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受体类蛋白激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激酶,受体,蛋白,细胞,因子,内质网,血管。
受体类蛋白激酶论文文献综述
魏远江,李书,余涛,张建平,方宏才[1](2019)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介导内质网应激诱导的肝星状细胞坏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查受体相关作用蛋白激酶3(RIP3)是否在内质网应激(ERS)调控下表达并促进细胞坏死。方法⑴采用毒胡萝卜素(TG)刺激肝星状细胞T6诱导ERS,再运用RT-PCR及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ERS标识蛋白(BIP)、RIP3的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⑵利用小干扰RNA(siRNA)抑制RIP3表达,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性;⑶利用ERS特异性抑制剂4-PBA,检测BIP、RIP3表达变化。结果 TG可诱导T6发生ERS并导致细胞坏死,siRNA抑制RIP3表达可缓解ERS导致的细胞坏死;4-PBA抑制ERS的同时可抑制RIP3的表达。结论 RIP3可在ERS调控下表达并促进细胞坏死。(本文来源于《江西医药》期刊2019年11期)
吴秀秀,蒋顺,于峰,曹建中,汪龙[2](2019)在《水稻中类受体蛋白激酶FERONIA-like Receptor 1的表达纯化及抗体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类受体蛋白激酶参与调控植物的器官发育和抗逆性,是一种重要的蛋白激酶。通过对水稻中类受体蛋白激酶家族成员FERONIA-like receptor 1 (FLR1)进行蛋白质结构预测分析,发现FLR1蛋白具有跨膜结构,其N端在细胞膜外(FLR1-BW, 1~450 aa), C端在细胞膜内(FLR1-BN, 474~892 aa)。为了得到FLR1抗体用于其功能分析,将FLR1的N端和C端分别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pGEX-4T-1、pET-22b、pTriEx-4上,比较FLR1-BW和FLR1-BN在不同载体和不同条件下的表达效果。结果显示:FLR1-BW在pET-32a及pGEX-4T-1中能够有效表达,最优条件为16℃/16 h、0.5 mmol/L IPTG;而FLR1-BN蛋白表达后会对大肠杆菌产生细胞毒性,但在293细胞中能够表达。进一步利用纯化的FLR1-BW蛋白制备FLR1多克隆抗体,结果显示该抗体特异识别FLR1蛋白。本研究为类受体蛋白激酶的抗体制备提供了良好的思路并为研究FLR1功能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生命科学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周洋,刘晓军,孙昊,吴玉仙,金志军[3](2019)在《宫颈癌中活化的蛋白激酶C受体1、低氧诱导因子1α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病理学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测活化的蛋白激酶C受体1(RACK1)、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病理学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本院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确诊的85例宫颈癌组织样本及其对应的癌旁组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ABC法分别检测RACK1、HIF-1α、VEGF蛋白在宫颈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宫颈癌组织中RACK1、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及肿瘤直径、浸润深度、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叁者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RACK1、HIF-1α、VEGF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P均<0.05),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2%(69/85)、63.5%(54/85)、89.4%(76/85)。RACK1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病理分级和淋巴结是否转移有关(P均<0.05),HIF-1α和VEGF表达均与肿瘤直径、浸润深度、病理分级及淋巴结是否转移有关(P均<0.05)。RACK1、HIF-1α、VEGF蛋白的表达两两之间呈正相关(RACK1 vs HIF-1α:r=0.523,P=0.043 9;RACK1 vs VEGF:r=0.428,P=0.033 7;HIF-1αvs VEGF:r=0.689,P=0.024 5)。结论 RACK1、HIF-1、VEGF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高表达且叁者之间的表达呈正相关,提示其可能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协同作用,可作为判断肿瘤侵袭、转移及预后的重要指标。