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型效应论文_张彦威,张军,徐冉,李伟,张礼凤

导读:本文包含了基因型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基因型,水稻,大豆,花青,玉米,胡麻,籽粒。

基因型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张彦威,张军,徐冉,李伟,张礼凤[1](2019)在《大豆籽粒有毒重金属含量的基因型和环境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和积累具有显着的品种间差异。为了明确不同大豆品种重金属积累能力的差异,筛选有毒重金属含量较低的品种,本研究收集120个大豆种质,连续两年在济南和滨州两地不同环境种植,测定各品种大豆籽粒中Pb、Cr、As、Cd和Hg的含量。结果表明:大豆籽粒不同重金属含量存在很大差异,总体表现为Cr>Pb>As>Cd> Hg;各重金属元素在不同大豆品种籽粒中的含量均存在很大差异,对不同元素具有高或低积累特性品种的积累能力在不同环境下具有稳定性。基因型、环境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对大豆籽粒Pb、Cr、As、Cd、Hg含量均具有极显着影响。大豆籽粒Pb含量与产量显着负相关。本研究将为籽粒低重金属含量大豆的培育提供种质资源,对优质大豆的绿色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绿色生产——2019年山东省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1-29)

郭晓珊,庞胜群,单淑玲,张慧静,王海琪[2](2019)在《甲基磺酸乙酯对不同基因型加工番茄诱变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ylsulfone, EMS)溶液浸种处理3种基因型加工番茄材料的种子12 h,通过种子萌发期和苗期相关指标测定,确定种子诱变的合适浓度。结果表明,EMS试剂对种子的萌发有抑制和致死作用,且浓度越高影响越大。不同基因型加工番茄种子对EMS的耐受程度不同,JW001的半致死剂量为2.5%EMS处理12 h,JW9的半致死剂量为3.0%EMS处理12 h,里格尔87-5的半致死剂量为2.0%EMS处理12 h。探明EMS对不同基因型加工番茄种子萌发的影响,以期为不同基因型加工番茄的化学诱变效应提供依据。进一步为创新加工番茄种质资源、培育加工番茄新品种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9年18期)

李忠南,王越人,刘颖,艾东,王大川[3](2019)在《玉米超多穗行数基因型通15D969的单倍体育种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超多穗行数基因型15D969组配1份杂交组合材料、3份回交组合材料进行单倍体育种,针对单倍体自交结实率和超多穗行数基因型DH系概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杂交组合材料单倍体自交结实率高于回交组合材料;超多穗行数基因型在杂交组合材料DH系群中占0.45%,在高穗行数回交组合材料DH系群中占7.2%。(本文来源于《中国种业》期刊2019年07期)

