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涉及一种对两层以上聚合物膜进行热压封合的封合装置,该封合装置包括:主动压花轮,在圆周面上包含第一突起,在封合装置对聚合物膜进行热压封合时,第一突起与位于外层的其一聚合物膜的外侧面接触;从动压花轮,在圆周面上包含第二突起,在封合装置对聚合物膜进行热压封合时,第二突起与位于外层的另一聚合物膜的外侧面接触,并且第一突起与第二突起相互啮合;压紧机构,用于驱使从动压花轮向主动压花轮靠近;加热器,用于对主动压花轮及从动压花轮进行加热。本实用新型的封合装置在提高聚合物膜温度至熔点同时对其施加压力进行热压封合,使聚合物膜热压封合效果好,封口密封性好且不容易破损。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封合装置,用于对被搬送的两层以上聚合物膜进行热压封合;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动压花轮,在圆周面上包含第一突起,在封合装置对聚合物膜进行热压封合时,第一突起与位于外层的其一聚合物膜的外侧面接触;从动压花轮,在圆周面上包含第二突起,在封合装置对聚合物膜进行热压封合时,第二突起与位于外层的另一聚合物膜的外侧面接触,并且第一突起与第二突起相互啮合;压紧机构,用于驱使从动压花轮向主动压花轮靠近;加热器,用于对主动压花轮及从动压花轮进行加热。
设计方案
1.一种封合装置,用于对被搬送的两层以上聚合物膜进行热压封合;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动压花轮,在圆周面上包含第一突起,在封合装置对聚合物膜进行热压封合时,第一突起与位于外层的其一聚合物膜的外侧面接触;
从动压花轮,在圆周面上包含第二突起,在封合装置对聚合物膜进行热压封合时,第二突起与位于外层的另一聚合物膜的外侧面接触,并且第一突起与第二突起相互啮合;
压紧机构,用于驱使从动压花轮向主动压花轮靠近;
加热器,用于对主动压花轮及从动压花轮进行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突起、第二突起均呈环形阵列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架;支承主动压花轮的转轴的轴承固定于安装架上,支承从动压花轮的转轴的轴承安装于活动轴承座上,活动轴承座于从动压花轮移动的方向上设有与安装架的导轨相配合的导槽和\/或导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封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弹性件,弹性件一端直接或间接抵于活动轴承座,另一端直接或间接抵于固定于安装架的挡件上,弹性件通过驱使活动轴承座进而驱使从动压花轮向主动压花轮靠近。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封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压花轮、从动压花轮均设有容纳加热器的容腔,加热器对主动压花轮及从动压花轮直接进行加热。
6.一种包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聚合物膜输送机构,用于向封合装置输送聚合物膜;
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封合装置,用于对被搬送的处于翻卷状态的聚合物膜沿搬送方向的两边缘进行热压封合;
被包装物输送装置,用于向经封合装置热压封合后的聚合物膜所形成的包装单元内输送被包装物;
封口及裁切装置,用于对包裹被包装物的包装单元沿搬送方向的前开口、后开口进行热压封合,并且将包装单元进行裁切分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包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口及裁切装置包括可以相互靠近及远离的第一热压座、第二热压座,用于将包装单元进行裁切分离切刀组件,用于对第一热压座、第二热压座进行加热的加热器;第一热压座的工作面包含沿包装单元的搬送方向前后分布的第一热压面、第一切刀槽、第二热压面;所述第二热压座的工作面包含沿包装单元的搬送方向前后分布的第三热压面、第二切刀槽、第四热压面;第一热压面与第三热压面相对设置,第一切刀槽与第二切刀槽相对设置,第二热压面与第四热压面相对设置;对包裹被包装物的包装单元的前开口、后开口进行热压封合时,第一热压面、第三热压面与后开口处的聚合物膜接触,第二热压面、第四热压面与前开口处的聚合物膜接触;所述