(本文来源于《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潘佳伟,许学文,齐晓花,徐强,陈学好[4](2019)在《5种氮水平下类受体蛋白激酶(RLPKs)与黄瓜抗蚜性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不同氮水平对蚜虫繁殖的影响及其编码类受体蛋白激酶(receptor-likeproteinkinases,RLPKs)的3个相关抗蚜基因与氮水平的关系,在黄瓜栽培基质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氮溶液:0 mg/L (T1)、49 mg/L(T2)、98 mg/L (T3)、196 mg/L (T4)、392 mg/L (T5)、784 mg/L (T6),研究不同氮水平对黄瓜抗蚜品系"EP6392"接种蚜虫后的繁殖及叁个编码RLPKs的基因(Csa3G144110, Csa4G624960, Csa7G067430)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影响植株正常生长条件下,黄瓜栽培基质中外源施加氮导致黄瓜单株蚜虫平均数显着上升。外源氮处理抑制了黄瓜编码类受体蛋白激酶(RLPKs)的相关抗蚜基因的表达(Csa3G144110, Csa4G624960,Csa7G067430)的表达。氮可能是通过影响黄瓜编码类受体蛋白激酶(RLPKs)的抗蚜关键基因的表达而实现对黄瓜抗蚜性的调控。本研究探明了在不同氮水平下,编码类受体蛋白激酶(RLPKs)的3个相关抗蚜基因的表达特性,为抗蚜机理的研究提供帮助。(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9年19期)
姜成,张丹,刘立志,王菊飞,陈加才[5](2019)在《蛋白激酶C和活化态C激酶1受体蛋白在血管平滑肌细胞泡沫化变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血管平滑肌细胞泡沫化过程中活化态C激酶1受体蛋白(RACK1)、蛋白激酶C(PKC)通道蛋白的相关性,抑制PKC的作用后对动脉硬化的效果,为临床上的进一步治疗提供坚实的研究基础和新的治疗靶点。方法使用组织贴块法从SD大鼠的主动脉中提取原代血管平滑肌细胞并进行鉴定;取第3~9代的原代平滑肌细胞分为对照组和不同浓度脂氧化实验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处理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不同组细胞内胆固醇含量;通过油红O染色测定各组平滑肌细胞泡沫化程度;通过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细胞中PKC、磷酸化蛋白激酶C(Cp-PKC)、RACK1、应激活化蛋白激酶(JNK)、磷酸化应激活化蛋白激酶(p-JNK)表达量的变化;加入不同浓度的PKC抑制剂(Calphostin C)处理细胞后检测抑制剂对PKC/RACK1通道及其下游相关蛋白的影响。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多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ox-LDL刺激下平滑肌细胞内总胆固醇(TC)和胆固醇酯(CE)含量均明显增加,且随着ox-LDL浓度的增加,TC和CE含量逐渐增加,泡沫细胞内的脂滴含量也增加。Western blot检测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中加入ox-LDL刺激后,PKC的活性增强,其活化型受体RACK1和p-JNK的表达量也升高。加入PKC的抑制剂Calphostin C后会抑制平滑肌细胞脂质的蓄积,抑制泡沫细胞的形成,同样也会降低p-PKC、RACK1的表达。结论 ox-LDL可以促进平滑肌细胞的泡沫化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KC/RACK1的作用有相关性。抑制PKC的作用后细胞内脂质蓄积降低,可以延缓动脉硬化的发生,为临床上治疗动脉硬化提供新的治疗方案。(本文来源于《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期刊2019年09期)
秦波音,王超,刘洋,谭丹,方钟[6](2019)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参与甲型流感病毒H1N1感染C57BL/6小鼠诱导特异性CD8~+T细胞应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3, RIP3)在C57BL/6小鼠感染甲型流感病毒H1N1 PR8后,在特异性CD8~+T细胞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方法用剂量为0.7×10~3半数组织细胞感染剂量(50%tissue culture infective dose, TCID_(50))的甲型流感H1N1 PR8病毒株,通过滴鼻方式分别感染RIP3敲除(RIP3~(-/-))和野生型(WT)的C57BL/6小鼠。在感染后第8天(day post infection, d.p.i)分离小鼠脾细胞,使用流式细胞术(fluorescence-activated cell sorting, FACS)检测流感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数量及功能:MHC I表位肽四聚体法(tetramer staining)染色流感特异性CD8~+T细胞,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法(intracellular cytokine staining, ICS)检测CD8~+T细胞产生IFN-γ、TNF-α、IL-2等效应性细胞因子水平和与CD8~+T细胞杀伤功能有关的颗粒酶(granzyme B)的表达情况。结果 0.7×10~3 TCID_(50)流感病毒感染后,WT小鼠中流感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比例为RIP3~(-/-)小鼠的2.71倍;WT小鼠中CD8~+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FN-γ、TNF-α、IL-2的能力均显着高于RIP3~(-/-)小鼠(P<0.01);且WT小鼠CD8~+T表达granzyme B水平显着高于RIP3~(-/-)小鼠(P<0.01)。