王文丽[4](2019)在《杨梅MrMYB1/MrMYB1d等位基因型分析以及MrMYB1d对花青苷积累的调控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杨梅是我国南方特色果树,花青苷是杨梅成熟果实中红色色素的主要成分,花青苷是果实品质重要因子,提高果实花青苷含量既可改善果实色泽又能增强果实保健功能。在杨梅上,本研究小组先前分离鉴别了调控花青苷生物合成的MrMYB1,且在'水晶'等杨梅上发现了其等位基因MrMYB1d(对应于MrMYB1起始密码子后的第30位碱基缺失)。本实验主要以'水晶'、'东魁'和'荸荠'等杨梅为研究材料,以MrMYB1d为对象,进行杨梅MrMYSJ/MrMYB1d等位基因型分析,并进一步探索MrMYB1d对花青苷积累的调控效应。主要结果如下:1.应用传统基因克隆与测序分析,发现研究分析的十个杨梅品种在MYB基因上出现两种基因型。果实颜色为深色的紫黑色杨梅品种'荸荠'、'黑晶’、'乌梅'、'浮宫1号'、'特早梅’的基因型为纯合的MrMYB1;果实颜色较浅的白色、粉红色、红色的杨梅品种'水晶'、'福建龙海白杨梅'、'粉红''白东魁'、'东魁'的基因型为杂合的MrMYB1/MrMYB1d。研究分析时未发现拥有纯合MrMYB1d基因型的杨梅。2.发明了一种用于检测MrMYB1等位基因的CAPS标记。通过PCR引物设计出SEQ ID NO.1与SEQ ID NO.2引物对,采取CTAB法提取不同杨梅品种基因组DNA,运行PCR,用Hha]内切酶酶切PCR产物,酶切后将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最后根据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分析MrMYB1等位基因型,CAPS标记分析结果与测序基因型分析结果一致。3.构建了包含MrMYB1d的植物表达载体,就MrMYB1d基因对杨梅花青苷积累的效应进行了分析。在杨梅、烟草、桃、苹果植物上过表达MrMYB1d,呈现出有所差异的花青苷累积的表型。在WT、35S::MrbHLH1、35S::MrMYB1烟草植株上注射含有MrMYB1d的农杆菌混合液与对照注射不含MrMYB1d的烟草叶片相比有较少的色素沉着,且色差差异显着,Q-PCR结果显示过表达MrMYB1d之后,与花青苷合成相关的结构基因NtCHS、NtDFR NtUFGT、NtANS的表达下调。在'东魁’、'荸荠'杨梅果实上注射MrMYB1d的果实颜色比注射MrMYB1的颜色浅,花青苷含量较低;注射MrMYB1+MrbHLH1+MrMYB1d的果实比注射MrMYB1+MrbHLH1的果实颜色浅,色差差异显着,且具有较低的花青苷含量。在苹果和桃果实中过表达MrMYB1+MrbHLH1的注射部位迅速积累花青苷,导致显着的红色着色,而过表达MrMYB1+MrbHLH1+MrMYB1d影响了果实着色,注射部位只有较浅的着色。4.通过遗传转化,获得了 35S::MrMYB1-MrbHLH1+MrMYB1d转基因烟草3株,它们显示出一系列颜色表型,命名为Line1,Line2,Line3,与35S::MrMYB1-MrbHLH1烟草植株相比颜色较浅,CIRG值差异显着,花青苷含量较低,与花青苷合成相关的结构基因NtCHS、NtDFR、NtUFGT、NtANS表达量下调,进一步验证了MrMYB1d对花青苷的负调控效应。(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6-01)

