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策应中央红军北上的战略需要,加之川陕革命根据地因连年鏖战,已致民穷财尽,难以为继,红四方面军决定撤离根据地,强渡嘉陵江西进。与中央红军会师后,由于张国焘分裂主义的错误,魏传统经历了红四方面军二过雪山、三过草地的艰难曲折,终于完成了辗转十八个月行程万里的悲壮而伟大的长征。
关键词:魏传统;红四方面军;雪山草地;万里长征
魏传统一手拿枪,一手拿笔,随红四方面军撤离川陕革命根据地,强渡嘉陵江,一路向西浴血奋战。与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在川西会师后,由于张国焘的分裂主义错误,使红四方面军二过雪山,三过草地,遭受了极大的挫折:在与国民党反动武装的斗争中,伤亡惨重;在川西恶劣的自然环境里,大量减员。魏传统经历了辗转十八个月、行程万里的艰难曲折的长征。在魏传统眼里,长征中的朱德总司令“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的革命胸襟、平易近人的朴实作风,与野心家、阴谋家张国焘争权专横的阴险嘴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红四方面军撤离川陕革命根据地
红四方面军从1933年12月入川到1935年3月强渡嘉陵江西征,在这两年零三个月里,先后进行的反“三路围攻”、三次进攻性战役、反“六路围攻”、广昭战役、陕南战役等大仗,就打了十六个月。连年的战争消耗和破坏,使根据地得不到有效的休养生息,加之敌人优势兵力的联合进攻,使其根据地难以维持下去。徐向前元帅回忆说:“战争的破坏和‘左’的政策交互作用的结果,把川陕根据地搞到了民穷财尽的地步。”[1]271“旷日持久的战争,使我根据地的范围愈来愈小,困难与日俱增。大片麦田,来不及收割,被敌人占去。兵源、粮食、盐巴、医药、弹药有耗无补,难乎为继,我们极为焦虑,决定从西线发起反攻。”[1]235
自从出台“五星居民”评比办法,大家明白了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群众发自内心愿意呵护自己家园,现在小区环境干净整洁,邻里之间和睦相处,好人好事层出不穷,村民谋发展、谋幸福的劲头更足了。
此时,中央红军在江西的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撤离,实行战略大转移,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瑞金出发开始长征。蒋介石在对中央红军进行围追堵截的同时,又电令四川的刘湘和陕西的胡宗南、杨虎城组织对红四方面军的“川陕会剿”。面对严峻的形势,红四方面军于1934年11月中旬在巴中清江渡召开了团以上军政干部会议,确定了红军向西北进攻,在川陕甘边扩大根据地的方针,决定“集中主力向嘉陵江以西和甘肃南部发展”,配合中央红军从川南进入川西。张国焘在《我的回忆》中,指出当时的决策是情势所迫:“我们都主张今后应配合中央红军行动,力求向外发展,不必死守住这个川北苏区”。[2]应当说,其思路与中央军委的精神是一致的。
1934年12月19日,中央军委来电要求“四方面军应重新准备进攻,以便当野战军继续向西北前进时,四方面军能钳制四川全部的军队。”[3]300红四方面军为策应中央红军行动,决定组织广(元)昭(化)战役。1935年1月22日,战役刚开始,又接到中央军委电报:“宜迅速集结部队完成进攻准备,于最近时期实行向嘉陵江以西进攻。”[3]304红四方面军认为,迎接中央红军是当务之急,应突入敌后,在运动中歼敌。魏传统所在的红33军奉命参加了历时20天的“陕南战役”,在喜神坝一带给敌人以有力打击。
为阻止红军西渡,国民党以53个团的兵力布防于600里长的嘉陵江西岸一线。1935年3月28日晚9时许,红四方面军放弃了川陕革命根据地,集中了全部有生力量,展开了为时24天强渡嘉陵江的血战。它是红军史上对敌正面作战投入兵力最多、历时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大江大河作战。总计歼敌12个团,约1万余人,攻克8座县城。根据地5个军连同地方武装8万多人,开始了始料未及、历时十八个月的万里长征。