切刀组件包括切刀,所述切刀的刀刃可于第一切刀槽、第二切刀槽内移动,切刀的刀刃从第一切刀槽移动至第二切刀槽,或从第二切刀槽移动至第一切刀槽的过程中,可以将位于刀刃移动轨迹上的包装单元进行裁切分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包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压面、第二热压面、第三热压面、第四热压面均包含突起;所述第一热压座、第二热压座均设有容纳加热器的容腔,加热器对第一热压座及第二热压座直接进行加热;所述第一热压座、切刀均由同一驱动机构驱使其进行移动,其中,驱动机构与第一热压座之间设置用于使第一热压座对聚合物膜施加作用力逐渐增大的缓冲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包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包装物输送装置包括第一输送带、位于第一输送带上方的第二输送带;第一输送带接收被包装物后,与第二输送带共同夹持被包装物并向经封合装置热压封合后的聚合物膜所形成的包装单元内输送被包装物。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任一项所述的包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翻卷引导装置,用于引导由聚合物膜输送机构输送的聚合物膜进行翻卷,其包含底板,竖直固定于底板上的第一引导板、第二引导板;第一引导板与第二引导板相互平行设置,且两者之间的距离小于聚合物膜的宽度;所述第一引导板、第二引导板的前段引导板的上边缘的坡度大于后段导引板的上边缘的坡度,并且所述第一引导板、第二引导板的前段引导板的上边缘一头延伸至底板的前边缘,另一头延伸至后段导引板的上边缘;
计数器,用于统计包装单元的数量。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对两层以上聚合物膜进行热压封合的封合装置,以及含该封合装置的包装机。
背景技术
包装机就是把产品进行包装起来的机器,对产品起着保护,美观的作用。常用的包装材料主要为聚合物膜,如PP薄膜、PE薄膜等,对聚合物膜进行热压封合时,一般是采用加热设备提高聚合膜的温度,使其达到熔点温度,而随后施加压力使聚合物膜的边缘封合。但采用该方式进行热压封合时,对聚合物膜施加压力时,聚合物膜的温度往往低于熔点,导致热压封合效果不佳,封口密封性差且容易破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其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提高聚合物膜温度至熔点并同时对其施加压力进行热压封合的封合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封合装置,用于对被搬送的两层以上聚合物膜进行热压封合;包括:
主动压花轮,在圆周面上包含第一突起,在封合装置对聚合物膜进行热压封合时,第一突起与位于外层的其一聚合物膜的外侧面接触;
从动压花轮,在圆周面上包含第二突起,在封合装置对聚合物膜进行热压封合时,第二突起与位于外层的另一聚合物膜的外侧面接触,并且第一突起与第二突起相互啮合;
压紧机构,用于驱使从动压花轮向主动压花轮靠近;
加热器,用于对主动压花轮及从动压花轮进行加热。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突起、第二突起均呈环形阵列分布。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封合装置还包括安装架;支承主动压花轮的转轴的轴承固定于安装架上,支承从动压花轮的转轴的轴承安装于活动轴承座上,活动轴承座于从动压花轮移动的方向上设有与安装架的导轨相配合的导槽和\/或导孔。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弹性件,弹性件一端直接或间接抵于活动轴承座,另一端直接或间接抵于固定于安装架的挡件上,弹性件通过驱使活动轴承座进而驱使从动压花轮向主动压花轮靠近。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主动压花轮、从动压花轮均设有容纳加热器的容腔,加热器对主动压花轮及从动压花轮直接进行加热。
本实用新型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上述封合装置的包装机。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包装机,包括:
