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传播论文_李卓忱,韩嘉业

导读:本文包含了数学传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数学,米勒,文化,数学家,定理,波浪,杨浦区。

数学传播论文文献综述

李卓忱,韩嘉业[1](2019)在《融合信息技术 传播数学文化——小学HPM微视频的设计与使用案例》一文中研究指出HPM微视频融入小学数学课堂为数学文化的传播提供了途径。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HPM微视频有诸多优点,其设计环节主要包括:确定课型、圈定融入环节、搭配微视频类型、参照微视频类型、选择史料内容、制作微视频。(本文来源于《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期刊2019年11期)

刘雪莲[2](2019)在《以数学游戏的推广促数学文化的传播》一文中研究指出数学作为人类文化中深刻而有力的部分,广泛地渗透于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它不仅是一种实用性的工具,还是一种文化。但是,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课程中,广大数学教师并未对数学课程的文化性特点给予充分的重视,以至于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渗透不到位,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无从培养,数学学科教学水平有待提升。故在本文中,我将结合教学实际,浅谈如何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期望对各位同仁有所帮助。(本文来源于《华夏教师》期刊2019年29期)

刘小洋,唐婷,何道兵[3](2019)在《融合社交网络用户自身属性的信息传播数学建模与舆情演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的社交网络信息传播模型极少将用户属性和信息特征这两个因素纳入到信息传播模型研究中的不足,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自身属性的信息传播模型。首先该文抽取用户影响力、用户态度、用户年龄、信息能量、信息价值等特征并构建交互规则;其次,根据这些特征建立信息传播的数学模型,模拟社交网络舆情演化过程;最后,为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开展了与真实事件的实证分析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仿真结构与真实数据的相似度大于0.97,因而该模型符合社交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的特性,能够较为准确地描述社交网络中的舆情传播过程。(本文来源于《中文信息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王钊,闫晶奇[4](2019)在《“如何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播数学文化?”微教研实录》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场富有成效的教研活动,必然重视教师思维品质的提升以及解决问题思路的拓展。教研成员广泛参与的谈话交流,不仅活跃参与者的积极性,也能很好地展现思维火花的轨迹。以下实录源于"武汉市现代教研论坛"的微教研活动,限于版面有删节。(本文来源于《成才》期刊2019年09期)

王勇[5](2019)在《依托叁角知识 传播数学文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数学文化是贯穿整个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在高考中,以数学文化为命题背景的试题立意深远、构思精巧、内涵丰富,既能考查数学知识、能力、思想和方法,又能加深对我国古代数学文明的了解,增强爱国主义情怀,提高数学文化素养,丰厚数学文化底蕴.融入对数学文化的考查已成为新一轮高考命题改革的一个显着特征.下面精选以叁角知识为依托的数学文化题十四例并分类解析,旨在探索题型规律,揭示解题方法.一、叁角变换精彩纷呈例1 (2018·济南市模拟题)公元(本文来源于《数学通讯》期刊2019年17期)

伍杨超,杨懿荔,蔡海鸾[6](2019)在《传播师者文化 书写教育人生——记杨浦区数学特级教师余应龙先生》一文中研究指出2015年秋,听说学校外聘了一位退休专家余应龙先生到数学组指导,会是怎样的先生呢?当笔者在教研组活动教室准备时,组内教师正要擦黑板,一头白发的余老师却"劫走"了抹布,非常利索地把黑板擦干净了,正感叹老先生鹤发敏行时,余老师又从一个白色布袋里拿出一沓整齐的讲义,讲义是用一个大小正好的塑料袋装着的,不禁再次感叹余老师的一丝不苟,同时又觉得这样的习惯似曾相识,许敏(本文来源于《上海中学数学》期刊2019年Z2期)