辛秋宇[5](2019)在《不同基因型谷子对PEG种子引发效应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PEG处理对不同基因型谷子幼苗生长及产量构成的影响,进行了为期叁年的试验,在2016年试验选用两个常规谷子品种公矮5号和嫩选17号,浓度(0%(CK)、5%、10%、15%、20%、25%)的PEG 8000对种子进行浸种24 h处理,研究不同浓度的PEG对谷子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以及幼苗形态指标根长、芽长的影响。2017年试验选择100种不同基因型的谷子,根据上一年试验结果选择浓度为15%的PEG对谷子进行处理,浸种24 h,对照CK为清水浸种24 h,研究PEG对不同基因型谷子的抽穗期、生育期的影响,和主要农艺性状穗长、穗粗、穗重、以及千粒重等和产量的影响。2018年试验在2017年的基础上选择30份不同基因型的谷子进行PEG处理,研究PEG处理对谷子光合参数、生理特性、主要农艺性状、形态指标及产量构成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公矮5号和嫩选17号经过不同浓度的PEG处理后,其发芽能力和活力均得到了显着提高。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与CK相比,均达显着水平,且以15%PEG处理表现尤其显着。通过二因素方差分析,根长在品种间及浓度间均达到极显着差异,芽长在品种间不显着,浓度间极显着。公矮5号在15%PEG处理下根长、芽长与CK相比提高了0.65㎝、1.25㎝。嫩选17号在15%PEG处理下根长、芽长与CK相比提高2.26㎝、0.42㎝。2.不同谷子品种生育期不同,在108d-130d之间,多数品种的生育期为115 d,经过PEG处理后谷子抽穗提前、成熟期提前、生育期缩短1-2天,谷子经过PEG处理后株高在品种间及处理间均达到极显着差异水平,株高增加了2.71%-48.25%。茎粗在品种间存在差异,处理间差异不明显,说明PEG处理对谷子茎粗影响较小。谷子的主要农艺性状,穗长、穗粗、码总数、码粒数与穗重间存在相关关系,谷子经过PEG处理后,码总数增加,在80-119和120-150区间范围内,每穗的码总数频率高于对照CK分别提高了7.89%和29.41%。3 2018年在2017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试验结果进行验证,测量主要农艺性状以及产量,并且测量地上部干物质重量、SPAD值和光合参数以及谷子叶片中SOD、POD、CAT的活性。结果表明:不同谷子品种及处理间光合参数不同,光合参数与产量之间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PEG处理能够增加作物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从而提高谷子的产量,产量提高了5.39%-145.61%。谷子经过PEG处理后,SOD、POD、CAT活性达到极显着差异水平,与对照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谷子的生理活性与干物质积累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干物质积累量增加1.39%-15.52%。综上,谷子经过PEG处理后可以提高种子活力,增加谷子的产量。(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期刊2019-06-01)

