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亦霞
(广州市海珠区中医医院康复科广东广州510220)
【摘要】目的:观察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护理应用中医护理方案的价值。方法:2016年9月—2017年12月我科收治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5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研究和对照两组(n=26)。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实行中医护理方案。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并对各组血压指标的改善情况作出比较。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效果分为(4.78±1.26)分,比对照组的(2.31±1.74)分高,P<0.05。研究组干预后的收缩压为(121.36±8.41)mmHg、舒张压为(75.76±5.03)mmHg,比对照组的(138.65±8.73)mmHg以及(87.22±5.14)mmHg低,P<0.05。结论:对眩晕者采取中医护理方案进行干预,可显著提升其护理效果,建议临床推广。
【关键词】中医护理方案;应用价值;眩晕;效果
【中图分类号】R2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5-0167-02
后循环缺血是在各种血管危险因素作用下导致的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和狭窄等引起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临床常以眩晕或头晕为首发或主要症状,属中医“眩晕”范畴[1]。因本病涉及多系统,且其治疗也较为复杂,所以,临床需要加强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力度[2]。此研究,笔者将着重分析眩晕临床护理中应用中医护理方案的价值,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纳入2016年9月—2017年12月本院接诊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52例,辨证分型如下:气血亏虚27例,风痰上扰12例,瘀血阻窍9例,肝阳上亢5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之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n=26)。当中,研究组有男性15例、女性11例,年龄为51~86岁,平均(70.24±4.18)岁;病程为5~29个月,平均(18.21±1.69)个月。对照组有男性14例、女性12例,年龄为52~87岁,平均(70.89±4.37)岁;病程为6~30个月,平均(18.15±1.74)个月。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头晕目眩、倦怠乏力、恶心呕吐与耳鸣耳聋等症状。患者对此研究知情,病历信息完整。比较两组的病程和临床症状等基线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辩证分型标准
(1)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动则加剧,遇劳则发,面色晄白,爪甲不荣,神疲乏力,心悸少寐,纳差食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2)风痰上扰证:眩晕有旋转感或摇晃感、漂浮感,头重如裹,伴有恶心呕吐或恶心欲呕、呕吐痰涎,食少便溏、舌苔白或白腻、脉弦滑。(3)瘀血阻窍证:眩晕,头痛,兼有健忘,失眠,心悸,精神不振,耳鸣耳聋,肢体麻木或刺痛,唇甲紫绀,肌肤甲错,面唇暗紫,舌质暗有瘀斑,脉涩或细涩。(4)肝阳上亢证:头晕且痛,其势较剧,目赤口苦,胸肋胀痛,烦躁易怒,寐少多梦,小便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1.3排除标准[3]
(1)有肝肾器官并发症者;(2)依从性较差者;(3)精神障碍者;(4)中途退出本研究者。