红军主力渡江成功和攻占剑门关后,直趋江油、梓橦、中坝、北川一线。魏传统在《江油》《夺江油》《回江油》等诗中,以过来人的轻松,回忆了当年征战川西的场景:
争夺江油战已休,西行一去不回头。
两人进了家门,抹干眼泪,心情反倒平静了。仿佛赎罪,阿里从此享尽父母的宠爱。老巴用货车单位给的赔偿金买了房子开了家杂货店。因为腿残,他便负责守店。阿里的母亲则负责进货。小店门面不算大,但吃的用的,什么都卖。维持一家人生活倒也略有盈余。几年后,阿里的母亲又给阿里生了一个弟弟。二儿子出生那天,老巴热泪盈眶,抱着他说:“这个伢将来是我们全家的希望。更是阿里的希望。”
在《过北川》中,写1935年夏在北川、茂县、理番、汶川一带阻击敌人的战斗经历:
夜行过北川,复进茂理汶。
班彪《北征赋》的空间维度论析 …………………………………………………………………… 邢培顺(5.64)
魏传统所在的红33军主要担任四方面军西征的后卫,负责阻击追敌,掩护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总部、政治部、后勤部、总医院以及伤病员向西转移,保障各部机关的顺利前进。到达岷江时,与邓锡侯的部队多次激战,先后歼敌700余人,俘敌近2000人,胜利地完成了向西转移,与中央红军会师的任务。
特别是能够注重主题研修联系乡村小学数学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提高研修的实效性及针对性,通过开展一系列的课例开发、网络协作备课等活动,把所学应用于实践,实现学用结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广大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二、魏传统二过雪山三过草地
1935年6月,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夹金山下的懋功胜利会师。与红一方面军的近1.8万疲惫之师相比,红四方面军的8万人可谓兵强马壮。红一军团与红33军合编,成立红五军,董振堂为军长,魏传统任红五军政治部教育科长。这时,魏传统被张国焘剥夺的党籍得以恢复。随后,被张国焘免职的王维舟复出,任大金川抗日救国军总指挥,魏传统又被调去救国军政治部工作。
从1935年6月会师到8月初,中央一再召开会议统一思想,使张国焘勉强同意北上。一、四方面军混合编组为左、右路军。左路军由张国焘、朱德、刘伯承率领,艰苦地通过了草地,到达了阿坝地区。这时张国焘又突然反悔,拒不执行中央命令,要求全军南下,导致红四方面军踏上更艰难的历程。红四方面军南下,马上遭到国民党川军主力和入川的中央军的拼死进攻,在雅安名山县的百丈关七天七夜血战伤亡万余人,大伤元气,只得西撤,转移至甘孜藏族地区。由于张国焘向党要权、另立中央、分裂红军,拒绝北上抗日,导致红四方面军两过雪山、三过草地,在人迹罕至的恶劣环境里,辗转达一年之久,部队也由南下时的8万余人减为4万多人。
第一次过雪山因准备充分,部队减员尚少。魏传统和战友们手拉手气喘吁吁爬上党岭山顶,望着茫茫一片雪的世界,还诗兴大发,吟道:“燕山雪花大如席,党岭积雪深齐膝”。魏传统想到了李白752年游幽州时所作《北风行》中的两句诗:“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灵感袭来,情不自禁,见出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他还作《党岭山下》《党岭行》以纪其事。二过雪山,红军因伤病和物资缺乏,体力衰减,行军艰难。魏传统在诗中写道:“红军无棉袄,身上棕衣穿;火把映雪光,夜过夹金山。”海拔4000多米的夹金山常年白雪皑皑,气候严寒,脚下的路铺满硬滑的雪层,战士们只能手拉手紧跟着向上攀登。山顶更为陡峭崎岖,寒风如刀,雪花打脸,穿着草鞋的双脚冻得麻木。空气也格外稀薄,许多战士感到呼吸急迫,一步一喘,头晕腿软。此时如果有人走不动坐下来歇息,就再也起不来了。魏传统看到一些体弱多病的战友,就把生命永远地留在了雪山上。魏传统在《红军翻夹金山》中写道:
K为蒙特卡罗次数,取K=200,D为波达方向数,本次试验设定D=13,RMSE随信噪比的变化曲线和RMSE随快拍数的变化曲线如图8所示.
