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多速率拥塞控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GEO卫星网络,多速率多播,拥塞控制,模拟退火算法
多速率拥塞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田波,蔡述庭[1](2016)在《面向GEO卫星网络的多速率多播拥塞控制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GEO卫星网络带宽时延积较大、拥塞控制机制不完善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GEO卫星网络的多速率多播拥塞控制机制MMCCM_GEO.首先,在保证接收端请求速率最大化的前提下,将GEO卫星网络中的多速率多播问题转化为非线性优化问题,并采用改进的模拟退火算法对其求解,得到了最优的接收端请求速率.其次,通过采用代理节点实现反馈信息的汇集与丢失数据的恢复,有效地解决了反馈内暴及数据恢复问题.仿真结果表明,与目前GEO卫星网络中典型的多速率多播拥塞控制机制相比,本文的拥塞控制机制有效地提高了数据吞吐量和带宽利用率,降低了GEO卫星网络中的数据传输时延,同时也具备了更好的可扩展性.(本文来源于《电子学报》期刊2016年07期)
康超,谢红[2](2010)在《基于拥塞控制的多速率MAC协议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IEEE802.11b协议中有四种速率用于数据传输,节点可根据信道情况选择传输速率,致使802.11DCF公平的退避机制不再适用。为了让高速节点能更容易的竞争到信道以体现多速率协议的优势,提出了基于拥塞控制的速率自适应机制。竞争信道的节点根据拥塞情况来选择合适的退避窗口。通过NS2软件仿真证明该机制进一步提高了竞争窗口自适机制的性能。(本文来源于《信息技术》期刊2010年12期)
顾大刚,张牧,严军荣[3](2010)在《一种新的多速率多播拥塞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多速率多播拥塞控制策略,以满足分层多播接收者的可用带宽异构性。这种接收方驱动的拥塞控制策略,能够根据网络情况变化动态地调整分层的数量及层速率,运用最优层速率分配算法来满足接收者的可用带宽异构性,接收者的可用带宽可以用根据TCP友好经验公式计算出。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在TCP友好性上有良好的性能,同时它可以明显提高系统的吞吐量。(本文来源于《电信科学》期刊2010年08期)
薛建生,冯东晖,孙旭红,宋宝燕[4](2009)在《一种改进的多速率组播拥塞控制协议DAMCC》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新的动态分配带宽的多速率组播拥塞控制策略(DAMCC)。针对当前使用的多速率组播拥塞控制策略RLC调整速率粒度粗糙、接收端带宽的利用不充分的问题,DAMCC设计了动态分段计算增强层的速率算法。执行DAMCC的接收端,根据反馈的响应信息计算网络往返延迟(RTT),进而计算自身的TCP友好速率,以相应的速率接收组播数据,达到与TCP流公平竞争网络资源的目的。仿真实验表明,该拥塞控制策略比分层组播控制常用的典型策略(RLC)更有效地利用网络带宽,解决网络带宽的异构性问题,并能通过接收端计算TCP友好速率,使接收端达到与TCP流公平竞争网络资源的目的。(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期刊2009年10期)
黄勇军[5](2008)在《基于多速率分层组播网络拥塞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Internet的不断发展,组播网络拥塞控制引起了广大的研究者的重视。组播拥塞控制在避免网络拥塞崩溃和保证公平竞争带宽资源中是必须的,因此组播网络拥塞控制算法是重要研究点。本文首先对主要的组播网络拥塞算法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现有的组播拥塞控制算法,在异构网络环境下,缺乏友好和公平性,不利于网络的扩展和拥塞的解决。因此,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根据不同公平标准的分析。然后,提出了一种多速率分层组播网络的分组标记公平算法FATM(fair aggregate traffic marker)。新改进的算法在保持聚集流之间的公平性和网络吞吐量的基础上,提高聚集流内部单个流之间的公平性,从而降低了组播网络的拥塞。保证TCP友好公平,减少了带宽资源竞争中饥饿现象,提高了网络的利用率,并在算法改进过程中,利用了自回归模型对组播网络流量进行了预测和分析,为算法的改进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保证。最后,利用了网络模拟器对改进的算法进行了仿真实验,对实验结果的数据分析和比较。分组标记公平算法FATM能够有效地改进区分服务网络上的多速率分层多播拥塞控制的性能,具有较快的拥塞响应速度、较好的稳定性和公平性,并且较好地适应了网络的异构性。(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08-06-30)