聚合物膜输送机构,用于向封合装置输送聚合物膜;
上述的封合装置,用于对被搬送的处于翻卷状态的聚合物膜沿搬送方向的两边缘进行热压封合;
被包装物输送装置,用于向经封合装置热压封合后的聚合物膜所形成的包装单元内输送被包装物;
封口及裁切装置,用于对包裹被包装物的包装单元沿搬送方向的前开口、后开口进行热压封合,并且将包装单元进行裁切分离。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封口及裁切装置包括可以相互靠近及远离的第一热压座、第二热压座,用于将包装单元进行裁切分离切刀组件,用于对第一热压座、第二热压座进行加热的加热器;第一热压座的工作面包含沿包装单元的搬送方向前后分布的第一热压面、第一切刀槽、第二热压面;所述第二热压座的工作面包含沿包装单元的搬送方向前后分布的第三热压面、第二切刀槽、第四热压面;第一热压面与第三热压面相对设置,第一切刀槽与第二切刀槽相对设置,第二热压面与第四热压面相对设置;对包裹被包装物的包装单元的前开口、后开口进行热压封合时,第一热压面、第三热压面与后开口处的聚合物膜接触,第二热压面、第四热压面与前开口处的聚合物膜接触;所述切刀组件包括切刀,所述切刀的刀刃可于第一切刀槽、第二切刀槽内移动,切刀的刀刃从第一切刀槽移动至第二切刀槽,或从第二切刀槽移动至第一切刀槽的过程中,可以将位于刀刃移动轨迹上的包装单元进行裁切分离。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热压面、第二热压面、第三热压面、第四热压面均包含突起;所述第一热压座、第二热压座均设有容纳加热器的容腔,加热器对第一热压座及第二热压座直接进行加热;所述第一热压座、切刀均由同一驱动机构驱使其进行移动,其中,驱动机构与第一热压座之间设置用于使第一热压座对聚合物膜施加作用力逐渐增大的缓冲组件。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被包装物输送装置包括第一输送带、位于第一输送带上方的第二输送带;第一输送带接收被包装物后,与第二输送带共同夹持被包装物并向经封合装置热压封合后的聚合物膜所形成的包装单元内输送被包装物。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包装机还包括
翻卷引导装置,用于引导由聚合物膜输送机构输送的聚合物膜进行翻卷,其包含底板,竖直固定于底板上的第一引导板、第二引导板;第一引导板与第二引导板相互平行设置,且两者之间的距离小于聚合物膜的宽度;所述第一引导板、第二引导板的前段引导板的上边缘的坡度大于后段导引板的上边缘的坡度,并且所述第一引导板、第二引导板的前段引导板的上边缘一头延伸至底板的前边缘,另一头延伸至后段导引板的上边缘;
计数器,用于统计包装单元的数量。
本实用新型的封合装置在提高聚合物膜温度至熔点同时对其施加压力进行热压封合,使聚合物膜热压封合效果好,封口密封性好且不容易破损。
附图说明
所包括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实施例的进一步的理解,其构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例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与文字描述一起来阐释本申请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封合装置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封合装置一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封合装置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封合装置一实施例中主动压花轮的突起、主动压花轮的突起配合示意图;
图5为聚合物膜经封合装置热压封合后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包装机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7为图6中封口及裁切装置的立体图;
图8为图6中封口及裁切装置的主视图
图9为图6中封口及裁切装置的分解图;
图10为图6中翻卷引导装置的立体图;
图11为包裹被包装物的包装单元前开口、后开口进行热压封合后结构示意图。