夹金山,重重山,崎岖险径难登攀,红军英勇翻雪山!
爬行入山腰,风雪袭眉梢。手脚僵似木,雪光闪如刀。
首先通过修正版德尔菲法筛选得出最佳的相关评价指标8个,具体评价因子32项(表2)。之后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32项评价因子的权重比,再请55位相关专家学者(由28位从事相关研究的高校学者和27位相关领域的政府官员组成)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某条森林古道的32项评价因子进行评分,最终可得出该条森林古道的综合得分(总分100)。综合得分计算公式为:森林古道综合得分式中:n为评价因子的数目,本次研究为32项;Xi为第i项评价因子的权重值;Fi为第i项评价因子的得分值。
皑皑雪山高,霭霭白云飞。昂首触天际,俯视群山小。[4]177
红四方面军在张国焘的指挥下南行失败,于是一路西撤往甘孜境内,以摆脱国民党军的围追,争取在康定一带休整补充,筹集粮食。在《过二旌山》中,魏传统写出了西撤行军的艰险:
二旌山,重重山,翻过一山又一山,
转过一湾又一湾,跨过一关又一关。
提高大棚蔬菜种植技术,要在农民投资建立大棚的基础上进行。所以,为了改善农民投资条件,政府可以制定相关的农业金融政策,鼓励农民进行大棚蔬菜种植;也可以规范市场建设,引导农民采用大棚蔬菜种植模式,为农民投资建立大棚提供良好的环境。
水流急,水流紧,先头冲走四五人。
大队前进远,病弱跟进难。
水在鸣,水在涨,阿坝河水浑又黄。
在行军途中和驻地,红军都十分注重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争取得到少数民族的支持。魏传统曾跟随黄火青到藏区尼卓宣传党的民族政策,跟藏民武装谈判,达成“红军藏族两不相犯,各族人民是一家,团结起来打日本”的共识。魏传统也曾在藏民家里养伤,他在诗中写道:“在甲洼的一个藏民家里,我躺在床上整整三个星期,神志昏迷,不断说着呓语”。[4]1981936年7月上旬,红二、四方面军会师甘孜。魏传统写道:“我扶杖步行,随着部队撤离甲洼。”[4]200“我拖着瘦弱的病躯,去欢迎贺龙司令员。”[4]203经过斗争,张国焘同意了共同北上,与中央红军会师。
这是红四方面军三过草地。战士们都背着一个干粮袋,里头装着炒熟了的青稞或加工过的青稞粉,作为几天的食物,战士们经常吃不上饭,喝不上干净的水。但战士们经历了曲折,终于有了明确的北上方向,吃苦心也甘,魏传统写出了战士们的心态:“开水锅,无米沾,只用野菜来下餐。个个皆喜欢!”[4]214“一把青稞半把麦,没有热汤冷水拌,大黄叶子加野葱,茴茴菜儿味道鲜。”[4]205阿西草原,一片穷荒,难闻鸡犬声,不见炊烟起,整天笼罩着迷蒙的浓雾,茫茫一片,方向难辨。草地到处是沼泽、泥泞地带,腐草残枝散发着令人作呕的恶臭,被称作死亡之海。魏传统在《过阿西草原》中写道:“脚踏水草地,淤泥软绵绵,不论人和畜,失足难拔起。”[4]204眼看着体弱多病、有伤的战友们陷入泥潭,和部队无声地永诀;饥饿、疟疾又夺去了无数的生命,魏传统以坚强的意志挺了过来,并以饱满的激情鼓励战友们战胜艰难去争取胜利,去迎接光明的前程。在《横渡阿坝河》中,魏传统抒写了红军北上不可阻挡的革命气势和战士们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人困马又乏,道路艰且险……[4]193
气呼呼,雪花飞满天。
几只破敌机,跟踪何足论。[4]175
没有筏,没有船,红军坚决渡天险。
渡河令,一声传,千军万马奔向前。
党团员,领先泅,好像铁索横中流!