结论本研究在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的小鼠体内发现敲除RIP3分子可导致流感感染诱导的特异性CD8~+T细胞数量减少、功能降低,表明RIP3是参与流感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的诱生及功能发挥的关键分子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动物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孙莹,林艺灵,赵鹏程,徐小萍,陈晓慧[7](2019)在《龙眼类受体蛋白激酶CRK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调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龙眼富含半胱氨酸的类受体蛋白激酶(cysteine-rich receptor-like kinase,CRK)家族的基本特征与功能,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筛选出的98个龙眼CRK基因家族的成员进行分析鉴定,包括分子进化树的构建和对蛋白结构域及其特性、启动子及其顺式作用元件、体胚发生的过程以及组织器官特异性表达的分析。结果显示:通过对龙眼和拟南芥CRK基因做进化树分析,可根据亲缘关系的远近将其分为7个亚家族;不同亚家族成员的蛋白质特性(氨基酸数量、相对分子质量、等电点、信号肽及糖基化位点)有所不同;各成员基因结构特性,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蛋白结构域特性等与进化树中家族成员亲缘关系的远近相关;98个CRK家族成员在体胚发生过程(NEC、EC、ICpEC、GE)以及生长发育过程中组织器官特异性表达情况有所不同,其中在非胚性愈伤组织以及幼果中表达量较高,在种子和果实中几乎未表达。此外,富含半胱氨酸的类受体蛋白激酶在生物胁迫、非生物胁迫(抗病虫害、抗旱、抗寒、抗盐胁迫等)以及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热带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张越,张海威,章海兵,罗艳[8](2019)在《新型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突变体的激酶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新型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3,RIPK3)突变体的激酶活性。方法·分别对RIPK3中的4个氨基酸(Q84WDF87)进行突变,并将这些突变体与混合谱系蛋白激酶样假激酶(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 like pseudokinase,MLKL)共同转染到HEK293T细胞中。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新型RIPK3突变体S232位点自磷酸化的情况及其对MLKL S345位点磷酸化的影响;通过免疫共沉淀法观察RIPK3与MLKL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非还原裂解法检测MLKL的寡聚化情况。结果·RIPK3ΔQ84、RIPK3ΔW85和RIPK3ΔD86的激酶活性显着降低,RIPK3Q84A/RIPK3Q84E、RIPK3W85Y和RIPK3D86A/RIPK3D86Y的激酶活性无明显改变;RIPK3W85A的自磷酸化减少,但不影响MLKL的磷酸化与寡聚化。结论·Q84、W85与D86是调节RIPK3激酶活性的关键氨基酸位点,RIPK3W85A的激酶活性减弱,但其对MLKL无影响。(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8期)
蒋威华,熊廷川,王晓文,张晨光,伊丽娜[9](2019)在《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叁阴性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MAPK)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叁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例TNBC患者的TNBC组织及其中80例患者的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标本中MAPK及EGFR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的关系,以及TNBC组织中MAPK和EGFR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复发转移及生存的关系。结果 TNBC组织中MAPK和EGFR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NBC组织中MAPK与EGFR的表达呈正相关(r=0.494,P﹤0.01)。不同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有无复发转移的TNBC患者的TNBC组织中MAPK、EGFR蛋白表达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PK、EGFR阳性表达患者的5年无瘤生存率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APK与EGFR在TNBC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并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关系密切,是TNBC预后不良的生物学指标之一。(本文来源于《癌症进展》期刊2019年16期)
