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晶体硅论文-尹庆磊,姜辰明,王学孟,沈辉

薄晶体硅论文-尹庆磊,姜辰明,王学孟,沈辉

导读:本文包含了薄晶体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效率,切割技术,钝化发射极及背局域接触电池

薄晶体硅论文文献综述

尹庆磊,姜辰明,王学孟,沈辉[1](2015)在《薄晶体硅PERC电池的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切割技术的进步,晶体硅电池制作得越来越薄,这符合晶体硅电池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技术发展趋势。文章模拟了不同厚度钝化发射极及背局域接触(PERC)电池的效率;基于110,130,150,170μm 4种厚度的单晶硅薄片制作了PERC电池,通过表征其I-U特性、量子效率(QE)、电致发光(EL)来研究薄片电池制作的工艺问题。(本文来源于《可再生能源》期刊2015年10期)

张晓丹,熊绍珍,赵颖[2](2011)在《薄膜太阳电池系列讲座(2) 减薄晶体硅太阳电池给薄膜太阳电池的启示(下)》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减薄电池的发展1厚度减薄问题的提出减薄材料厚度除成本优势外,还会带来什么好处以及相应难点?事实上减薄厚度有利于增强PN结电池内光生载流子的收集。美国RCA的DavidRedfield等[3,4]于1974年首先对晶硅太阳电池的厚度提出"疑议",明确提出减少晶硅太阳电池(本文来源于《太阳能》期刊2011年13期)

张晓丹,熊绍珍,赵颖[3](2011)在《薄膜太阳电池系列讲座(1) 减薄晶体硅太阳电池给薄膜太阳电池的启示(上)》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世界光伏产业飞速发展,薄膜太阳电池作为太阳电池家族的重要成员也得到快速发展。为进一步推动薄膜太阳电池的发展与应用,科学普及非常必要。南开大学光电子薄膜器件与技术研究所、南开大学光电子薄膜器件与技术天津市重点实验室、光电信息技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我国薄膜太阳电池领域知名的研究机构,本刊特邀在这些机构工作的张晓丹、熊绍珍、赵颖等专家就薄膜太阳电池进行系列科普讲座,在上半月刊的"科普苑"栏目刊登,以飨读者。(本文来源于《太阳能》期刊2011年11期)

申兰先,刘祖明,廖华,李景天,涂洁磊[4](2008)在《工业化薄晶体硅太阳电池背电极浆料》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薄晶体硅太阳电池的生产工艺和材料进行了试验。通过调整背电极浆料和电池基片厚度,探索了减少太阳电池弯曲度的途径。试验显示,使用薄片铝浆对电池弯曲度的影响有明显改善,弯曲度可降低52%,电池片弯曲度最小为0.55 mm。(本文来源于《可再生能源》期刊2008年01期)

申兰先[5](2006)在《薄晶体硅太阳电池及其电极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是太阳电池的两大研究主题,硅片占晶体硅太阳电池成本的主要部分,减少硅片材料用量是降低成本的主要途径之一。据此,晶体硅太阳电池正向薄片化方向发展。由于硅是间接带隙材料,厚度减薄会使其短路电流降低,开路电压亦受影响。另一方面在整个制作工艺中易碎,尤其在丝网印刷电极时,成品率低;电极烧结后,由于金属电极与硅片热胀失配,电池易弯曲给电池的组件封装带来困难,也易造成电池的破损。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对薄晶体硅太阳电池的工业化生产进行了实验研究,在电池结构和制作工艺上都采取了一些新的措施,并获得了好的实验结果。这些工艺措施是: 单晶硅绒面腐蚀制备工艺研究。从绒面的形成及减反射原理出发,经过反复的实验研究获得了比较理想的单晶硅制绒溶液配方,经测试,在400—1000nm波段,绒面反射率平均为11%,沉积TiO_2减反射膜后反射率平均为2%,达到了比较理想的减反射效果。好的绒面,对薄硅电池不仅是好的减反射结构,也是好的光陷阱结构。 电极浆料及对薄硅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研究。通过实验,优化电极浆料,筛选出了薄硅太阳电池弯曲度最小(0.55mm)的铝背场结构浆料。 电极欧姆接触特性研究。从金属—半导体接触理论及丝网印刷烧结电极出发,研究了不同扩散表面掺杂浓度及不同表面介质情况下,金属—半导体接触电阻与电极烧结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较高的磷扩散表面掺杂浓度有利于电极的接触,并获得了具有低比接触电阻(0.003Ωcm~2)的太阳电池优化工艺。 以上结果提高了薄晶体硅太阳电池的性能,对工业化生产具有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06-05-01)

薄晶体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二减薄电池的发展1厚度减薄问题的提出减薄材料厚度除成本优势外,还会带来什么好处以及相应难点?事实上减薄厚度有利于增强PN结电池内光生载流子的收集。美国RCA的DavidRedfield等[3,4]于1974年首先对晶硅太阳电池的厚度提出"疑议",明确提出减少晶硅太阳电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薄晶体硅论文参考文献

[1].尹庆磊,姜辰明,王学孟,沈辉.薄晶体硅PERC电池的工艺研究[J].可再生能源.2015

[2].张晓丹,熊绍珍,赵颖.薄膜太阳电池系列讲座(2)减薄晶体硅太阳电池给薄膜太阳电池的启示(下)[J].太阳能.2011

[3].张晓丹,熊绍珍,赵颖.薄膜太阳电池系列讲座(1)减薄晶体硅太阳电池给薄膜太阳电池的启示(上)[J].太阳能.2011

[4].申兰先,刘祖明,廖华,李景天,涂洁磊.工业化薄晶体硅太阳电池背电极浆料[J].可再生能源.2008

[5].申兰先.薄晶体硅太阳电池及其电极系统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

标签:;  ;  ;  

薄晶体硅论文-尹庆磊,姜辰明,王学孟,沈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