张伟,白欣[7](2019)在《清末西方代数学在中国的传播与普及》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引入西方代数学从《数理精蕴》的借方根比例开始,未引起多少重视。真正学习西方符号代数学始自李善兰和伟烈亚力合译的《代数学》,之后华蘅芳与傅兰雅合译的《代数术》促进了代数的流传。《代数备旨》及一些英文原版代数学教科书被广泛学习。清末兴学办报,促进了代数知识的传播。1902年,随着钦定学堂章程的颁行,编辑出版了大量代数教科书,进一步普及了代数知识。(本文来源于《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顾彦琼[8](2019)在《传播数学文化 启迪数学思维——以高叁数学复习课《再探极限思想》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数学复习课是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具有重复性、概括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等特点;数学复习课要在重复和概括的基础上进行梳理,使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系统化、综合化.[1]而在数学复习课中合理整合教材,运用数学文化内容,建立数学文化共同体,可以让复习课更丰富多彩,更具有系统性,起到传播数学文化和启迪数学思维的作用.数学文化与数学课堂文化都有一个共同体的支撑,数学文化共同体的内核是数学家和数学工作者组成的数学共同体,而数学课堂文化的(本文来源于《数学通讯》期刊2019年10期)

张善举[9](2019)在《波浪在珊瑚礁地形上传播、破碎与增水的数学模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珊瑚礁保护和建设的发展,波浪在珊瑚礁的传播和增水计算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问题。珊瑚礁海岸的地形条件与普通的近岸地形条件不甚相同,其主要地形特点是极其陡峭的礁前斜坡和大糙率、可渗透的礁面。波浪在珊瑚礁地形上的传播需要考虑强反射、折射、剧烈破碎、礁坪上的强增水和长重力波运动等水动力现象以及大糙率、可渗透的礁面的影响,为数值模拟带来巨大挑战。将已有波浪模型直接应用于珊瑚礁系统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在南海南沙人工岛建设中,就引起过防波堤设计水位和设计波高明显偏小的严重问题。因此,寻求或者建立适用于珊瑚礁系统的可靠的波浪数学模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将重点关注陡峭斜坡珊瑚礁和具有骨架的透空礁面的波浪变形和破碎、礁坪增水,对比研究已有的应用于珊瑚礁环境的叁个波浪数学模型可靠性和模拟精度,开展适合陡峭珊瑚礁地形的Boussinesq型波浪数值模型的研究,提出波浪混合破碎模型的改进方法,探讨波浪在具有层状骨架或树枝状骨架的珊瑚体礁面上传播的数学模型。(1)对已有的应用于珊瑚礁环境的叁个波浪数学模型(FUNWAVE-TVD、Coulwave和NHWAVE)的可靠性和模拟精度开展对比研究。首先对模型进行理论对比,分析模型间的主要区别和联系。进而采用不同地形、不同波况和不同波浪破碎类型的物理实验对各模型在珊瑚礁地形上的可靠性和模拟精度进行了验证和对比,在数值模拟过程中,为消除NHWAVE的质量线源造波法的不足对对比结果的影响,将质量分布源造波法引入NHWAVE中。数模对比结果表明:所有模型经过率定破碎参数都能较好的模拟波高的沿程变化以及频谱的能量转移;对不同破碎类型,NHWAVE都能准确的模拟礁坪上的波浪增水,FUNWAVE-TVD和Coulwave能准确模拟激破波和崩破波引起的礁坪上的增水,但是会低估卷破波引起的增水;使用涡粘方法处理破碎的波浪模型比使用“混合破碎模型”的波浪模型对陡峭珊瑚礁地形上的波浪破碎模拟效果更好。(2)以上模型各自存在一些不足,特别是对于波浪增水显着的情形会造成计算波高显着偏小。为更好的模拟陡峭珊瑚礁上的波浪传播,建立了适合陡峭珊瑚礁地形的Boussinesq型波浪数值模型。模型选用了更适合陡峭地形的控制方程和数值格式,并采用修正的适合陡峭地形的涡粘方法处理波浪破碎,结合珊瑚礁地形的特点以及数值格式的要求,引入嵌套模型。通过典型算例将所建立的模型与已有的叁个波浪数学模型的模拟精度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所建立的模型能更精确的模拟礁前反射,并且能精确的模拟所有破碎类型引起的礁坪上的增水,在陡峭地形上比FUNWAVE-TVD和Coulwave可靠性更强,模拟精度更高。对典型算例,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前提下,使用嵌套模型可节省约40%时间。(3)提出了“混合破碎模型”的“直接改进法”和“优化改进法”。新方法采用考虑地形变化的破碎判定标准判定破碎,并通过引入循环迭代实现将波高水深比作为判定指标,比原方法中采用波面高程和水深比近似代替波高水深比提高了精度;优化改进法进一步考虑了波浪破碎时的几何特征,可实现破碎指标由波高向波面高程的转化。两种改进方法均无需参数率定,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优化改进法的应用更为方便。将两种改进方法应用于FUNWAVE-TVD,通过与规则波在不同坡度斜坡上传播和破碎的物理实验比较,验证了两种方法的改进效果。结果表明:在陡峭地形上,两种改进方法均无需太精密的网格即可准确的模拟波浪在陡峭地形上的破碎;两种改进方法的模拟精度相当,对于波浪在陡峭地形上破碎的叁个典型工况,直接改进法精度提高了12.6%~42.5%,优化改进法的精度提高了10.1%~40.3%。(4)针对具有层状骨架或树枝状骨架的珊瑚礁海床,以全水的适合地形快速变化的Kim扩展方程为基础,引入多空介质的透空率和阻力,得到下层渗透介质的波浪运动方程;与上层全水的的Kim型波浪运动方程耦合,组成求解波浪在具有层状骨架或树枝状骨架的珊瑚体礁面上传播的控制方程组。使用有限差分法对方程进行离散,模型采用“窄缝法”处理动边界,使用修正的涡粘方法模拟破碎引起的能量耗散建立了波浪模型。通过波浪在透空潜堤上传播和破碎的实验对建立的模型进行了初步验证,并将模型应用于珊瑚礁衰退对礁坪上波浪传播的影响的研究。综上,本文建立了适合陡峭珊瑚礁地形的Boussinesq型波浪数值模型,提出了波浪混合破碎模型的改进方法,该模型和方法通过了对比验证,提高了计算精度,可应用于珊瑚礁保护和建设的波浪研究。同时所初步建立的在具有层状骨架或树枝状骨架的珊瑚体礁面上波浪传播数学模型对深入开展珊瑚礁波浪模型和珊瑚礁波浪规律研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12)

