰,张金霞. 齐鲁护理杂志, 2020(24)
- [9]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合并妊娠223例临床特征分析[D]. 何晓丹. 郑州大学, 2020(02)
- [10]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325例临床分析及母婴结局[D]. 刘中娜.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