赢得李白垂千古,巴山蜀水皆飞流。[4]174
水在涨,水在鸣,急流难阻红军行。
whererepresent the desired angle,velocity,and acceleration of the active joint,respectively,while represent the actual angle,velocity,and acceleration of the active joint,respectively.The position control parameters kpand kdare
夕阳落,扎下营,阿坝四野起歌声……
他是我们和霭的教师,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踏过茫茫草地,通过天险腊子口,进入甘南,到达甘肃会宁,同前来迎接的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四方面军从嘉陵江到会宁,直线距离不到1000华里,可是反复迂回往返的行程却超过了1万华里,折腾了一年半时间。红四方面军由撤离川陕革命根据地时的8万部队和撤出的苏区党政机关人员共10万余人,此时只剩下了3.5万人左右。
三、魏传统眼里的朱老总与张国焘
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后,组编成立红五军,魏传统任军政治部教育科长。不久,在芦山调任红军总政治部敌工科长。在总部,魏传统见到了跟随左路军的朱德总司令员。他对德高望重的朱老总平易近人、艰苦朴素、身先士卒的风范非常景仰。三过草地时,因川西少数民族地区人烟稀少,筹粮十分困难,朱老总跟战士们同吃野菜,鼓励战士们以坚强的意志去战胜困难,完成革命伟业。魏传统在《回到懋功》里,描绘了朱老总亲切感人的形象:
我们的朱德同志,红军的总司令,
依据文献[2]中的吨铁碳排放计量方法,即碳排放量=直接碳排放量+间接碳排放量—碳排放权抵扣,可以计算出每种配方的单位碳排放量,等式中直接碳排放量、间接碳排放量、碳排放权抵扣所包含的项目如图1各虚线框中所示。
他是我们慈祥的父亲。
在一个春日晴朗的午后,
课程结构以桥隧涵的构造、桥隧涵施工、桥隧涵检查、养护、维修为主线进行设计。课程内容的选取,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需要,同时融入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司号员吹起集合号,
总务处送来通知,
要我们去听总司令作报告……
这次来听报告的多数是炊事员,朱老总作的也不是军事报告,而是教大家如何节约粮食,怎样挖野菜,尽量减轻行军负担,保持体力。他教炊事员怎样杀牦牛,怎样吃牦牛的头、皮、脚、骨、肉,要求不扔皮,不弃血。朱老总讲,德国科学家研究过,一天只吃二两粮,可以维持生命,激励大家克服眼前困难,放眼光明前途。魏传统回忆说,一天,朱老总把他找去,拉着他的手说:“听说你是四川达县人,我们认个川北老乡。你是个秀才,能说会写,宣传上很有办法。我讲的一天只吃二两粮,你准备怎么去做宣传工作?”要保证落实,尽量减轻老百姓的负担”。魏传统还把宣传工作和部队的思想情绪向朱老总作了汇报,朱老总连连点头说:“干得不错!”[5]
朱老总以宽厚长者著称,但在原则问题上,毫不退让。他同张国焘的分裂主义、逃跑主义路线作了有理、有利、有节的坚决斗争。张国焘另立中央,率部南下,朱老总可以有两种选择:要么率红军总部人员脱离左路军,北上与中央红军会师,可是张国焘控制的8万部队就扔下了。所以,朱老总选择了留在左路军,坚持不懈地与张国焘斗争,说服争取张国焘和全体指战员,他要团结红四方面军的将领,影响、统住部队,为革命保存实力。终于在1936年10月率红军总部和二、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会师。毛泽东对朱老总与张的斗争给予了高度评价:“临大劫而不辱”“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
在魏传统眼里,张国焘则是一副阴谋家、野心家、分裂党和红军的丑恶嘴脸。1935年5月18日,张国焘宣布成立“中国共产党西北特区委员会”,5月30日又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西北联邦政府”。1935年9月中旬,张国焘召开“川康省委扩大会议”,宣布“开除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博古的党籍”,并下令“通缉”。1935年10月5日,张国焘在四川理番县另立了第二“中央”。张国焘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和红四方面军的主要领导人,广大干部出于对党的信赖和忠诚,才服从他的领导。最终张国焘的逃跑主义错误给部队带来的惨重损失和苦难,使红四方面军的指战员醒悟,最终站到了中央的立场上来。
1936年1月16日,林育英以共产国际代表的身份致电张国焘,要求取消其另行建立的中共中央,加之朱德、刘伯承、徐向前等人的面对面的斗争和劝说,张国焘于1936年6月6日被迫宣布取消第二“中央”,同意北上。