徐伟强,吴铁军,汪亚明,张云华,陈积明[6](2008)在《用于Ad Hoc网络的自适应多速率多播拥塞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多播提高了链路的传输效率,但易于造成网络拥塞.因此,在网络中实施多播拥塞控制至关重要.然而,由于AdHoc网络的两个本质特点,为Internet设计的多播拥塞控制不适合AdHoc网络:(1)无线多跳连接引起了信息流之间在时间域和空间域的竞争;(2)节点频繁移动导致了网络状态不断变化.首先提出了链路干扰集的概念来描述信息流竞争的特点,将网络状态不变的小时间段内的多速率多播拥塞控制问题表达成一个非线性优化问题,联合运用罚函数法和次梯度法获得此问题的优化解,相应地提出了一种有效的分布式迭代算法.在此算法基础上,针对网络状态的时变性,设计了一种基于状态检测和滚动优化的自适应多速率多播拥塞控制策略——AC2M2.仿真结果表明,分布式算法能够快速收敛到最优解;AC2M2(adaptive congestion control strategy for multirate multicast sessions)策略对网络状态的变化具有较好的自适应能力,所获得的网络性能比TCP-Reno要优越得多.(本文来源于《软件学报》期刊2008年03期)
张登银,王倩倩,李军,王汝传[7](2007)在《新的多速率多播拥塞控制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数据包束探测(packet-bunch probe)和TCP吞吐量公式的多速率多播拥塞控制方案PTMCC(packet-bunch probe and TCP-formula based multicast congestion control)。这种接收端驱动的拥塞控制,采用数据包束来探测网络的可用带宽,利用TCP吞吐量公式得到TCP友好速率,并采用了新的速率调节算法。仿真实验表明,PTMCC在收敛性、灵敏性以及TCP友好性上具有较好的性能。(本文来源于《通信学报》期刊2007年01期)
张冰,刘增基,原冰[8](2006)在《一种基于窗口的多速率组播拥塞控制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基于窗口的多速率组播拥塞控制协议WMCC.协议中各层的发送速率根据接收端的反馈进行动态自适应变化;各接收端在基层维护拥塞窗口,按照二项式算法对窗口值进行调整,并进而估计期望速率;根据期望速率订购合适的层,从而获得相应的吞吐量.仿真表明,协议具有有效提供多速率服务的能力,及良好的TCP公平性,速率平滑性和响应性.(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06年05期)
李菁[9](2006)在《基于PI的多速率采样拥塞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控制的角度看,分析Internet拥塞控制的复杂性在于:1)Internet本身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巨系统,网络结构复杂,规模巨大,应用种类繁多且在不断演化,网络用户数随时变化且不时发生各种随机性故障等,这便使得Internet建模极其困难;2)在Internet上不可能采用集中控制,而必须使用分散反馈控制机制;3)反馈信号的传输必然存在传输时延,而且随着路径及环境的不同,时延也将不断发生变化;4)由于应用及环境的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拥塞控制策略,例如实时多媒体数据流就不宜采用TCP拥塞控制。这使得分析各种控制策略的相互影响以及它们对整个网络稳定性的影响变得更为困难。尽管如此,最近几年中,人们还是在利用控制与优化理论分析现有拥塞控制的稳态与动态性能以及设计新的拥塞控制算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开端。