冯志前[6](2019)在《不同密度下玉米杂交组合产量的基因型与环境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产量受基因型、环境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影响,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是育种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本试验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将来源于陕A和陕B群的16个玉米自交系与两个测验种(郑58和昌7-2)测配得到32个杂交组合。2014-2017连续四年在陕西杨凌、长武和榆林叁个地点,叁种种植密度(45 000,67 500和90 000株公顷)条件下,32个组合被用于研究不同密度下,不同地点、不同年份间杂交组合产量的变化规律以及自交系的配合力评价。利用GGE双标图评价环境(试点-年份组合)之间的关系,研究基因型、环境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对产量的影响,最终筛选出表现优良的杂交组合和一般配合力稳定的玉米自交系。本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果:1.随着密度的增加,杂交组合总体平均产量显着增加,各地点间产量也显着增加。中密度较低密度总体平均产量增加了6.2%,高密度较低密度总体平均产量增加了11.2%。表明增加密度仍然是提高玉米杂交种产量的重要措施。2.联合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密度条件下,产量性状各变异来源间均存在极显着差异,且随着密度的增加,基因型间、地点间、年份间、地点×年份互作、基因型×地点×年份互作间均方也逐渐增加。不同密度条件下,环境效应(L+Y+L×Y)分别占总处理平方和(G+E+G×E)的66.94%、60.71%、54.38%;基因型与环境(G×L+G×Y+G×L×Y)互作间变异分别占总处理平方和的8.90%、13.21%、12.94%;基因型变异分别占总处理平方和的20.41%、21.17%、26.20%;表明环境间的差异是引起产量差异的最主要原因,基因型效应次之,基因型与环境互作较小。配合力方差分析表明,在叁种密度条件下,产量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方均为极显着且一般配合力的均方大于特殊配合力,表明产量性状主要受加性遗传效应调控。3.一般配合力结果表明,在叁种密度条件下,玉米自交系K12TC、KB081、KA105和KB106一般配合力较高且表现稳定。4.杂交组合丰产稳产性分析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表现高产且稳定的杂交组合数也逐渐增加。在叁种密度条件下,组合郑58×K12TC,郑58×KB106,昌7-2×91227,郑58×KB081,郑58×PX04,昌7-2×KA105丰产稳产性较好。5.利用GGE双标图对12个环境(试点-年份组合)间关系分析表明,12个环境均处在GGE双标图右侧(夹角小于90°),总体相关性较大。在叁种密度下,杨凌试点和长武试点均在GGE双标图第一象限,两个试点间环境向量夹角较小,说明杨凌和长武试点相关性较大,可能原因是二者环境压力相似,均为逆境环境,所以二者之间向量夹角较小。在高密度下,两试点各年际间试点向量交织在一起,说明二者环境压力更为相似。榆林试点始终处于第四象限,与杨凌和长武相关性较小,可能原因为榆林环境压力较小。(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覃金转,王秀荣[7](2019)在《不同基因型大豆磷镁养分互作效应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不同大豆基因型对磷和镁互作的响应,从而在养分缺乏条件下,指导磷和镁肥施用,提高大豆产量,通过盆栽试验,对磷高效大豆基因型HN89和磷低效大豆基因型HN112进行了高低磷(高磷500μmol/L,低磷25μmol/L KH_2PO_4)处理以及高低镁(高镁1 000μmol/L,低镁0μmol/L MgSO_4·7H_2O)处理,分析了大豆的生长情况和根系形态指标的变化,并且测定了植株对磷、镁、钾和钙的吸收情况。结果表明,磷是限制大豆生长的主要因素,增加磷的施用,能改善大豆的生长状况,增加生物量,磷处理显着影响大豆的地上部镁含量、钾含量和钙含量;而镁处理显着影响大豆对镁和钙的吸收,但对钾的吸收没有影响。同时,磷和镁处理对大豆镁吸收的影响存在显着的交互作用,低镁处理下,增加磷的供应只能够显着增加磷高效基因型植株体内镁含量,而在高镁处理下,增加磷的供应,无论磷高效还是磷低效大豆基因型的植株体内镁含量均显着增加。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磷低效大豆HN112地上部镁含量与磷含量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表明磷能促进镁的吸收,磷镁存在互作;并且地上部的镁含量与钾和钙含量之间也只在磷低效大豆HN112中呈显着正相关关系,表明镁与磷、钾、钙的互作受大豆基因型的影响。因此,在农业生产中,选择适宜的大豆品种,并进行磷、镁肥的合理配合施用,更有利于大豆高产高效的栽培。(本文来源于《中国油料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杜雪树,夏明元,李进波,戚华雄[8](2018)在《利用鄂早18 Ghd7基因型改良扬稻6号生育期效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生产上广泛应用的早稻(Oryza sativa L.)鄂早18作为Ghd7的供体,优良的中稻恢复系扬稻6号作为轮回亲本,通过回交和自交构建了一系列群体,在分离世代使用与Ghd7紧密连锁的SSR标记RM5436进行分子标记检测,并结合田间农艺性状,得到了一批不同回交世代的株系。最终选择部分农艺性状与扬稻6号相近的株系,考察其抽穗期、株高、有效穗数、穗长、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单株产量(即单株粒重)等一系列农艺性状,评价了Ghd7基因在水稻生育期改良中的效果及对水稻其他农艺性状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23期)