李妍,刁淑丽,王小娜,于卉影[10](2019)在《蛋白激酶C受体与转录因子Twist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受体(RACK-1)与转录因子Twist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自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85例首次行宫颈癌根治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的癌组织及距离癌周5 cm以上正常组织的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宫颈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RACK-1、Twist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参数的相关性。结果宫颈癌组织中RACK-1阳性表达率为58.8%(50/85),高于正常组织的14.2%(1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织中Twist阳性表达率为62.4%(53/85),高于正常组织的11.8%(1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CK-1阳性表达与宫颈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脉管瘤栓形成、深肌层浸润均有关(P<0.05)。Twist阳性表达与宫颈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形成相关(P<0.05)。在宫颈癌组织中,RACK-1与Twist蛋白的表达呈显着正相关(r=0.469,P<0.05)。结论 RACK-1、Twist高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密切相关,RACK-1、Twist可能成为治疗宫颈癌的潜在靶点。(本文来源于《临床军医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受体类蛋白激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类受体蛋白激酶参与调控植物的器官发育和抗逆性,是一种重要的蛋白激酶。通过对水稻中类受体蛋白激酶家族成员FERONIA-like receptor 1 (FLR1)进行蛋白质结构预测分析,发现FLR1蛋白具有跨膜结构,其N端在细胞膜外(FLR1-BW, 1~450 aa), C端在细胞膜内(FLR1-BN, 474~892 aa)。为了得到FLR1抗体用于其功能分析,将FLR1的N端和C端分别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pGEX-4T-1、pET-22b、pTriEx-4上,比较FLR1-BW和FLR1-BN在不同载体和不同条件下的表达效果。结果显示:FLR1-BW在pET-32a及pGEX-4T-1中能够有效表达,最优条件为16℃/16 h、0.5 mmol/L IPTG;而FLR1-BN蛋白表达后会对大肠杆菌产生细胞毒性,但在293细胞中能够表达。进一步利用纯化的FLR1-BW蛋白制备FLR1多克隆抗体,结果显示该抗体特异识别FLR1蛋白。本研究为类受体蛋白激酶的抗体制备提供了良好的思路并为研究FLR1功能奠定了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受体类蛋白激酶论文参考文献
[1].魏远江,李书,余涛,张建平,方宏才.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介导内质网应激诱导的肝星状细胞坏死[J].江西医药.2019
[2].吴秀秀,蒋顺,于峰,曹建中,汪龙.水稻中类受体蛋白激酶FERONIA-likeReceptor1的表达纯化及抗体制备[J].生命科学研究.2019
[3].周洋,刘晓军,孙昊,吴玉仙,金志军.宫颈癌中活化的蛋白激酶C受体1、低氧诱导因子1α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病理学意义[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9
[4].潘佳伟,许学文,齐晓花,徐强,陈学好.5种氮水平下类受体蛋白激酶(RLPKs)与黄瓜抗蚜性的关系[J].分子植物育种.2019
[5].姜成,张丹,刘立志,王菊飞,陈加才.蛋白激酶C和活化态C激酶1受体蛋白在血管平滑肌细胞泡沫化变中的作用[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9
[6].秦波音,王超,刘洋,谭丹,方钟.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参与甲型流感病毒H1N1感染C57BL/6小鼠诱导特异性CD8~+T细胞应答[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19
[7].孙莹,林艺灵,赵鹏程,徐小萍,陈晓慧.龙眼类受体蛋白激酶CRK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调控分析[J].热带作物学报.2019
[8].张越,张海威,章海兵,罗艳.新型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突变体的激酶活性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9].蒋威华,熊廷川,王晓文,张晨光,伊丽娜.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叁阴性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癌症进展.2019
[10].李妍,刁淑丽,王小娜,于卉影.蛋白激酶C受体与转录因子Twist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临床军医杂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