图中:1、封合装置;2、主动压花轮;3、第一突起;4、从动压花轮;5、第二突起;6、压紧机构;7、加热器;8、转轴;9、活动轴承座;10、导轨;11、导槽;12、上支承板;13、下支承板;14、连接板;15、锥形齿轮;16、弹性件;17、挡件;18、调节销钉;19、容腔;20、被包装物输送装置;21、封口及裁切装置;22、输送辊;23、第一输送带;24、第二输送带;25、第一热压座;26、第二热压座;27、第一热压面;28、第一切刀槽;29、第二热压面;30、第三热压面;31、第二切刀槽;32、第四热压面;33、切刀;34、导柱;35、第一气缸;36、第二气缸;37、压缩弹簧;38、弹簧底座;39、螺钉;40、翻卷引导装置;41、计数器;42、底板;43、第一引导板;44、第二引导板。
具体实施方式
容易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实用新型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提出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全部或者视为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另外,术语“包括”、“包含”及其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首先参考图1至图4,其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封合装置1的一个非限制性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封合装置1,用于对被搬送的两层以上聚合物膜进行热压封合;其结构包括:
主动压花轮2,在圆周面上包含第一突起3,在封合装置1对聚合物膜进行热压封合时,第一突起3与位于外层的其一聚合物膜的外侧面接触;
从动压花轮4,在圆周面上包含第二突起5,在封合装置1对聚合物膜进行热压封合时,第二突起5与位于外层的另一聚合物膜的外侧面接触,并且第一突起3与第二突起5相互啮合;
压紧机构6,用于驱使从动压花轮4向主动压花轮2靠近。
加热器7,用于对主动压花轮2及从动压花轮4进行加热。
采用该封合装置1对被搬送的两层以上聚合物膜进行热压封合时,加热器7对主动压花轮2及从动压花轮4进行加热的同时,使第一突起3、第二突起5的温度也升高,第一突起3与位于外层的其一聚合物膜的外侧面接触、第二突起5与位于外层的另一聚合物膜的外侧面接触的过程中,一方面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接触处的聚合物膜温度升高达熔点,另一方面第一突起3与第二突起5相互啮合时,对聚合物膜施加压力,使得聚合物膜热压封合。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动压花轮2的圆周面分两部分,下部圆周面的直径大于上部圆周面的直径,所述第一突起3呈环形阵列分布于主动压花轮2的下部圆周面。对应的,所述从动压花轮4的圆周面也分两部分,下部圆周面的直径大于上部圆周面的直径,所述第二突起5呈环形阵列分布于从动压花轮4的下部圆周面。主动压花轮2的下部圆周面的直径大于上部圆周面的直径,从动压花轮4的下部圆周面的直径大于上部圆周面的直径,可以避免聚合物膜非热压部分,如热压区域的上部因与主动压花轮2、从动压花轮4接触而升温过高导致出现变形。所述主动压花轮2下部圆周面的直径可以与从动压花轮4下部圆周面的直径相等,也可以大于从动压花轮4下部圆周面的直径,或小于从动压花轮4下部圆周面的直径,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所述第一突起3、第二突起5可以的顶部可以为棱锥台形状,也可以为梯形台形状或其它形状,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所述第一突起3、第二突起5的形状与大小优选相同。
所述封合装置1还包括安装架,支承主动压花轮2的转轴8的轴承(图中未画出)固定于安装架上,支承从动压花轮4的转轴8的轴承(图中未画出)安装于活动轴承座9上,活动轴承座9于从动压花轮4移动的方向上设有与安装架的导轨10相配合的导槽11和\/或导孔。具体的,所述安装架包括上支承板12,下支承板13,以及连接于上支承板12、下支承板13之间的两连接板14。所述上支承板12、下支承板13均固定有用于支承主动压花轮2的转轴8的轴承,驱动机构(图中未画出)通过驱动套设于主动压花轮2的转轴8上的锥形齿轮15旋转进而驱动主动压花轮2进行旋转。所述上支承板12设有用于支承活动轴承座9的导轨10,所述活动轴承座9的两相对侧设有与该导轨10配合的导槽11。当然,所述支承活动轴承座9还可以采用设置导孔的方式与该导轨10相配合。