文中研制的低噪声放大器是基于0.25 μm GaAs PHEMT低噪声工艺技术。该低噪声放大器采用两级级联的电路结构,频段为2~4 GHz,噪声系数小于1 dB,增益大于30.6 dB,输入回波损耗小于-8 dB,输出回波损耗小于-10 dB,芯片面积仅为2 mm*1.5 mm。具有面积小,增益高而噪声小的优点。
面临严酷的军事斗争和恶劣的自然环境,张国焘仍不忘对知识分子的迫害,多次告诉保卫局的人:“魏传统、吴瑞林、傅崇碧这些人是小知识分子,左右摇摆,要对他们严加审查”。在一年半的长征途中,魏传统为追求真理和实现革命理想,为了对敌斗争的需要和鼓舞红军斗志,写过很多朗朗上口,质朴无华的诗词作品,“然而遗憾的是,长征途中那些脱口而出的行军鼓动诗,挥笔而就的战地传单诗,这些曾经激励红军斗志,战胜困难,英勇作战的诗句,全都留在茫茫草地,皑皑雪山”。[4]2令人欣喜的是,在新中国成立后,魏传统将军又写过很多有关长征的“忆旧”诗词,真实地再现了那一段亲自经历的血与火的战斗历程,抒写了一个平凡而伟大的“红军战士”不同凡响的革命情怀。
秀容月明屡战屡胜,收复十一座城池;雁门关外,以千余牛羊引诱胡人,再以一万秀容兵大破胡人七万精骑;阴山大捷,活捉左贤王、斩杀右贤王……皇上御笔亲书“秀容月明”帅旗,赐秀容月明衣甲、锦缎、玉带、田宅;秀容月明破敌有功,封为渔阳、上谷等七城节度使……只要秀容月明的捷报传来,只要秀容月明又升官了,京城内外必然流言四起,说什么的都有。
参考文献:
[1] 徐向前.历史的回顾.[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4.
[2] 张国焘.我的回忆:第3册[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137.
[3]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编辑委员会.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9.
[4] 丁 锋,魏 兰.魏传统诗词全集[M].香港:中国国际新闻出版社,2008.
[5] 陈国衡.巴山儒将魏传统[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64.
WEIChuantong'sExperiencesintheLongMarchbytheRedFourthArmy
CHEN Xuetao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of Sichuan Old Revolutionary Region of 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Dazhou Sichuan 635000, China)
Abstract:It was hard for the Red Fourth Army to stay there because of the successive wars in Sichuan-Shaanxi Revolutionary Area which resulted in the poverty and the Army decided to withdraw the Base and then crossed over Jialing River to march westward.This supported Central Red Army's marching northward. After meeting the Central Red Army, the separatism by Zhang Guotao led to Wei Chuantong's hard experiences of climbing up snow mountain twice and going through grassland three times in the Red Fourth Army. Finally he went over the heroic and great March which lasted 18 months and has almost ten thousand li.
Keywords:Wei Chuantong; Red Fourth Army; snow mountain and grassland; the Long March
收稿日期:2019-01-05
作者简介:陈雪涛(1972—),男,四川平昌人。兼职研究员,主要从事川陕苏区研究。
中图分类号:D2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5248(2019)03-0028-04
[责任编辑 加晓昕]
标签:红军论文; 传统论文; 面军论文; 张国焘论文; 嘉陵江论文; 政治论文; 法律论文; 中国共产党论文; 党史论文;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论文;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9年第3期论文; 四川文理学院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