1.4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1)清淡饮食、少量多餐、保持心情舒畅和充足睡眠;(2)环境清静,避免光刺激,强化安全指导,告知患者改变体位时动作应缓慢,如厕和下床时应由护理人员或家属陪护,防止跌倒坠床;(3)定期对患者及其家属开展健康教育,讲解疾病相关知识、预防和急救措施,对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4)定期开展平衡功能锻炼,指导患者坐位、左右手传球、睁眼和闭眼重复锻炼,或在室内进行睁眼闭眼行走活动练习等。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方案,详细如下:对患者进行体质辨识,并根据症候分型进行指导:(1)饮食指导,指导正确选择低盐低脂低胆固醇清淡饮食,高维生素、高钙;气血亏虚证饮食宜富营养,益气养血,日常可以多吃甲鱼,淡菜,银耳等食物,日常可予黑芝麻、核桃肉捣烂加适当蜂蜜调服,忌食煎炸炙烤及辛辣烟酒。瘀血阻窍证宜少食肥甘厚腻、生冷荤腥。呕吐剧烈者暂禁食,呕吐停止后可给予半流质饮食。可配合食疗,如荷叶粥等。肝阳上亢证:饮食宜清淡为主,宜食山楂、淡菜、紫菜、芹菜等,禁食辛辣、油腻及过咸食品。(2)应用中医适宜技术,采取王不留行籽耳穴贴压法:选穴为神门、脑、皮质下、心等穴位,将王不留行籽按要求贴压在上述穴位上,并指导患者对双手进行半握拳,将食指放于耳前部位,利用拇指对相应穴位进行轻轻的按压,需从上往下进行按压,避免揉搓,每日4~6次,每次1~2min。头部按摩:推上星:印堂上星36次,推头维:印堂头维36次,抹眉:攒竹丝竹空36次,梳理太阳经:双手指端交替梳推头额10~20次,叩印堂:36次(中指端弯着叩),叩百会:36次,揉太阳:顺、逆时针各10次,轻拍头部:前额-左太阳穴-前额-右太阳穴-前额-额顶(共3分钟),收功(按双侧风池及肩井穴5~10次)。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况,进行有效针对指导,肝阳上亢证情绪易激动者,讲明情绪对疾病的不良影响,指导患者学会自我情绪控制。眩晕较重,心烦焦虑者,减少探视人群,给患者提供安静的休养空间,鼓励患者听舒缓音乐,分散心烦焦虑感。
1.5评价指标
记录两组血压指标的改善情况,并作比较。
1.6护理效果判断[4]
根据症状评分标准,评估两组干预后的中医症状评分。(1)主要症状:0分,无症状;1分,轻度症状;2分,中度症状;3分,重度症状。(2)头晕目眩:0分,无;1分,头晕眼花,时作时止于;2分,视物旋转,不能行走;3分,眩晕欲扑,不能站立。(3)倦怠乏力:0分,无;1分,精神不振,力气较差,能够坚持日常活动与工作;2分,精神乏力,全身无力,勉强能坚持日常活动;3分,精神气力严重疲乏,无法坚持日常活动。(4)恶心呕吐:0分,无;1分,偶有呕吐;2分,时有呕吐;3分,频繁呕吐。(5)耳聋耳鸣:0分,无;1分,间歇性发作;2分,持续耳鸣,在十分噪杂的环境中依旧有耳鸣症状,且近距离听话较为困难;3分,持续耳鸣,能够对听力造成严重影响。计算护理效果分利用如下公式:(干预前评分-干预后评分)。
1.7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用SPSS20.0软件据,t和χ2分别检验计量资料(x-±s)与计数资料[n(%)],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压指标分析
研究组干预前的血压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干预后的收缩压及舒张压比对照组低,P<0.05。如表1。
2.2护理效果分析
研究组的护理效果分为(4.78±1.26)分,比对照组的(2.31±1.74)分高,组间比较差异显著(t=5.8626,P<0.05)。
3.讨论
中医认为,情志乃眩晕的一种重要病因,可引发清窍失养、痰瘀上扰清空亦或者是精亏血少等情况,进而导致了以头晕为主症的一种病症。因眩晕为内科常见病之一,在青、中、老年群体中都能发生,且本病还具有反复发作等特点,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临床治疗的难度。通过对眩晕患者施以中医护理,能够对其眩晕症状的发生进行有效的控制,并有助于对患者的机体功能进行充分的调理,从而起到标本兼治的效果。此研究中,26例研究组病患干预后的收缩压及舒张压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的护理效果分比对照组的(2.31±1.74)分高,P<0.05。提示利用中医护理方案对眩晕者进行干预,可有效改善其血压指标,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建议采纳。
【参考文献】
[1]汤菊芬,彭雪琼.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应用[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5,36(9):81-82.
[2]翟梦丽.中医护理疗法对眩晕患者的疗效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83):16355,16357.
[3]兰立恒.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的应用及可行性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45):144,146.
[4]杨秋美.急性期中风眩晕患者应用中医护理方案的护理效果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8):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