所述压紧机构6包括弹性件16,弹性件16一端直接或间接抵于活动轴承座9,另一端直接或间接抵于固定于安装架的挡件17上,弹性件16通过驱使活动轴承座9进而驱使从动压花轮4向主动压花轮2靠近。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16为压缩弹簧,压缩弹簧的一端直接抵于活动轴承座9上,另一端直接抵于固定于上支承板12的挡件17上。所述压紧机构6还包括调节销钉18,调节销钉18的根部穿过挡件17的通孔后与活动轴承座9连接,具体是,调节销钉18根部的螺纹与活动轴承座9上的螺纹孔配合,通过旋转调节销钉可以调节主动压花轮2与从动压花轮4之间的最小距离。本实施例中,上述压缩弹簧套设于调节销钉18上。所述弹性件16并不限于压缩弹簧,还可以为由弹性塑料制备而成的圆柱状、或台状的弹性元件,或由其它材料制备而成的其它形状的弹性元件。
参见图3,所述主动压花轮2、从动压花轮4均设有容纳加热器7的容腔19,加热器7对主动压花轮2及从动压花轮4直接进行加热。所述加热器7可以为陶瓷加热器等对主动压花轮2、从动压花轮4照射红外线的装置,电磁加热器等使主动压花轮2、从动压花轮4进行感应加热的装置,电阻加热器等直接向主动压花轮2、从动压花轮4进行热传递的装置,或这些装置组合而成的复合装置,本实施例对加热器7的类型及结构不进行限定。所述加热器7可采用设定温度的方式对主动压花轮2、从动压花轮4进行加热,也可以采用反馈控制的方式控制加热器7对主动压花轮2、从动压花轮4进行加热,本实施例对加热器7的控制方式不进行限定。
现参考图6至图10,其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包装机的一个非限制性实施例。如图6所示,所述包装机包括:
聚合物膜输送机构,用于向封合装置1输送聚合物膜;
封合装置1,用于对被搬送的处于翻卷状态的聚合物膜沿搬送方向的两边缘进行热压封合;
被包装物输送装置20,用于向经封合装置1热压封合后的聚合物膜所形成的包装单元内输送被包装物;
封口及裁切装置21,用于对包裹被包装物的包装单元沿搬送方向的前开口、后开口进行热压封合,并且将包装单元进行裁切分离。
所述聚合物膜输送机构包括输送辊22,聚合物膜卷上的聚合物膜经输送辊22拉出后,由输送辊22输送至封合装置1。
所述封合装置1如图1至图4所示,对其具体结构的描述参见前述实施例,在此就不再详细描述。
参见图6,所述被包装物输送装置20包括第一输送带23、位于第一输送带23上方的第二输送带24;第一输送带23接收被包装物后,与第二输送带24共同夹持被包装物并向经封合装置1热压封合后的聚合物膜所形成的包装单元内输送被包装物。具体的,所述第一输送带23前端相对第二输送带24前端向外伸出,所述第一输送带23后端与第二输送带24后端平齐,被包装物落至第一输送带23前端后,跟随第一输送带23移动,由于第一输送带23与第二输送带24的运行速度相同且两者之间的距离小于被包装物的高度,被包装物移动至第一输送带23与第二输送带24之间的区域后,第一输送带23与第二输送带24共同夹持被包装物并向经封合装置1热压封合后的聚合物膜所形成的包装单元内输送被包装物。所述包装单元为经封合装置1热压封合后的聚合物膜中每个足以包裹单一被包装物或单一份量被包装物的部分。
参见图7至图9,所述封口及裁切装置21包括可以相互靠近及远离的第一热压座25、第二热压座26,用于将包装单元进行裁切分离切刀33组件,用于对第一热压座25、第二热压座26进行加热的加热器7。
第一热压座25的工作面包含沿包装单元的搬送方向前后分布的第一热压面27、第一切刀槽28、第二热压面29;所述第二热压座26的工作面包含沿包装单元的搬送方向前后分布的第三热压面30、第二切刀槽31、第四热压面32;第一热压面27与第三热压面30相对设置,第一切刀槽28与第二切刀槽31相对设置,第二热压面29与第四热压面32相对设置。对包裹被包装物的包装单元的前开口、后开口进行热压封合时,第一热压面27、第三热压面30与后开口处的聚合物膜接触,第二热压面29、第四热压面32与前开口处的聚合物膜接触。
所述切刀33组件包括切刀33,所述切刀33的刀刃可于第一切刀槽28、第二切刀槽31内移动,切刀33的刀刃从第一切刀槽28移动至第二切刀槽31,或从第二切刀槽31移动至第一切刀槽28的过程中,可以将位于刀刃移动轨迹上的包装单元进行裁切分离。
具体的,所述封口及裁切装置21还包括两平行设置的导柱34,所述第一热压座25、第二热压座26的两端开设有与该导柱34配合的通孔,第一热压座25、第二热压座26在导柱34限定的区域内由驱动机构驱动其相互靠近及远离。本实施例中,驱动第一热压座25移动的驱动机构为第一气缸35,驱动第二热压座26移动的驱动机构为第二气缸36,第一气缸35的输出端与第一热压座25之间设置用于使第一热压座25对聚合物膜施加作用力逐渐增大的缓冲组件,第二气缸36输出端与第二热压座26之间钢性连接,当然,第二气缸36的输出端与第二热压座26之间也可以设置用于使第二热压座26对聚合物膜施加作用力逐渐增大的缓冲组件。应当理解,所述驱动机构除气缸外,还可以选择其它驱动机构。