党照,张建平,王利民[9](2018)在《基因型与环境及其互作效应对胡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联合方差和AMMI模型对11个胡麻新品系在6个地点的产量、含油率、亚麻酸、亚油酸、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的表现及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及环境和基因型互作效应对胡麻产量及品质有显着影响且影响的大小不同。对产量影响的大小为环境>交互作用>基因型;含油率为:环境>基因型>交互作用;亚麻酸为:环境>基因型>交互作用;亚油酸为:环境>交互作用>基因型;油酸为:交互作用>环境>基因型;棕榈酸为:交互作用>环境>基因型;硬脂酸为:环境>交互作用>基因型。通过稳定性参数可以看出,99012-3产量、亚麻酸稳定性最好;200617-8的含油率稳定性最好;09162的棕榈酸、硬脂酸稳定性最好;988-1的油酸稳定性最好;9894-4的亚油酸稳定性最好。(本文来源于《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综述与摘要集》期刊2018-11-19)

王旭明,赵夏夏,黄露莎,陈景阳,莫俊杰[10](2018)在《盐胁迫下4个不同耐盐基因型水稻Na~+、K~+积累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耐盐性较强的水稻株系‘Fl478’、‘JX99’、‘Pokkali’和盐敏感型品种‘IR29’,设置6个NaCl浓度梯度处理,分别为0、0.1%、0.2%、0.3%、0.4%、0.5%,采用桶栽土培的方法培育至孕穗期,研究盐胁迫对孕穗期水稻植株不同器官Na~+、K~+分配规律与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1)盐胁迫下水稻株系不同器官Na~+,K~+的积累效应存在差异,水稻株系耐盐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根系,而叶鞘对Na~+、K~+的吸收与分配的差异明显。(2)耐盐植株根系聚Na~+能力较强,叶片、叶鞘积累较多的K~+,而感盐品种根系积累K~+和Na~+以缓解根系渗透胁迫,调节根系Na~+/K~+平衡稳态,保持水稻正常的代谢活动。(3)叶鞘是水稻植株关键的Na~+-K~+调库,通过吸收和分配Na~+来调节根、叶、叶鞘Na~+/K~+平衡以提高水稻耐盐性。(4)耐盐株系叶鞘向叶片选择运输K~+的能力、限Na~+运输能力强于盐敏感品种,叶鞘对Na~+、K~+吸收与分配运输能力的大小,决定水稻株系的耐盐性,具体表现耐盐品种叶鞘向吸收与运输K~+能力较强、根系限Na~+能力显着高于感盐植株。(5)0.4%~0.5%盐浓度限制水稻叶鞘Na~+-K~+库吸收与分配能力,各组织中Na~+/K~+失衡,植株耐盐性降低,受盐害程度加深。(6)盐胁迫促进水稻株系叶鞘向根系吸收较多Na~+和向叶片、根系输出K~+,却限制Na~+对叶片的分配,保证根系保持较高的K~+/Na~+,耐盐幼嫩叶片积累较多的K~+以维持叶片组织保卫细胞渗透平衡,保证水稻植株获得生活必需的光合原料,而盐敏感植株积累的K~+主要用于缓解组织渗透胁迫,以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本文来源于《热带作物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基因型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ylsulfone, EMS)溶液浸种处理3种基因型加工番茄材料的种子12 h,通过种子萌发期和苗期相关指标测定,确定种子诱变的合适浓度。结果表明,EMS试剂对种子的萌发有抑制和致死作用,且浓度越高影响越大。不同基因型加工番茄种子对EMS的耐受程度不同,JW001的半致死剂量为2.5%EMS处理12 h,JW9的半致死剂量为3.0%EMS处理12 h,里格尔87-5的半致死剂量为2.0%EMS处理12 h。探明EMS对不同基因型加工番茄种子萌发的影响,以期为不同基因型加工番茄的化学诱变效应提供依据。进一步为创新加工番茄种质资源、培育加工番茄新品种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基因型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张彦威,张军,徐冉,李伟,张礼凤.大豆籽粒有毒重金属含量的基因型和环境效应研究[C].科技创新与绿色生产——2019年山东省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2].郭晓珊,庞胜群,单淑玲,张慧静,王海琪.甲基磺酸乙酯对不同基因型加工番茄诱变效应[J].分子植物育种.2019

[3].李忠南,王越人,刘颖,艾东,王大川.玉米超多穗行数基因型通15D969的单倍体育种效应[J].中国种业.2019

[4].王文丽.杨梅MrMYB1/MrMYB1d等位基因型分析以及MrMYB1d对花青苷积累的调控效应[D].浙江大学.2019

[5].辛秋宇.不同基因型谷子对PEG种子引发效应的响应[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9

[6].冯志前.不同密度下玉米杂交组合产量的基因型与环境效应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7].覃金转,王秀荣.不同基因型大豆磷镁养分互作效应初探[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9

[8].杜雪树,夏明元,李进波,戚华雄.利用鄂早18Ghd7基因型改良扬稻6号生育期效应的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8

[9].党照,张建平,王利民.基因型与环境及其互作效应对胡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C].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综述与摘要集.2018

[10].王旭明,赵夏夏,黄露莎,陈景阳,莫俊杰.盐胁迫下4个不同耐盐基因型水稻Na~+、K~+积累效应[J].热带作物学报.2018

论文知识图

不同基因型人群对不同剂量、周期叶酸降...组与对照组女性ACE2隐性基因模式(AA...基因型效应和变异系数二维分类...基因的基因型效应模型(一对...按侧翼标记分类的纯合等位...1 基因型效应和变异系数二维分类...

标签:;  ;  ;  ;  ;  ;  ;  

基因型效应论文_张彦威,张军,徐冉,李伟,张礼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