陈万寿,龙宇[10](2019)在《依托米勒问题,传播数学文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教材中的米勒问题在人教A版《必修5》第101页中有这样一道习题:如图1,树顶A离地面am,树上另一点B离地面bm,在离地面cm的C处看此树,离此树多远时看A,B的视角最大?该题形象生动,且具有丰富的几何背景——米勒问题.早在1471年,德国数学家米勒向诺德尔教授提出如下问题:在地球表面的什么部位,一根垂直的悬杆呈现最长(即可见角最大)?米勒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如:欣赏一副画的最佳角度、沿边线踢足球的最佳射门点等.这便是经典的米勒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数学传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数学作为人类文化中深刻而有力的部分,广泛地渗透于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它不仅是一种实用性的工具,还是一种文化。但是,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课程中,广大数学教师并未对数学课程的文化性特点给予充分的重视,以至于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渗透不到位,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无从培养,数学学科教学水平有待提升。故在本文中,我将结合教学实际,浅谈如何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期望对各位同仁有所帮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数学传播论文参考文献

[1].李卓忱,韩嘉业.融合信息技术传播数学文化——小学HPM微视频的设计与使用案例[J].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19

[2].刘雪莲.以数学游戏的推广促数学文化的传播[J].华夏教师.2019

[3].刘小洋,唐婷,何道兵.融合社交网络用户自身属性的信息传播数学建模与舆情演化分析[J].中文信息学报.2019

[4].王钊,闫晶奇.“如何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播数学文化?”微教研实录[J].成才.2019

[5].王勇.依托叁角知识传播数学文化[J].数学通讯.2019

[6].伍杨超,杨懿荔,蔡海鸾.传播师者文化书写教育人生——记杨浦区数学特级教师余应龙先生[J].上海中学数学.2019

[7].张伟,白欣.清末西方代数学在中国的传播与普及[J].科学.2019

[8].顾彦琼.传播数学文化启迪数学思维——以高叁数学复习课《再探极限思想》为例[J].数学通讯.2019

[9].张善举.波浪在珊瑚礁地形上传播、破碎与增水的数学模型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10].陈万寿,龙宇.依托米勒问题,传播数学文化[J].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版).2019

论文知识图

传统光纤倏逝波传感单元结构弹性波逆时传播过程中的波场快照(e...协调信息传播通道同直线制—88—波在导线中传播的数学模型不确定度分量鱼刺图凤凰山铜矿区多源信息综合集成成矿预...

标签:;  ;  ;  ;  ;  ;  ;  

数学传播论文_李卓忱,韩嘉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