所述缓冲组件包括压缩弹簧37、弹簧底座38,所述弹簧底座38与第一气缸3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压缩弹簧37一端抵于弹簧底座38,另一端抵于第一热压座25,并且通过连接弹簧底座38、第一热压座25的螺钉39限定弹簧底座38与第一热压座25之间的最大距离。具体的,所述螺钉39位于压缩弹簧37的轴线上,其根部与第一热压座25固定连接,螺钉39穿过弹簧底座38的安装孔,且螺帽位于弹簧底座38的一侧,所述弹簧底座38可沿螺钉39进行移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切刀33的刀柄部分与第一气缸35的输出端钢性连接。当切刀33的刀刃从第一切刀槽28移动至第二切刀槽31,可以将位于刀刃移动轨迹上的包装单元进行裁切分离。
所述第一热压面27、第二热压面29、第三热压面30、第四热压面32均包含突起;本实施例中,所述突起为垂直于包装单元输送方向的若干条状突起。
所述第一热压座25、第二热压座26均设有容纳加热器7的容腔,加热器7对第一热压座25及第二热压座26直接进行加热。所述加热器7可以为陶瓷加热器等对第一热压座25、第二热压座26照射红外线的装置,电磁加热器等使第一热压座25、第二热压座26进行感应加热的装置,电阻加热器等直接向第一热压座25、第二热压座26进行热传递的装置,或这些装置组合而成的复合装置,本实施例对加热器7的类型及结构不进行限定。所述加热器7可采用设定温度的方式对第一热压座25、第二热压座26进行加热,也可以采用反馈控制的方式控制加热器7对第一热压座25、第二热压座26进行加热,本实施例对加热器7的控制方式不进行限定。
封口及裁切装置21对包裹被包装物的包装单元沿搬送方向的前开口、后开口进行热压封合,并且将包装单元进行裁切分离的过程中,包装单元搬送至指定位置,第一气缸35驱动切刀33、第一热压座25向下移动,第二气缸36驱动第二热压座26向上移动,第一热压座25、第二热压座26与包装单元前开口、后开口处的聚合物膜接触后,一方面通过热传递使聚合物膜的温度升高,另一方面第一热压座25、第二热压座26对聚合物膜施加压力,使包装单元的前开口、后开口热压封合。由于第一气缸35的输出端与切刀33钢性连接,与第一热压座25之间设置缓冲组件,切刀33的移动位移大于第一热压座25的移动位移,使得切刀33的刀刃从第一切刀槽28移动至第二切刀槽31,从而将位于刀刃移动轨迹上的包装单元进行裁切分离。完成对包装单元的前开口、后开口热压封合,以及裁切分离后,第一气缸35驱动切刀33、第一热压座25向上移动复位,第二气缸36驱动第二热压座26向下移动复位。
参见图6,本实施例中,所述包装机还包括:
翻卷引导装置40,用于引导由聚合物膜输送机构输送的聚合物膜进行翻卷;
计数器41,用于统计包装单元的数量。
参见图10,所述翻卷引导装置40包含底板42,竖直固定于底板42上的第一引导板43、第二引导板44。第一引导板43与第二引导板44相互平行设置,且两者之间的距离小于聚合物膜的宽度;所述第一引导板43、第二引导板44的前段引导板的上边缘的坡度大于后段导引板的上边缘的坡度,并且所述第一引导板43、第二引导板44的前段引导板的上边缘一头延伸至底板42的前边缘,另一头延伸至后段导引板的上边缘。聚合物膜经过翻卷引导装置40的过程中,聚合物膜的底面先与底板42的前边缘接触,随后聚合物膜的两侧由第一引导板43、第二引导板44的前段引导板引导直接完成翻卷,第一引导板43、第二引导板44的后段引导板起维持聚合物膜翻卷状态的作用。将述第一引导板43、第二引导板44的前段引导板的上边缘的坡度大于后段导引板的上边缘的坡度,可节省第一引导板43、第二引导板44的后段引导板的材料。
本实施例中,所述计数器41采用机械计数器41、电子计数器41等,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675504.1
申请日:2019-05-10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834157U
授权时间:20191224
主分类号:B65B51/10
专利分类号:B65B51/10;B65B61/06;B65B65/08
范畴分类:申请人:叶大威
第一申请人:叶大威
申请人地址:528200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松岗保利东湖林语38栋2梯2801房
发明人:叶大威
第一发明人:叶大威
当前权利人:叶大威
代理人:李健富
代理机构:44610
代理机构编号:广州佳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10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