本文从控制理论的角度出发,针对计算机高速互联网中最大服务交通流即能控交通流的调节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速率采样的具有比例积分(PI)控制器结构的拥塞控制理论和方法,在单个节点的交通流的模型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中的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讨论如何利用信终端节点缓冲占有量的比例加积分的反馈形式来调节信源节点的能控交通流的输入速率,从而使被控网络节点的缓冲占有量趋于稳定;同时使被控网络节点的稳定队列长度逼近指定的门限值。文中我们将一有色噪声看作不可控输入的扰动,采用基于PI的多采样速率控制器以消除由此不可控输入所造成的对系统输出(交换节点缓冲区队列长度)误差的影响,使得系统输出(队列长度)稳定在阈值附近。本文通过分析,从理论上证明了基于PI的多采样速率控制器的主动队列管理算法的可行性和系统的稳定性;并用计算机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支持了本文的推导,但还与理论有一定的差别。(本文来源于《武汉科技大学》期刊2006-05-20)
董莉娜[10](2006)在《多速率组播拥塞控制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多媒体应用在Internet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如果多个用户同时要接收同样的多媒体数据,组播是最有效的单点到多点的数据传输方式。传统的组播以单一速率发送给所有的接收端。然而由于Internet固有的异构性和接收端的不同需求,使得单一速率的组播不再适用。因为单一速率要么使得慢速的接收端发生拥塞或者使得快速的接收端无法按照其可接收的速率接收而造成资源浪费。因此使接收端能根据各自的接收能力和网络带宽以不同的速率接收即多速率组播成为一个热点问题,特别是在视频应用中。而多速率组播研究的核心问题即是多速率组播拥塞控制算法。 本文以多速率组播拥塞控制算法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多速率组播拥塞控制算法的两大评价标准:公平性和可扩展性,接着分析和探讨了现存的叁大类多速率组播拥塞控制算法,最后提出了一种提高全局视频质量的多速率组播拥塞控制算法。 此算法是对一接收端驱动、源端调节的算法的改进,主要是对源端进行层速率调节时目标的改进。考虑到组播应用的多样性,本文提出了全局质量因子GQI,不仅考虑了接收端的满意程度和加入层数的稳定性,还考虑了组播组的网络带宽。然后以最小化此因子为优化目标,构造了一个层的速率分配的优化问题,并阐述了解决此问题的可行算法,最后用仿真验证当用此因子作为衡量组播组全局视频质量的标准时,能够保证所要优化的目标,达到用户的需求。(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06-05-01)
多速率拥塞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IEEE802.11b协议中有四种速率用于数据传输,节点可根据信道情况选择传输速率,致使802.11DCF公平的退避机制不再适用。为了让高速节点能更容易的竞争到信道以体现多速率协议的优势,提出了基于拥塞控制的速率自适应机制。竞争信道的节点根据拥塞情况来选择合适的退避窗口。通过NS2软件仿真证明该机制进一步提高了竞争窗口自适机制的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速率拥塞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1].田波,蔡述庭.面向GEO卫星网络的多速率多播拥塞控制机制[J].电子学报.2016
[2].康超,谢红.基于拥塞控制的多速率MAC协议的研究[J].信息技术.2010
[3].顾大刚,张牧,严军荣.一种新的多速率多播拥塞控制策略[J].电信科学.2010
[4].薛建生,冯东晖,孙旭红,宋宝燕.一种改进的多速率组播拥塞控制协议DAMCC[J].计算机应用.2009
[5].黄勇军.基于多速率分层组播网络拥塞控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8
[6].徐伟强,吴铁军,汪亚明,张云华,陈积明.用于AdHoc网络的自适应多速率多播拥塞控制策略[J].软件学报.2008
[7].张登银,王倩倩,李军,王汝传.新的多速率多播拥塞控制方案[J].通信学报.2007
[8].张冰,刘增基,原冰.一种基于窗口的多速率组播拥塞控制算法[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6
[9].李菁.基于PI的多速率采样拥塞控制[D].武汉科技大学.2006
[10].董莉娜.多速率组播拥塞控制算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